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77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 杆,它属于一种骨科外固定的连接杆。
背景技术
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粉碎性骨折),现有的主要治疗方法分为内固定治疗 和外固定治疗。其中内固定治疗创口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而且操作复杂,不适合开放性 骨折的治疗,并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外固定治疗虽然有创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 短,可满足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并且不需要二次手术的优点,但是由于外固定治疗膝关节周 围骨折时,通常需要固定膝关节,制约了膝关节的活动,使膝关节不能得到早期锻炼。由于 治疗所需固定时间太长(超过4-6个月,甚至更长),往往治疗好了骨折,膝关节也发生了僵 硬,使膝关节的功能受到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时,膝关节的固定可引起膝关节周围组织供血障碍,使组织缺血, 缺氧而导致关节囊、韧带、关节周围组织和骨的废用性改变,最终引起关节的纤维性强直和 功能性障碍,虽然肢体关节去除制动后,关节周围组织血供恢复,加之关节轻微的活动,使 组织的营养得到改善,使关节组织的退行性变逐渐恢复,但这种恢复极其缓慢。因此发明一种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能使膝关节得到早期的功能锻 炼,又不影响骨折的固定和恢复成为了一项迫切和重要的工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 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它能方便拆卸,并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它包 括上活动座,下活动座,以及连接上活动座和下活动座的可调节松紧的锁紧螺栓;所述上活 动座的上端与股骨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动座的下端与胫骨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胫骨连接杆由与下活动座相连的活动座连接杆,与活动 座连接杆垂直并且与膝盖配合的绕前半环固定杆,以及与绕前半环固定杆垂直并与活动座 连接杆平行的胫骨支撑杆组成,所述的活动座连接杆、绕前半环固定杆和胫骨支撑杆为一 体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前半环固定杆为与膝盖配合的多边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活动座和下活动座的连接端面上均有平面齿,所述的 平面齿位于环形槽的外,环形槽内有弹簧,环形槽位于中心孔和平面齿之间,锁紧螺栓穿过 上活动座的中心孔并与下活动座中心孔内的螺纹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面齿为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现有技术中外固定治疗方式,保留了原有的 创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满足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并且不需要二次手术的优点,而且还可以很方便的调节股骨连接杆和胫骨连接杆的松紧度。同时既可以锁紧膝关节活动连接 杆来固定膝关节,也可以松开膝关节活动连接杆来使膝关节可以进行适度的锻炼,恢复及 保持膝关节功能正常。并加快了膝关节的康复时间(平均缩短时间约2个月左右),并使患 者康复的优秀率和治愈率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受损组织愈合的前提下,早期可解除制动,恢复运动,使膝关 节得到早期锻炼,恢复运动,能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佳恢复。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股骨远端骨折,胫骨近端骨折,胫骨平台损伤和膝关节周围创 伤等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右侧的结构示意图(含局部剖视);图3是图1中下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右侧的结构示意图(含局部剖视);图5是图1中上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左侧的结构示意图(含局部剖视);图7是图1中胫骨连接杆的俯视图。图中1.股骨连接杆、2.胫骨连接杆、3.上活动座、4.锁紧螺栓、5.下活动座、 6.胫骨支撑杆、7.活动座连接杆、8.弹簧、9.平面齿、10.中心孔、11.环形槽、12.绕前半环 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它包括上活动座 3,下活动座5,以及连接上活动座3和下活动座5的可拆卸的锁紧螺栓4 ;所述上活动座3 的上端与股骨连接杆1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动座5下端与胫骨连接杆2固定连接(如图1 所示)。上活动座3、下活动座5的连接端各自设有中心孔10,中心孔10外设有环形槽11, 环形槽11内设有弹簧8,锁紧螺栓4穿过上活动座3上的中心孔10并与下活动座5上的中 心孔10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调节锁紧螺栓4与上活动座3上的中心孔10的螺纹连接的结 合度(拧紧或紧松),可使下活动座5与上活动座3保持有利于患者需要的松紧,同时弹簧 8有更一步调节上活动3、下活动座5之间松紧度的作用(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可 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期锻炼,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佳的恢复时机。上活动座3、下活动座5的连接端面上有平面齿9,所述的平面齿9位于环形槽11 的外环。所述平面齿9为环形结构,可通过平面齿9将下活动座5和上活动座3的接触端 面相互啮合,使下活动座5和上活动座3的接触端面之间结合更紧密(如图3、图4、图5、图 6所示)ο胫骨连接杆2由与下活动座5相连的活动座连接杆7,与活动座连接杆7垂直并且
4与膝盖配合的绕前半环固定杆12,以及与绕前半环固定杆12垂直并与活动座连接杆7平行 的胫骨支撑杆6组成。所述绕前半环固定杆12为与膝盖配合的多边形(这种多边形结构 有利于膝盖周围损伤的固定)。绕前半环固定杆12起到转向的作用,使活动座连接杆7和 胫骨支撑杆6分别位于股骨外侧和胫骨内侧,更有利于股骨和胫骨的固定保持最佳的体位 (如图1、图2、图7所示)。使用时,股骨连接杆1和胫骨支撑杆6分别通过外固定系统与患者的股骨和胫骨 相连。在骨科创伤治疗的早期,可以拧紧锁紧螺栓4,就可以固定上活动座3与下活动座 5,进而固定与上活动座3相连的股骨连接杆1,和与下活动座5相连的胫骨连接杆2,使膝 关节固定。在骨科创伤治疗的中期,当治疗和膝关节功能锻炼需要时,可以松开锁紧螺栓4, 上活动座3与下活动座5就可以轴心旋转,使膝关节功能得到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并且 可以在完成适度锻炼后再次拧紧锁紧螺栓4,使膝关节固定。在骨科创伤治疗的晚期,同样 能够按照治疗和膝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松开锁紧螺栓4,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更大强度的锻 炼并保持膝关节功能正常。这样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拧紧或者松开锁紧螺栓4,使膝关节 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恢复和保持。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拆卸及安装,使用非 常方便。本实用新型分为左式结构和右式结构,附图中表示的为右视结构。因股骨固定大 腿外侧较好,但胫骨固定小腿内侧较好。
权利要求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活动座(3),下活动座(5),以及连接上活动座(3)和下活动座(5)的可调节松紧的锁紧螺栓(4);所述上活动座(3)的上端与股骨连接杆(1)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动座(5)的下端与胫骨连接杆(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连 接杆(2)由与下活动座(5)相连的活动座连接杆(7),与活动座连接杆(7)垂直并且与膝盖 配合的绕前半环固定杆(12),以及与绕前半环固定杆(12)垂直并与活动座连接杆(7)平行 的胫骨支撑杆(6)组成,所述的活动座连接杆(7)、绕前半环固定杆(12)和胫骨支撑杆(6) 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前半 环固定杆(12)为与膝盖配合的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动 座(3)和下活动座(5)的连接端面上均有平面齿(9),所述的平面齿(9)位于环形槽(11) 外,环形槽(11)内有弹簧(8),环形槽(11)位于中心孔(10)和平面齿(9)之间,锁紧螺栓(4)穿过上活动座(3)的中心孔(10)并与下活动座(5)中心孔内的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齿 (9)为环形结构。
专利摘要跨膝关节固定的膝关节活动连接杆,它由上活动座,下活动座,以及连接上活动座和下活动座的可调节松紧的锁紧螺栓组成。所述上活动座的上端与股骨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动座的下端与胫骨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现有技术中外固定治疗方式,保留了原有的创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满足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并且不需要二次手术的优点,而且还可以很方便的调节股骨连接杆和胫骨连接杆的松紧度。同时既可以锁紧膝关节活动连接杆来固定膝关节,也可以松开膝关节活动连接杆来使膝关节可以进行适度的锻炼,恢复及保持膝关节功能正常。
文档编号A61B17/64GK201692032SQ20102016006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4日
发明者黄登峰 申请人:武汉康斯泰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