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8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矫形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用的微型 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
背景技术
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是严重颅面畸形之一,占颅面畸形的约50%,造成患儿的患 容貌畸形和功能缺失或不全,严重影响患儿及家长的身心健康。过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传统的正颂外科手术和截骨牵引成骨术。传统的正颂外科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上颂骨前移 距离受限,需要植骨,供区并发症,手术时间长,难以取得术中或术后预测的结果,术后复发 率在非唇腭裂病人占10%,在唇腭裂病人占25-50%。截骨牵引成骨术于1992年开始引入临床治疗颅面骨骼发育不全畸形,取得了成 功10-15。截骨牵引成骨术具有创伤小,出血较少,风险较低,上颂骨前移距离大,骨块移动 范围和方向不受限,不需植骨,手术时间短,手术比较简单,平均复发率是0-21 %。虽然截骨牵引成骨术比传统正颂外科手术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只能使截开的骨 块前移,但面中部发育不全则需要将整个面中部骨骼前移方可使面中部凹陷得以完全矫 正,这样则必须行Lefort II或III型等复杂的难度大的截骨。虽然近来有少数报道对年 龄小的患儿也进行截骨牵引术,但是多数患儿需等到成年时才能实施此手术,这样患儿不 得不将畸形的容貌和缺失的功能陪伴到成年。面中部骨骼缝牵引成骨术的研究已有40年,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在没有截骨的 情况下缝牵引成骨可以取得成功。缝牵引成骨术于2001年首次由国内柳春明教授成功的应用于临床矫正上颂后缩 畸形33-34。缝牵引成骨因为不截骨具有微创、手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和并发症极 低,可以使整个面中部骨骼群或上颂骨复合体前移,年幼患儿即可得到治疗。我们通过实验 和临床研究证明,缝牵引成骨确实是一项辅助生长的再生医学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需要坚硬外固定牵引装置安装在头颅上或需要佩戴头 颏面弓作为支抗(见图9),再加上牵引期长、固定期长,需要佩戴笨重的牵引装置达半年之 久,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外出活动走访带来很多不便。②同时安装在头颅外的坚硬外固定 装置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松动散落终止牵引,还需重新安置。③头颏面弓作为支抗对患 者的开口运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施加的牵引力增大,会造成患者局部受压、不适 甚至疼痛。④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初期牵引的个别患者由于过枉矫正不足,维持期较短、再 加上牵引结束后即刻行唇裂继发畸形矫正术、口腔正畸向后的力等,停止牵引后出现了不 同程度的上颂后缩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弥补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0011]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包括支抗杆和牵引器,其中所 述支抗杆为细长条钛合金杆,前部设有牵引器孔,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牵引器为铁镍 记忆合金丝制作,预定形状为W形,恢复形状为U形,两端折弯,其中一端安装在牵引器孔 中。为便于安装,所述支抗杆尾部为扁平状,设置至少一排固定孔。为避免支抗杆前端 移位,所述支抗杆一侧设有副支抗杆,副支抗杆连接到支抗杆 中前部,副支抗杆上设有固定孔。为便于安装牵引器,所述支抗杆前部设一扁平帽,扁平帽上设置牵引器孔。对需要两处牵引的,所述支抗杆前部设两个牵引器孔,连接两个大小不一的牵引
ο对头骨强度不足的病人,所述牵引器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通过三维CT计算机辅助设计 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外科技术进行牵引装置的个性化设计,方便手术操作,使牵引过程顺利, 牵引效果精确;使牵引过程简单方便,手术微创、简单,住院时间短,复诊次数少,费用少,卫 生资源得到节约,社会、家庭负担大大减小;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固定安全可靠,不会因外 力的作用而散架,不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出行等。可以长期佩戴,如果年幼的儿童患者 在停止缝牵引后出现面中部生长发育停滞或迟缓的问题,只需简单的置换成适当大小的牵 引器即可继续缝牵引,保证了远期或终末效果;可以长期佩戴,可以抵抗唇部手术后或牙齿 正畸而产生的向后的力,避免或预防复发。所以牵引后可以择期进行唇裂继发畸形矫正或 牙齿正畸而不担心上颂后缩复发。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最简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恢复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第二方案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第三方案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第四方案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的实际应用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的实际应用图二 ;图9是原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作更详尽的 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最简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包括支抗杆1和牵引器2,支抗 杆1为细长条钛合金杆,前部设有牵引器孔4,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7 ;牵引器2为铁镍 记忆合金丝制作,预定形状为W形(见图1),恢复形状为U形(见图3),两端折弯为挂钩5,其中一端安装在牵引器孔4中。为便于安装,支抗杆1尾部为扁平状la,设置至少一排固定孔7。为避免支抗杆前端移位,支抗杆1 一侧设有副支抗杆3,副支抗杆3连接到支抗杆 1中前部,副支抗杆3上设有固定孔7。为便于安装牵引器,支抗杆1前部设一扁平帽6,扁平帽6上设置牵引器孔4。对需要两处牵引的,支抗杆1前部设两个牵引器孔4,连接两个大小不一的牵引 器,分别为颧突牵引器2和尖牙牵引器2a。对头骨强度不足的病人,牵引器2另一端挂钩5设有一支撑板2b,牵引器2通过支 撑板对骨头施压,变拉为压,可以避免因牵引引起的骨裂。实际应用安置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以顶骨为主支抗,额骨为副支抗(见 图7),支抗杆1和副支抗杆3在上颂结节后方坚硬固定形成一个反y形支抗结构,以保持 支抗的固位稳定可靠。分别以上颂骨颧突支柱和尖牙支柱为牵承点并在该点钻孔,牵引器 2—端固定于支抗杆1,另一端植入牵承点处的骨孔内。尖牙牵引见图8。需要时可加装两 个牵引器两处同时牵引。①从力学要求上可以实现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微型化。从文献 报道得知,施加IOOOkg左右的力即可实现上颂骨复合体的前移。我们在临床上为加快牵引 速度曾施加到4kg左右的力。直径为1. 5mm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即可产生1500g以上的 力,钛制的支抗杆的直径在3mm左右时足以能够承受远大于5kg的力。②从局部解剖结构和手术路径上可以实现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 的内置。以头颅骨为支抗的支抗杆一端固定于颅骨,另一端可以通过皮下、颧弓内侧到达口 腔内。③支抗固位稳定可靠。主支抗的一端固定于颞顶骨后部,另一端通过皮下、颧弓内 侧进入口内;副支抗的一端固定于额骨的后部,另一端通过皮下颧弓内侧进入口内,与主支 抗的口内段的适宜部位坚硬固定,副支抗的作用主要是向前上牵拉主支抗防止其向后下旋 转,支抗结构呈反y形,有利于支抗的稳固可靠。④牵承力点位于上颂颧突支柱或上颂尖牙支柱的上颂抗力中心位置,牵引力经过 上颂抗力中心。这样可以保证上颂骨水平向前移动,也可以增加上颂垂直发育不足的高度。⑤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个性化设计制作。通过三维CT计算机 辅助设计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外科技术进行牵引装置的个性化设计,方便手术操作,使牵引 过程顺利,牵引效果精确。⑥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为自动持续牵引,使牵引过程简单方便, 手术微创、简单,住院时间短,复诊次数少,费用少,卫生资源得到节约,社会、家庭负担大大 减小。⑦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固定安全可靠,不 会因外力的作用而散架,不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出行等。可以长期佩戴,如果年幼的儿 童患者在停止缝牵引后出现面中部生长发育停滞或迟缓的问题,只需简单的置换成适当大 小的牵引器即可继续缝牵引,保证了远期或终末效果。⑧由于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弓丨成骨装置可以长期佩戴,可以抵抗唇部手术后或牙齿正畸而产生的向后的力,避免或预防复发。所以牵引后可以择期进行唇裂继发畸形 矫正或牙齿正畸而不担心上颂后缩复发。⑨我们已进行了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前期动物实验,牵引力和 牵引效率得到初步实验证实。⑩我们已成功的在临床上应用坚硬外固定的缝牵引技术矫正面中部骨骼发育不 全20例病人,具备了较多的研究基础和临床经验。其中最后一例患者于15天之内就基本 牵引到了预期的位置,这初步说明缩短牵引期是有可能的。治疗对象诊断为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18岁以下的年幼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通过头颅三维CT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个性化的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 成骨装置。支抗杆由钛金属制。牵引器由钛镍记忆合金制成,弓丝直径1.5mm,牵引力可达 1500g。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的安置主支抗杆的一端固定于颞顶骨的后 部,另一端通过皮下、颧弓内侧进入口内;副支抗杆的一端固定于额骨,另一端通过皮下、颧 弓内侧进入口内,副支抗的口内端固定于主支抗口内段的适宜部位,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 抗结构,利于固位稳定可靠。按照上颂抗力中心设定上颂颧突支柱和尖牙支柱的牵承点位 置,并在该点钻孔;牵引器的一端固定于主支抗杆,另一端植入牵承点处的骨孔内,在两个 牵承点安置两个牵引器进行牵引,可以加大牵引力加快牵引速度。我们在临床上缝牵引的 力达到4kg左右时牵引期可以明显缩短(一例10岁患儿牵引15天后就使上颂骨前移1厘 米以上)。
权利要求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包括主支抗杆和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抗杆为细长条钛合金杆,前部设有牵引器孔,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牵引器为铁镍记忆合金丝制作,预定形状为W形,恢复形状为U形,两端折弯,其中一端安装在牵引器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支抗杆尾部为扁平状,设置至少一排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支抗杆一侧设有副支抗杆,副支抗杆连接到主支抗杆中前部,副支抗杆上设有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支抗杆前部设一扁平帽,扁平帽上设置牵引器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支抗杆前部设两个牵引器孔,连接两个大小不一的牵引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 引器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板。
专利摘要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包括支抗杆和牵引器,支抗杆为细长条钛合金杆,前部设有牵引器孔,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牵引器为铁镍记忆合金丝制作,预定形状为W形,恢复形状为U形,两端折弯,其中一端安装在牵引器孔中;支抗杆一侧设有副支抗杆,形成三角支撑。本实用新型微型内置式自动持续缝牵引成骨装置,通过三维CT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个性化设计,方便手术操作,使牵引过程顺利,牵引效果精确;使牵引过程简单方便,手术微创、简单,住院时间短,复诊次数少,费用少,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固定安全可靠,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散架,不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出行等,可以长期佩戴,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1759651SQ201020160678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赵镇民, 高峰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