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09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物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套,特别涉及一种用以套设于一臭氧机的衣物套。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高级的衣物,如丝绸、羽绒衣、皮质大衣等,需送至干洗店干洗,才不会伤 及衣物的材质。但是干洗的费用十分昂贵,会对一般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尤其对于工作环境经常有异味的人,其异味会附着于衣物上,造成生活上的困扰。 以及每天有抽烟习惯的人,抽烟时产生的烟味会附着于衣物上,久散不去,让周围未抽烟的 人难以忍受其身上的烟味。若因此造成抽烟者所穿的高级衣物必须经常洗涤或干洗,则会 造成其极大经济负担。一般已知的做法,是在衣柜中置入一臭氧机,臭氧机所产生的臭氧具有去除异味 及杀菌的效果。使用者可将具有烟味的衣物进行除臭。但衣柜的空间较大,臭氧机若仅针 对一件衣物除臭,需要产生大量的臭氧,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尤其是衣柜多半不是密闭的 空间,臭氧机所产生的臭氧会由衣柜的隙缝大量的散溢,因此臭氧机必须产生更多的臭氧, 除了造成能源的浪费外,散溢的臭氧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物套,用以套设 于一臭氧机,该臭氧机在该衣物套内部产生臭氧,以减少臭氧的产生量与降低臭氧散溢的 危害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套,用以连接一臭氧机,该衣物套包 含一中空套袋本体、一密合单元、一开合机构与一臭氧过滤单元。该臭氧机产生臭氧在该套 袋本体内部。该密合单元设置于该套袋本体,并连接该臭氧机。该开合机构设置于该套袋本体的侧壁,用以防止该臭氧经由该开合机构流出。该 臭氧过滤单元设置于该套袋本体。其中,当该套袋本体内部的臭氧流动至该臭氧过滤单元 时,通过该臭氧过滤单元分解。本发明所述的衣物套,其中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上侧设有第一开口,该密合单元设 置于该第一开口,该密合单元为一中空结构,该密合单元的上侧设有一密合口,该密合口经 该第一开口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内部相互连通,该密合单元的内壁贴合于该臭氧机。优选 地,该臭氧机包含一挂勾组件与一壳体,该挂勾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上侧,该壳体设置于该 中空套袋本体的内部,该壳体的外侧贴合于该第一开口,该挂勾组件经该密合口穿出。本发明所述的衣物套,其中该密合单元的材质为硅胶。本发明所述的衣物套,该开合机构还包含一外拉链单元,设置于该套袋本体的侧壁;一内隔离单元,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内壁,并包覆该外拉链单元;一内拉链单元,设置于该内隔离单元;[0014]其中开启该外拉链单元与该内拉链单元,使一衣物经该外拉链单元与该内拉链单 元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内,并挂置于该臭氧机。优选地,该外拉链单元与该内拉链单元彼此交错分隔。 本发明所述的衣物套,其中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侧壁设有一第二开口,该臭氧过滤
单元覆盖该第二开口。本发明所述的衣物套,其套设于该臭氧机,其中该臭氧机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 内部,该密合单元套接于该臭氧机。本发明所述的衣物套,其中该臭氧机包含一连通管,该连通管套设于该密合单元, 该臭氧机所产生的臭氧经该连通管输送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内部。优选地,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上侧设置一挂勾单元,该挂勾单元用以挂置于一物体 上。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臭氧机产生臭氧在衣物套内,可用少量的臭氧 达到对衣物去除异味的功能,并设有密合单元与开合机构可防止臭氧漏出到该衣物套外。 此外,吸附异味分子的臭氧可流动至臭氧过滤单元,并通过臭氧过滤单元分解,加快衣物的 异味去除速率,也不至于使套袋本体外的臭氧含量超过臭氧安全标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机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机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机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套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设置于一衣柜时的使用状态图;以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部件符号说明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1000臭氧机2000、2000a壳体 100、100a第一通气面110第一通气孔111第二通气面120第二通气孔121第三通面125第三通气孔126衣杆固定部130衣杆固定孔131连通管150挂勾组件200[0043]臭氧产生组件300臭氧控制器310臭氧产生组件320循环扇400支架组件500挂衣杆件510第一区段511第二区段512限位组件520衣物套800套袋本体810第一开口811第二开口813密合单元 820、820a密合口821开合机构830外拉链单元831内隔离单元832内拉链单元833臭氧过滤单元840通气管850第一端851第二端852挂勾单元860衣柜 4000衣杆 4100衣架5000衣物 6000挂衣穿洞Sl循环路径P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的示意图。该挂勾式循环臭氧装 置1000包含臭氧机2000与衣物套800。该臭氧机2000用以产生臭氧,该衣物套800用以 套设于该臭氧机2000,以让该臭氧机2000所产生的臭氧在衣物套800内循环。该衣物套800还包含一开合机构830,该臭氧机2000还包含一壳体100、一挂勾组件200与一支架组件500。在该臭氧机2000与衣物套800组装时,可通过打开的开合机构 830将该臭氧机2000放置在该衣物套800内,该挂勾组件200由该衣物套800的内部由该 衣物套800上侧穿出,该壳体100与该支架组件500保持在该衣物套800内。如此可使该挂勾组件200挂置在一物体(如图7的衣杆4100)时,使该衣物套800套设于该壳体100上不至于脱落,并可使该衣物套800的内部形成一循环空间,以让该臭氧在该衣物套800与 壳体100的内部循环。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机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 机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机分解图。该臭氧机2000包含一壳体100、一挂勾组件 200、一臭氧产生组件300、二循环扇400、与一支架组件500。该壳体100设有一第一通气面110、二第二通气面120与二第三通气面125,该二 第二通气面120可分别位于该第一通气面110的一相对侧,该二第三通气面125可分别位 于该第一通气面110的另一相对侧,并可邻近于该第一通气面110与该第二通气面120。该 第一通气面110设有一第一通气孔111,该第二通气面120设有一第二通气孔121,该第三 通气面125可分别第三通气孔12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通气孔111位于该壳体100下 侧,该第二通气孔121与第三通气孔126位于该壳体100的侧边。该挂勾组件200为一挂勾状,由该壳体100延伸出,该挂勾组件200用以挂置于一 物体(如图7的衣杆4100)。该臭氧产生组件300设置在该壳体100内,用以产生臭氧。该臭氧产生组件300 可包含一臭氧控制器310与一臭氧产生组件320。该臭氧控制器310用以传输一电力至该 臭氧产生组件320,该臭氧产生组件320与该臭氧控制器310电性连接,并接收该臭氧控制 器310所传输的电力以产生臭氧,该臭氧产生组件320可为一陶瓷板。上述的臭氧控制器 310如何控制臭氧产生组件320产生臭氧的原理为已知技术,在此不再累述。该二循环扇400设置在该壳体100内,并可设置于该臭氧产生组件320的两侧,以 及分别邻近该二第二通气孔121,以抽送臭氧。在本实施例中,该二循环扇400分别提供一 风力吹向该臭氧产生组件320,用以将该臭氧产生组件320所产生的臭氧分别经该第一通 气孔111与该第三通气孔126从该壳体100内部吹向该衣物套800内,该二循环扇400也 可分别经该二第二通气孔121吸入衣物套800内的臭氧,以使臭氧在衣物套800与壳体100 内部循环。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二循环扇400也可设置在壳体100外部,并邻近于该第一通 气孔111与第二通气孔121。上述第一通气孔111、第二通气孔121与第三通气孔126位于该壳体100上的位 置并不予以限制,只要是符合臭氧由壳体100内经第一通气孔111与第三通气孔126流出 至衣物套800以及臭氧由衣物套800经第二通气孔121流入至壳体100的要求,均不予以 限制。举例而言,该第一通气孔111位于该壳体100的侧边,该第二通气孔121位于该壳体 100的下侧,或是该第一通气孔111位于该壳体100的左侧,该第二通气孔121位于该壳体 100的右侧。上述循环扇400所吹风向与循环扇400在壳体100内所放置的位置,只要能使 臭氧在壳体100以及衣物套800内循环,均不予以限制。该支架组件500设置于该壳体100,用以挂置一衣架5000,该衣架5000可挂置一 衣物6000 (请参阅图7)。该支架组件500可包含一挂衣杆件510与二限位组件520,该挂 衣杆件510为长形杆状,该二限位组件520设置于该挂衣杆件510的两端,该挂衣杆件510 可设有一第一区段511与一第二区段512。该壳体100下侧的第一通气面110可向下延伸二衣杆固定部130,该衣杆固定部 130设有一衣杆固定孔131。该挂衣杆件510穿设于该二衣杆固定部130的衣杆固定孔131,该第一通气面110、该衣杆固定部130与该挂衣杆件510的第一区段511之间形成一挂衣穿 洞Si。该衣架5000可挂置在该挂衣杆件510的第一区段511时,该衣架5000穿设于该挂 衣穿洞Si。该挂衣杆件510可突出于该衣杆固定部130 —间隔预定距离,以使该第二区段 512突出于该衣杆固定部130的外侧。该衣架5000或衣物6000可挂设于该第一区段511 或该第二区段512,或是该第一区段511或该第二区段512均挂有一个衣架或衣物。如图 3所示,当该第一区段511或该第二区段512均挂有一个衣架或衣物时,该第一通气孔111 所流出的臭氧可直接吹向挂置于第一区段511的衣物的外表面,与挂置于第二区段511的 衣物面对该第一区段511的衣物的表面,该第三通气孔126所流出的臭氧可直接吹向挂置 于第二区段512的衣物的外表面。由于衣物上的异味,如烟味等,绝大部份位于衣物的外表 面,因此通过第一通气孔111与第二通气孔111的臭氧直接吹向衣物的外表面,可更有效率 的将衣物去除异味。请参阅图1与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套的立 体图。该衣物套800用以套 设于一臭氧机2000,该衣物套800包含一中空套袋本体810、一密合单元820、一开合机构 830、与一臭氧过滤单元840。该套袋本体810可为一可弯折与折迭的中空结构,该套袋本 体810的材质可为塑料,该套袋本体810可为半透明或透明。当该套袋本体810套设于一 臭氧机2000时,该臭氧机2000产生臭氧在该套袋本体810内部。其中该套袋本体810的 上侧可开设一第一开口 811,该套袋本体810的侧壁可开设一第二开口 813。该密合单元820可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的第一开口 811,并套设该臭氧机2000。 该密合单元820可为一中空结构,该密合单元820的上侧设有一密合口 821,该密合口 821 经该第一开口 811与该套袋本体810的内部相互连通。当该臭氧机2000套设于该衣物套800内时,该臭氧机2000的壳体100设置于该 套袋本体810的内部,该挂勾组件200贯穿密合单元820以经该密合口 821穿出。此时,该 密合单元820的内壁贴合于该臭氧机2000,较佳者,该第一开口 811和/或该密合口 821贴 合于该臭氧机2000的壳体100上部外侧,以防止臭氧机2000所产生的臭氧经该密合口 821 漏出。该密合单元820的材质可为硅胶,由于硅胶材质本身的弹性与柔软度,可使该密合口 821更紧密的包覆该臭氧机2000。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臭氧机2000a可不需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内部,该 臭氧机2000a可包含一连通管150。该连通管150的一端连接该臭氧机2000a的壳体100a, 另一端套接于该密合单元820a,以使该臭氧机2000a所产生的臭氧经该连通管150输送至 该衣物套800的套袋本体810内部。该套袋本体810的上侧可设置一挂勾单元860,该挂勾 单元860可用以挂置于一物体(如图7的衣杆4100)上。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5,该开合机构830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的侧壁,用以防止 该臭氧经该开合机构830流出,一衣物6000 (如图7所示)也可经该开合机构830放置于 该套袋本体810的内部,并挂置于该臭氧机2000上。该开合机构830包含一外拉链单元831、一内隔离单元832、与一内拉链单元833。 该外拉链单元831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的侧壁,该外拉链单元831可为一拉链,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可知,一拉链设置于套袋本体810的侧壁,代表可通过打开该拉链使该套袋本 体810呈现一开口,并且关闭该拉链可使该开口封闭。该内隔离单元832的材质可和套袋本体810相同,并可为一可挠曲的薄片状结构。该内隔离单元832可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的内壁,并可由该套袋本体810的内壁延伸出, 该内隔离单元832也可与该套袋本体810 —体成型,或是通过胶合等方式结合于该套袋本 体810的内壁。该内隔离单元832可包覆该外拉链单元831,该内拉链单元833设置于该内 隔离单元832,该内拉链单元833可为一拉链。其中开启该外拉链单元831与该内拉链单元 833,以使该衣物6000经该外拉链单元831与该内拉链单元833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内, 并挂置于该臭氧机200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可知,由于拉链本身的特性,拉链间的隙缝可让少量的空气 或臭氧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机构830设有双重拉链单元的特征,当少量的臭氧经 内拉链单元833流出后,可将其绝大部份经外拉链单元831隔绝,因此可使最后流出衣物套 800的臭氧量符合臭氧含量安全标准。特别是,如图5所示,从设置该外拉链单元831与该 内拉链单元833的套袋本体810的侧壁来看,该外拉链单元831与该内拉链单元833彼此 交错分隔,可防止经由内拉链单元833流出的臭氧直接由外拉链单元831流出,可更进一步 降底臭氧的流出量。该臭氧过滤单元840覆盖该套袋本体810侧壁的第二开口 813,当该套袋本体810 内部的臭氧经该臭氧过滤单元840流出时,该臭氧经该臭氧过滤单元840分解,该臭氧过滤 单元840可为一臭氧过滤网。在该套袋本体810内部的臭氧流动至该臭氧过滤网时,可将 该臭氧分解,因此可防止本实用新型的套袋本体810外的臭氧含量超过臭氧安全标准。该 臭氧过滤网的材质可为一金属氧化物或是其它材质,该臭氧过滤网的材质与臭氧分解的原 理为一已知技术在此不多加累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套袋本体810内部的附着异味分子的臭氧也可流动至该臭氧 过滤单元840并经该臭氧过滤网分解,并且该套袋本体810内部的空气可经该臭氧过滤单 元840流出到该套袋本体810之外,该套袋本体810之外的空气也可经该臭氧过滤单元840 流入该套袋本体810的内部,以加快臭氧的分解。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经以上的方式加快衣 物的异味去除的速率。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1000设置于一衣柜4000时的使用 状态图,下列部份组件请参阅图4。该衣柜4000设有一衣杆4100,该挂勾组件200挂置于 该衣杆4100,该衣架5000挂置于该支架组件500,该衣物6000挂于该衣架5000,该衣物套 800套设于该臭氧机2000。当臭氧机2000的循环扇400抽送臭氧,使该臭氧经第一通气孔 111与第三通气孔126流出该壳体100至该衣物套800内的衣物6000的外表面以吸附异味 分子,该臭氧于该衣物套800内沿一循环路径P流动,并经第二通气孔121流入该壳体100 内,以达成一完整的循环,由此针对一衣物6000去除异味或杀菌。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该氧过滤单元840设置于该套袋本体810侧壁的 下端,其主要的因素在于臭氧分子的密度较大,由该臭氧机2000在该套袋本体810的上侧 产生臭氧并向下吹送,以使臭氧吸附衣物6000上的异味分子。最后吸附异味分子的臭氧流 动至该套袋本体810的下侧,此时刚好位于该氧过滤单元840的位置,可经该氧过滤单元 840分解流经该氧过滤单元840的吸附异味分子的臭氧,以加速去除衣物异味的速率。此外 该套袋本体810外的空气也可流入该臭氧过滤单元840,经该套袋本体810内部的该循环路 径P至该臭氧机2000产生臭氧。上述的该异味分子可为香味、臭味、汗味、烟味等异味的分 子。在另一例子中,该衣物6000可直接挂置于该支架组件500。[0095]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的挂勾式循环臭氧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下列部份 组件请参阅图4。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在该衣物套800内设有一通气 管850。该通气管850的第一端851可连接于该壳体100的第二通气面120的第二通气孔 121,该通气管850的第二端852设置于该衣物套800的底端,以使该通气管850与该壳体 100内部及该衣物套800内部相互连通。其中该通气管850的一端也可连接于该第一通气 孔111或是该第三通气孔126,不在此限。如图8所示,当臭氧机2000的循环扇400抽送臭氧,使该臭氧经第一通气孔111 及第三通气孔126流出该壳体100至该衣物套800内,该臭氧于该衣物套800内沿一循环 路径P流动,并经该通气管850的第二端852流入该通气管850内。最后臭氧经该通气管 850的第一端851流入该壳体100内,以达成臭氧的循环。使用上述的通气管850可确保 臭氧的循环路径P可到达衣物套800的底端,确保臭氧流经衣物6000的底部,以减少臭氧 经第一通气孔111流出后未经过衣物即流入第二通气孔121。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 的衣物套800内部为一循环空间,因此经臭氧机2000所产生的臭氧可循环于该衣物套800 内部,即可由少量臭氧的循环达到去除异味的效果。可减少臭氧机2000的耗电量,使得本 实用新型可使用一般的电池即可达到长时间的使用。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臭氧循环于衣物套 800内,控制臭氧机2000仅在一短时间内产生臭氧,通过较长工作时间的循环扇400提供 臭氧的循环,即可达成去除异味、消毒的目的,可相较于已知技术更进一步大幅地减低耗电 量。此外,臭氧机2000所产生臭氧,不但量少,并且循环于衣物套800内,可将对人体 危害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臭氧机产生臭氧于衣物套内,可以少量的臭氧 达到对衣物去除异味的功能,并设有该密合单元与该开合机构可防止臭氧漏出于该衣物套 外。此外,吸附异味分子的臭氧可流动至该臭氧过滤单元,并经该臭氧过滤单元分解,可加 快衣物的异味去除的速率,也不至于使套袋本体外的臭氧含量超过臭氧安全标准。
权利要求一种衣物套,用以连接一臭氧机,该衣物套包含一中空套袋本体,该臭氧机产生臭氧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内部;一密合单元,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并连接该臭氧机;一开合机构,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侧壁,用以防止该臭氧经该开合机构流出;以及一臭氧过滤单元,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其中,当该中空套袋本体内部的臭氧流动至该臭氧过滤单元时,该臭氧由该臭氧过滤单元分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上侧设有第一开口,该 密合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开口,该密合单元为一中空结构,该密合单元的上侧设有一密合口, 该密合口经该第一开口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内部相互连通,该密合单元的内壁贴合于该臭氧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臭氧机包含一挂勾组件与一壳体,该挂 勾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上侧,该壳体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内部,该壳体的外侧贴合于 该第一开口,该挂勾组件经该密合口穿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密合单元的材质为硅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开合机构包含 一外拉链单元,设置于该套袋本体的侧壁;一内隔离单元,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内壁,并包覆该外拉链单元; 一内拉链单元,设置于该内隔离单元;其中开启该外拉链单元与该内拉链单元,使一衣物经该外拉链单元与该内拉链单元设 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内,并挂置于该臭氧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外拉链单元与该内拉链单元彼此交错分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侧壁设有一第二开口, 该臭氧过滤单元覆盖该第二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套,套设于该臭氧机,其中该臭氧机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 体内部,该密合单元套接于该臭氧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臭氧机包含一连通管,该连通管套设于 该密合单元,该臭氧机所产生的臭氧经该连通管输送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内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套,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套袋本体的上侧设置一挂勾单元, 该挂勾单元用以挂置于一物体上。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套,其用以套设于一臭氧机,该衣物套包含一中空套袋本体与一臭氧过滤单元,该臭氧机用以产生臭氧于该套袋本体内部,该臭氧过滤单元设置于该中空套袋本体,当该套袋本体内部的臭氧流动至该臭氧过滤单元时,该臭氧由该臭氧过滤单元分解。
文档编号A61L9/015GK201643045SQ20102016529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陈崇扬 申请人:陈崇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