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技术的提高,以及气管插管制作材料的改 进,临床上辅助呼吸患者的带管时间明显延长。现有的气管插管使用时,由于吸痰管直接 进入患者气管,插管末端以及插管上的气囊内缘的痰液无法吸除,久而久之,此处形成“死 腔”,细菌在此大量繁殖,容易引起感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它能吸除插管末端 以及插管上的气囊内缘的痰液。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它有插管体,插管体内有充气管 腔,充气管腔的内端与插管体外的气囊的内腔相通,在所述的插管体内还有管腔,管腔的内 端出口位于气囊下侧,管腔的外端与插管体上的管体内腔相通。采用上述结构的气管插管,使用时,可通过在管体上连接负压装置,从管腔的内端 出口将插管末端以及插管上的气囊内缘的痰液吸除,减少了感染机会,减轻了患者痛苦。还 可以通过管体进行局部用药或气道湿化,不会引起呛咳等不适。且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 便,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气囊内的插管体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它有插管体3,插管体内有充气管 腔5,充气管腔的内端与插管体外的气囊1的内腔相通,在所述的插管体内还有管腔2,管腔 的内端出口位于气囊下侧,管腔的外端与插管体上的管体4内腔相通。使用时,这种气管插管插入方式与现有的气管插管相同。插入后也是通过充气管 腔充入空气使气囊涨开。吸除插管末端以及插管上的气囊内缘的痰液时,在管体上连接负 压装置,痰液从管腔的内端出口进入管腔2,最后经管体内腔排出。在通过管体进行局部用 药或气道湿化,将注射器或气道湿化液储液泵与管体连接,即可将药液或湿化液从管腔的 内端出口注入患者气道。充气管腔的内端通过插管体上的气孔6与插管体外的气囊1的内腔相通。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它有插管体(3),插管体内有充气管腔(5),充气管腔的内端与插管体外的气囊(1)的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插管体内还有管腔(2),管腔的内端出口位于气囊下侧,管腔的外端与插管体上的管体(4)内腔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属于一种医用器具,它有插管体,插管体内有充气管腔,充气管腔的内端与插管体外的气囊的内腔相通,在所述的插管体内还有管腔,管腔的内端出口位于气囊下侧,管腔的外端与插管体上的管体内腔相通。使用时,这种气管插管可通过在管体上连接负压装置,从管腔的内端出口将插管末端以及插管上的气囊内缘的痰液吸除,减少了感染机会,减轻了患者痛苦。还可以通过管体进行局部用药或气道湿化,不会引起呛咳等不适。且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1692457SQ20102022707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李洪娥, 李玉芝, 赵素珍 申请人:李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