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19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腹腔、胸腔引流以及胆道、胃肠 道、膀胱等器官造瘘引流的医用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医学中常用于腹腔、胸腔引流以及胆道、胃肠道、膀胱等器官造瘘引流的 引流管是一种橡胶、硅胶或硅橡胶制成的软管,安置好管道后需要在皮肤处用缝线拴扎固 定,以防止其脱落。缝线固定有下列缺点1、缝线的牵拉,常导致患者疼痛不适、痛苦异常, 许多患者因此不愿安引流管。2、患者术后被人为挪动、自行翻身、起卧时很容易导致引流管 脱落。3、有的引流管需安置很长时间(如引流胆汁的“T”形管或胃肠道造瘘管,可能安置数 月、数年或终生),时间长了以后,缝线对皮肤形成切割,容易松动、脱落;4、引流管周围常有 缝隙,气体或液体容易从缝隙处溢出,污染伤口 ;5、有时,引流管需要分次拔出,每次往外面 拔出一部分后再重新缝合固定。这样,每次都要先剪断缝线,拔出一部分后再缝合固定,患 者非常痛苦,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引流管 脱落,可任意调节引流管深度,定位准确、引流可靠的一次性腹、胸腔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流主管上套接有气囊圈,在所述气囊圈上设置有进气口,在所述气囊圈后侧设置 有固定引流主管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其在所述气囊圈的进气口处连接有注气管,所述注气 管一端与气囊圈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单向注气阀,所述注气管与引流主管并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其所述注气管的表面呈螺纹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其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引流主管和注气 管穿过缺口,在所述缺口处、固定板上连接有固定线,在所述固定线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钩, 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由若干定位孔组成的定位调节区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其所述定位调节区域的定位孔等间距的分布为两列, 所述两列相互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其在所述固定板靠近气囊圈一侧设置有软垫。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圈和固定板将引流主管固定在腹壁或胸壁,无需再在患者的 皮肤上进行缝扎固定,消除了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而且该固定引流主管的方式,有 效防止了引流主管易脱落的问题,而且引流主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可任意调整,且管径 大小不受限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起来安全、方便、舒适、稳 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引流主管,2为气囊圈,3为固定板,4为注气管,5为单向注气阀,6 为缺口,7为固定线,8为固定钩,9为定位孔,10为软垫,11为腹壁或胸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1,在引流主管前端开有侧孔,在管上标有 刻度,以能清楚地显示引流主管进入腹、胸腔的深度。在所述引流主管1上套接有气囊圈2,其形状类似游泳圈,所述气囊圈的内径与引 流主管的外径相匹配,引流主管和气囊圈可相对移动;在所述气囊圈2上设置有进气口,在 所述气囊圈2的进气口处连接有一根长15 20cm、外径约为2mm的注气管4,所述注气管 4与引流主管1并排,所述注气管4的表面呈螺纹状,以便于固定线固定,增加摩擦力;所述 注气管4 一端与气囊圈2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单向注气阀5,向单向注气阀内注入空气或 生理盐水,通过注气管可使气囊圈膨胀;在所述气囊圈2后侧设置有固定引流主管1的固定 板3,所述气囊圈和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患者腹壁或胸壁11的内侧和外侧,将插入患者体内 的引流主管精确地固定。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由硬塑料等材料制成,呈平板状,在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 有缺口 6,供引流主管1和注气管4进出,在所述缺口 6处、固定板3上连接有固定线7,用 于固定引流主管和注气管,固定线长约10cm,常用的丝线或其他适合的线均可,可在引流主 管和注气管外绕2 3圈;在所述固定线7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钩8,在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 有由两列相互交错排列的定位孔9组成的定位调节区域,每一列有六至十个定位孔,孔径 约为2mm,每列中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间隙约1mm,供固定钩锚着固定,定位孔边缘可适 当打磨薄些。其中,在所述固定板3靠近气囊圈2—侧设置有四个软垫10,所述软垫分布在固定 板四个角处,它垫在患者腹壁或胸壁与固定板之间,使固定板与腹壁或胸壁之间有一定距 离(0.3 0. 5cm),便于固定板的安放,防止固定板与患者腹壁或胸壁直接接触引起不适, 同时便于对弓丨流口周围进行消毒、清除分泌物。在开腹(或开胸)手术中,先在体外将引流主管穿过气囊圈,向气囊圈内注入空气 或生理盐水使其膨胀,将引流主管和注气管远端经腹壁戳孔(引流孔)由内向外拉出体外, 这样,气囊圈就紧紧贴在了腹壁内侧,而引流主管可以进出。根据需要调整好引流主管插 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后,在体外将引流主管和注气管放入固定板的缺口,以固定线围绕它们 2 3圈后将固定钩钩在一个距离合适的定位孔中,使固定线牢牢拴住引流主管和注气管, 但又不至于勒得太紧,影响其内径。这样,通过气囊圈和固定板的作用,便可将引流主管精 确、可靠地固定好,防止其滑入或滑出腹腔。同时,气囊圈紧贴腹壁内侧,可防止液体或气体从引流主管周围缝隙溢出。引流结束后,松开固定线,拔出引流主管,然后抽出气囊圈内的 空气或生理盐水,也可用剪刀剪断注气管放出气囊圈内的空气或生理盐水,将气囊圈拔出 体外即可。为防止注气阀摆动,可用胶布将其固定在引流主管上。在非开腹、开胸手术中,引流主管和气囊圈只能通过腹壁或胸壁戳孔放入腹腔或 胸腔,先将气囊圈套在引流主管一定的位置处,然后将气囊圈和引流主管近端放入腹壁或 胸壁的戳孔,放入后,向气囊圈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或生理盐水,将气囊圈向外拉,使其紧 紧贴在腹壁或胸壁内侧,然后再将引流主管调整到一定的深度,在体外将引流主管和注气 管拴在固定板上即可。引流结束后,其取出患者体外的过程与在开腹(或开胸)手术中的过 程相同。在需要多次拔出、多次安放引流管的情况下,如引流胆汁时,使用本引流管也很方 便。首先,松开固定线,取下固定板,拔出原引流主管,可以不拔出气囊圈,由于有组织包裹, 气囊圈固定在腹壁内侧,也不会影响检查、取石等操作。操作完成后,经引流孔插入适当管 径的新引流主管,在体外将其和注气管同样地拴在固定板上即可。其中,若要给引流管处换药,为了换药方便或便于清洗固定板,可以取下固定钩, 松开固定线即可,若固定板较脏,重新换一个新的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主管(1)上套接有气囊圈(2),在所述气囊圈(2)上设置有进气口,在所述气囊圈(2)后侧设置有固定引流主管(1)的固定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圈(2)的进气口处连接有注 气管(4),所述注气管(4) 一端与气囊圈(2)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单向注气阀(5),所述注 气管(4)与引流主管(1)并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管(4)的表面呈螺纹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缺口 (6),所述引流主管(1)和注气管(4)穿过缺口(6),在所述缺口(6)处、固定板(3)上连接有 固定线(7),在所述固定线(7)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钩(8),在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由若干 定位孔(9)组成的定位调节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调节区域的定位孔(9)等间距 的分布为两列,所述两列相互交错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3)靠近气囊圈(2)—侧 设置有软垫(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在所述引流主管上套接有气囊圈,在所述气囊圈上设置有进气口,在所述气囊圈后侧设置有固定引流主管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圈和固定板将引流主管固定在患者腹壁或胸壁,无需再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缝扎固定,消除了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而且该固定引流主管的方式,有效防止了引流主管易脱落的问题,而且引流主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可任意调整,且管径大小不受限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起来安全、方便、舒适、稳定。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1710797SQ20102023574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李茂德 申请人:李茂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