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9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将具有设在正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的主体和对应 于穿戴者腰身部分的腰身构件展开的状态来提供的展开式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在吸收性物品中,被称作展开式尿布的尿布具备腰身构件和主体,以各构件被展 开的状态来提供。另外,在展开式尿布中设有用于将腰身构件和主体接合起来的固定带以 及用于防止从主体与穿戴者腿部周围之间漏出排泄物的防漏部(褶裥部)(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1)。从而,可使展开式尿布合乎穿戴者的腰身尺寸来进行穿戴,并且能够紧贴穿戴者的 腿部周围。当穿戴者穿戴专利文献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时,在主体的吸收面紧贴于穿戴者的 大腿之间后,按照穿戴者的腰身尺寸来拉伸腰身构件,利用固定带将腰身构件固定在主体 上。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0-51363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中安装有用于固定整底板(chassis assembly, 相当于腰身构件)的侧片(相当于侧翼片)。侧翼片与主体之间的接合部在主体的宽度方 向上设于比防漏部最外侧的最外侧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按照穿戴者的腰 身尺寸拉伸腰身构件时,在主体的比防漏部靠外侧的部分上施加最大的力。防漏部中配设有沿长度方向收缩的细长的伸缩性构件,难以向主体的宽度方向外 侧拉伸,因此,在防漏部的外侧存在力的基点(接合部)的情况下,即使按照穿戴者的腰部 尺寸拉伸腰身构件,配设在基点的内侧的防漏部的变化也较小。因此,当穿戴者穿戴一次性尿布时,无法沿着宽度方向充分扩展防漏部,有时导致 以防漏部覆盖吸收面的一部分的状态穿戴一次性尿布。这种情况下,吸收面积减小,导致吸 水性降低、侧漏。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与身体的紧贴性且防止侧漏的展开式 一次性尿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具有主体(主体10)和侧翼片(背 侧侧翼片20),上述主体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正面片110),其被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 用于透过液体;外装片(外装片120),其被配置在衣服侧;吸收体(吸收体130),其被设 置在上述正面片与上述外装片之间;以及褶裥部,其包括以沿着上述吸收体长度方向伸长 的状态并列配置于上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多个细长的伸缩性构件(细长橡胶 123a、123b、123c、123d、124a、124b、124c、124d),上述侧翼片在上述主体的在长度方向上的 一端部(端部区域10A)与上述主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相连;其中,该一次性尿布具 有用于将上述侧翼片和上述主体接合起来的接合部(接合部51、52),在上述一次性尿布的
3展开状态下,上述多个伸缩性构件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伸缩性构件(橡胶123a、124a)被配置 在比上述接合部靠上述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与身体的紧贴性且防止侧漏的展开式一 次性尿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组装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A-A,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B-B,的剖视图。图5是对背部膜在主体中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6是对拉伸了一次性尿布的背侧侧翼片时的一次性尿布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拉伸了一次性尿布的背侧侧翼片时的一次性尿布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穿戴者穿戴一次性尿布时的穿戴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说 明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但应注意,附图为示意图,各尺寸 的比例等与实物不同。应参照以下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而且,不言而喻,附图相互间也包含有尺寸 关系、比例互不相同的部分。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标注相 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俯视图。图2是一次性尿布1的 组装图。一次性尿布1具有主体10、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一次性尿布1的背 侧侧翼片20紧贴在穿戴者的腰身的脊背侧。另外,腹侧侧翼片30紧贴在穿戴者的腰身的 腹部侧。主体10紧贴在穿戴者的裆下部。主体10呈矩形形状。背侧侧翼片20安装在至少包含主体10的长度方向L的一 端部11在内的端部区域IOA上。背侧侧翼片20的宽度大于主体10的宽度W,背侧侧翼片 20覆盖端部区域10A。腹侧侧翼片30安装在包含主体10的另一端部12在内的端部区域 IOB上。腹侧侧翼片30的宽度大于主体10的宽度W,腹侧侧翼片30覆盖端部区域10B。在 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区域10CU0D上形成有褶裥部13、14。主体10和背侧侧翼片20在接合部51、52处被HMA等粘合材料相互接合。在一次 性尿布1的展开状态下,在构成褶裥部13、14的多个橡胶中,多个伸缩性构件中的位于最外 侧的橡胶(下述的橡胶123a、124a)被配置在比接合部51、52靠外侧的位置。S卩,接合部 51、52形成于比沿着主体10中的被配置于最外侧的橡胶的虚线Ll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主体10和腹侧侧翼片30在接合部53、54处被HMA等粘合材料相互接合。同样,多个伸缩
4性构件中的位于最外侧的橡胶被配置在比接合部53、54靠主体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比接合部51、52(接合部53、54)靠主体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S1、S2 中,被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覆盖的部分不与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接
I=I O接合部51、52从背侧侧翼片20的在主体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一端部21到另一 端部22的范围内连续。接合部53、54从腹侧侧翼片30的在主体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一 端部31到另一端部32的范围内连续。俯视一次性尿布1时,褶裥部13、14的长度方向上的有效长度的一端部13r、14r 与背侧侧翼片20重叠。同样,俯视一次性尿布1时,褶裥部13、14的有效长度的另一端部 13f、14f与腹侧侧翼片30重叠。在此,褶裥部13、14的有效长度是指以伸长的状态固定于 形成褶裥部13、14的片上的橡胶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褶裥部13、14的有效长度是橡胶 123a、123b、124a、124b的长度。此外,有效长度的端部是指橡胶123a、123b的两端部,橡胶 124a、124b的两端部。另外,优选重叠部分的长度为5 30mm。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由疏水性无纺布、透湿或非透湿性的膜、或者将 上述疏水性无纺布和透湿或非透湿性的薄膜粘合而成的复合片构成。可以使用以聚乙烯、 聚丙烯等为主体的膜、具有透气性的树脂膜、纺粘无纺布(spunbond)或者在水刺无纺布 (spunlace)等无纺布上接合透气性树脂膜而成的片等。作为一个例子,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由单位面积重量为13g/m2的SMS 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与熔喷(melt flow)无纺布的复合无纺布)构成,至少在背侧侧翼片 20的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20A、20B重叠两张。在背侧侧翼片20上接合有固定带41、42。固定带41、42安装在背侧侧翼片20的 自由端20A、20B上。固定带41、42固定在主体10的长度方向L上的另一端部区域IOB侧 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的端部区域IOB的衣服抵接面侧具有用于对固定带进行固 定的固定部43。固定带41、42是所谓的面状搭扣的阳构件,固定部43是阴构件。在固定带41、42上形成有具有多个钩状凸起群(称为钩)的结合面。作为固定带 的原材料,例如可举出PPSB (聚丙烯纺粘无纺布)等。优选使用80g/m2的PPSB。优选钩的 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用于对固定带41、42进行固定的固定部43是能使钩结合的无纺布、编织物。作为 构成无纺布的纤维材料,使用具有芯皮构造的复合纤维。作为纤维材料,纤维材料的芯成分 /包皮成分例如使用PP (聚丙烯)/PE (聚乙烯)、PP/低熔点PP、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低熔点PET、PET/PE的组合。也可以在纤维材料中混合人造丝、PET、PP、尼龙等聚酰 胺,丙烯,尿烷,棉布等纤维。例如,阴构件的单位面积重量是38g/m2。接着,说明主体10的结构。图3为沿着一次性尿布1的A-A’的剖视图。图4为 沿着一次性尿布1的B-B’的剖视图。主体10包括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110、配置在衣服侧的外装片120和吸收体130。正面片110只要是无纺布、织物、有孔塑料片、网眼片等具有能使液体透过的构造 的片状的材料即可,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织物、无纺布的原材料,可以使用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中的任意一种。作为天然纤维的例子,例如可举出粉碎纸浆、棉布等纤维素。作为化学纤维的例
5子,例如可举出人造丝、人造丝纤维(fibral rayon)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 维素等半合成纤维素,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或者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疏水性化 学纤维等。作为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例如可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PET)等单纤维、将聚乙烯和聚丙烯接枝聚合而成的纤维、芯皮构造等的复合 纤维。例如,正面片110为18g/m2的热风无纺布。作为制作无纺布的方法,可以采用干式(梳理成网(carding)法、纺粘法、熔喷法、 气流成网法(air laid)等)和湿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也可以组合干式法和湿式法中的 多种方法。另外,可以列举热粘合法、针刺法和化学粘合法等方法。制作无纺布的方法不限 于上述方法。外装片120包括与衣服抵接的背部无纺布121 ;位于比背部无纺布121靠肌肤侧 的位置的非透液性膜(以下称为背部膜)122。背部膜122由透湿性或非透湿性膜构成。背 部无纺布121是由SMS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构成的疏水性无纺布。背部无纺 布121和背部膜122被HMA等接合。例如,背部膜122是单位面积重量为20g/m2的非透气 性膜,无纺布是单位面积重量为13g/m2的SMS无纺布。背部无纺布121以比背部膜122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靠外侧的位置作为折叠位置 而折回到背部膜122之上。构成背侧侧翼片20的材料在宽度方向外侧折回到背侧侧翼片 20之上而构成自由端20A、20B。在自由端20A、20B上安装有固定带41、42。在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10CU0D中,在背部膜122的肌肤侧的表面上以 沿着主体10的长度方向L伸长的状态配置有多个细长的橡胶123a、123b、123c、123d、124a、 124b、124c、124d。背部无纺布12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区域折回到橡胶之上,从而形成褶 裥部13、14。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123a、124a配置在比用于将背侧侧翼片20、腹侧侧翼片30 和主体10接合起来的接合部51、52、53、54靠主体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例如,配置在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橡胶123a、123b、123c、124a、124b、124c 的直径为670dtex。将该橡胶以伸长2. 5倍的状态配置。另外,配置在主体10的宽度方向 的内侧的123d、124d的直径为470dtex。将该橡胶以伸长2. 3倍的状态配置。吸收体130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性芯131和吸收性片132。吸收性芯131含 有亲水性纤维、强吸收性聚合物。作为亲水性纤维,例如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粉碎纸 浆、棉布等纤维素、人造丝、人造纤维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等半合成 纤维素、粒子状聚合物,纤维状聚合物,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或者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 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等。在上述材料中,若考虑到降低成本和成形吸收体的容易程度两个 方面,优选使用粉碎纸浆。也可以使用在亲水性纤维中混合了高分子吸收体的材料。吸收性芯131被吸收性片132包络。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片132为棉纸 (tissue)。例如,可以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的棉纸。吸收体130在被正面片110包 络的状态下,通过HMA等接合在背部膜122的肌肤侧的表面上。优选吸收性芯131、吸收性片132、正面片110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相同。另夕卜, 主体10和背侧侧翼片20除了与吸收体130相对应的区域之外,在接合部51、52之间的区 域也可以全部通过HMA等粘合材料接合。接合部53、54也同样。通过增大在主体10的整 个宽度方向上的接合部的面积,可提高沿着穿戴者腰身固定背侧侧翼片20时的拉伸强度。
6[0048]图5是对背部膜122在主体10上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背部膜122在宽度 方向上的长度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折回之后的背部无纺布121的宽度窄。即,背部膜 122的面积小于主体10的面积。虚线L2表示背部膜1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22a、122b 在主体10中的位置。在主体10中,比虚线L2靠外侧的区域S3、S4仅由被折回了的背部无 纺布121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虚线L2位于在主体10中比虚线Ll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图6是对穿戴者W穿戴一次性尿布1时、沿着穿戴者W腰身拉伸背侧侧翼片20时 的一次性尿布1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虚线表示穿戴者W,一次性尿布1表示了沿着B-B’ 的截面。图7是对穿戴者W穿戴时的一次性尿布1的褶裥部的状态(其中,只显示一侧) 进行说明的图。其中,一次性尿布1表示了沿着A-A’的截面。在一次性尿布1中,比接合部51、5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Si、S2没有与背侧侧 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接合,因此,区域Si、S2难以受到背侧侧翼片20移动的影响。因此,当沿着图6中箭头F所示的方向拉伸背侧侧翼片20和主体10时,随着拉伸 的动作,接合部51、52成为力的起点,从而没有与主体10接合的区域Si、S2容易向远离肌 肤表面的方向(箭头fl、f2所示的方向)翘曲。在裆下部,随着区域Si、S2向箭头fl、f2所示方向翘曲,区域S1、S2(在图7中表 示有S2)成为朝宽度方向外侧展开的状态,该区域S1、S2位于配置在与主体10的裆下相对 应的部分的褶裥部13、14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在该状态下,当将腹侧侧翼片30(在图7 中未图示)拉近到穿戴者W的腹部侧时,朝宽度方向外侧展开的区域Si、S2在抵接于穿戴 者W的大腿wl的同时,吸收体130紧贴穿戴者W的裆下w2,因此,能够防止以褶裥部13、14 覆盖吸收面的一部分的状态穿戴一次性尿布1。图8是对穿戴者进行一次性尿布1的穿戴动作的过程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在 腹侧侧翼片30紧贴穿戴者W的腹部侧的状态(图8所示状态)下,腹侧侧翼片30也与背 侧侧翼片20 —样,没有与接合部53、54接合的区域Si、S2(在图8中表示有Si)容易向远 离肌肤表面的方向翘曲。这样,不会以褶裥部13、14覆盖吸收面的一部分状态穿戴一次性尿布1,能够使褶 裥部13、14刚好合乎穿戴者的腿部,能够防止从褶裥部13、14与肌肤表面(大腿周围)之 间的间隙发生侧漏。另外,在一次性尿布1中,比背部膜122的端部(虚线L2)靠外侧的区域S3、S4仅 由背部无纺布121构成,因此区域S3、S4的厚度小于主体10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因此,区 域S3、S4的刚性比夹有背部膜122的部分(比虚线L2靠内侧的部分)小,背部无纺布121 容易以虚线L2为起点产生弯曲。另外,该区域的层叠张数少于其他区域的层叠张数,因此, 提高了一次性尿布1的透气性。在仅折叠了该背部无纺布121的区域配置有橡胶123a、123b、124a、124b。由于在 该区域中,材料层叠张数少于其他区域的材料层叠张数,因此,材料容易随着橡胶的伸缩而 移动。该区域尤其是与大腿接触的部分。从而,提高一次性尿布1的合身性。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接着,参照图9说明一次性尿布1的制造方法。如图9所示,一次性尿布1的制造 方法包括第1折叠工序S10、第2折叠工序S20、固定带粘贴工序S30、第1切割工序S40、
7翼片粘贴工序S50、第2切割工序S60。在第1折叠工序SlO中,沿着输送方向MD连续的翼片200的两侧端部201、202朝 着中心线CL侧而向翼片200的上表面侧折叠,通过HMA、压花等接合。中心线CL是翼片200 在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MD正交)上的中心。在第2折叠工序S20中,将在第1折叠工序SlO中折叠翼片200的两侧端部201、 202而成的折叠端部203、204朝着中心线CL向翼片200的上表面侧折叠。从而,在翼片200 的两侧端部形成重叠了多张翼片200的重叠部分205、206。重叠部分205、206构成背侧侧 翼片20的自由端20A、20B。在第2折叠工序S20中形成的重叠部分205、206和翼片200没 有被粘接。在固定带粘贴工序S 30中,固定带41、42沿着翼片200的输送方向MD隔开规定 间隔地粘贴。在制造过程中,固定带41、42是被一体化了的构件(用固定带40表示)。在 固定带40的中央沿着输送方向MD如撕断线45等那样实施容易进行分离的加工。在第1切割工序S40中,翼片200隔开规定间隔在输送方向MD上沿着与输送方向 MD正交的交叉方向CD被切断。切断片210是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形成一体的 切断片。在翼片粘贴工序S50中,将在工序S40中从翼片200切断的切割片210以规定间 隔配置在主体片300上。主体片300的吸收性芯间断地配置在外装片的连续体上。切断片 210以覆盖间断地配置的吸收性芯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在主体片300上,在规定位置被接
I=I O在第2切割工序S60中,沿着交叉方向⑶切断粘贴有切断片210的主体片300。 切割片210被分离成作为一个产品的腹侧侧翼片30、紧接在该一个产品的腹侧侧翼片30之 后的产品的背侧侧翼片20。完成工序S60之后,制作出一次性尿布1。变形例接着,利用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一次性尿布2。在一次性尿布2中,作 为左右独立的部分(parts)而准备侧翼片,端部区域10AU0B没有完全被背侧侧翼片和腹 侧侧翼片覆盖。即,一次性尿布2具有背侧侧翼片22、24。还具有腹侧侧翼片32、34。背侧 侧翼片22通过接合部51接合在主体10上。背侧侧翼片24通过接合部52接合在主体10 上。此外,腹侧侧翼片32通过接合部53接合在主体10上。腹侧侧翼片34通过接合部54 接合在主体10上。一次性尿布2也能够获得与一次性尿布1同样的效果。其他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构成本公开 部分的论述和附图并不应理解为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该公开的内容能够 明确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10上安装了背侧侧翼片20和腹侧侧翼片30的一次性 尿布1进行了说明。但是,一次性尿布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展开 式一次性尿布将对应于穿戴者腰身相的腰身区域与对应于裆下部的裆下区域一体化,做 出穿戴者的腿部的开口,从而形成展开式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尿布1也可以是婴儿用、幼儿 用以及成人用的。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当然包括这里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实用新
8型的技术范围仅由从上述说明妥当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技术特征来决定。
权利要求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主体和侧翼片,上述主体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非透液性的外装片;设置在上述正面片与上述外装片之间的吸收体;以及褶裥部,其包括以沿着上述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并列配置在上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多个细长的伸缩性构件,上述侧翼片在上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相连;其中,该一次性尿布具有用于将上述侧翼片和上述主体接合起来的接合部,在上述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下,上述多个伸缩性构件中的配置于最外侧的伸缩性构件被配置在比上述接合部靠上述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外装片包括背部无纺布,其被配置在衣服侧;非透液性的背部膜,其被配置在上 述背部无纺布与上述吸收体之间,上述非透液性的背部膜的至少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 背部无纺布的小;上述多个伸缩性构件并列配置在上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区域; 位于比配置在最外侧的伸缩性构件靠外侧的位置的上述背部膜的端部朝着上述背部 膜和上述多个伸缩性构件的上方折返,从而形成褶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接合部从上述侧翼片的在上述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的范围内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侧翼片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至少覆盖包括上 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在内的端部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了与身体的紧贴性并防止侧漏的一次性尿布。主体(10)与背侧侧翼片(20)在接合部(51)、(52)处通过HMA等粘合材料相互接合。构成褶裥部(13)、(14)的多个橡胶中的在主体(10)中位于最外侧的橡胶(123a)、(124a)被配置在比接合部(51)、(5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A61F13/494GK201752458SQ201020252259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日
发明者坂口智, 奥友美, 松岛秀树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