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33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
背景技术
输液器主要用于给患者输送药液或血液,其结构主要包括插针、上输液管、滴斗、 下输液管、调节开关以及注射针;其中在上输液管和滴斗的连接处、滴斗和下输液管的连接 处的孔径都和输液管的孔径是一致的,这样在采用上述结构的输液器给患者进行输液时, 当开启调节开关后,随着液体的进入在输液器内部可能会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会随着液 体的流动而流动,当气泡经过上述连接处时,由于其管径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气泡会顺利流 经该处进入下输液管内,这样当气泡流动到注射针处时因为没有经过破碎所以就很可能会 通过注射针针孔进入人体,从而形成气栓,严重时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201061645Y(国际公布号 为W2010/048778A1)公开了 一种自动排气防气泡输液器,其包括滴斗、上输液软管和下输 液软管,滴斗的进液口连通上输液软管,滴斗的出液口上套接设有下连接管,下连接管下端 与下输液软管相连,下连接管的上端向上延伸在滴斗内形成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设有轴 向通孔,轴向通孔与下输液软管相导通;此外,在排气管的周壁上轴向设置有导液缝隙,导 液缝隙同样与轴向通孔相导通。上述输液器使用时,当液体进入滴斗后,随着液体在滴斗 中产生的压强和滴斗内部空气压强之和的逐渐增大,克服了液体在导液缝隙的表面张力作 用,使液体突破缝隙进入轴向通孔进行导液。在上述压强克服表面张力的过程中,由于滴液 时产生在滴斗底部的气泡已经上浮,因而进入轴向通孔的液体不再具有气泡,在一定程度 上防止了气泡的产生。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输液管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所述排 气管设置在所述滴斗内部,在排气管周壁还设置有导液缝隙,结构复杂,而且加工难度大, 加工时对铸模的要求也很高,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制造成本;第二、该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 防气泡的功能设置了所述导液缝隙,但是要实现防气泡的目的,是需要在开启输液器的调 节开关后确保进入滴管内的液体没过排气管一定的高度,保证液体在滴斗中产生的压强足 以克服液体在导液缝隙中的表面张力作用时,液体才会突破缝隙进入轴向通孔进行导液, 这就需要使用者等候一定时间才可以真正实现连续滴液,使得该输液器使用并不方便,而 且输液效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气泡的输液器结构 复杂,加工难度大,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但同样可以起到防气泡作用的自动排 气式输液输血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气泡的输液器需要 在开启输液器的调节开关后确保进入滴管内的液体没过排气管一定的高度,且保证液体在 滴斗中产生的压强足以克服液体在导液缝隙中的表面张力作用时才可以真正实现连续输
3液,从而在整体上延长了输液时间,降低了输液效率,进而提供一种无需等候、在开启输液 器调节开关后即可以很快地实现连续输液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种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包括上输液管、滴斗、下输液管、调节开关,所述滴斗 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与所述上输液管下端和所述下输液管上端连通,所述调节开关设置 在所述下输液管上;在所述上输液管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插针,在所述下输液管的下端还连接设置有 输液针;所述输液输血器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设置在所述滴斗和所述下输液管之间的变径 段,所述变径段的最小内径为0. Olcm 0. 20cm。所述变径段的最小内径为0. Icm 0. 15cm。所述变径段为圆锥形变径管。与所述变径段内径最大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内径最小的一端。所述滴斗由上滴斗和下滴斗插接而成。所述下滴斗和所述上滴斗的插接处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内层和外层之间 成型有与所述上滴斗相配合插接的凹环。所述下滴斗内设置有一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硬胶配件和软胶底座,所述硬胶配件包括浮杯和与所述浮杯连接 的浮盖,所述浮杯成型有开口朝上的浮杯空腔,所述浮盖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上部,在所述浮 杯与所述浮盖之间设置有可以使液体进入浮杯空腔内的间隙通道,所述浮盖尺寸大于或等 于所述浮杯空腔顶端尺寸;所述软胶底座设置于所述浮杯底端;所述浮杯与所述浮盖的连接由设置在所述浮杯空腔内部与所述浮盖下部之间的 固定支架来实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浮杯空腔内部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圆柱体,及设置 在在所述浮盖朝向所述浮杯一侧的浮盖突起,所述浮盖突起与所述通孔相配合连接;所述圆柱体贯穿所述浮杯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圆柱体中心的所述通孔与设置于所 述软胶底座上的软胶底座突起相配合连接。所述变径段为软塑料管。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在现有技术的输液输血器上设置了 变径段,并将所述变径段连接设置在所述滴斗和所述下输液管之间,所述变径段内径最大 的一端与所述滴斗出液口连通,所述变径段另一端与所述下输液管连通,所述变径段最小 内径为0. Olcm 0. 20cm。使用时,当开启调节开关后,液体进入滴斗内,如果有气泡产生, 则产生的气泡会随着液体由滴斗出液口先进入变径段的内径大的一端,随着内径的不断减 小,大气泡逐渐受压,在变径段的最小内径处,大气泡受到了很大的挤压作用从而破碎形成 很多的小气泡,变小的气泡由于自身重量很小所以会逆着滴液方向上浮,从而使通过变径 段最小内径处后进入人体的液体不会再含有气泡,达到自动排气的目的。这种在下输液管和滴斗之间增设变径段的结构,可以在输液开始的同时就可以随 着液体的滴落实现自动排气,无需等待,达到即时、连续输液的目的,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输液前需要等进入滴斗的液体没过排气管轴向设置的导液缝隙一部分,液体压强和滴 斗内空气压强之和克服导液缝隙的表面张力之后才可以实现连续输液的不足,减少了输液 时间,提高了输液效率;而且相比现有技术中在滴斗内部设置带有导液缝隙的排气管的结 构要更加简单,不但容易铸模,而且加工方便,成本低廉。(2)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优选设置所述变径段的最小内径为
0.Icm 0. 15cm,该种内径的变径段便于制造,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大气泡破碎后,小气泡 的尺寸适于其快速上浮出液面,同时对于输液的顺畅性没有任何影响。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安全阀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中所示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滴斗的插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径段主轴剖视图;图4(1)和图4(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径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阀主轴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变径段,2-滴斗,3-安全阀,4-上输液管,5-下输液管, 6-插针,7-调节开关,8-注射针,21-插接处,211-插接处凹环,212-上滴斗,213-下滴斗, 31-软胶底座,32-浮盖,33-浮杯,34-浮杯空腔,35-固定支架,36-浮盖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包括插针6、上输液管4、滴斗2、变径段
1、下输液管5、调节开关7、注射针8,从图1中可以看到,所述滴斗2选择设置为一体成型式 结构,所述上输液管4 一端连接所述插针6,所述滴斗2的进液口与所述上输液管4下端连 通,所述变径段1为圆锥形变径管,所述滴斗2的出液口与变径段1内径最大的一端连通, 与所述变径段1内径最大的一端相对的内径最小的一端直接与所述下输液管5连接,所述 下输液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射针8连接,调节开关7设置在下输液管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径段1最小内径设置为0. 10cm。上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在使用时,首先开启调节开关7,液体沿着上输液管4 逐渐进入滴斗2,再经由滴斗2进入所述下输液管5内,这时由于输液输血器内部本身存在 一定的空气,所以在液体滴入时在输液输血器内会有气泡产生,对于较小的气泡不会对输 液安全造成影响,因为它会由于重力较小而上浮至滴斗2液面上,而对于较大的气泡就会 随着液体逐渐向下移动到注射针8处,当这个气泡的直径刚好可以通过注射针8直径时,那 么气泡进入人体就会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设置所述变径段1,较大的气泡 会在经由滴斗2出液口流出进入下输液管5前先进入所述变径段1内,先进入的是变径段 1内径大的一端,然后逐渐向内径小的一端流动,随着内径的不断减小,大气泡逐渐受压,在 变径段1的最小内径处,大气泡受到了很大的挤压作用从而破碎形成很多的小气泡,变小
5的气泡由于自身重量很小所以会上浮至滴斗2液面,从而使通过变径段1最小内径处后进 入人体的液体不会再含有气泡,保障了输液安全性。上述过程是一个瞬间的过程,其在对较 大直径的气泡进行破碎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输液的进行,同时可以保证输液的顺畅性。实施例2该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还在所述滴斗2的下滴斗213内设置有 安全阀3,所述安全阀3可以设置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结构的安全阀3。在本实施例中所 述安全阀3包括硬胶配件和软胶底座31 ;见图5所示,所述硬胶配件包括浮杯33和与所述 浮杯33连接的浮盖32,所述浮杯33成型有开口朝上的浮杯空腔34,所述浮盖32设置于所 述开口的上部,在所述浮杯33与所述浮盖32之间设置有可以使液体进入浮杯空腔34内的 间隙通道,所述浮盖32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浮杯空腔34顶端尺寸;所述软胶底座31设置 于所述浮杯33底端;所述浮杯33与所述浮盖32的连接由设置在所述浮杯空腔34内部与 所述浮盖32下部之间的固定支架35来实现;所述固定支架35包括设置在所述浮杯空腔 34内部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圆柱体,及设置在在所述浮盖32朝向所述浮杯33 —侧的浮盖 32突起,所述浮盖32突起与所述通孔相配合连接;所述圆柱体贯穿所述浮杯33的底部,设 置于所述圆柱体中心的所述通孔与设置于所述软胶底座31上的软胶底座31突起相配合连 接。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滴斗2也可以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设置为一体成型式的 结构,即在所述滴斗2铸模成型时就将安全阀3设置在其内部。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安全阀3的安装和取出,图2中示出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的滴斗2设置为由 上滴斗212和下滴斗213插接而成,其组合状态示意图参见图2 (1),所述下滴斗和所述上滴 斗的插接处21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内层和外层之间成型有与所述上滴斗212相配 合插接的凹环,通过将所述上滴斗212插接在下滴斗213的双层凹环内部实现所述上、下滴 斗的紧密插接。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变径段1的最小内径设置为0. 15cm,所述变径段1的设置可以 选择设置为诸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与所述滴斗2出液口连接一端内径大(与所述滴斗2出 液口相适应,可实现二者的插接或者连接)、与所述下输液管5连接一端内径小的结构(见 图4(1)所示),也可以选择设置为图4(2)中的结构,即与所述滴斗2出液口连接的一段以 及与所述下输液管5连接的一端的内径都大、所述变径段1中间部位内径小的结构,也同样 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目的。使用时,首先开启调节开关7,液体沿着上输液管4逐渐进入滴斗2,随着滴斗2内 液体的增多,液体对安全阀3的浮力作用克服安全阀3的重力作用,随着液体的滴加所述安 全阀3上浮,软胶底座31脱离所述滴斗2出液口,液体经由滴斗2出液口进入所述下输液管 5内,这时由于输液输血器内部本身存在一定的空气,所以在液体滴入时在输液输血器内会 有气泡产生,较大的气泡在经由滴斗2出液口流出进入下输液管5前先进入所述变径段1 内,先进入的是变径段1内径大的一端,然后逐渐向内径小的一端流动,随着内径的不断减 小,大气泡逐渐受压,在变径段1的最小内径处,大气泡受到了很大的挤压作用从而破碎形 成很多的小气泡,变小的气泡由于自身重量很小所以会上浮至滴斗2液面,从而使通过变 径段1最小内径处后进入人体的液体不会再含有气泡,保障了输液安全性。上述过程是一 个瞬间的过程,其在对较大直径的气泡进行破碎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输液的进行,同时可
6以保证输液的顺畅性。输液结束后,利用安全阀3本身的重力作用大于其所受浮力的作用, 安全阀3下降,软胶底座31密封滴斗2出液口,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回血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变径段1的最小内径也可以选择设置为0. 12cm或0. 13cm。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变径段1最小内径可以设置为0.01cm、0. 10cm、 0. 06cm、0. 20cm等,所述变径段1既可以设置成一端内径较大,另一端内径较小的结构,也 可以设置成在变径段1轴向上至少有一处的内径满足上述内径的最小值要求,上述的结构 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径段1的材料可以选择为市售的任一医用材料,诸如软塑料、 硬质塑料、硅胶等均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可以在所述滴斗2和所述下输液管 5之间连接设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变径段1,这样液体在滴加的过程中依次通过多 个变径段1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气泡的破碎排除。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包括上输液管(4)、滴斗(2)、下输液管(5)、调节开关(7),所述滴斗(2)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与所述上输液管(4)下端和所述下输液管(5)上端连通,所述调节开关(7)设置在所述下输液管(5)上;在所述上输液管(4)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插针(6),在所述下输液管(5)的下端还连接设置有输液针(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输血器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设置在所述滴斗(2)和所述下输液管(5)之间的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的最小内径为0.01cm~0.2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的最小内 径为 0. Icm 0. 1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为圆锥形变 径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变径段内 径最大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内径最小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由 上滴斗(212)和下滴斗(213)插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滴斗(213)和 所述上滴斗(212)的插接处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内层和外层之间成型有与所述上 滴斗(212)相配合插接的凹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滴斗(213)内 设置有一安全阀(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3)包括 硬胶配件和软胶底座(31);所述硬胶配件包括浮杯(33)和与所述浮杯(33)连接的浮盖(32),所述浮杯(33)成型 有开口朝上的浮杯空腔(34),所述浮盖(32)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上部,在所述浮杯(33)与所 述浮盖(32)之间设置有可以使液体进入浮杯空腔内的间隙通道,所述浮盖(32)尺寸大于 或等于所述浮杯空腔(34)顶端尺寸;所述软胶底座(31)设置于所述浮杯(33)底端;所述浮杯(33)与所述浮盖(32)的连接由设置在所述浮杯空腔(34)内部与所述浮盖 (32)下部之间的固定支架(35)来实现;所述固定支架(35)包括设置在所述浮杯空腔(34)内部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圆柱体, 及设置在在所述浮盖(32)朝向所述浮杯(33) —侧的浮盖突起(36),所述浮盖突起与所述 通孔相配合连接;所述圆柱体贯穿所述浮杯(3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圆柱体中心的所述通孔与设置于 所述软胶底座(31)上的软胶底座突起相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8所述的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 为软塑料管。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包括上输液管、滴斗、下输液管、调节开关,滴斗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与上输液管下端和下输液管上端连通,调节开关设置在下输液管上,在上输液管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插针,下输液管的下端还连接设置有输液针,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还包括一变径段,变径段设置在滴斗出液口和下输液管之间。输液时,进入变径段的气泡在变径段内径最小处被挤压破碎形成较小气泡,较小气泡克服自身重力作用上浮排出,达到自动排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排气式输液输血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够达到即时排气,流畅输液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M5/40GK201744003SQ20102025794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
发明者汪贤宗 申请人:汪贤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