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33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固定植入装置,特别涉及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
背景技术
脊柱椎间固定植入物主要用于骨科中脊柱外科手术如适合钉棒手术的配合使 用,以预防或减缓相邻节段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引起的下腰痛。切除引起疼痛的棘间韧 带,减轻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椎间孔高度。在现有技术中,椎间固定的装置均为刚性固定。刚性钉棒固定系统螺钉安装于椎弓根中心,棒可通过夹或直接固定在椎弓根螺 钉系统的顶部而连接。全部结构为刚性固定,不存在活动组件及活动范围。达到对引起疼 痛部位的神经压迫后,原先骨性部分的处理丢失引起的脊柱运动及承重的不稳而进行的固 定。但坚强的固定,导致相邻节段的脊柱力线的改变,增大了相邻节段的运动幅度,导致相 邻节段进一步退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既能提供腰椎的稳定性, 又能保持腰椎的活动性。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包括,第一、第二刚性棒,其中,第一刚性棒的端部形成 一容置凹槽;第二个刚性棒端部插置于第一刚性棒端部的容置凹槽,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 刚性棒的端部,且,第一、第二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设有振荡吸收结构。进一步,所述的振荡吸收结构包括第二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的外侧面沿圆周凸 设一圈凸筋,凸筋的两侧第二刚性棒端部分别设一震荡吸收部,并由垫圈固定限位于第一 刚性棒端部的容置凹槽内。所述的震荡吸收部为弹簧垫圈。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刚性棒端部的容置凹槽底部为弧面,对应地,第二刚 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为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二个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设振荡吸收结构,即能防止棒主体过 度弯曲运动,维持脊柱轴线排列,有可以定量控制棒运动的幅度。两刚性棒能提供相反两个方向牵引力或压缩力的弹性形变,允许进行多轴向运 动,运动振幅是限定的,振幅角度被限定为4度。本实用新型两刚性棒的震荡吸收结构能抑止压缩和伸屈活动负荷,通过三维受控 微动分散应力,减少应力遮挡,刺激与加速椎间融合,保护固定物与相邻椎间盘,有一定的 活动性,随轴向加压的力的改变而表现为允许前屈、后伸,降低椎间关节关节面的应力,维 持了椎间孔高度;与普通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式相同,却增加了可控制的运动维持节段稳 定。达到维持椎间高度,保护相邻节段退变。[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震荡吸收结构的设计,放置在两节椎体的中间,椎间盘的位置,可以 保持有一定的活动性,随轴向加压的力的改变而表现为+/-0. 2mm的轴向位移缓冲轴向的 压力;同时保证一定的支撑脊柱后柱系统的作用,降低椎间关节关节面的应力,维持了椎间 孔高度。2.同时允许曲屈和伸展两方面+/-2° (合计)的活动,即保证了轴项应力的传导 有效的分散到棒上及锥体前柱上,有效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可能,同时刺激了保留了腰椎一 定的生理活动。3.操作简易,不需要提升对脊柱钉棒系统手术的难度,降低手术操作那个引起的 一切不安全隐患,使用简便和精确,与普通钉棒系统操作相同,在保持了椎间高度的同时, 允许可控的动态的腰椎活动;4.本实用新型装置用钛合金制成,而钛合金的材质既能保证固定的强度,又能保 持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包括,第一、第二刚性棒1、 2,其中,第一刚性棒1的端部11形成一容置凹槽12;第二个刚性棒2端部21插置于第一刚 性棒1端部的容置凹槽12,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刚性棒1的端部,且,第一、第二刚性棒1、2 活动连接的端部设有振荡吸收结构3。所述的振荡吸收结构3包括第二刚性棒2活动连接的端部21的外侧面沿圆周凸 设一圈凸筋211,凸筋211的两侧第二刚性棒端部分别设一震荡吸收部31、32,并由垫圈33、 34固定限位于第一刚性棒1端部的容置凹槽12内。所述的震荡吸收部31、32为弹簧垫圈。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刚性棒端部1的容置凹槽12底部121为弧面,对应 地,第二刚性棒2活动连接的端部21的端面212为弧面。常规脊柱钉棒系统的手术时,将第一、第二刚性棒1、2放置与椎弓根钉顶部,并紧 密连接锁紧。
权利要求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刚性棒,其中,第一刚性棒的端部形成一容置凹槽;第二个刚性棒端部插置于第一刚性棒端部的容置凹槽,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刚性棒的端部,且,第一、第二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设有振荡吸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吸收结构包 括第二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的外侧面沿圆周凸设一圈凸筋,凸筋的两侧第二刚性棒端部 分别设一震荡吸收部,并由垫圈固定限位于第一刚性棒端部的容置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震荡吸收部为弹 簧垫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刚性棒端部 的容置凹槽底部为弧面,对应地,第二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为弧面。
专利摘要脊柱椎间固定的动态棒,其包括,第一、第二刚性棒,其中,第一刚性棒的端部形成一容置凹槽;第二个刚性棒端部插置于第一刚性棒端部的容置凹槽,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刚性棒的端部,且,第一、第二刚性棒活动连接的端部设有振荡吸收结构。本实用新型既能提供腰椎的稳定性,又能保持腰椎的活动性。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1755245SQ20102025781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3日
发明者吴昌礼 申请人:上海通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