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动力矫姿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58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置动力矫姿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尤其涉及一种后置动力矫姿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老腿先老、脚是人的第二心脏”等中医知识的 日渐普及,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最好的保健与康复方法是迈开双脚的运动力学综合矫正 调理法”。运动力学矫正疗法、足底刺激疗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于支撑全身重量的双足 以及足垫的要求已经不像以前单单感觉舒适那么简单。而是选择能够与运动方式相匹配, 具有吸震、散压、回弹、固位、止滑、矫姿的功能,回弹性符合受力部位的应力变化,并有良好 的辅助保护效果且方便辅助矫正步态与康复,能够增加足部骨骼受力矫正、肌群受力调整、 足弓保护的矫正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矫正鞋,包括鞋底、鞋帮和鞋垫,大多是简单的加 厚、垫高鞋垫的足心处,虽然在足部震动缓冲、足心支撑上符合足部保护、调节的原则,但是 由于这种矫正鞋的支撑性弱、回弹性差、止滑性低、限制脚趾自然屈伸运动的设计等,设计 原理简单,实际使用效果不满意,难以满足全民运动强身、矫正步态、矫正骨盆外扩、支撑足 弓、调节肌群运动力、助力跖屈、保护足部及下肢骨骼运动健康的迫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矫姿鞋,能够对脚部骨骼、肌群进 行动力协调,从而促进骨盆外扩的矫正,非正常步态的矫正,足与下肢骨骼运动健康。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置动力矫姿鞋,包括鞋底和低帮PU鞋面,还包括矫姿固位鞋垫、ω形特殊 后跟杯和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其中,所述低帮聚氨酯PU鞋面设置在所述鞋底边缘处的上 方,所述矫姿固位足垫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上方;所述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包裹着所述低帮 PU鞋面的内表面,所述ω形特殊后跟杯设置在所述低帮PU鞋面的鞋跟上端处与纳米银纺 织纤维内衬之间。进一步所述鞋底包括热塑性弹性体IPR回弹止滑大底、热熔胶EVA中底和内底顺 次连接,所述TPR回弹止滑大底的跖屈位置为横纹设计,内外足弓位置为圆圈设计,后足跟 为竖纹设计;底纹间隔在0 IOmm之间,底纹高度在0 2mm之间;所述EVA中底在足心位 置采用了特殊大方格中空设计,大方格栏高度在0 5mm之间,栏间隔在IOmm之间。进一步所述ω形特殊后跟杯两端的棒状凸起部分直径在0 IOmm之间,高度在 0 IOmm之间。进一步所述矫姿固位鞋垫包括TPR回弹止滑底板、缓冲棉层、PU吸震胶层、三角 平衡支撑凸点和远红外纤维表层。进一步所述IPR回弹止滑底板、缓冲棉层、PU吸震胶层三部分边沿的延伸形成的 固位边栏;所述内足弓固位边栏、外足弓固位边栏和足跟固位边栏的高在0 15mm之间。进一步三角平衡支撑凸点包括内足弓三角平衡支撑凸点、足跟三角平衡支撑凸点和足心三角平衡支撑凸点。进一步所述远红外纤维表层采用网格设计。进一步所述IPR回弹止滑底板底部设置有防滑凸点,所述防滑凸点的直径在0 5mm之间,高度在0 2mm之间。进一步所述三角平衡支撑凸点为实芯结构。技术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具有对脚部骨骼、肌群动力协调,促进足弓、足心、足跟健康的作用。 对非正常步态、足弓塌陷、足跟痛、足肌群运动力不协调的人群有助于提高足部生理调节与 矫正步态、协调骨骼、肌群运动能力;对于健康人具有调节、保护、保健足弓、足心、足跟骨骼 与肌群,矫正非正常步态,矫正骨盆外扩的功能,提高足底血液循环与垂直刺激功能,具有 吸震、减压、按摩、缓解足部物理压力的作用,具有防臭杀菌的保健作用。2、科学的动力矫姿康复方法是足的生理机能是依靠足弓的结构和附着韧带而产 生弹性;健康的足部应该是与运动方式相匹配,具有缓冲、吸震、散压的功能,回弹性符合 受力部位的应力变化,并有良好的辅助保护效果,血流充足,可以顺利的完成一次运动传导 过程。本实用新型例根据足部结构和生理特点,结合运动力学原理,让足部随着运动韧带、 肌群、骨骼处在动态的调整,具有鼓励、调整被忽略的、压迫的足部组织,调节足部骨骼运动 平衡,拱托、支撑足部韧带的作用,使足背自由屈伸,使足部具有弹性,将胫骨关节传来的压 力,传递于足部,接着分散到足的前后端,减轻足的疲劳,并缓冲在行进时对下肢骨骼、骨盆 所产生的震荡和运动力的冲击,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足、下肢、骨盆垂直运 动力的协调和姿态矫正,有助减轻足部、下肢、骨盆的疲劳,压迫、非正常运动损伤。3、本实施例提供矫姿鞋,是新一代多功能后置运动力矫姿鞋。本矫姿鞋基于人体 脚部、下肢、盆骨垂直运动受力特点,根据现代运动力学、中医穴位疗法理论,基于足部骨骼 受力、肌群传递特点,运用现代运动力学原理,及回弹控制技术,特殊吸收下震分散上压的 设计原理,产生吸震、散压、回弹、固位、止滑、矫正、助力七种作用,从而达到调节足、下肢、 骨盆骨骼肌动力平衡、矫正足弓塌陷、拱托韧带、支撑脚心核心肌群、吸收下震分散上压、刺 激足底反射、固位足跟、矫正步态等各种功能;并且能够激活足底反射,提高下肢骨骼协调 能力,整体辅助矫姿理疗。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置动力矫姿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大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EVA(热熔胶)中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ω形特殊后跟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矫正足垫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矫正足垫的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动力矫姿鞋能够对足部、下肢和骨盆运动施加一定的矫正力,改善足弓、足心和足跟受力状况,限制足弓塌陷、异位、变形的发展,达到减缓足部运动 传导导致的下肢骨骼运动力损伤症状,具有调节足部、下肢和骨盆骨骼运动的协调、辅助康 复、姿态矫正功能,且安全可靠。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后置动力矫姿鞋包括鞋底11、低帮PU(聚氨酯)鞋面12模压包裹 在鞋底11的边缘处,低帮PU (聚氨酯)鞋面12上分布有透气孔,在低帮PU (聚氨酯)鞋面 12的内表面上,包裹有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14,在低帮PU(聚氨酯)鞋面12的鞋跟上端处 和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14之间设计有ω形特殊后跟杯15(参见图4),在鞋底11上方设置 有动力矫正足垫50。低帮PU (聚氨酯)鞋面12采用低于脚踝骨的设计,避免运动中对脚踝的摩擦和疲劳。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14可以有效的防脚臭,并起到杀菌作用。如图2至图3所示,后置动力矫姿鞋的鞋底包括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 大底21,EVA(热熔胶)中底31粘接在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大底21上,内底粘接 在EVA(热熔胶)中底31上。其中,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大底21采用特殊底纹 设计,跖屈位置为三角波浪形横纹凸起23设计,外足弓位置为圆圈22设计,后足跟位置为 三角波浪形竖纹凸起24设计。底纹间隔为10mm,底纹高度为2mm ;EVA中底31在在足心位 置挖出大方格凹槽32,采用了特殊中空设计,大方格栏高5mm,栏间隔为10mm。如图4所示,ω形特殊后跟杯15两端的棒状凸起部分,直径为10mm,高度为10mm, 夹持跟骨两侧,可以使跟骨保持在中立位,预防和矫正足跟偏斜。如图5至图6所示,动力矫正足垫13包括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61、 缓冲棉层62、PU(聚氨酯)吸震胶层63、固位边栏、三角平衡支撑凸点、PP(聚丙烯)远红外 纤维表层57 ;其中,缓冲棉层62粘接在TPR回弹止滑底板61上,聚氨酯吸震胶层63粘接在 缓冲棉层62上,三角平衡支撑凸点粘接在聚氨酯吸震胶层63上;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 板61、缓冲棉层62、聚氨酯吸震胶层63三部分边沿延伸,形成固位边栏分层,固位边栏分层 组合时粘接在一起形成固位边栏;聚丙烯远红外纤维表层57粘接在三角平衡支撑凸点上, 并完整覆盖在聚氨酯吸震胶层63、固位边栏、三角平衡支撑凸点的表面上。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61为最新缺趾设计,能够保证运动过程中脚趾屈伸 不受阻碍限制,并选用摩擦系数高、防滑性能突出的最新环保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缓冲棉层62选用最环保的医用压缩脱脂棉,提供了比纤维更为透气排湿的缓冲 层。聚氨酯吸震胶层63采用最新聚氨酯弹性塑胶材料,色泽清透粘合性好,回弹性 佳,保证作用于足部的重力、震动波的缓冲、传导、吸收。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61、缓冲棉层62、聚氨酯吸震胶层63三部分边沿的延 伸形成固位边栏分层,固位边栏分层组合时粘接在一起组成固位边栏。固位边栏包括内足 弓固位边栏51、外足弓固位边栏52和足跟固位边栏53,栏高为15mm的三面半包围设计;其 中,固位边栏在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61上设置有内足弓回弹止滑底板固位边栏分 层611、外足弓回弹止滑底板固位边栏分层621、足跟回弹止滑底板固位边栏分层631 ;固位 边栏在缓冲棉层62上设置有内足弓缓冲棉层固位边栏分层612、外足弓缓冲棉层固位边栏分层622、足跟缓冲棉层固位边栏分层632 ;固位边栏在聚氨酯吸震胶层63上设置有内足弓 吸震胶层固位边栏分层613、外足弓吸震胶层固位边栏分层623、足跟吸震胶层固位边栏分 层633。内足弓固位边栏51由内足弓回弹止滑底板固位边栏分层611、内足弓缓冲棉层固 位边栏分层612和内足弓吸震胶层固位边栏分层613组成;外足弓固位边栏52由外足弓回 弹止滑底板固位边栏分层621、外足弓缓冲棉层固位边栏分层622和外足弓吸震胶层固位 边栏分层633组成;足跟固位边栏53由足跟回弹止滑底板固位边栏分层631、足跟缓冲棉 层固位边栏分层632和足跟吸震胶层固位边栏分层633组成。内足弓固位边栏51设计符 合足部运动转动角的内足弓45度角,外足弓固位边栏52设计符合足部运动转动角的外足 弓25度角。固定边栏分别控制和固定内足弓、外足弓、足跟位置,可避免不同方向受力导致 的足弓骨骼受力错位,保证足弓、足跟、足心的固位矫正效果。三角平衡支撑凸点包括内足弓三角平衡支撑凸点54、足心三角平衡支撑凸点55 和足跟三角平衡支撑凸点56;三角平衡支撑凸点采用高5mm的契入式高回弹抗压实芯凸点 设计,分别支撑受力较大的内足弓、足跟与足心位置,弥补足弓、足跟与足心受力后的塌陷, 避免足部骨骼的塌陷错位。聚丙烯远红外纤维表层57采用经过物理改性后具有吸收并反射远红外线的新型 功能性纤维,该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保健理疗功能、热效应功能和排湿透气、抑菌功能的 新型纺织材料及保温材料,能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热量,并反射回人体最需要的4 14um波长的远红外线,所以,聚丙烯远红外纤维表层可增强足部微血管的血液循环,达到保 暖保健、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聚丙烯远红外纤维表层57有独特的网格设计,划分出多个 张力面,有助于进一步缓冲震动。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61的结构示意 图。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1的底部设计有直径为5mm、高度为2mm的防滑凸 点71,防滑凸点71有稳定的支撑回弹止滑性能。使用该后置动力矫姿鞋进行跟骨固位、足弓矫正、骨骼运动保健时,根据运动力学 与中医足底垂直刺激、反射的穴位辩证理论,不论在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全天候均能 对足部、下肢与骨盆起到调节、助力、矫正、保健的作用。连续使用3个月,可矫正非正常步 态、足部错位、足弓塌陷等问题。使用步骤如下第一步将矫姿固位足垫的TPR(热塑性弹性体)回弹止滑底板61的防滑凸点71 向下,放入本实用新型后置动力矫姿鞋中;第二步将矫姿固位足垫上的固位边栏紧贴鞋内足弓、鞋外足弓、鞋跟内壁,然后 正常穿着即可。使用该后置动力矫姿鞋进行姿态、步态矫正时,根据中医足底刺激的穴位辩证理 论,左右鞋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刺激和使用时间根据足部塌陷、错位、步态非正常程 度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后置动力矫姿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与本 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 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后置动力矫姿鞋,包括鞋底和低帮PU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矫姿固位鞋 垫、ω形特殊后跟杯和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其中,所述低帮聚氨酯PU鞋面设置在所述鞋 底边缘处的上方,所述矫姿固位足垫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上方;所述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包 裹着所述低帮PU鞋面的内表面,所述ω形特殊后跟杯设置在所述低帮PU鞋面的鞋跟上端 处与纳米银纺织纤维内衬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热塑性弹性体TPR 回弹止滑大底、热熔胶EVA中底和内底顺次连接,所述IPR回弹止滑大底的跖屈位置为横纹 设计,内外足弓位置为圆圈设计,后足跟为竖纹设计;底纹间隔在0 IOmm之间,底纹高度 在0 2mm之间;所述EVA中底在足心位置采用了特殊大方格中空设计,大方格栏高度在 0 5mm之间,栏间隔在IO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ω形特殊后跟杯两端的棒 状凸起部分直径在0 IOmm之间,高度在0 IO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姿固位鞋垫包括TPR回 弹止滑底板、缓冲棉层、PU吸震胶层、三角平衡支撑凸点和远红外纤维表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IPR回弹止滑底板、缓冲棉 层、PU吸震胶层三部分边沿的延伸形成的固位边栏;所述内足弓固位边栏、外足弓固位边 栏和足跟固位边栏的高在0 15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三角平衡支撑凸点包括内足弓 三角平衡支撑凸点、足跟三角平衡支撑凸点和足心三角平衡支撑凸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纤维表层采用网格 设计。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IPR回弹止滑底板底部设 置有防滑凸点,所述防滑凸点的直径在0 5mm之间,高度在0 2mm之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动力矫姿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平衡支撑凸点为实芯 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置动力矫姿鞋,包括鞋底、低帮PU(聚氨酯)鞋面、ω形特殊后跟杯和动力矫正足垫,所述低帮PU(聚氨酯)鞋面设置在所述鞋底边缘上,所述ω形特殊后跟杯设置在低帮PU(聚氨酯)鞋面的鞋跟处,所述动力矫正足垫设置在鞋底上。
文档编号A61F5/01GK201782856SQ20102027649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银庭楷 申请人:云素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