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02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隔物灸炷贴。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中医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用于艾灸治疗的用 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配合灸条使用的单眼、多眼艾灸盒,其缺点是固定不方便,某些肢端 部位无法使用;另一种是一次性使用的自贴式艾炷,虽然使用时较艾灸盒方便,但燃烧时间 短,效果不明显,而且由于艾炷直接粘帖在皮肤上,热量比较高,容易烫伤,高温下粘胶对皮 肤有刺激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它使用安全、便 利,在任意部位、任何姿势都可以使用,治疗效果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底座和粘性部件,内套管的底部固 定设置有艾炷;外套管套设于内套管下部,外套管的内壁与内套管的外壁相配合;外套管 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底座与粘性部件相配合,使用状态下,底座经粘性部件固定于体表。较佳的,所述的艾炷呈圆柱形。所述内套管紧密嵌入外套管并可以相对于外套管上下推动。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设有导烟孔,导烟孔设置于艾炷的周围。所述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透气孔。所述艾炷的直径为10-20mm,长度为15_30mm。所述内套管上标有刻度。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卷边,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卡口,所述卷边与所述卡口相 配合,外套管与底座经卡口与卷边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隔网。进一步的,所述隔网为异形安全隔网。所述异形安全隔网可为中部朝向内套筒方 向突起的隔网。异型结构可增加格网的强度。所述异型安全隔网的下部可放置药饼(如附子饼、生姜片等)。所述底座设有底面,所述底面为平面或弧面,且底面中部设有开口,可安放姜片, 附子片,盐等介质。这两种底面结构可贴合人体不同部位。利用外套筒纸筒卷边的结构,与 塑料底座的卡口对接安装,使加工装配简单化。底座与粘性部件配合的方式可以采用各种可实现将底座固定于体表的任何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所述底座设有管状侧壁,底座底面的边缘突出于管状侧壁外,所述粘性部件为环 形胶粘纸,所述环形胶粘纸的外径(直径)大于底座底面边缘的直径,环形胶粘纸的内径小于底座底面边缘的直径且大于底座侧壁的外径。使用状态下,环形胶粘纸套于底座的下部, 通过环形胶粘纸的粘性面将底座的底面粘贴固定在需要艾灸治疗的部位上。除上述方式外,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其他变化的结构以实现上述目 的,这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不受部位、姿势的限制,使用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内套管与外套管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艾炷与患处之间的距离, 既保证了热度对皮肤的渗透,避免因距离太远而降低疗效,又避免了由于艾炷距离过近而 造成的烫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内套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曲面底座的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平面底座的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A-A剖面图 图7是图6的B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曲面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曲面底座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曲面底座的俯视A-A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的曲面底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12-15是异型安全隔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内套管, 4为艾炷, 7为异型安全隔网, 10为卡口, 13为底座侧壁
2为刻度, 5为外套管, 8为不干胶粘纸环, 11为卷边,
3为导烟孔, 6为透气孔, 9为塑料底座, 12为底座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16所示的一次性隔物灸炷贴,用于艾灸治疗,其包括内套管1、外套管5、底 座9和粘性部件8,外套管5套设于内套管1下部,外套管5的内壁与内套管1的外壁相配 合,使内套管1紧密地嵌入外套管5并可以相对于外套管5上下推动,外套管5与底座9可 拆卸式连接,底座9和粘性部件8相配合,使用状态下,底座9经粘性部件8固定于体表。内套管的结构如图2和3所示,内套管1上标有刻度2,内套管1的底部中央固定 设置有艾炷4,内套管1的底部还设有导烟孔3,导烟孔3设置于艾炷4的周围。艾炷4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25mm。该尺寸能够保证艾炷4完全燃烧的时间正好
4是一次常规治疗所需。外套管5的管壁上设有透气孔6,外套管5的底部设有安全隔网7。外套管5通过 卡口 10与底座相连(如图7所示)。利用外套筒纸筒卷边11的结构,与塑料底座的卡口 10对接安装,使加工装配简单化。进一步的,隔网7如图12-15所示为异形安全隔网,异形安全隔网的中部朝向内套 筒方向突起。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在异型安全隔网7的下部放置盐饼、姜片、附片或其它 药饼。针对有受寒症状的使用者,使用时在安全隔网7下放置一片薄姜片。底座9设有底面12,所述底面12为平面或弧面,如图4和图5所示,且底面中部设 有开口。这两种底面结构可贴合人体不同部位。底座的目的是为了贴合身体不同部位。有 两种结构,在胸腹部等比较平坦的部位用平面底座,在腿部等需要弯曲的部位用弧形曲面 底座,因此可以贴于身体的任一部位。进一步的,如图8-11所示,底座9设有管状侧壁13,底座底面12的边缘突出于管 状侧壁外。所述粘性部件8为环形不干胶粘纸,环形不干胶粘纸的外径(直径)大于底座底 面12边缘的直径,环形胶不干粘纸的内径小于底座底面12边缘的直径且大于底座侧壁13 的外径。使用时,将环形不干胶粘纸8上的背纸撕去套在底座的下部,通过不干胶粘纸将隔 物灸炷贴的外套管5和底座9固定在需要艾灸治疗的部位上,安全隔网7将药饼紧贴于皮 肤上。使用时,点燃内套管1上的艾炷4,再将内套管1推入到外套管5之中,使艾炷4伸 入外套管5内,使艾炷4的燃烧端距离皮肤约30mm。使用过程中通过外套管5的透气孔6 观察艾炷4的燃烧情况,随着艾炷4的燃短,推进内套管1,使艾炷4的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 距离始终保持30mm。至燃烧完全后,内套管1约有一半被推入到外套管5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干胶粘环8和底座9与治疗的部位固定连接,使用不受部位、姿 势的限制,使用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套管5内推动内套管1来调节艾炷4的高度,使艾炷4与皮 肤之间保持合适的治疗距离。内套管1上的刻度2用于判断内套管1推进的程度。本实用新型在外套管5的下部设置有异型安全隔网7,能够防止艾炷4在燃烧过程 中落下烟灰烫伤皮肤,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在艾炷4周围设置导烟孔3,外套管5的管壁上设置透气孔6,能够帮 助艾炷4充分燃烧。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管1、外套管5由耐火的镀铝纸制成,一次性使用;底座由塑料 注模成型,造价低廉,利于推广,可以家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在异型安全隔网7的下部放置盐饼、姜片、附片等多种药饼,从而拓 展了治疗范围。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内套管1与外套管5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艾炷4与患处之间的 距离,既保证了热度对皮肤的渗透,避免因距离太远而降低疗效,又避免了由于艾炷4距离 过近而造成的烫伤。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底座和粘性部件,内套管 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艾炷;外套管套设于内套管下部,外套管的内壁与内套管的外壁相配合; 外套管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底座与粘性部件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紧密嵌入外套管并 可以相对于外套管上下推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设有导烟孔, 导烟孔设置于艾炷的周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炷的直径为10-20mm,长 度为 15-3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上标有刻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透气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卷边,所 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卡口,所述卷边与卡口相配合,外套管与底座经卷边与卡口可拆卸式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 隔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为中部朝向内套筒方 向突起的隔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的下部放置有药饼。
11.如权利要求1-7或9-10任一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底 面,所述底面为平面或弧面,且底面中部设有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管状侧壁,底 座底面的边缘突出于管状侧壁外,所述粘性部件为环形胶粘纸,所述环形胶粘纸的外径大 于底座底面边缘的直径,环形胶粘纸的内径小于底座底面边缘的直径且大于底座侧壁的外 径;使用状态下,环形胶粘纸套于底座的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隔物灸炷贴,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底座和粘性部件,内套管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艾炷;外套管套设于内套管下部,外套管的内壁与内套管的外壁相配合;外套管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底座与粘性部件相配合,使用状态下,底座经粘性部件固定于体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不受部位、姿势的限制,使用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用于艾灸治疗,通过调节内套管与外套管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艾炷与患处之间的距离,既保证了热度对皮肤的渗透,避免因距离太远而降低疗效,又避免了由于艾炷距离过近而造成的烫伤。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1921105SQ20102061791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侯文光, 冯琦钒, 邢曼, 陈跃来 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