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动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56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拔动腕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肌电、电动控制上肢假肢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控制上肢假肢的腕部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上肢假肢的发展,在假手方面最具代表性并最大量生产使用的是索控假手、 电动控制假手和肌电控制假手。索控假手是单纯依靠绳索来控制假手动作,是一种纯机械式的运动。而电动控制假手和肌电控制假手是分别依靠电动开关和肌电信号来控制的假手。如果患者装上假手后,虽然可以抓取物体,但由于假手装在手臂筒上是固定角度,抓取物体只能一个方向,显得就不是很方便,如果手头能够转动,对抓取物体就方便多了,因此腕部旋转机构就应运而生。腕部旋转机构主要有电动式如电动腕。机械式如摩擦腕。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能使手头能旋转角度抓取物体,但电动腕由于价格高并且也需要肌电信号控制,有些患者难以接受,摩擦腕虽然也能360度旋转,但没有限位装置,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因此如果有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旋腕就显得很有必要,拔动腕机构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上肢残缺患者安装假手后,更好的抓取物体的一种腕部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腕部旋转装置,包括活动外圈,限位板,连臂筒,卡子,簧片,定位轮,手头安装在活动外圈上的螺柱上,手臂筒与连臂筒相连接,卡子穿过活动外圈侧面的缺口与活动外圈相连接,簧片放于卡子和活动外圈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外圈和连臂筒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外圈外形呈圆柱形,一端端面上有螺纹孔和圆孔,另一端中间留有凸台,四周挖孔,凸台上有螺纹孔和圆孔,并在侧面上有缺口。所述的限位板是在圆周方向带有凸起的圆板,在中间带有圆孔。所述的连臂筒是带有台阶的圆柱体,其端面有沉头孔和圆孔,侧面有螺纹孔。所述的卡子是带有卡口的手柄,在其端面上有圆孔。所述的簧片是弹簧钢片通过热处理淬火加工成的呈V字形的弹簧片。所述的定位轮是四周带齿的圆柱体,并在中间有圆孔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结构,上肢残缺患者安装假手后,能使手头任意旋转360度,并且能在任意位置限制旋转角度,更好的抓取物体的一种腕部旋转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3[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外圈主剖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限位板主视图。图6是连臂筒主剖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卡子主视图。图9是簧片主视图。图10是定位轮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拔动腕装置,包括活动外圈1,M2. 5沉头螺钉2,限位板3,M3双头螺柱4,M2. 5盘头螺钉5和7,连臂筒6,卡子8,簧片9,定位轮10。M3双头螺柱4通过螺纹与活动外圈1相连接,定位轮10通过M2. 5沉头螺钉2与连臂筒6相连接,活动外圈1中间凸台2-3插入定位轮10的中间孔7-2内,通过盘头螺钉7和限位板3把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相连接。由图2知,是图1的俯视图。卡子8穿过活动外圈侧面的缺口 2-5,通过M2. 5盘头螺钉5与活动外圈1相连接,簧片9放于卡子8和活动外圈1之间。通过簧片9的弹力使卡子上的卡口 5-1和定位轮上齿7-1相咬合,使得活动外圈和连臂筒成相对固定状态,一旦用力按下卡子8的手柄,使卡子的卡口 5-1和定位轮10上的齿7-1脱离,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之间就可绕活动外圈和连臂筒公共回转轴线作相对转动。松开手柄簧片复位又使卡子上的卡口 5-1和定位轮上的齿7-1相咬合,使得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成固定状态。正常情况下,活动外圈和连臂筒6由于簧片9的弹力作用,使卡子8上的卡口和定位轮10上的齿相咬合,使得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成固定状态,按下卡子使得卡子8上的卡口脱离定位轮上的齿后,活动外圈和连臂筒就能相对转动,转动到需要角度后,放松卡子簧片弹力复位,使得卡子上卡口和定位轮上齿又咬合,活动外圈和连臂筒又成固定状态。由图3、图4知,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外圈的主视图和剖视图。活动外圈外1形呈圆柱形,一端端面上有螺纹孔2-1和圆孔2-2,螺纹孔通过和双头螺柱连接,以便安装手头用。另一端中间留有凸台2-3,四周挖孔,凸台上有螺纹孔2-4和圆孔,并在侧面上有缺口 2-5。由图5知,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主视图。限位板3是在圆周方向带有凸起3-1 的圆形板,在中间带有圆孔3-2,它主要起连接活动外圈和连臂筒用,通过调节限位板上三只M2. 5盘头螺钉的松紧来调节活动外圈和连臂筒的松紧,中间孔3-3是为通过导线用。由图6、图7知,是本实用新型的连臂筒主视图和剖视图。连臂筒是带有台阶4-1 的圆柱体,在台阶内可以安装线路板,在端面有沉头孔4-2,圆孔4-3,在侧面有螺纹孔4-4。 端面沉头孔起连接定位轮用,侧面螺纹孔主要是连接手臂筒用。由图8知,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子主视图。卡子8是通过线切割加工并带有卡口 5-1 的手柄。在其端面上有圆孔5-2。卡口 5-1通过和定位轮10咬合达到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 6的相对固定作用,两者脱离后则达到活动外圈和连臂筒的相对转动作用。由图9知,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主视图。簧片9是弹簧钢片通过热处理淬火加工成的呈V字形的弹簧片。通过弹力使卡子和定位轮咬合达到活动外圈和连臂筒的相对固定作用。由图10知,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轮主视图。定位轮10是四周带齿7-1的圆柱体, 并在中间有圆孔7-2和螺纹孔7-3。四周的齿和卡子上的卡口咬合达到活动外圈和连臂筒的相对固定作用。螺纹孔起和连臂筒连接作用。本实用新型,手头安装在活动外圈上的两只双头螺柱上,手臂筒通过螺钉与连臂筒相连接。正常情况下,活动外圈和连臂筒由于簧片的弹力作用,使卡子上的卡口和定位轮上的齿相咬合,使得活动外圈和连臂筒成固定状态,按下卡子使得卡子上的卡口脱离定位轮上的齿后,活动外圈和连臂筒就能相对转动,转动到需要角度后,放松卡子簧片弹力复位,使得卡子上卡口和定位轮上齿又咬合,活动外圈和连臂筒又成固定状态。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对照其特定的实施实例作了具体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拨动腕机构,包括活动外圈(1),限位板(3),连臂筒(6),卡子(8),簧片(9)和定位轮(10),手头安装在活动外圈(1)上的螺柱上,手臂筒与连臂筒(6)相连接,卡子(8)穿过活动外圈(1)侧面的缺口(2-5)与其相连接,簧片(9)放于卡子(8)和活动外圈(1)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之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动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外圈外形呈圆柱形,一端端面上有螺纹孔(2-1)和圆孔0-2),螺纹孔(2-1)通过和双头螺柱(4)连接,另一端中间留有凸台0-3),四周挖孔,凸台上有螺纹孔0-4)和圆孔,并在侧面上有缺口 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动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3)是在圆周方向带有凸起(3-1)的圆形板,在中间带有圆孔(3-2),连接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调节限位板C3)上三只盘头螺钉(5)的松紧来调节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的松紧,中间开有中间孔(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动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臂筒(6)是带有台阶 (4-1)的圆柱体,在台阶内可以安装线路板,在端面有沉头孔G-2),圆孔G-3),在侧面有螺纹孔(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动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子(8)是带有卡口(5-1) 的手柄,在其端面上有圆孔(5-2),卡口(5-1)与定位轮咬合可使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 (6)的相对固定,两者脱离则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动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片(9)是弹簧钢片通过热处理淬火加工成的呈V字形的弹簧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动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轮(10)是四周带齿 (7-1)的圆柱体,并在中间有圆孔(7-2)和螺纹孔(7-3),四周的齿(7-1)和卡子(8)上的卡口(5-1)可咬合或分离。
专利摘要一种拔动腕机构,包括活动外圈(1),限位板(3),连臂筒(6),卡子(8),簧片(9)和定位轮(10),手头安装在活动外圈(1)上的螺柱上,手臂筒与连臂筒(6)相连接,卡子(8)穿过活动外圈(1)侧面的缺口(2-5)与其相连接,簧片(9)放于卡子(8)和活动外圈(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外圈(1)和连臂筒(6)之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上肢残缺患者安装假手后,能使手头任意旋转360度,并且能在任意位置限制旋转角度,更好的抓取物体的一种腕部旋转装置。
文档编号A61F2/68GK202015265SQ20102065482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傅丹琦 申请人:丹阳假肢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