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03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内镜已从单纯的检查向治疗方向发展,用于内镜治疗的注射针又分为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两种注射针的针尖伸出长度只能在手术前确定,一经确定,在手术过程中就不能再改变。由于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上均无限位装置,只有埃尔顿(日本)的产品操作部位设有一橡胶圈,依靠橡胶圈弹性压紧,使注射针保持相对的固定,但是由于橡胶圈易老化,失去弹性,使用上要凭操作人员的经验,不易掌握。另外现有的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的内杆与导向定位套之间没有设置防止内杆旋转的结构,因此在旋入针筒时内杆容易产生转动,而内杆的旋转又造成通向针尖的内管道扭转,给使用带来麻烦。再者,现有的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的内杆非常容易被从外杆中拔出,而再次插入非常麻烦,容易造成注射针没有使用就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在手术过程中针尖伸出长度容易发生变化,给手术带来麻烦, 甚至失败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针尖在手术过程中伸出长度不发生变化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内杆在旋入针筒时容易旋转,造成连接针尖的内管道扭转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杆在旋入针筒时不旋转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锈钢螺旋管注射针和一次性塑料管注射针,内杆容易被拔出,造成注射针没有使用就报废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包括一外杆,所述外杆内部具有同轴线的供内杆插入的内杆插入腔和容内管穿过的内管穿过腔,所述外杆的远离所述内杆插入腔的端部设置有一与外管连接的台阶轴;一导向定位套,所述导向定位套插入到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插入腔内且被轴向限制在所述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中,所述导向定位套内设置有容内杆穿过的导向腔和定位腔;一内杆,所述内杆具有依次连接的注射段、定位段、插入段以及内管连接段,所述注射段内具有一注射腔,内管连接段内具有一内管连接腔和一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插入段和定位段内具有一连接腔,所述内管连接腔通过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连接腔连接注射腔;所述内杆的插入段以及内管连接段穿过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和定位腔插入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插入腔中,其中内杆的插入段一部分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接触, 定位段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定位腔配合定位;一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外杆的内管穿过腔连接在所述内杆的内管连接腔中,内管的另一端固定有针头;一不锈钢连接管,所述不锈钢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在所述内杆的内管连接腔中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内杆中的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中并固定;一外管,该外管套在所述内管上,外管的一端设置有限制内管固定有针头的一端伸出外管内的限制缩口,另一端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一套管,所述套管将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且所述套管被轴向限制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对所述内杆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内杆插入段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接触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起作用用以对所述内杆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第二限位结构。由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的作用,在内杆推到位后,也就是针头推到位后,内杆的轴向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即针头的针尖在手术过程中伸出长度不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保证了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所述导向腔的径向截面为内鼓形结构,所述内杆的插入段的径向截面外鼓形结构,内、外鼓形结构配合,在旋入针筒时,以防止内杆扭转。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的内鼓形结构的至少一内平面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杆插入段的外鼓形结构中与所述内平面配合的外平面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凹槽,第二限位结构为凸台。或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台, 第二限位结构为凹槽。在所述内杆的内管连接段靠近插入段的部位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向插入段方向张开,由于倒刺的存在,当内杆的内管连接段和插入段部分穿过导向定位套时,倒刺被压缩,而当内杆的内管连接段和插入段部分穿过导向定位套后,倒刺张开,加上导向定位套被轴向限制在限制在所述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中,这样内杆就不能通过导向定位套而从外杆的内杆插入腔中拔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的内、外壁上设置有固定位凹凸点,以方便内管与内杆的牢固连接,也方便内管与不锈钢连接管的牢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内杆和外杆位透明结构,以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观察药液的注入情况。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设置有第一轴向止退凸环,而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轴向止退环槽,在所述套管套上所述的台阶轴上时,第一轴向止退凸环卡入所述的第一轴向止退环槽中,使得套管被轴向限制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杆的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向止退环槽,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向止退凸环,当所述导向定位套插入到所述外杆的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时,第二轴向止退凸环卡入所述的第二轴向止退环槽中,使得导向定位套倍轴向限制在所述外杆的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中。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杆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2为图1的I处放大示意图。[0029]图3为图1的II处放大示意图。[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杆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0032]图6为图4的右视图。[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针头、内管以及不锈钢连接管的连接示意图。[0034]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向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9为图8的右视图。[00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外管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外杆100、内杆200、内管 300、针头400、外管500、套管600和导向定位套700。参见图1至图3,外杆100为透明结构,其内部具有同轴线的内杆插入腔110和容内管穿过的内管穿过腔120,外杆100的远离内杆插入腔120的端部设置有一台阶轴130、 140 ;在外杆100的内杆插入腔110的腔口部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两道轴向止退环槽111 ; 在外杆100的台阶轴140上设置有一道轴向止退凸环141。参看图4至图6,内杆200为透明结构,其具有依次连接的注射段210、定位段220、 插入段230以及内管连接段M0。注射段210内具有一注射腔211,内管连接段MO内具有一内管连接腔241和一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对2,插入段230和定位段220内具有一连接腔231,内管连接腔241通过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M2、连接腔231连接注射腔211。在内杆 200的内管连接段240靠近插入段230的部位设置有倒刺M3,倒刺M3向插入段230方向张开。插入段230的径向截面外鼓形结构,在鼓形结构的两个平面上232上各设置有一个凸台233。在定位段220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八个斜楔台221。参看图8和图9,导向定位套700的外壁上设置有两道轴向止退凸环710,导向定位套700内设置有导向腔720和定位腔730。导向腔720的径向截面为内鼓形结构,在内鼓形结构的两内平面721上各设置有一个凹槽722。参见7,内管300为一长塑料管,其一端固定有针头400,另一端连接有不锈钢连接管310,内管300的内、外壁上设置有固定位凹凸点(图中未示出),以方便内管300与内杆 200的牢固连接,也方便内管300与不锈钢连接管310的牢固连接。参见图10,外管500的一端设置有限制内管300固定有针头400的一端伸出外管 500的限制缩口 510,另一端为扩口 520。[0046]参见图11,套管600内设置有外管穿过腔610和卡接腔620,在卡接腔620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道轴向止退环槽621。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组装方法是参见图12,首先将内管300连接有不锈钢连接管310的一端插入到内杆200的内管连接腔241内,同时将不锈钢连接管310 的另一端插入到内杆200的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M2中,再在内管300与内管连接腔241 连接处涂上胶水,胶水干燥后,即可将内管300与内杆200组装在一起。将导向定位套700插入到外杆100的内杆插入腔110的腔口部内,直到导向定位套700外壁上的两道轴向止退凸环710卡入到外杆100的内杆插入腔110的腔口部的内壁上间隔设置的两道轴向止退环槽111中,即可将导向定位套700与外杆100组装好。将内管300和内杆200组装件的针头端一次导向定位套700的定位腔730、导向腔 720,再依次穿过外杆100的内杆插入腔110、内管穿过腔120,直到内杆200上的倒刺243 穿过导向定位套700即可将内杆200与外杆100组装好。将外管500由内管300具有针头400的一端套在内管300上,然后将套管600套在外管500上,接着将外管500的扩口 520套在台阶轴130上,最后将套管600向外杆100 方向推,直到外杆100的台阶轴140上的轴向止退凸环141卡入到套管600的卡接腔620 内壁上的轴向止退环槽621中止,整个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就组装好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手术时,将内杆200向内退,内杆200通过内管300将针头400由外管100中伸出,准确地刺入病灶内,直到内杆200上的凸台233卡入到导向定位套700的凹槽722中,同时内杆200的定位段220的八个斜楔台221与导向定位套700 的定位腔730紧配合,针头400的伸出长度就被准确地定位,然后加注药液,医生可以通过透明的外杆100和内杆200观察药液的注入情况。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包括一外杆,所述外杆内部具有同轴线的供内杆插入的内杆插入腔和容内管穿过的内管穿过腔,所述外杆的远离所述内杆插入腔的端部设置有一与外管连接的台阶轴;一导向定位套,所述导向定位套插入到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插入腔内且被轴向限制在所述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中,所述导向定位套内设置有容内杆穿过的导向腔和定位腔;一内杆,所述内杆具有依次连接的注射段、定位段、插入段以及内管连接段,所述注射段内具有一注射腔,内管连接段内具有一内管连接腔和一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插入段和定位段内具有一连接腔,所述内管连接腔通过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连接腔连接注射腔;所述内杆的插入段以及内管连接段穿过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和定位腔插入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插入腔中,其中内杆的插入段一部分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接触,定位段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定位腔配合定位;一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外杆的内管穿过腔连接在所述内杆的内管连接腔中,内管的另一端固定有针头;一不锈钢连接管,所述不锈钢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在所述内杆的内管连接腔中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内杆中的不锈钢连接管插入腔中并固定;一外管,该外管套在所述内管上,外管的一端设置有限制内管固定有针头的一端伸出外管内的限制缩口,另一端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一套管,所述套管将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且所述套管被轴向限制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对所述内杆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插入段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接触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起作用用以对所述内杆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第二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的径向截面为内鼓形结构,所述内杆的插入段的径向截面外鼓形结构,内、外鼓形结构配合,以限制内杆扭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的内鼓形结构的至少一内平面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插入段的外鼓形结构中与所述内平面配合的外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凹槽,第二限位结构为凸台。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台,第二限位结构为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杆的内管连接段靠近插入段的部位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向插入段方向张开。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的内、 外壁上设置有固定位凹凸点。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杆和外杆位透明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设置有第一轴向止退凸环,而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轴向止退环槽,在所述套管套上所述的台阶轴上时,第一轴向止退凸环卡入所述的第一轴向止退环槽中,使得套管被轴向限制在所述外杆的台阶轴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杆的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向止退环槽,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向止退凸环,当所述导向定位套插入到所述外杆的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时,第二轴向止退凸环卡入所述的第二轴向止退环槽中,使得导向定位套倍轴向限制在所述所述外杆的内杆插入腔的腔口部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包括外杆、内杆、内管、针头、外管、套管和导向定位套,在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内杆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第一限位结构,在插入段与导向定位套的导向腔的腔壁接触的部分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起作用用以对内杆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第二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定位套前后移动,从而控制针头可以伸出的长度,即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控制针头刺入手术部位的深度。由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的作用,在内杆推到位后,也就是针头推到位后,内杆的轴向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即针头的针尖在手术过程中伸出长度不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保证了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文档编号A61B1/00GK201987527SQ2010206721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丁维钧, 丁锡昌, 况德华, 姚莉珍, 徐重人 申请人:上海菲捷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