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3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医疗会诊与远程放射学技术领域,具体是远程医学影像数字 化仪。
背景技术
在远程医学服务工作中,经常需要将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CT、MRI、X光片转换成 数字影像文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与存储。目前,医学影像资料数字转换的解决方案有如 下几种形式1、国外远程医学服务的解决方案(1)、采用符合国际医学影像标准的医学影像传输与存储系统(即PACS系统),其 特点执行DISCOM标准,配备专用设备,满足临床医学诊断要求。但设备投资较大,要求高速
通f曰市觅οO)、采用专业医学胶片扫描仪,应用于远程放射学工作,操作简便、扫描时间较 短,基本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但是设备投资较大。2、国内远程医学服务的解决方案国内近2000余家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在远程会诊工作中,远程医疗会诊病例的影 像资料,采用普通扫描仪胶片透射扫描,解决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转换,扫描仪配备A4-A3 幅面的透射板,扫描分辨率300-600dpi,处理一张普通CT片需要10-15分钟。其虽然可以 满足远程医疗会诊的要求,但要求会诊中心操作人员是精通计算机技术与医学技术领域的 复合型人才,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掌握医学影像传输与存储处理技术,因此,对远程 医疗会诊中心操作人员培训难度较大。为保证高清晰度的医学影像,需要高速带宽及较长 的传输时间,影响了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推广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它能够对医学影像胶片、文 件、图片、实物进行直接拍摄,并可方便的进行医学影像采集、数字化处理、压缩、联入互联 网传输及贮存,是远程医学专业的医学影像采集、数字化处理、及网络传输的应用设备。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包 括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罩和支架,在外罩内底部安装显像仪,外罩底部与显像仪对应处侧 壁上设置送片口,支架上安装水平支架,水平支架前端安装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医学影 像数码转换装置与数据传输装置连接。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上设置水平仪,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上配置第一 USB数 据端口。所述显像仪是液晶显示背光源的透射板。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距离显像仪的垂直距离为400-600mm,成像聚焦点为显像 仪的背光板的中心点。[0013]支架上安装能够控制支架上下移动的高度调整电机和高度控制开关,支架上安装 能够控制水平支架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电机。所述外罩外部安装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上设置显示屏、拍照开关和第二 USB 数据端口,控制计算机通过导线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连接。所述外罩外部安装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上设置显示屏、拍照开关、医学影像数 码转换装置位置调整摇杆和第二 USB数据端口,控制计算机通过导线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 装置、高度调整电机、水平移动电机分别连接。控制计算机上安装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所述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的镜头为具有变焦功能的镜头,镜头的相对孔距 ^ 1 2.0,镜头的内焦距在40---58mm,镜头快门速度在1/2000秒以上,医学影像数码转 换装置的图像传感器是CCD图像传感器或COMS图像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 寸在1/1. 8英寸以上,COMS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在22. 2X14. 8mm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将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与胶片透射板结合起来。利用医 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翻拍技术,完成医学影像转换。拍摄精度为1000物理dpi,即1000万 像素。图像清晰、拍摄时间为1/60秒-1/1000秒,自动转换为JPEG文件,对大幅面(12女 15英寸)影像资料不必进行拼接与处理;操作简便,适用于非计算机技术人员操作,总处理 时间为1-2分钟;图像文件较小,节省处理及传输时间,适用于低带宽传输;能够实现在远 程会诊过程中快速采集医学影像、开展远程放射学服务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很好地弥补了 在远程会诊服务工作中专业设备缺失、操作技术要求过强、设备投资过大等项弊端。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对于远程会诊申请和接受双方具有以下好处 1、在远程医学服务工作中,作为接受远程会诊申请方(1)、使用医学影像数字采集装置,传输远程会诊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速度明显提 高,节省会诊时间。O)、传输医学影像学资料图像完整、清晰,质量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执行远程医疗 会诊的图像诊断要求,避免了因图像压缩倍数过大,影响影像资料质量的问题。2、作为申请远程会诊方(1)、操作简单。即使是非医务人员,只要稍懂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亦可进行医学影 像的采集工作。(2)、提高工作效率。从选片到采集完毕,只需几分钟时间,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了 工作效率。(3)、较高的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由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采集医学影像资料后, 自动形成1000万像素分辩率的图像文件,避免了由人为操作造成的各类不稳定因素。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水平支架;2、水平移动电机;5、支架;6、高度调整电机;7、高 度调整电机;8、显示屏;9、外罩;10、拍照开关;11、位置调整摇杆;12、第二 USB数据端口 ; 14、显像仪;15、送片口 ;16、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7、第一 USB数据端口 ;18、水平仪;19、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 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述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主体结构包括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罩9 和支架5,所述支架5可以设置在外罩9外部或者内部,其最佳方案如图1所示,将支架5 设置在外罩9外部,该方案,易于对支架5进行调整。在外罩9内底部安装显像仪14,外罩 9底部与显像仪14对应处侧壁上设置送片口 15,医学影像资料CT、MRI、X光片通过送片口 15送到外罩9内进行拍摄。所述支架5上安装水平支架1,水平支架1前端安装医学影像 数码转换装置16。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与数据传输装置连接。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 置16采用数码相机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罩9将拍摄空间覆盖住,其意义在于提供全暗 拍摄环境,避免杂光波反射,保证影像质量。本实用新型所述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优选为以下结构,其镜头为具有变焦功能 的镜头,镜头的相对孔距< 1 2.0,镜头的内焦距在40—58mm,镜头快门速度在1/2000 秒以上,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的图像传感器是CCD图像传感器或COMS图像传感器, CXD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在1/1. 8英寸以上,COMS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在 22. 2X14. 8mm以上。该结构能够保证拍摄效果清晰、全面、准确,利于实际操作。为了检测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的放置位置是否实现水平放置,优选在医学 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上设置水平仪18。为了能够将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中拍摄图片 方便的读取出,优选在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上配置第一 USB数据端口 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显像仪14可以是普通灯管配合显像板组成的显像仪,其最佳 方案是所述显像仪14是液晶显示背光源的透射板。其具体实施例有两种实施例之一的结构显像仪14采用液晶显示背光源透射板(CCFL冷阴极管),该 实施例亮度差小于10%,平均亮度在50001UX以上,色温超过10000K。实施例之二的结构显像仪14采用液晶显示LED背光源透射板(LED高亮度发光 二级管),该实施例光源均勻性> 90% ;最大亮度> 3500cd/m2 ;色温> 7000K。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能够避免形成的数字影像产生光学畸变,并符合肉眼观察 标准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还可以保证透射光强度避免频闪发生,减少光晕及伪影发 生。所述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距离显像仪14的垂直距离为400-600mm,成像聚焦 点为显像仪14的背光板21的中心点。为了便于调整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的拍摄位置,所述支架5上安装能够控制 支架5上下移动的高度调整电机6和高度控制开关7,支架5上安装能够控制水平支架1水 平移动的水平移动电机2。高度控制电机6能够控制支架5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控制医 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的拍摄高度。所述水平移动电机2能够控制水平支架1水平移动, 从而控制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的水平拍摄位置。通过高度调整电机6和水平移动电机2,能够实现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的调整,便于操作以及拍摄不同画面使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在于为了能够直观的看到拍摄画面,优选在所述外罩 9外部安装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上设置显示屏8、拍照开关10和第二 USB数据端口 12, 控制计算机通过导线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连接。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拍摄 的画面,能够传递到控制计算机上并显示到显示屏8上,方便操作者根据显示画面,进行拍 摄,提高拍摄效果。所述拍照开关10能够控制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的拍摄,第二 USB 数据端口 12可以将拍摄的图片直接通过该端口输出。为了便于控制高度调整电机6和水平移动电机2,所述外罩9外部安装控制计算 机,控制计算机上设置显示屏8、拍照开关10、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位置调整摇杆11和 USB数据端口 12,控制计算机通过导线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高度调整电机6、水平 移动电机2分别连接。利用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位置调整摇杆11,可以直接控制高度调 整电机6和水平移动电机2,从而实现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位置的快速调整。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远程控制、拍摄以及传输的目的,所述控制计算机 上优选安装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19。远程控制台可以直接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医学影像数 码转换装置16位置的调整以及拍摄,并可以读取存储的图片。
权利要求1.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罩(9)和支架(5), 在外罩(9)内底部安装显像仪(14),外罩(9)底部与显像仪(14)对应处侧壁上设置送片口(15),支架( 上安装水平支架(1),水平支架(1)前端安装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 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与数据传输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 置(16)上设置水平仪(18),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上配置第一 USB数据端口 (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像仪(14)是液 晶显示背光源的透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 置(16)距离显像仪(14)的垂直距离为400-600mm,成像聚焦点为显像仪(14)的背光板的 中心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支架(5)上安装能够 控制支架( 上下移动的高度调整电机(6)和高度控制开关(7),支架( 上安装能够控制 水平支架(1)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电机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9)外部安 装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上设置显示屏(8)、拍照开关(10)和第二 USB数据端口(12),控 制计算机通过导线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9)外部安 装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上设置显示屏(8)、拍照开关(10)、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位置 调整摇杆(11)和第二 USB数据端口(12),控制计算机通过导线与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16)、高度调整电机(6)、水平移动电机( 分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控制计算机上安 装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医学影像数码 转换装置的镜头为具有变焦功能的镜头,镜头的相对孔距< 1 2.0,镜头的内焦距在 40--58mm,镜头快门速度在1/2000秒以上,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的图像传感器是CXD图 像传感器或COMS图像传感器,CXD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在1/1. 8英寸以上,COMS图 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在22. 2X14. 8mm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包括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罩和支架,在外罩内底部安装显像仪,外罩底部与显像仪对应处侧壁上设置送片口,支架上安装水平支架,水平支架前端安装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与数据传输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远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仪将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与胶片透射板结合起来。利用医学影像数码转换装置翻拍技术,完成医学影像转换;操作简便,适用于非计算机技术人员操作,总处理时间为1-2分钟;图像文件较小,节省处理及传输时间,适用于低带宽传输;能够实现在远程会诊过程中快速采集医学影像、开展远程放射学服务的目的等。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1912238SQ20102069305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冯茹, 张树, 牟平, 牟筱倩, 陈奕纬 申请人:冯茹, 牟筱倩, 陈奕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