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2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底面片和设置在表面片与底面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卫生巾和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具有从穿用者的前侧(腹侧)向后侧(后背侧)延伸的纵长的形状。一般地,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底面片和设置在表面片与底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有防止穿用者的体液从吸收性物品漏出的褶皱部 (防漏部)。褶皱部沿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具有被固定在吸收体的两侧缘部的固定端。在褶皱部的内部,一般以伸长的状态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橡胶等的绳状体。由于伸长的绳状体要恢复到伸长前的状态,所以吸收性物品卷曲,由此以固定端为基点朝向从表面片离开的起立方向立起。由此,吸收性物品(尤其,褶皱部)变得容易与穿用者的肌肤接触,能够防止体液从吸收体的两侧缘部漏出的侧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吸收性物品中,为谋求防止吸收性物品从内裤错位,而设置有前方翼部。 前方翼部折返到内裤的裆部(裆下部),而固定在内裤上。前方翼部设置在与吸收体相比更靠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向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2880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以往的吸收性物品中,存在以下问题。即,褶皱部倒伏在吸收体上时,体液从倒伏的褶皱部上通过,存在发生侧漏的情况。为极力抑制这样的侧漏,考虑使前方翼部的面积增大,例如,使前方翼部沿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增长。但是,若前方翼部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过长,则将前方翼部向内裤的裆部折返就变得困难,吸收性物品的操作变得麻烦。例如,穿用者勉强地将前方翼部向内裤的裆部折返时,在表面片或前方翼部产生褶皱,会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吸收性物品的操作变得容易、更可靠地防止侧漏的吸收性物品。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吸收性物品(例如,吸收性物品1),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表面片10)、不透液性的底面片(底面片20)、和设置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底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30),其中,具有被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更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与穿用者的裆下部相对应的裆下区域中向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前方翼部(前方翼部60A);被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部(两侧缘部31)、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防止穿用者的体液从所述吸收性物品漏出的防漏部(例如,褶皱部50),所述前方翼部具有位于所述前方翼部中的最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内侧的根部分(根部分61),所述防漏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中,比所述根部分更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不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吸收性物品的操作变得容易、更可靠地防止侧漏的吸收性物品。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下的俯视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其1)。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其2)。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其1)。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其2)。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吸收性物品IC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吸收性物品ID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吸收性物品IE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IG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IG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对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及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当然附图相互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首先,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图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的C-C剖视图)。图4(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的D-D剖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是卫生巾。如图1 图4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从穿用者的前侧向后侧延伸的纵长的形状。 吸收性物品1具有与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的表面片10 ;与表面片10相比设在非穿用者侧的不透液性的底面片20 ;设置在表面片10与底面片20之间的吸收体30 ;设置在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正交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侧片40。另外,吸收性物品1还具有被设置在吸收体30的两侧缘部31、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褶皱部50 (防漏部);与吸收体30相比设在靠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 W外侧、向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翼部60。此外,关于褶皱部50的结构后述。翼部60由底面片20及侧片40构成。翼部60的色调与褶皱部50不同。翼部60 由不透液性的材料形成。优选地,翼部60的使用了外伸臂的弯曲刚性为150mm以下(尤其优选为IOOmm以下)。翼部60由以下部件构成向内裤的裆部(裆下部)折返而固定在内裤上的前方翼部60A ;与前方翼部60A相比设在更靠穿用者的后侧的、沿内裤的形状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后方翼部60B。前方翼部60A在与穿用者的裆下部相对应的裆下区域Xl中向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在前方翼部60A上形成有位于前方翼部60A中的最靠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内侧的位置的根部分61。后方翼部60B在与比前方翼部60A更靠穿用者的后侧相对应的后方区域X2中向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也就是说,后方翼部60B设置在比前方翼部60A更靠穿用者的后侧。在翼部60 (前方翼部60A及后方翼部60B)以及吸收体30中的底面片20侧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止吸收性物品1从内裤错位的具有粘着性的防错位部70 (例如,热熔)。以下,参照图1 图4说明上述褶皱部50的结构。如图1 图4所示,褶皱部50防止穿用者的体液从吸收性物品1漏出。褶皱部50 由无纺布、开孔膜等形成。褶皱部50由与表面片10和侧片40不同的片形成。此外,褶皱部50不一定必须由与表面片10和侧片40不同的其他的片构成,也可以通过延长侧片40而形成。如图1及图2所示,褶皱部50在穿戴时朝向离开表面片10的方向(以下,起立方向T),S卩,向穿用者侧立起。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褶皱部50在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即,褶皱部50未立起的状态下,在表面片10上多次折返。这里,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是指,翼部60从吸收体30和翼部60的边界向表面片10侧折返时,褶皱部50与该翼部60 —起被配置在表面片10上,褶皱部50多次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此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在配置在最上侧的防错位部70和包装材料(未图示)之间,也可以设置覆盖防错位部70的脱模片(未图示)。在褶皱部50的内部,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配置的、具有伸缩性的橡胶等的绳状体80 (参照图2及图4)以伸长的状态设置。褶皱部50具有位于穿用者的前侧的前端部分51A ;位于穿用者的后侧的后端部分51B。在前端部分51A及后端部分51B,向重叠在表面片10上的褶皱部50的层间实施热熔。另外,在前端部分51A及后端部分51B,向重叠在表面片10上的褶皱部50的全层实施压纹处理(未图示)。这样,在前端部分51A及后端部分51B,褶皱部50多次折返并以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与吸收性物品1接合。由此,褶皱部50在穿戴时朝向穿用者侧立起,在裆下区域XI、后方区域X2中形成有中空部。这样的褶皱部50具有褶皱部主体部52、固定端56和自由端57。褶皱部主体部52呈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片状。褶皱部主体部52至少具有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上的剖视图(参照图4)中,褶皱部50多次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位于最靠穿用者侧的最外片部分53 ;位于最外片部分53的两侧缘部31侧的下片部分M ;连接最外片部分53和下片部分M的连续部分55。最外片部分53具有在褶皱部50的起立方向T上位于最靠穿用者侧的最外面 53A ;位于最外面53A的相反侧,即,下片部分M侧的最内面53B。固定端56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设置,通过在两侧缘部31设置压纹部E 而被固定(接合)。此外,固定端56若设置在吸收体30的两侧缘部31,则可以设置在比吸收体30更靠宽度方向W外侧,也可以设置在吸收体30的两侧缘上。固定端56成为褶皱部50朝向起立方向T立起时的基点。也就是说,褶皱部50以固定端56为基点朝向从表面片10离开的起立方向T立起。自由端57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设置,位于比两侧缘部31更靠穿用者侧的位置。自由端57在褶皱部50多次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具体地,自由端57位于最外片部分53的前端部,并设置在比连续部分55 更靠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自由端57被设置在褶皱部主体部52和翼部60 (侧片40)之间(参照图2及图4)。这样的褶皱部50,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参照图1及图3)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也就是说,褶皱部50与根部分61重叠。另外,褶皱部50的至少一部分在接合部分58中通过热熔等的粘结剂与翼部60接合。以下,参照图1 图4说明上述接合部分58的配置位置。如图1 图4所示,在接合部分58中,翼部60与最外片部分53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具体地,在褶皱部50多次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侧片40和最外片部分53的最外面53A在接合部分58被接合。接合部分58由设置在前方翼部60A上的前方接合部分58A和设置在后方翼部60B 上的后方接合部分58B构成。前方接合部分58A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穿过前方翼部60A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中心,被设置在包含沿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中心线CLl在内的位置上。前方接合部分58A优选相对于中心线CLl平均地设置。前方接合部分58A中的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l (参照图1)比防错位部70中的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2(参照图3)长。另一方面,后方接合部分58B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穿过后方翼部60B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中心,被设置在包含沿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中心线CL2在内的位置上。接合部分58(前方接合部分58A及后方接合部分58B)穿过根部分61的宽度方向 W最外侧,并位于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基准线SL附近,具体地,位于比基准线SL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尤其,接合部分58优选位于基准线SL和翼部60的宽度方向W中心部之间。这里,从压纹部E (例如,位于压纹部E的宽度方向W内侧的内侧端)到接合部分 58 (例如,位于接合部分58的宽度方向W内侧的外侧端)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Yl为从压纹部E到接合部分58的褶皱部50的长度Y2以下(Yl ( Y2)。具体地,从压纹部E到接合部分58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Yl是从压纹部E到接合部分58的褶皱部50的长度Y2的1/2 以下,尤其优选为1/3以下(参照图2)。从压纹部E到接合部分58的褶皱部50的长度Y2比褶皱部50的宽度方向W上的最大长度Y3长(Y2彡Y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褶皱部50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由此,褶皱部50覆盖根部分61。由此,即使不增大前方翼部60A的面积,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侧漏。由此,根部分61不与翼部60 —起向内裤折返, 能够防止在表面片10以及前方翼部60A上产生折痕。因此,使用时不会给穿用者带来不适感,吸收性物品1的操作变得容易。然而,若褶皱部50不具有接合部分58,则存在因穿戴时的穿用者的动作使褶皱部 50倒伏在吸收体30上从而覆盖吸收体30的两侧缘部31的情况。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褶皱部50 (防漏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前方接合部分58A与前方翼部60A接合。另外,前方接合部分58A位于基准线SL附近,具体地,位于比基准线SL 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在褶皱部50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打开的状态下,成为褶皱部50与前方翼部60A—起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被拉伸的状态。 由此,能够防止褶皱部50倒伏在吸收体30上,能够可靠地抑制其覆盖吸收体30的两侧缘部31。因此,能够防止因褶皱部50的倒伏导致的吸收体30的吸收面积的减少,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侧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褶皱部50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缩性。由此, 褶皱部50向起立方向T(即,褶皱部50在穿戴时向穿用者)可靠地立起,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根部分61的侧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褶皱部50 (防漏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后方接合部分158Β与后方翼部60Β接合。由此,位于前方翼部60Α和后方翼部60Β之间的根部分61被褶皱部50 可靠地覆盖。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该根部分61的侧漏(斜漏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前方接合部分58Α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被设置在包含中心线CLl在内的位置。尤其,前方接合部分58Α优选相对于中心线CLl平均地设置。若前方接合部分58Α未相对于中心线CLl平均地设置,则前方翼部60Α向内裤的裆部折返时,位于前方接合部分58Α的前后的绳状体80的伸缩力会不同。该情况下,绳状体80伸缩力强的一方变得容易恢复成伸展前的状态,例如,只有一侧的前方翼部60Α变得容易返回表面片10侧。由此,对于穿用者来说,将吸收性物品1穿戴在内裤上时的操作变得繁琐。而如上所述地,前方接合部分58A相对于中心线CLl平均地设置,由此,在前方翼部60A内,绳状体80的伸缩力保持平均,吸收性物品1的操作变得容易。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前端部分51A及后端部分51B在褶皱部50以固定端56为基点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与吸收性物品1接合。由此,褶皱部50在穿戴时朝向穿用者侧立起,在裆下区域XI、后方区域X2形成中空部。由此,褶皱部50容易与穿用者合身,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根部分61的侧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翼部60由不透液性的材料形成。尤其优选,翼部60的内部或表面片10侧的面由透液性的材料形成。由此,即使在体液在褶皱部50上通过而发生侧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翼部60吸收体液。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根部分61的侧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翼部60的使用了外伸臂的弯曲刚性优选为150mm以下。此夕卜, 弯曲刚性比150mm小时,翼部60难以沿着内裤的形状,存在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的情况。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翼部60的色调与褶皱部50不同。由此,穿用者容易区别翼部 60与褶皱部50,即使翼部60向内裤折返,也能够从视觉上使穿用者分辨褶皱部50未被折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压纹部E到接合部分58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Yl是从压纹部E到接合部分58的褶皱部50的长度Y2的1/2以下,尤其优选是1/3以下。此外,长度 Yl比长度Y2的1/2大时,褶皱部50容易挠曲,褶皱部50难以形成充分的中空部,存在不能可靠地防止侧漏的情况。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侧部闭状态下,褶皱部50与翼部60 —起从吸收体30与翼部60的边界褶皱部被配置在表面片10上,成为褶皱部50向起立方向T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由此,在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1的情况下,能够将褶皱部50和翼部60以收纳在与吸收体3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中的方式进行折叠,从而能够紧凑地包装。[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A。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这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自由端57是在褶皱部50朝向起立方向T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中,自由端157是在褶皱部150朝向起立方向T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朝向吸收性物品IA的宽度方向W内侧。首先,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褶皱部150的结构,参照图5 图8 进行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6(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的A-A剖视图)。图6 (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下的俯视图。图8(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的C-C剖视图)。图8(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的D-D剖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褶皱部150在穿戴时朝向起立方向T,即,穿用者侧立起。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褶皱部150在吸收性物品IA的侧部闭状态,即,褶皱部150未立起的状态下,在表面片10上多次折返。褶皱部150具有位于穿用者的前侧的前端部分151A ;位于穿用者的后侧的后端部分151B。前端部分151A及后端部分151B在褶皱部150重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与吸收性物品IA接合。褶皱部150具有褶皱部主体部152、固定端156和自由端157。褶皱部主体部152呈沿吸收性物品IA的长度方向L设置的片状。褶皱部主体部 152至少具有在吸收性物品IA的宽度方向W上的剖视图(参照图8)中,在褶皱部150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位于最靠穿用者侧的最外片部分153 ;位于最外片部分153的两侧缘部31侧的下片部分154 ;连接最外片部分153和下片部分154的连续部分 155。最外片部分153具有在褶皱部150的起立方向T上位于最靠穿用者侧的最外面 153A ;位于最外面153A的相反侧,即,下片部分巧4侧的最内面153B.固定端156沿吸收性物品IA的长度方向L设置并被固定在两侧缘部31。固定端 156成为褶皱部50向起立方向T立起时的基点。也就是说,褶皱部150以固定端156为基点朝向从表面片10离开的起立方向T立起。自由端157在褶皱部150向起立方向T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 朝向吸收性物品IA的宽度方向W内侧。具体地,自由端157位于最外片部分153的前端部, 并设置在比连续部分155更靠吸收性物品IA的宽度方向W内侧。这样的褶皱部150在吸收性物品IA的俯视图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IA 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褶皱部150与根部分61重叠。另外,褶皱部150的至少一部分在接合部分158与翼部60接合。以下,关于上述接合部分158的配置位置,参照图5 图8进行说明。如图5 图8所示,在接合部分158中,翼部60与最外片部分153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具体地,在褶皱部150向表面片10上多次折叠的状态下,侧片40和最外片部分153 的最外面153A在接合部分158接合。在接合部分158,侧片40和最外面153A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即可,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侧片40和下片部分154的一部分接合。接合部分158由设置在前方翼部60A的前方接合部分158A、和设置在后方翼部 60B的后方接合部分158B构成。此外,关于前方接合部分158A及后方接合部分158B的配置位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方接合部分58A及后方接合部分58B同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可靠地防止从根部分61的侧漏,并且不会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另外,对于穿用者来说,将吸收性物品IA穿戴在内裤上时的操作变得容易。[第三实施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B。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这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褶皱部50的前端部分51A及后端部分51B是在褶皱部50向起立方向T多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与吸收性物品1接合的。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中,褶皱部250的前端部分251A及后端部分251B并没有在表面片10上多次折返并折叠地与吸收性物品IB接合。首先,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褶皱部250的结构,参照图10及图11 进行说明。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1(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0的A-A剖视图)。图11(b) 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0的B-B剖视图)。此外,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只对吸收性物品IB的侧部开状态进行说明。如图10及图11所示,褶皱部250从前端部分251A到后端部分251B沿吸收性物品IB的长度方向L设置。也就是说,褶皱部250具有位于穿用者的前侧的前端部分251A; 位于穿用者的后侧的后端部分251B。前端部分251A及后端部分251B与吸收性物品IB接合。前端部分251A及后端部分251B没有折叠在表面片10上。褶皱部250具有褶皱部主体部252、固定端256和自由端257。褶皱部主体部252呈沿吸收性物品IB的长度方向L设置的片状。褶皱部主体部 252具有在吸收性物品IB的宽度方向W上的剖视图(参照图11)中,位于穿用者侧的外侧面252A(最外面);位于最外片部分153的相反侧,即,位于下片部分IM侧的内侧面252B。固定端256沿吸收性物品IB的长度方向L设置并被固定在两侧缘部31。固定端 256成为褶皱部250向起立方向T立起时的基点。也就是说,褶皱部250以固定端256为基点朝向从表面片10离开的起立方向T立起。自由端257在褶皱部250向起立方向T 一次折返而折叠在表面片10上的状态下, 朝向吸收性物品IB的宽度方向W外侧。这样的褶皱部250,在吸收性物品IB的俯视图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IB 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也就是说,褶皱部250与根部分61重叠。另外,褶皱部250的至少一部分在接合部分258与翼部60接合。以下,关于上述接合部分258的配置位置,参照图10及图11进行说明。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接合部分258,翼部60和内侧面252B的至少一部分接合。 具体地,侧片40和内侧面252B的一部分在接合部分258接合。在接合部分258,侧片40和内侧面252B的一部分接合即可,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侧片40和形成中空部的褶皱部50的内侧面252B接合。接合部分258由设置在前方翼部60A的前方接合部分258A、和设置在后方翼部 60B的后方接合部分258B构成。此外,关于前方接合部分258A及后方接合部分258B的配置位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方接合部分58A及后方接合部分58B同样。以下,参照

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变形例。此外,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3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变形例。图13是变形例1 的吸收性物品IC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这里,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中,褶皱部主体部252具有外侧面 252A和内侧面252B。而在变形例1的吸收性物品IC中,褶皱部主体部252具有最外片部分253、下片部分2M和连续部分255。翼部60和下片部分254的至少一部分在接合部分258接合。具体地,在接合部分258,侧片40和下片部分254的一部分接合。此外,如图13所示,自由端257可以朝向吸收性物品IC的宽度方向W夕卜侧,也可以朝向吸收性物品IC的宽度方向W内侧。首先,参照图14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变形例。图14是变形例2 的吸收性物品ID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这里,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中,接合部分258由前方接合部分 258A和后方接合部分258B构成。而在变形例2的吸收性物品ID中,接合部分258由前方接合部分258A、后方接合部分258B和前端接合部分258C构成。此外,前方接合部分258A 及后方接合部分258B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后方接合部分58B同样。前端接合部分258C在与比前方翼部60A更靠穿用者的前侧相对应的前方区域X3 中被设置在向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前端翼部60C上。此外,前端接合部分 258C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前方接合部分58A及后方接合部分58B同样地,优选位于基准线SL附近。以下,参照图15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的变形例。图15是变形例3 的吸收性物品IE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这里,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中,褶皱部250从前端部分251A到后端部分251B沿吸收性物品IB的长度方向L设置。而在变形例3的吸收性物品IE中,褶皱部250只设置在前方翼部60A附近。具体地,吸收性物品1中,褶皱部250被设置在位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两侧缘部31,并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延伸。褶皱部250设置在从位于前方翼部 60A和前端翼部60C之间的根部分61到位于后方翼部60B和前端翼部60C之间的根部分 61的范围内。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B 1E,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会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吸收性物品IB的操作变得容易,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根部分61的侧漏。[第四实施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F。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这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褶皱部5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接合部分58。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中,褶皱部350不具有接合部分。首先,参照图16及图17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褶皱部350的结构。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7(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6的A-A剖视图)。图17(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6的B-B剖视图)。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只对吸收性物品IF的侧部开状态进行说明。如图16及图17所示,吸收性物品IF除褶皱部350以外还具有罩部360 (防漏部)。 绳状体80以伸展的状态设置在褶皱部350的内部。褶皱部350具有位于穿用者的前侧的前端部分351A ;位于穿用者的后侧的后端部分351B。前端部分351A及后端部分351B在表面片10上多次折返。
罩部360向吸收性物品IF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罩部360被设置在比翼部 60 (前方翼部60A及后方翼部60B)更靠表面片10侧。罩部360由褶皱部350和位于底面片20侧的防水片90构成。此外,当然也可以代替防水片90使用防水性或疏水性的无纺布等。罩部360具有从吸收体30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长度长的长伸出部分360A ;从吸收体30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长度短的短伸出部分360B。长伸出部分360A是在吸收性物品IF的俯视图中,位于根部分61上。长伸出部分 360A是在吸收性物品IF的俯视图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IF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也就是说,长伸出部分360A与根部分61重叠。短伸出部分360B是在吸收性物品IF的俯视图中,位于翼部60(前方翼部60A及后方翼部60B)上。短伸出部分360B与翼部60相比从吸收体30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长度短。这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罩部360虽没有与翼部60 (前方翼部60A、后方翼部 60B、前端翼部60C)接合,但也可以与翼部60接合。另外,吸收性物品IF不一定必须具有褶皱部350,也可以具有罩部360。以下,参照图18及图19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的变形例。图18是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IG的侧部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9(a)是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IG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8的A-A剖视图)。图19 (b)是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IG的侧部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8的B-B剖视图)。这里,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F中,罩部360被设置在比翼部60更靠表面片10侧。而在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IG中,罩部460被设置在比翼部60更靠底面片20 侧。具体地,如图18及图19所示,吸收性物品IG具有与翼部60重叠的罩部460。罩部460由与表面片10相同部件构成的表面侧片10A、和位于底面片20侧的防水片90构成。 罩部460具有从吸收体30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长度长的长伸出部分460A;从吸收体30 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长度短的短伸出部分460B。长伸出部分460A,在吸收性物品IG的俯视图中,位于根部分61上。长伸出部分 460A,在吸收性物品IG的俯视图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IG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也就是说,长伸出部分460A与根部分61重叠。短伸出部分460B,在吸收性物品IG的俯视图中,位于翼部60(前方翼部60A及后方翼部60B)上。短伸出部分460B与翼部60相比从吸收体30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长度短。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F、1G,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会给穿用者带来使用时的不适感,吸收性物品1F、1G的操作变得容易,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根部分61的侧漏。[其他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对该公开的部分的论述及附图不应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该公开可以作出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下地变更。具体地,对吸收性物品1作为卫生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失禁护垫、卫生护垫、一次性尿片等。另外,对翼部60由底面片20及侧片40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表面片10和底面片20构成,当然也可以由表面片10和底面片20以外的片形成。另外,对翼部60由前方翼部60A和后方翼部60B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比吸收体30更向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部分。另外,对在翼部60中的底面片20侧的面设置有防错位部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防错位部70。另外,对翼部60的色调与褶皱部50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色调与褶皱部50相同。另外,对绳状体80以伸展的状态设置在褶皱部50的内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绳状体80。例如,也可以是构成褶皱部50的片自身具有伸展性。 此外,对于褶皱部50的形状和折返方式,当然也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外的情况。另外,对褶皱部5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接合部分5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接合部分58。另外,对接合部分58通过热熔等的粘结剂与翼部60接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压纹或超声波密封等与翼部60接合。另外,对接合部分58 (前方接合部分58A及后方接合部分58B)位于基准线SL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位于基准线SL上,也可以相对于基准线SL 位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内侧或外侧。另外,对前方接合部分58A中的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l比防错位部70中的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2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与长度L2相同,也可以比长度L2短。另外,对前方接合部分58A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被设置在包含中心线CLl 在内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不包含中心线CLl的位置(例如,比中心线CLl更靠前方侧或后方侧)。另外,对后方接合部分58B是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被设置在包含中心线CL2 在内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不包含中心线CL2的位置(例如,比中心线CL2更靠前方侧或后方侧)。这样,本发明当然包含这里未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说明只通过妥当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特定事项确定。此外,日本国专利申请第特愿2009-002086号(2009年1月7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援引到本申请说明书。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防漏部比翼部的根部分更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侧漏。另外,即使翼部向内裤折返,翼部的根部分也不与翼部一起折返,从而不会在表面片或前方翼部上产生褶皱,使用时不给穿用者带来不适感。因此,对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的吸收性物品是有用的。附图标记的说明1、1A 1G···吸收性物品,10…表面片,IOA…表面侧片,20···底面片,30…吸收体, 31 …两侧缘部,40...侧片,50、150、250、;350".褶皱部(防漏部),51A、151A、251A、351A... 前端部分,518、1518、2518、35让...后端部分,52、152、252...褶皱部主体部,2524...外侧面, 252B…内侧面,53、153、253…最外片部分,53A、153A、253A…最外面,5!3B、153B...最内面, 54、154、254...下片部分,55、155、255...连续部分,56、156、256...固定端,57、157、257...自由端,58、158、258、458...接合部分,584、1584、258々...前方接合部分,588、1588、2588夂后方接合部分,258C…前端接合部分,60…翼部,60A…前方翼部,60B…后方翼部,61···根部分, 70…防错位部,80…绳状体,90…防水片,360、460…罩部,360A、460A…长伸出部分,360B、 460B…短伸出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底面片、和设置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底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具有被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更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与穿用者的裆下部相对应的裆下区域向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前方翼部;被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部、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防止穿用者的体液从所述吸收性物品漏出的防漏部,所述前方翼部具有位于所述前方翼部中的最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内侧的根部分,所述防漏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中,比所述根部分更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前方翼部接合的前方接合部分,所述前方接合部分穿过所述根部分的最靠宽度方向内侧,并位于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基准线上或位于比所述基准线更靠宽度方向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被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更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与比所述前方翼部更靠穿用者的后侧相对应的后方区域中向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后方翼部,所述防漏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后方翼部接合的后方接合部分。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接合部分穿过所述前方翼部中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中心,并被设置在包含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在内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具有固定在所述两侧缘部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穿用者的前侧的前端部分;位于所述穿用者的后侧的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及所述后端部分在以所述固定端为基点朝向从所述表面片离开的起立方向折返而折叠在所述表面片上的状态下,与所述吸收性物品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具有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设置、成为所述固定端的另一端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在所述防漏部向所述起立方向折返而重叠在所述表面片上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具有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设置、成为所述固定端的另一端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在所述防漏部向所述起立方向折返而重叠在所述表面片上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内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具有在所述防漏部向所述起立方向折返而重叠在所述表面片上的状态下位于最靠所述穿用者侧的最外面,所述最外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前方接合部分与所述前方翼部接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被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更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与比所述前方翼部更靠穿用者的后侧相对应的后方区域中向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后方翼部,所述最外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后方翼部接合的后方接合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1)具有被设置在比吸收体(30)更靠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在与穿用者的裆下部相对应的裆下区域(X1)中向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前方翼部(60A);被设置在吸收体(30)的两侧缘部(31)、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延伸、防止穿用者的体液从吸收性物品(1)漏出的褶皱部(50)。前方翼部(60A)具有位于前方翼部(60A)中的最靠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内侧的根部分(61)。褶皱部(50)在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中,比根部分(61)更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
文档编号A61F13/511GK102271636SQ201080004136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7日
发明者S·菲彻基雅瓦特, 南真理, 工藤淳, 木下英之, 桥野央, 高桥雄二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