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88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材原料药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寻常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 丘疹、脓疱、结节等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中医认为痤疮发生的病 因多因肺胃积热,湿热蕴肤,气血壅阻于上而致。西医学认为除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 旺盛引起外,还与一些病原菌感染有关,比如糠秕孢子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及螨虫等。目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物大多为抗生素类、维生素A酸类、水杨酸类、过氧化苯 类等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瘙痒、脱屑、干燥、红斑甚至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效果 不佳,容易反复发作。应用中医药治疗痤疮则能很好地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且中医药 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整体性、多层次、多途径的优势,这使中医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是,目前对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外用药物开发研制不够,大众化的外用药物仍较为缺乏。因 此,寻求一种既能发挥中医特色又能有效防治痤疮的外用药物是客观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该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 小等优点。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该外用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大黄19 30%,硫磺19 30%,黄连19 30%,芦荟19 30%,轻粉1 4%。本发明所述的外用散剂的优选配比是大黄23 26%,硫磺23 26%,黄连23 26%,芦荟23 26%,轻粉2 3%。本发明所述的外用散剂的最佳配比为大黄24. 4%,硫磺 24. 4%,黄连 24. 4%,芦荟 24. 4%,轻粉 2.4%0本发明所述的外用散剂,其中轻粉主要含氯化亚汞。天然产者,名角汞矿,但平常 都用人工制备,为无味无色(平常带淡黄色)鳞片状结晶。化学上又名甘汞,其干燥品含 HgCl不得少于99. 6%o本发明所述的外用散剂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获得,其中一种简便易行的 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按配比称取干燥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粉末,并过100-120目筛;(2)将所得到的原料药的粉末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用薄膜袋包装即得。本发明所述的外用散剂的使用方法简单,只要加入适量的水或蜜糖调成糊状,外 敷于患处即可。本发明所述的外用散剂以大黄和硫磺为主药,配以黄连、芦荟、轻粉组成。方中硫 磺性温,有散结杀虫,收敛止痒,消肿止痛之功效,大黄苦寒,有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攻积祛瘀之功效,且能制硫磺温热之性,二者共为君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轻粉疗疮杀虫; 芦荟消炎、收敛、润肤、增白,三者为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硫磺中的硫易与皮肤分泌物 作用生成硫化物,可使表皮软化,具有脱脂、杀菌、止痒及角质促成作用;大黄中的游离蒽醌 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轻粉又称氯化亚汞,有杀菌、消毒、防腐作用;芦荟对葡萄球菌极敏感,它的杀 菌作用与抗生素的功能相同,并且有抗生素不具备的功能,即清除细菌感染时释放出来的 有毒代谢物以及细菌被杀死后菌体留下的内毒素,更是一种优良的天然保湿剂和皮肤营养 剂,具有护肤美容功能。诸药配伍不但具有消炎、杀菌、止痒、促使皮脂腺排泄通畅、防止继 发感染的功效,还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糠秕孢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护肤美容的功效, 为治疗痤疮的有效药物。本发明药物对痤疮的治疗效果,可通过下述临床病例观察得到进一步证实。资料与方法1.病人概况120例患者均为在校志愿者,年龄在18 24岁之间,平均年龄20. 7 岁,病程1年-8年。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3组,对照组1组),每组30例。 按病情分级分轻度1级24例,2级39例,3级30例;中度4级12例,5级9例,6级6例。 各组年龄经t检验、性别经χ2检验、病情分级经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均无显著性差 异,具有可比性。2.病情分级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寻 常痤疮分级和疗效标准初步制定(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4(1) :41)。(1)分级标准(3度9级分类法)以一侧面部(右或左)粉刺、丘疹、脓疱个数计 算。轻度1级少于25个,2级26 50个,3级51 75个;中度4级76 100个,5级多 于100个,6级伴有1 2个结节或囊肿;重度-J级伴有3 5个结节或囊肿,8级伴有6 个以上结节或囊肿,9级结节、囊肿伴肥厚性瘢痕或窦道。(2)评分标准治疗前3度9级,每1级评为1分;治疗后,每降低1级减去1分, 若全部消失则为0分;疗效指数=(疗前分数-疗后分数)/疗前指数X 100%。若治疗后 仍为原级,但有所减轻,则可计算小分,每好转10%可减去0. 1分。皮损计数部位选右或左 侧面部,以中心线划界,包括半侧额部、颧部、颊部、颏部和颂部总和计算。非活动性病变,包 括色素沉着、坑点状瘢痕、碎冰锥样瘢痕,不作评分指数。(3)疗效标准分为4级。疗效指数达95%以上为临床治愈;疗效指数60% 95% 为显效;疗效指数20% 59%为有效;疗效指数< 20%为无效。3.纳入标准①符合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②两周之内未使用任何治 疗痤疮药物;③已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①患有脑血管、肝、肾利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柯兴综合症等内分 泌疾病及精神疾患;②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③有严重不良嗜好(嗜酒及大量吸烟等);④ 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痤疮伴有囊肿、结节者不予入选。5.治疗方法①治疗组1、2、3分别使用下述实施例1、2、3的外用散剂。用时先清 水洁面后,根据皮疹多少取药散适量(够1次用量为度),加适量(以能调成糊状为度)水 或蜜糖调成糊状,外敷皮损处即可,Ih 2h后洗净,每日2次;②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 外涂,每日2次。各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
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 0统计软件,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7.治疗结果表1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该外用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大黄19 30%,硫磺19 30%,黄连19 30%,芦荟19 30%,轻粉1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用散剂重量百 分份配比为大黄23 26 %,硫磺23 26 %,黄连23 26 %,芦荟23 26 %,轻粉2 3 % 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用散剂的重量 百分配比为大黄24. 4%,硫磺24. 4%,黄连24. 4%,芦荟24. 4%,轻粉2. 4%。
4.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 骤组成(1)按配比称取干燥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粉末,并过100-120目筛;(2)将所得到的原料药的粉末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用薄膜袋包装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植物及矿物为原料制成的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该外用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大黄19~30%,硫磺19~30%,黄连19~30%,芦荟19~30%,轻粉1~4%。本发明药物全方诸药相合,具有泻火解毒、散结消肿、杀虫止痒、护肤美容之功效,对痘印及疤痕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文档编号A61K33/28GK102114168SQ20111004571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杨柳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