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甲鱼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017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龟板甲鱼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ー种治疗风寒麻木、筋骨疼痛、脾虚泄泻、膨闷胀爆、小儿食水、大人积聚病块、男子精寒、肾冷、妇女血寒、行经腰痛、经血不调、小肠疝气等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风寒麻木、筋骨疼痛、脾虚泄泻、膨闷胀爆、小儿食水、大人积聚病块、男子精寒、肾冷、妇女血寒、行经腰痛、经血不调、小肠疝气等症的药物,一般多采用ロ服药物,存在复作用大,效果不理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龟板甲鱼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治疗同类病症的药物存在复作用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的龟板甲鱼膏,由中药和大豆油经过浸泡、熬煮后制成的药物;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0-40,大豆油60-70 ;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I. 5-2. 5、三棱I. 5-2. 5、莪术I. 5-2. 5、良姜I. 5-2. 5、肉桂I. 5-2. 5、五灵脂I. 5-2. 5、防风 I. 5-2. 5、乌蛇 I. 5-2. 5、牛夕 I. 5-2. 5、木瓜 I. 5-2. 5、地龙骨 I. 5-2. 5、杜仲 I. 5-2. 5、申姜 I. 5-2. 5、龟板 I. 5-2. 5、当归 I. 5-2. 5、川芎 I. 5-2. 5、苍术 I. 5-2. 5、陈皮I. 5-2. 5、厚朴 I. 5-2. 5、木香 I. 5-2. 5、章丹 50-70。优选的是,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3-37,大豆油63-67 ;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1.8-2. 2、三棱1.8-2. 2、莪术1.8-2. 2、良姜I. 8-2. 2、肉桂 I. 8-2. 2、五灵脂 I. 8-2. 2、防风 I. 8-2. 2、乌蛇 I. 8-2. 2、牛夕 I. 8-2. 2、木瓜I. 8-2. 2、地龙骨 I. 8-2. 2、杜仲 I. 8-2. 2、申姜 I. 8-2. 2、龟板 I. 8-2. 2、当归 I. 8-2. 2、川芎I. 8-2. 2、苍术 I. 8-2. 2、陈皮 I. 8-2. 2、厚朴 I. 8-2. 2、木香 I. 8-2. 2、章丹 56-64。本发明的龟板甲鱼膏,其中各味中药相互配合之后,具有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消炎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麻木、筋骨疼痛、脾虚泄泻、膨闷胀爆、小儿食水、大人积聚病块、男子精寒、肾冷、妇女血寒、行经腰痛、经血不调、小肠疝气等症,具有疗效显著,疗程快速,治疗后不易复发,无复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龟板甲鱼膏,由中药和大豆油经过浸泡、熬煮后制成的药物;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0-40,大豆油60-70;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 I. 5-2. 5、三棱 I. 5-2. 5、莪术 I. 5-2. 5、良姜 I. 5-2. 5、肉桂 I. 5-2. 5、五灵脂 I. 5-2. 5、防风 I. 5-2. 5、乌蛇 I. 5-2. 5、牛夕 I. 5-2. 5、木瓜 I. 5-2. 5、地龙骨 I. 5-2. 5、杜仲 I. 5-2. 5、申姜 I. 5-2. 5、龟板 I. 5-2. 5、当归 I. 5-2. 5、川芎 I. 5-2. 5、苍术 I. 5-2. 5、陈皮 I. 5-2. 5、厚朴I. 5-2. 5、木香 I. 5-2. 5、章丹 50-70。实施例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3-37,大豆油63-67 ;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1.8-2. 2、三棱1.8-2. 2、莪术 1.8-2. 2、良姜 1.8-2. 2、肉桂 1.8-2. 2、五灵脂 1.8-2. 2、防风 1.8-2. 2、乌蛇 I. 8-2. 2、牛夕 I. 8-2. 2、木瓜 I. 8-2. 2、地龙骨 I. 8-2. 2、杜仲 I. 8-2. 2、申姜 I. 8-2. 2、龟板 I. 8-2. 2、当归 I. 8-2. 2、川芎 I. 8-2. 2、苍术 I. 8-2. 2、陈皮 I. 8-2. 2、厚朴 I. 8-2. 2、木香
I.8-2. 2、章丹 56-64。实施例三龟板甲鱼膏,由以下原料组成鳘甲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良姜50克、肉桂50克、五灵脂50克、防风50克、乌蛇50克、牛夕50克、木瓜50克、地龙骨50克、杜仲50克、申姜50克、龟板50克、当归50克、川芎50克、苍术50克、陈皮50克、厚朴50克、木香50克、章丹1500克、大豆油4500克。将要熬制的药物(除章丹之处的所有中药)放在大豆油中浸泡24小时后开始制药,用文火熬煎,待油开后放入章丹,熬煎1-5小时,冷却后,切寸许小块待用,采用中医理论穴位贴敷,每次贴敷10-50克,每天换药一次。临床男46岁,左臂屈伸不利,感觉不灵敏,麻木困胀,且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白天活动后可缓解,伴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诊断风寒湿邪,在患者左臂找好学位,龟板甲鱼膏加热后放入药引贴敷,症状明显改善,继续贴敷数贴后根治。某男37岁司机,颈部酸软疼痛,麻木,诊断为长期缺乏运动,慢性劳损引发的筋骨疼痛,用龟板甲鱼膏加热放入药引贴敷在颈椎部,症状明显改善,连续贴数次治愈。某女27岁,经期涉水后感腹痛难忍,喜温畏寒,经色暗红,夹有血块,服西药无好转,诊断经行腹痛(血寒)用龟板甲鱼膏加热放入药引,贴于脐部,三次治愈。用上述药物治疗风寒麻木、筋骨疼痛、脾虚泄泻、膨闷胀爆、小儿食水、大人积聚病块、男子精寒、肾冷、妇女血寒、行经腰痛、经血不调、小肠疝气病例共30例,治疗3天后有28例显效,治疗7天后有29例病例痊愈。有效率达到97%。
以上实施例是本发明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ー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龟板甲鱼膏,其特征在于,由中药和大豆油经过浸泡、熬煮后制成的药物;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0-40,大豆油60-70 ;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I. 5-2. 5、三棱I. 5-2. 5、莪术I. 5-2. 5、良姜I. 5-2. 5、肉桂I. 5-2. 5、五灵脂 I. 5-2. 5、防风 I. 5-2. 5、乌蛇 I. 5-2. 5、牛夕 I. 5-2. 5、木瓜 I. 5-2. 5、地龙骨 I. 5-2. 5、杜仲 I. 5-2. 5、申姜 I. 5-2. 5、龟板 I. 5-2. 5、当归 I. 5-2. 5、川芎 I. 5-2. 5、苍术 I. 5-2. 5、陈皮I. 5-2. 5、厚朴 I. 5-2. 5、木香 I. 5-2. 5、章丹 50-7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龟板甲鱼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3-37,大豆油63-67 ;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I. 8-2. 2、三棱 I. 8-2. 2、莪术 I. 8-2. 2、良姜 I. 8-2. 2、肉桂 I. 8-2. 2、五灵脂 I. 8-2. 2、防风 I. 8-2. 2、乌蛇 I. 8-2. 2、牛夕 I. 8-2. 2、木瓜 I. 8-2. 2、地龙骨 I. 8-2. 2、杜仲 I. 8-2. 2、申姜 I. 8-2. 2、龟板 I. 8-2. 2、当归 I. 8-2. 2、川芎 I. 8-2. 2、苍术 I. 8-2. 2、陈皮 I. 8-2. 2、厚朴 I. 8-2. 2、木香I. 8-2. 2、章丹 56-64。
全文摘要
龟板甲鱼膏,涉及一种治疗风寒麻木、筋骨疼痛、脾虚泄泻、膨闷胀爆、小儿食水、大人积聚病块、男子精寒、肾冷、妇女血寒、行经腰痛、经血不调、小肠疝气等症的中药。由中药和大豆油经过浸泡、熬煮后制成的药物;所述中药与大豆油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30-40,大豆油60-70;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鳖甲、三棱、莪术、良姜、肉桂、五灵脂、防风、乌蛇、牛夕、木瓜、地龙骨、杜仲、申姜、龟板、当归、川芎、苍术、陈皮、厚朴、木香各1.5-2.5,章丹50-70。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治疗同类病症的药物存在复作用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P15/00GK102652817SQ20111005055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于恩泳 申请人:于恩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