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预防及治疗过敏性气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6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预防及治疗过敏性气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草药学领域。
背景技术
一、气喘的流行病学气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发炎反应的疾病,发作时可能相当严重甚至会致命,是世界各国重要的大众健康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气喘疾病的发生率持续快速的增加中。因此气喘俨然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1970年开始,许多报告都指出,全世界气喘病的发生率持续在增加且病情愈趋严重,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随着增高。另外,根据研究指出台湾地区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国中国小学童具有遗传性过敏体质,且台湾处于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暖且潮湿,因而导致罹患过敏性疾病者甚多,这其中就以过敏性鼻炎与气喘最为常见,且根据卫生署2008年台湾十大死因统计显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包含气喘等病)名列第七位。一项从1974年至1994年针对台北市学童所进行的研究指出台北市学童的气喘病盛行率在1974年时为I. 30%,随后快速增加,在1985年为5. 08%, 1991年为5. 80%,到了 1994年底竟高达了 10. 79%,这样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气喘盛行率增加超过八倍。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口罹患气喘,其盛行率在儿童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气喘发作的年龄也有向下发展的迹象。因此面对这样的现象针对气喘的研究已是迫在眉梢。二、气喘的致病机转根据目前已知的研究所得的,气喘的致病机转是由于支气管壁的慢性发炎所导致的气流阻滞及剧烈的气道反应,因此造成了支气管在受到各种刺激时变得狭窄。根据已知研究显示,气喘是一种复杂反复慢性呼吸道发炎的疾病,病理上的变化包括有肺部嗜伊红性白血球(Eosinophil ;Eos)的浸润、黏膜水肿、黏液的过度分泌以及呼吸道的过度反应。而在长期气喘的状态下,呼吸道会产生杯状细胞、平滑肌肉组织、血管等增生的呼吸道重塑现象,因而增加控制气喘的困难度。另外,前人的研究中也发现,在支气管肺泡冲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和肺部的分泌物中,存在有可以调控发炎反应的细胞激素(cytokines)和趋化激素(chemokines)。先前的研究中亦发现,气喘病人的呼吸道中会有大量的T细胞浸润,因此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有研究者认为⑶4+T cell在气喘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另夕卜,目前已知的相关研究中也显示IL-12(interleukine-12)有助于⑶4+T cells分化成Thl细胞;IL-4则可促使Th2细胞分化。在Thl细胞方面其能够产生IL-2和IFN- y (interferon- y ),这对于防御功能上是存在极大的重要性;而Th2细胞则会产生IL-4、IL-5、IL-6、IL-9、IL-13,经研究指出这类细胞激素则与过敏性发炎的机制有关,亦有研究指出Thl细胞和Th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激素具有互相拮抗的作用。承上所述,在气喘的过敏性发炎反应中主要被认同的机转是免疫调控不平衡所致,其中由Thl细胞所分泌的IFN- y特别被受到重视,因为IFN- y会抑制Th2细胞的分化及IgE的合成,因此在缺乏IFN-Y的情况下,会有加重过敏性发炎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而Th2细胞所产生的IL-4和IL-13则可以结合到B细胞上的受器,促进B细胞产生IgE ;IL-5则是刺激嗜伊红性白血球的分化、成熟及存活的重要因子,也具有吸引嗜伊红性白血球到呼吸道的功能。在临床上也证实,气喘病人的一项主要特征是血清中具有高浓度的IgE含量,而这方面也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上获得认同。另外,根据国内气喘诊疗指引指出肥大细胞(mast cells)和嗜伊红性白血球在过敏性气喘中亦为主要的作用细胞,其主要原因是肥大细胞可以透过IgE-cbpendent的机制使其活化,血液中IgE会和肥大细胞上的IgE receptors (Fe e RI)结合,当过敏原进入之后会和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然后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histamine)、前列腺素D2 (prostaglandin D2, P⑶2)、白三烯素C4 (leukotriene C4, LTC4)和血小板活化因 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等介质会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这种早期反应发生非常快速,只需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就发生,而长期气喘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呼吸道有大量的嗜伊红性白血球的浸润。另有研究指出T调节细胞会产生IL-IO和TGF- ^,且先前的动物研究中亦发现IL-IO与TGF-P的产生会抑制naYve Thl和Th2细胞反应,此外研究中也指出TGF-3对于呼吸道过度反应及气喘具有负回馈的作用,即在导致呼吸道过度反应及气喘的现象前其相关的过敏发炎细胞会使TGF-0产生,而当TGF-P含量增加后会反向对过敏发炎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而降低呼吸道过度反应及发炎现象。此外另一项针对儿童的研究也指出当儿童受到感染的频率减少亦会减少儿童遭受过敏原的刺激机会且更会进一步减少T调节细胞激素(IL-10, TGF-^ )的浓度。三、气喘的免疫机制过敏性气喘是呼吸道的发炎反应,根据研究所示这可能是受基因(geneticfactors)和环境刺激的相互作用所产生,另外,近几年来的研究也指出,气喘的发生亦可能是免疫系统中Thl和Th2反应不平衡所导致(25,26)。当过敏原进入到人体呼吸道之后,过敏原(Allergen)便会与气管壁表面上的树状细胞(Dendritic cell)以及散布在组织间隙中的B细胞相结合;随后树状细胞会将过敏原处理成较小的分子,以便将处理过的抗原胜肽分子(Peptide),利用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II 分子,呈献给Naive T cell。另外,接受抗原呈献的T细胞便会分泌出大量的IL-4(Interleukine-4)、IL-13 (Interleukine-13)及IL-5 (Interleukine-5),来刺激与T细胞相结合的B细胞大量增生并吸引大量的嗜伊红性白血球进入到肺部组织,同时,并促使B细胞转而分泌出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当IgE被大量产生后,这些IgE便会与呼吸道黏膜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结合,IgE与有高度亲和力的Fe e R I相结合;此时呼吸道中的过敏原分子便成为其中的桥梁,将结合在肥大细胞上,将彼此相邻的IgE相互连结起来(Cross-linking)。而此举便会造成肥大细胞分泌出大量的组织胺(Histamine)、白三烯素(Leukotriene)以及某些特定的细胞激素(Cytokine),造成气管内的黏液分泌量增加、支气管水肿、气道阻塞,进而导致气喘;另外,聚集在肺部的嗜伊红性白血球亦会造成气管发炎、气管窄缩、气管过度反应,而使得气喘患者产生呼吸困难及支气管壁因不断的发炎反应而增厚且缺乏弹性。另外,根据国内气喘医疗指南指出,在气喘发炎的呼吸道到处可见到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纤维合成的增加等支气管外围纤维化的现象。所以呼吸道发炎反应对于过敏反应的发生将有促进与加强的效果。IgE与分布于黏膜下层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白血球的IgE接受器(FceRI)结合,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会与这些特异性IgE结合,使肥大细胞活化,导致细胞膜上的基质大量释放花生油烯酸(arachidonic acid),并经由cyclo-oxygenase pathway代谢形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E2)。对空气中的灰尘及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会因前列腺素E2而加重hypo-oxygenase pathway。总而言之,过敏性气喘是一程慢性的呼吸道发炎现象,但对于过敏原进入具过敏体质者体内后,是如何造成过敏性发炎和致敏的作用,目前整体机转尚未能完全了解。过敏原活化特异性Th2细胞是致敏的关键;呼吸道的其它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及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及肥大细胞对于过敏体质的致敏作用扮演决定性的角色。由上述可知,气喘即可能是由于Th2细胞过度表现,分泌过多Th2细胞相关的细胞激素所导致的疾病;因此若能了解Th2细胞过度表现的背后的基因调控机转并加以抑制;或以Thl细胞相关的细胞激素促使Thl细胞加以表现,来抑制Th2细胞的过度表现,便能有效控制气喘的病程。四、气喘的病理切片应具有的特征 根据文献,气喘病患者病切特征如下I、肺部支气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剥落。2、网状基底膜(Reticular basement membrane)有增厚的现象。3、支气管平滑肌增厚。4、支气管腺体杯状细胞大量增生(Glandular goblet-cell hyperplasia)。5、肺组织有十分显著的细胞浸润现象(infiltration by neutrophils andeosinophils)。五、气喘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I、呼吸道发炎(airway inflammation)、黏膜肿胀,黏液分泌的增加。2、呼吸道过度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当呼吸道反复暴露于过敏原时,因为反复的发炎反应,而促使呼吸道纤维化和平滑肌增厚,所造成的呼吸道重塑(remodeling)现象。3、可逆性呼吸道阻塞(reversible airflow obstruction),这将使得呼吸变得困难。4、嗜伊红性白血球浸润(Eosinophil infiltration)。六、目前气喘疾病的治疗方式目前医疗上对于气喘疾病的治疗,以抑制呼吸道发炎反应与症状缓解为主要方法,其治疗方式包括有吸入性类固醇(corticosteroids)、P2型交感神经兴奋剂(3 2-agonist)、茶喊(theophylline)和白三烯素拮抗剂(leuckotriene antagonists)等。其中以吸入性类固醇为最有效控制气喘及改善肺功能的方法,但这些药物不论是单独使用或合并其它治疗,除了具有潜在的副作用外,也常无法根治疾病。因此寻找其它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是目前追求的热门议题,而本发明则希望能藉由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具有增加IFN- y的特性来探讨其预防及治疗过敏气喘疾病的可行性。七、气喘的研究模式系统在气喘疾病的研究动物实验已是此项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方式,这是因为气喘动物实验模型可以提供气喘研究相关的重要讯息,如呼吸道侦测、血清检体或其它生化值检测结果且相关研究皆可通用,因此气喘动物实验模型已建立完成。
动物模式气喘动物模式使用OVA鸡卵蛋白来进行致敏,并使用BALB/c小鼠或B6小来进行实验,实验进程若为急性期则有28天并于小鼠牺牲前以仪器测得AHR(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读值,于小鼠牺牲后采集其血液、肺泡冲洗液及肺部组织进行生化直测试与肺部病理切片染色的判读。但根据研究指出不同小鼠的基因背景会影响到气喘模型的实验结果,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谨慎考虑所使用的实验小鼠,以使实验能更完善。八、y干扰素(In terferon-Y , IFNi)介绍IFN-Y的产生及其功能根据先前研究指出干扰素(Interferon, IFN)最初是于1957年,由Isaacs及Lindenmann两人,最原先的发现为该物质可让细胞对抗多种外来的病毒入侵,进而达到“干扰interference)的结果,因此命名为干扰素。干扰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第一型(Type
I,IFN-a and ¢)及第二型(Type II, IFN-y);第一型干扰素主要是细胞遭受外来病毒的入侵时,所分泌的细胞激素;而第二型干扰素则是在T细胞或是NK细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活化后才会分泌。另外,由于第一型干扰素又可再细分成两种亚型(a、¢),因此干扰素的分类共为三型,分别为IFN-a,P,以及Y,而本篇中所主要探讨的干扰素为IFN-Y。IFN- Y 最初是于 1%5 年,由 Wheelock 所发现,其以 Phytohemagglutinin (PHA)加以活化白血球后,发现细胞上清液中会含有与第一型干扰素不同但具抗病毒活性的物质;而后来经证实Wheelock所发现的该种物质是不同于第一型干扰素的另一种干扰素,命名为IFN-Y。IFN-Y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之久,其在生理上的功能以及讯号传递机转也几乎为学界所了解,且几乎所有型态的细胞表面均有IFN-Y分子的受体;接下来便分别就IFN-Y的基本特性、讯号传递反应及免疫机致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加以叙述。此外IFN- y的表现只牵涉到单一个基因(Single-copy gene)进行转译与转录的动作,这与第一型干扰素是截然不同的,而IFN-Y基因会转译出全长为I. 2kb大小的mRNA,进而转录出166residues的多胜妝。IFN- Y所诱发的讯号传递反应一具有生物活性的IFN- Y分子,是由一非共价键连结的34kDa大小的homodimer所构成的;而当此一 IFN- y homodimer与两个分别为90kDa大小的IFN- y receptora -chain subunit 结合后,此两个 a -chain subunits 便形成 dimerization ;此时两个314a. a.大小的0 -chain subunits又会由a -chain subunits的两端与其键结。而 IFN-Y receptor subunit 上所分别带有的 JAK (Janus kinase, a-chain :JAK1 ;& -chain JAK2)分子,又会彼此活化,且进行磷酸化反应;此时STATl (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I)分子便会与 a -chain subunits 上的结合位置结合,并且被加以磷酸化,形成一 STATlhomodimer (又称为GAF, gamma-interferonactivation factor)。而原本位于细胞质中的 STATl 分子,经由 transphosphorylateddimerization之后,便会translocated至细胞核中,与特定基因(一些参与IFN-Y response 的 transcriptional factor,如 IRF-1, IFN-y regulatory factor-1)上的GAS (gamma-interferon activated site)相互bindng,而促使这些特定的基因进行转译的动作。而这也便是近几年来,普遍为科学界所接受的IFN-Y所诱发的JAK-STAT讯号传递机制。IFN-Y于免疫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在1986年时,Mosmann等人首先提出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l,亦即⑶4+Tcell)可按照其所分泌的细胞激素,而分成两大类辅助T细胞第一型辅助T细胞(T helpercell l,Thl cell)以及第二型辅助 T 细胞(T helper cell 2,Th2 cell)。IFN-y 及 IL-2主要由第一型辅助T细胞所分泌;IL-4、IL-5、IL-10、IL-13的分泌,则由第二型辅助T细胞来分泌。由上可知,IFN-Y于⑶4+T cell的分型上,实扮演一关键性的角色。此外,IFN-Y于免疫调控机转中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为直接抗病毒作用、可诱使呼吸大爆发(Respiratory Burst)及iNOS基因的活化而导致NO的产生,及对于第一型或是第二型人类白血球抗原(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表现均有所影响、调控与白血球-内皮细胞连结(Leuk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相关小分子的细胞激素(Chemokine)基因的表现,以及与诱使计划性的细胞自杀(Apoptosis)皆有所关连,且迄今已知超过200个以上的基因都是由IFN-Y所加以调控的,因此IFN-Y对人体免疫系统是具有极高的重要性。IFN-Y与气喘的关联目前有许多研究显示在气喘病人血清中的IFN-Y表现量确实是较一般大众要来得低。然而根据上述对⑶4+T cell的分型理论更可加以印证,这样的结果实不令人意外。而近几年来,由于对细胞讯息传递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因此科学家对于此一机制的转译调控因子(Transcriptional factor)便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某些与IFN-Y基因表现及调控有关的转译调控因子,便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被陆续地发掘出来。九、金针燕调节功能蛋白(Fungalimmunomodulatory protein)介绍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蕈类植物,将金针菇经过阳离子及阴离子交换纤维素凝胶管柱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功能蛋白质,命名为“金针燕免疫调节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ve),由我国中研院林荣耀院士所发现,分子量约为13kDa,并已完成分子选殖,另外,由林荣耀博士实验室已建立出由灵芝、草菇及金针菇所纯化的蛋白,其分别命名为FlP-gts、FIP-WO及FlP-fvem,而目前已知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共有110个胺基酸,其中没有蛋白分解素cysteine且此蛋白大都为亲油性(hydrophobic)且FIP-fve与Immunoglbulin g, IgG有30%的相似性,且研究中亦指出纯化出的FIP-fve在结构上及胺基酸序列上都与灵芝(Ganodermatsugae)所纯化出来的功能蛋白极为相似(51),而目前已知两者的胺基酸序列具有61. 4%的相同性,也就是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有70个胺基酸与灵芝相同,此外亦有9. 6%是属于可置换的相似胺基酸
(52)。而从目前对于FIP-fve的研究中发现FIP-fve对于人体周边淋巴球细胞及小鼠脾脏细胞具刺激增殖活性,并可诱发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激素,同时亦可以减少发炎时的水肿现象,但此蛋白对免疫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针对癌症的作用机制仍待深入研究。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生理活性由先前关于FIP-fve的研究显示其对于人类周边血的淋巴球细胞(human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PBMCs)具有增殖的作用,以 3H_thymidine 测量其DNA合成量,并以phytoagglutinin (PHA)作为对照组,其结果发现FIP-fve于IOOiig/ml的浓度时可达到细胞最高的增殖量。另有研究指出,将Balb/c老鼠以皮下注射方式注、A bovine serumalbumin(BSA),其会引起 systemic anaphylaxis 特征是老鼠的两脚会疫挛并向外摊开,而有预先处理FIP-fve的实验组则对于此过敏性休克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将老鼠的脾脏细胞,经FIP-fve蛋白质预先以不同浓度处理后,再抽取其RNA以RT-PCR方式做增幅反应,结果发现随着FIP-fve处理的浓度增加,所诱导的IL-2、及TNF- a (tumor-necrosis factor a )的基因转录作用也有增加的趋势。此外,也有研究指出FIP-fve具有减少Balb/c老鼠由Compound 48/80 ( 一种发炎物,可释出组织胺酸 )所引起的老鼠后脚肿胀反应的能力。然而FIP-fve最明显的功能则是可以使Balb/c老鼠的脾脏细胞以及正常人类周边血的淋巴球细胞,经过48小时的处理后,会有明显的IFN-Y的增加,虽然由FIP-fve所诱发的机制及相关的调控功能尚不清楚,但是IFN-Y对于IgE及肥大细胞等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具有抑制的能力,可以减少发炎反应的过度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探讨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预防及治疗过敏气喘疾病的可行性。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预防及治疗致敏小鼠的研究。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过敏性气喘。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作为临床上过敏气喘的预防药物,可预防气喘疾病的发生。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增加Thl细胞中的IFN-Y在血清中的含量,藉此可抑制IgE的产生以及Th2细胞中的IL-4的增生,进而达到减缓过敏气喘的症状。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降低过敏造成的IL-4含量及嗜酸性球数目。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改善呼吸道阻塞浸润发炎现象。


图1A、1B、1C为实验动物以OVA (ovalbumin)致敏及灌食FIP-fve实验流程;图2为口服金针姑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由OVA所引起的致敏小鼠的AHR现象;图3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明显抑制致敏小鼠血清中的IgE及提高致敏小鼠血清中的IgG2a ;图4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血清及肺泡冲洗液中(BALF)的IL_4含量;图5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致敏小鼠可明显增加血清及BALF中的IFN- y含量;
图6为OVA鸡卵蛋白确实能使BALB/c小鼠成功致敏且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致敏小鼠可明显改善的气管发炎现象。(A Normal group, B :onIy OVA sensitizationgroup,C 0VA sensitize+pre-fed FIP-fve,D 0VA sensitize+post-fed FIP-fve)
具体实施例方式I、实验动物六周大BALB/c母鼠由财团法人国家动物中心提供,并饲养于中山医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OVA(ovalbumin)sensitize3、BUXCO SYSTEM-AHR4、ELISA-IgE/IgG2a>cytokine请参阅图1A,以OVA进行小鼠致敏的流程。于第I 3天及第14天给予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 P.)分别给予生理食盐水或鸡卵蛋白0VA,并于第14、17、21、24、27天以鼻腔投药(intranasal, I. N.)方式给与生理食盐水或3%鸡卵蛋白。第28天进行呼吸道过度反应测试(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于AHR测试完成后24小时内牺牲(第29天)。请参阅图lB,pre FIP-fve组实验过程。以OVA进行小鼠致敏的流程。于第I 3天及第14天给予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 P.)分别给予生理食盐水或鸡卵蛋白0VA,并于第14、17、21、24、27天以鼻腔投药(intranasal,I. N.)方式给与生理食盐水或3%鸡卵蛋白。第28天进行呼吸道过度反应测试(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于AHR 测试完成后24小时内牺牲(第29天)。此外并于致敏流程进行的第I至14天每天以胃管灌食方式给予FIP-fve,使用剂量为每只小鼠200 u g。请参阅图1C,post FIP-fve组实验过程。以OVA进行小鼠致敏的流程。于第I 3天及第14天给予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 P.)分别给予生理食盐水或鸡卵蛋白0VA,并于第14、17、21、24、27天以鼻腔投药(intranasal,I. N.)方式给与生理食盐水或3%鸡卵蛋白。第28天进行呼吸道过度反应测试(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于AHR测试完成后24小时内牺牲(第29天)。此外并于致敏流程进行的第14至27天每天以胃管灌食方式给予FIP-fve,使用剂量为每只小鼠200 u g。本研究是使用BALB/c母鼠以鸡卵蛋白(chicken ovalbumin, OVA)诱发小鼠产生致敏的现象,实验中在第I天至第3天及第14天进行OVA腹腔注射进行致敏作用并于第14、17、21、24及27天进行OVA鼻腔吸入动作,此动物实验模式已建立完成。此外本研究将致敏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将FIP-fve喂食于实验进程第0天至第14天,此组的意义为探究FIP-fve对于气喘疾病预防的效果,另一组则为实验进程第14天至第27天喂食致敏小鼠FIP-fve,此组别则为探究FIP-fve对于气喘的治疗效果。而在本研究的对照组则是以生理食盐水进行并作为非致敏小鼠的对照。根据研究结果显示,OVA致敏小鼠具有的明显呼吸道发炎反应现象会经由前后给予口服FIP-fve而受到抑制。呼吸道过度反应现象是藉由methacholine刺激致敏小鼠后所获得。而无论是前或后给予口服FIP-fve都能回复呼吸道过度反应现象。另外在致敏小鼠的血清及肺泡冲洗液中(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其 IgE、IL-4、IL-10 都有明显增加而IFN-Y与TGF-P则有明显减少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在前后给予口服FIP-fve的致敏小鼠中都会获得改善。请参阅图2,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由OVA所引起的致敏小鼠的AHR现象。于测定前先给予小鼠不同浓度的methacholine蒸气,其methacholine给予量分别为0、5mg、10mg、20mg,随后侦测在各剂量中小鼠的Penh值。研究发现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以抑制OVA致敏小鼠AHR的现象。请参阅图3,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明显抑制致敏小鼠血清中的IgE及提高致敏小鼠血清中的IgG2a。由ELISA结果中发现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两组致敏小鼠其血清中IgE含量皆有明显降低且血清中的IgG2a有升高的现象。请参阅图4,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血清及肺泡冲洗液中(BALF)的IL-4含量。由ELISA结果中发现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致敏小鼠其血清中及BALF中的IL-4含量皆有明显受到抑制的现象。请参阅图5,为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致敏小鼠可明显增加血清及BALF中的IFN-Y含量。由ELISA结果发现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明显增加致敏小鼠血清及BALF中的IFN-Y含量。请参阅图6,为OVA鸡卵蛋白确实能使BALB/c小鼠成功致敏且口服金针菇免疫调 节蛋白的致敏小鼠可明显改善的气管发炎现象。由肺部病理切片结果发现由OVA鸡卵蛋白所进行致敏的BALB/c小鼠确实有达成致敏现象且支气管具严重发炎现象;另外,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致敏小鼠其的气管发炎现象获得明显改善。
权利要求
1.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过敏性气喘。
2.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作为临床上过敏气喘的预防药物,可预防气喘疾病的发生。
3.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增加Thl细胞中的IFN-Y在血清中的含量,藉此可抑制IgE的产生以及Th2细胞中的IL-4的增生,进而达到减缓过敏气喘的症状。
4.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降低过敏造成的IL-4含量及嗜酸性球数目。
5.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改善呼吸道阻塞浸润发炎现象。
全文摘要
口服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可抑制过敏性气喘。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是由新鲜金针菇萃取而来,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以及低胆固醇活动,另外研究中亦显示此蛋白具有刺激人类周边血淋巴球细胞以及增强免疫细胞中的细胞激素如IL-2与IFN-γ。本研究是使用BALB/c母鼠以鸡卵蛋白诱发小鼠产生致敏的现象,并将致敏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将FIP-fve喂食于实验进程第0天至第14天,另一组则为实验进程第14天至第27天喂食致敏小鼠FIP-fve。研究结果显示,OVA致敏小鼠具有的明显呼吸道发炎反应现象会经由前后给予口服FIP-fve而受到抑制。另外在致敏小鼠的血清及肺泡冲洗液中其IgE、IL-4、IL-10都有明显增加而IFN-γ与TGF-β则有明显减少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在前后给予口服FIP-fve的致敏小鼠中都会获得改善。
文档编号A61P37/08GK102755630SQ20111011391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吕克桓, 李宣信, 李育慈, 柯俊良 申请人:柯俊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