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22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尤其涉及用于扩大并保持脊椎狭窄症患者的变得狭窄的棘突之间的间距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脊椎是对身体起到稳定和平衡作用的人体的支柱。不仅如此,脊椎还起到保护从大脑连接至四肢的脊椎神经,即脊髓的作用。该脊髓所经过的通道称为脊椎管,因该通道变得狭窄导致神经受压迫,且引发炎症和疼痛的疾病称为脊椎狭窄症。对于这种脊椎狭窄症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对受压迫的脊髓进行解压。在手术治疗中有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或在脊椎棘突之间插入用于保持脊椎棘突之间的间距的形状保持机构等各种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对脊椎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而保持脊椎棘突之间的间距的形状保持机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面向脊椎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正开发出各种治疗方法。与此同时,不断地开发出各式各样的用于保持脊椎棘突之间的间距的形状保持机构。关于这种形状保持机构的现有技术有如韩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第20-0382167号 (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所公开的具有用于塞入棘突的翼部和大致呈U字形状的主体部的形状保持机构,而且还有公开了根据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差异的棘突的宽度而可调节的形状保持机构的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5-0000425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和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5-0119791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3”)等。但是,这些现有技术提出的方案是从脊椎骨的后方朝前方塞入而插入的,因此在进行该装置的插入手术时,可能引发经过脊椎骨后方的韧带(ligament)断裂而骨折的致命性危险。并且,对于现有技术2、3的情况,虽然脊椎棘突的最后方部分能够被牢牢地抓住, 但是塞入于脊椎棘突之间的主体部不能够充分地支撑脊椎棘突的中间部分。因此,存在已退化的变脆弱的脊椎棘突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持续受到负重的问题。但是,如现有技术1所公开,塞入于脊椎棘突之间的主体部呈U字形状时,可减少如上的问题,但是如果是采用这种形状,会存在可能压迫沿着脊椎经过的神经的问题。并且,与使用形状保持机构而进行手术的一对脊椎棘突相邻的脊椎棘突之间也变得狭窄而需要在相邻处进行形状保持机构的手术时,现有技术因其形状特征难以在相邻的脊椎棘突再次进行手术,所以需要去除已有的形状保持机构并要考虑使用其他手段(例如脊椎螺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手术时不存在损伤韧带或骨头的危险,而且坚固的、适于人体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第一主体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上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一侧面的第一上翼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下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下侧棘突的一侧面的第一下翼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侧面延伸的插入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主体部,具有用于夹入所述插入部的插入孔;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上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上翼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下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下侧棘突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下翼部。在此,具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插入部的末端设有相比所述插入部扩张的挂接端,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插入孔设有用于挂接所述挂接端的挂接台。进一步具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设有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侧表面贯通至所述插入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插入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安装孔而形成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后侧表面插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安装螺丝。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其他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翼部相比所述第一下翼部短,所述第二上翼部相比所述第二下翼部短。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又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上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上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相比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下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更长,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离第一主体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上翼部的一点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距离相同。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又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下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越往下则越长。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第一、由于可根据侧面靠近方式(Side Approach)而进行手术,因此不存在经过脊椎骨后方的韧带断裂而骨折的危险;第二、由于从侧面插入而通过压入方式结合,因此即使是分为两个部分的结构,也能够形成稳定的结合,并且通过双重结合,更加确保了稳定性;第三、被塞入至脊椎棘突之间的主体部由于充分地支撑脊椎棘突的中间部分,因此脊椎棘突受到的负重较小,即使经过长时间也不会在复发,并能够稳定地保持脊椎棘突之间的间距;第四、由于主体部的人体工学形状,因此不用担心神经会受到压迫;第五、上翼和下翼的长度形成为非对称,因此具有即使在相邻脊椎棘突之间连续地进行夹入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手术也不会形成干涉的效果;第六、形成于上下侧的空间的形状形成为匹配于棘突的形状,尤其对应棘突的形状,上侧空间相比下侧空间形成得更大,因此不会给棘突带来负担,能够舒服地支撑棘突;第七、由于是侧面的中央部凹陷形成的弹性结构,因此能够经得住负重,不用担心折断。


图1为关于脊椎棘突的模型的照片;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图;图3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的一个结构的第一部件的图;图4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的一个结构的第二部件的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结合关系的图;图6为示出在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沿着VI -VI线截取的剖面的剖视图;图7为示出在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沿着通-通线截取的剖面的剖视图;图8为示出应用多个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情况的图。符号说明100为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10为第一部件,120为第二部件,130为
安装螺丝。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省略了公知技术的说明。图1为关于脊椎棘突的模型的照片,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图,图3为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的一个结构的第一部件的图,图4为示出第二部件的图。参照图2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分为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这两个部分,且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的安装螺丝130。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为通过插入到脊椎狭窄症患者的变得狭窄的棘突之间来维持间距的形状保持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由于分为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120这两个部分而构成,所以无需从脊椎的后方进入,而是能够通过从侧面靠近来插入到脊椎棘突之间,因此能够在不损伤韧带(ligament)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第一部件110由第一主体部111、第一上翼部112、第一下翼部113以及插入部114 构成。第一主体部111是位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棘突之间以支撑上侧棘突且保持上侧棘突与下侧棘突之间的间距的结构。如图1所示,脊椎棘突的大致形状为相比上侧,下侧更厚,相比前方,后方更厚的形状。在此,上下前后的方向是以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具体来讲,上下为脊椎的长度方向,前方为朝向肚子的方向,后方为朝向背的方向。第一部件110的第一主体部111形成为可通过支撑如上所述形状的上侧脊椎棘突且压住下侧棘突来进行支撑的形状。即,第一主体部111的形状为上下表面全部为圆弧状, 且后表面的陷入部分相比前表面更深、更宽的形状,而且由一体形的主体构成。因此,构成为不会刺激上下侧棘突,能够保持棘突的形状而进行支撑。
第一上翼部112从第一主体部111的一侧朝上侧延伸而构成,第一下翼部113从第一主体部111的一侧朝下侧延伸而构成。第一上翼部112和第一下翼部113与安置于相邻的上下棘突之间的第一主体部 111形成一体,且分别沿上侧和下侧分别延伸预定高度。第一上翼部112和第一下翼部113 根据这种结构分别防止上下棘突从侧面脱离,并支撑上下棘突。第一上翼部112和第一下翼部113的更加具体的特征将在下面进行说明。接着,插入部114为从第一主体部111朝侧面延伸的结构,该插入部114为用于使第一部件110与后述的第二部件120结合的结构。S卩,插入部114为从第一主体部111的侧面突出的、外周为圆形的形状,该插入部 114被夹入于其对应地构成的第二部件120的插入孔121a。插入部114的末端设有相比插入部114扩张的倾斜的挂接端114a,并且插入部 114和挂接端114a形成有缝隙C,从而构成为被裂开的形状。这种结构是为了能够使直径相比后述的插入孔121a的直径大的挂接端11 插入到插入孔121a的结构,由此挂接端11 和插入部114缩紧而插入到插入孔121a。当完全插入之后,挂接端11 和插入部114再次张开而使得挂接端IHa挂接到设置于后述的插入孔121a的挂接台121b,从而不会脱落。并且,插入部114的裂开的缝隙C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14b。第一安装孔114b形成为对应于第二安装孔121c,该第二安装孔121c形成在后述的第二部件120,由此后述的安装螺丝130通过第二部件120的后侧表面贯通第二安装孔121c,并插入到第一安装孔 114b。然后,第二部件120由第二主体部121、第二上翼部122、第二下翼部123构成。第二主体部121是位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棘突之间以支撑上侧棘突和抑制下侧棘突并进行支撑的结构,而且该第二主体部121形成为与前述的第一主体部111对应的形状, 从而在结合时构成为一体形状。即,第二主体部121与第一主体部111构成为一体,使上下表面均形成圆弧状,且后表面的陷入部分相比前表面更深、更宽,因此,不会刺激上下侧棘突,能够保持棘突的形状而进行支撑。并且,第二主体部121为了与第一部件110结合,具有能够夹入第一部件110的插入部114的插入孔121a。插入孔121a与第一部件110的插入部114对应地构成。插入孔121a的末端形成有形成阶梯差的挂接台121b,以使形成于插入部114末端的挂接端11 缩紧而插入到插入孔121a之后,再次张开时被挂接到该挂接台121b,由此防止脱落。并且,第二主体部121对应于第一部件110的第一安装孔114b而形成有第二安装孔121c,以使后述的安装螺丝130通过第二部件120的后侧表面而贯通第二安装孔121c并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14b。第二上翼部122从第二主体部121的一侧朝上侧延伸预定高度而构成,第二下翼部123从第二主体部121的一侧朝下侧延伸预定高度而构成,由此支撑上下棘突以分别防止上下棘突从侧面脱离。图5示出的是前述的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以及安装螺丝130的结合,图6 示出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沿着VI - VI线截取的剖面。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通过将第一部件110的插入部114夹入第二部件120的插入孔121a而使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结合,并由安装螺丝130来
进一步牢固结合。首先,从第一部件110的第一主体部111延伸而突出的插入部114夹入到形成于第二部件120的第二主体部121的插入孔121a而结合。即,分为两个部分的第一部件110 和第二部件120可以在没有韧带的干扰下,从脊椎棘突的侧面靠近并塞入脊椎棘突之间, 由此完成结合。在第一部件Il0的插入部114的末端,挂接端11 基于插入部114的直径进一步扩张,而且形成于第二部件120的第二主体部121的插入孔121a的直径形成为对应于插入部114的直径,因此不能直接插入,但是由于插入部114形成有缝隙C,所以使得插入变为可能。即,当插入插入部114时,根据插入部114的缝隙C,插入部114以缩紧的状态插入到插入孔121a,当完全插入时,根据在插入孔121a内形成为阶梯差的挂接台121b,缝隙C再次张开,由此使插入部114张开。插入部114的挂接端11 在插入孔121a中扩张,并根据形成阶梯差的挂接台 121b而难以后退,由此形成结合。其次,用于二次结合的安装螺丝130由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构成,第一连接部131的直径形成为小于第二连接部132的直径,对应于此,优选的是第一部件110 的第一安装孔114b的直径形成为小于第二部件120的第二安装孔121c的直径。并且,为了形成顺畅的插入,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的末端优选为倾斜地形成。优选地,通过第二连接部132形成螺纹来螺纹结合到第二安装孔121c。在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结合的状态下,拧紧安装螺丝130时,根据螺纹结合,第一连接部131 慢慢地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14b,第二连接部132慢慢地插入到第二安装孔121c。在此,第一连接部131具有与第一安装孔114b对应的直径。在插入部114插入到插入孔121a的状态下,缝隙C被缩紧,因此第一安装孔114b的直径变成更加缩小的状态, 因此第一连接部131在撑开第一安装孔114b的同时完成插入,由此第一安装孔114b再次被扩张且第一连接部131完全被插入。并且,插入部114也被撑开而成为完全相接并插入到插入孔121a的状态。如此,在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20结合的状态下,根据连接安装螺丝130而形成更加牢固地结合,从而能够预防手术后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20脱离。图7示出的是在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中沿着通-通线截取的剖面。通过参照图7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的特性。根据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以及安装螺丝130而结合的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的特征在于,第一上翼部112相比第一下翼部113短,第二上翼部122 相比所述第二下翼部123短。S卩,如图7所示,第一上翼部112的长度hn相比第一下翼部113的长度h12短,第二上翼部122的长度Ii21相比第二下翼部123的长度Ii22短。之所以构成为如上所述的结构是根据棘突的形状而决定的,而且是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追加安装到相邻棘突之间而构成的。如图1所示,棘突的大致形状为上侧相比下侧更窄、更尖的形状。因此,如果不考虑这种情况而使上翼部112、122与下翼部113、123的长度相同,则不能在相邻脊椎棘突之间连续地进行夹入装置的手术。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即使在脊椎棘突之间连续进行手术也不会相互干涉,可进行安全的手术,而且上翼部112、122和下翼部113、123的长度与形状构成为对应于脊椎棘突的形状。即,从图8可知,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形成这样一种结构,即在由连续的两个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形成的中间空间S能够舒服地支撑脊椎棘突。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的特征在于,第一上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第一上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上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相比第一下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第一下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下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更长,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离第一主体部的距离与第一上翼部的一点离第一主体部的距离相同。S卩,如图7所示,第一上翼部112的后表面的一点P11与面对且与第一上翼部112 的后表面的一点P11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上翼部122的后表面的一点P21之间的距离hi相比第一下翼部113的后表面的一点P12与面对且与第一下翼部113的后表面的一点P1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下翼部123的后表面的一点之间的距离Ii2更长,所述第一下翼部113的后表面的一点P12离第一主体部111的距离与第一上翼部112的后表面的一点P11离第一主体部111的距离d相同。之所以如上所述一样构成是根据棘突的形状而决定的。在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中,上翼部112、122支撑上侧棘突,下翼部113、123支撑下侧棘突。如图1所示,棘突的大致形状为上侧相比下侧更窄更尖的形状。因此,如果不考虑这种情况而使上翼部112、122之间的宽度与下翼部113、123之间的宽度相同,则不能适宜地支撑上下侧棘突。S卩,参照图8可知,上翼部112、122之间的宽度形成为大于下翼部113、123之间的宽度,从而由上翼部112、122之间所形成的上侧空间H比较浅且平缓,由下翼部113、123之间所形成的下侧空间L比较深且尖细。因此,上侧空间H能够对应于来自上侧的棘突的下部形状而提供支撑,下侧空间L能够对应于来自下侧的棘突的上部形状而提供支撑。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维持装置可根据如上构成来安全地支撑脊椎棘突。然后,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的特征在于,第一下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下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越往下越长。即,如图所示,下翼部113、123之间的距离形成为越往下越长,从而具有倾斜状。 这也是根据棘突的形状而决定的,即如图1所示,棘突的大致形状为上侧比下侧更窄、更尖的形状。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由于具有这种构成,因此可以安全地支撑脊椎棘突。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中,从上翼部112、122至下翼部 113、123连接的形状形成为主体部111、121稍微凹进去的弓状。根据这种形状,脊椎棘突间
距保持装置具有可承受较大负重的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100是这样一种装置,即在脊椎棘突之间的间距变狭窄的患者的脊椎棘突之间进行手术,以保持棘突之间的间距的装置。患者的脊椎棘突之间的间距由于退化的原因,只可能具有继续变窄的倾向。因此,适用于脊椎棘突之间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继续受到逐渐变大的负重,而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撑住这种负重,大致呈如上所述的弓状。如上的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由于是人体工学(解剖学anatomic)结构,因此可适宜用在脊椎棘突之间,以最安全且适宜地作用于人体。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优选为适合人体的材料构成,可以由钛、塑料、金属等材料构成,优选为由生物聚醚醚酮(聚醚醚酮)等生物材料构成。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具体说明虽然是根据参照附图的实施例而进行的,但是上述实施例仅是通过本发明的优选例来进行了说明,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当理解为权利要求书中所请求的范围及其等同的概念。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第一主体部; 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上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一侧面的第一上翼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下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下侧棘突的一侧面的第一下翼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侧面延伸的插入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主体部,具有用于夹入所述插入部的插入孔;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上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上翼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下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下侧棘突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下翼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插入部的末端设有相比所述插入部扩张的挂接端,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插入孔设有用于挂接所述挂接端的挂接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设有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侧表面贯通至所述插入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插入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安装孔而形成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后侧表面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安装螺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翼部相比所述第一下翼部短,所述第二上翼部相比所述第二下翼部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上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上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相比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下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更长,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离第一主体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上翼部的一点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距离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与面对且与所述第一下翼部的一点处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二下翼部的一点之间的距离越往下越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脊椎棘突间距保持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第一主体部;从第一主体部朝上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一侧面的第一上翼部;从第一主体部朝下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下侧棘突的一侧面的第一下翼部;从第一主体部朝侧面延伸的插入部,而第二部件包括具有用于夹入插入部的插入孔的第二主体部;从第二主体部朝上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上侧棘突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上翼部;从第二主体部朝下侧延伸而设置成支撑下侧棘突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下翼部。由此提供一种在对脊椎棘突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时不会有损伤韧带或骨头的危险,并且坚固的、适于人体的装置。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2283703SQ20111016896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姜润星, 朴富奎, 柳昌和 申请人:柳昌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