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52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
背景技术
乳腺小叶增生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罹病。而不良精神刺激导致的郁郁寡欢、孤独焦虑则是乳腺小叶增生的“催化剂”,多见于25 40岁月经不太规则、经量少、经期短、未婚、未育、或未哺乳和哺乳不良的妇女。虽然小叶增生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其中少部分存在癌变的可能,也不能掉以轻心。西医学认为乳腺小叶增生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如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目前该病的治疗在西医中有手术切除和口服甲基睾丸素,手术病人痛苦, 影响乳房的外形;口服甲基睾丸素补充雄激素,以平衡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过多,但各患者在不同时期的雌激素水平也有较大的变化,用药量较难控制,一旦用药不当还会扰乱人体激素间的平衡,而带来副作用。中医称乳腺小叶增生为乳癖,认为,多由肝郁气滞而成, 亦有因冲任失调所致者。虽中医有许多关于治疗和缓解乳腺小叶增生的方法有针灸治疗、 口服中药,但往往疗效长容易复发,治疗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肿块消散快、不易复发、疗效好的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加水煎煮成汤剂天葵子9-12份、犁头草10-20份、野菊花9-12份、金银花10-20份、蒲公英20-40份、橘叶9-12份和绿梅花6-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理气的功能。所有药材在南方一带均能采集到,它采用多种中草药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服用方便,各方剂组成符合药政规定,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中的天葵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犁头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主治痈疽肿毒、乳痈。野菊花疏风清热,消肿解毒。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橘叶和绿梅花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主治肝郁气滞,胸闷纳呆等病症。 中医认为,乳腺小叶增生发病原因多与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因此方中用天葵子、犁头草化痰软坚,消肿散结;用野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疏通乳络,消散痈肿;用橘叶和绿梅花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该发明根据发病的机理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用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用药过程为根据上述配方每日1剂加水煎煮成汤剂,分2-3 次服用,每次用量250-300ml。用本方的药物在临床治疗18例,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肿块完全消散为痊愈,计11例;肿物较治疗前缩小二分之一以上,疼痛消失,其他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为显效,计4例;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他症状及体征有一定改善,但劳累、情志不畅及月经等因素刺激后,症状有反复为有效,计2例;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计1例,该18个病例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恶性病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权利要求
1.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加水煎煮成汤剂天葵子9-12份、犁头草10-20份、野菊花9-12份、金银花10-20份、蒲公英20-40份、橘叶9-12份和绿梅花6-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旨在提供一种肿块消散快、不易复发、疗效好的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它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加水煎煮成汤剂天葵子9-12份、犁头草10-20份、野菊花9-12份、金银花10-20份、蒲公英20-40份、橘叶9-12份和绿梅花6-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理气的功能。所有药材在南方一带均能采集到,它采用多种中草药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服用方便,各方剂组成符合药政规定,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5/14GK102225123SQ201110173439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沈信堂 申请人:沈信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