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35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该苗药由以下主药和辅药组成:主药有丹参,牡蛎,石韦,白芥子,橘叶,夏枯草,郁金,皂角刺,当归,山茨菇;辅药有菟丝子,白术,云芩,柴胡。本苗药的药材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达到通络止痛、消肿散结、清肝散热、行气活血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平衡内分泌功能,使增生的组织消失,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目的。本苗药疗效明显,适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患者。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与医用配制品有关,具体而言,涉及治疗乳房疾病的药物,尤其涉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
【背景技术】
[0002]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ー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均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 7天,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中医传统药物有乳核饮、清肝解郁汤、散癖安乳方等。
[0003]近10年来,出现ー批利用中草药材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的中国专利申请件,例如:200410001738.6号《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200510052266.1号《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エ艺》、200610146922.9号《专治乳腺小叶增生的化核膏》、200810231128.3号《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201010571766.7号《治疗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110173439.0号《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201210566042.2号 《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中药配方》和201310161952.7号《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等,均公开了ー些利用中药材配制的药物,对于广大妇女来说无疑是福音。但人们仍然在开发更新、更好的药物。
[0004]苗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苗族有悠久的民族文化,苗医苗药就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有许多疗效显著的验方。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的相关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以增加治疗乳房疾患的药物品种,使之能够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0006]本发明是基于苗族对植物药的研究,优选出来的配方和制备エ艺。
[0007]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主药和辅药所用药材的质量配比为:
主药:丹參20-25,牡蛎20-25,石韦8-12。白芥子10-18,橘叶10-15,夏枯草20-30,郁金10-14,皂角刺15-20,当归10-15,山茨菇10-15,
辅药:英丝子20-25,白术10-15,云茶10-15,柴胡8-12。
[0008]该苗药的优选配方为:
主药:丹參22,牡蛎22,石韦10。白芥子15,橘叶13,夏枯草25,郁金12,皂角刺8,当归14,山慈姑13,
辅药:菟丝子22,白术13,云苓13,柴胡10。
[0009]上述主药药材中:
丹參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味苦、性微温,能安神宁心、止痛(见浙江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478页);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JOstreamtalilienwhanensis)的贝壳,味咸涩、性凉,有清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功效(见《中药大辞典》1124页);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Pyrrosia lingua)的叶,味苦甘,性凉,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功效(见《中药材大辞典》579页);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Wrassica alba)的种子,味辛,性温,能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见《中药大辞典》716页);橘叶,为芸香科植物福橘iCitrum tangerina )或朱橘(Citrum erythrosa )的叶,味苦辛,性平,能疏汗、行气、化痰、消肿毒(见《中药大词典》2637页);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iFnuwlla raigaris)的全草,味辛苦,性寒,能清肝散热(见《中药大辞典》1827页);郁金为姜科植物郁金{Curcuma arom)的块根,味辛苦,性凉,能行气解郁、凉血破瘀(见《中药大辞典》1316页);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sinensis)的棘刺,味辛,性温,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功效(《中药材大辞典》1145页);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sinensis)的根,味甘辛,性温,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作用,可治月经不调、血虚头痛、眩晕、萎痹(见浙江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876页);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variabilis)的干燥假鳞莖,味微甘辛,性温,有消肿散结功效(见《中药材大辞典》201页)。
[0010]上述辅药药材中:
英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英丝子iCuscuta CAiflefl1Si1S)的种子,味辛甘,性平,能补肝肾,益精髄,明目(见《中药材大辞典》2006页);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木土smacrocephala )的根莖,味苦甘,性温,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见《中药大辞典》670页);云苓,即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cocos)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有渗湿利水、开心益智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1596页);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的根,味苦,性凉,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功效(见《中药材大辞典》1832页)。
[0011]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小 叶增生的苗药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材洗浄,用热风烘干,再用紫外线消毒,混合后,放入反应锅、木桶或水泥砌成的池子中通过蒸气加热,也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基本提取有效成份为止,又用中火将过滤出的药液做成浸膏,烘干、粉碎成60目粉末,按常规制药エ艺压成片剂或装入胶囊,每片/粒重lg。
[0012]本苗药可以常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ー种常用ロ服剂型。
[0013]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使用方法是ロ服,一天两次,毎次4-5粒。月艮药期间禁食海味。
[0014]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已在临床进行试验应用,收治乳腺小叶增生患者13人,8人治愈,2人有效,3人无效。典型病例有:
病例一:敦举会,女,38岁,2004年7月患者两侧乳房包块已一年有余,发现包块以左侧为大豆型痛感,经贵阳医学院病理检查为乳腺小叶增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恐惧不同意手木,要求保守治疗,经人介绍,服用本苗药17天,包块变软縮小,疼痛减轻,嘱其再服ニ个月,包块疼痛全部消失。两年后随防,未见复发。
[0015]病例ニ:杨秀秀,女,27岁,苗族。患者于2006年3月发现右乳房内有肿块ー个,逐渐増大,2007年又发现右乳房又有肿块ー个,并伴有痛感。经六盘水市医院检查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动员其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经人介绍服用本苗药2月后,诸症全消,2008年随防,未见复发。
[0016]病例三:陈昌英,女,2001年时48岁,贵州省毕节市人。2001年7月,患者右乳房疼痛,有蚕豆大肿块,服用多种中西药,均无效果。后经毕节某医院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经人介绍,服用本苗药3个月,乳中肿块变小,且无不适之感,连服4个月,肿块全部消失。患者2009年10月因心脏病而死亡。
[0017]本苗药的药材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达到通络止痛、消肿散结、清肝散热、行气活血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平衡内分泌功能,使增生的组织消失,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目的。本苗药疗效明显,适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按照下列步骤制备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
将上述药材洗浄,用热风烘干,再用紫外线消毒,取主药:丹參22g、牡蛎22g、石韦10g、白芥子15g、橘叶13g、夏枯草25g、郁金12g、阜角刺8g、当归14g、山慈姑13g,再取辅药:菟丝子22g、白木13g、云芩13g、柴胡10g,混合后,放入反应锅中通过蒸气加热,进行连续煎浸,至有效成份基本提出为止;又用中火将过滤出的药液做成浸膏,烘干、粉碎成60目粉末,按常规制药エ艺压装入胶囊`,每粒重lg,得到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胶囊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其特征在于该苗药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主药和辅药所用药材的质量配比为: 主药:丹参20-25,牡蛎20-25,石韦8-12,白芥子10-18,橘叶10-15,夏枯草20-30,郁金10-14,皂角刺15-20,当归10-15,山茨菇10-15, 辅药:英丝子20-25,白术10-15,云芩10-15,柴胡8-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苗药,其特征在于该苗药由主药和辅药组成,其主药和辅药所用药材的质量配比为: 主药:丹参22,牡蛎22,石韦10, 白芥子15,橘叶13,夏枯草25,郁金12,皂角刺8,当归14,山慈姑13, 辅药:菟丝子22,白术13 ,云芩13,柴胡10。
【文档编号】A61P15/14GK103446536SQ20131038050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兰芳 申请人:贵州鸿德中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