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09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
背景技术
传统精密计量引流袋连续计量观察时间周期短,为计量盒容量装满为极限,通常为500ML。传统的精密计量引流袋在使用时,引流液沿着进液管经进液口进入硬质材料制造的计量盒,通过计量盒上的刻度计量液体量,一般最大为500ML ;计量盒连接贮液容器,在计量盒引流液达到额定容量前,需要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并书写记下引流容量后把引流液倒入贮液容器进入再次计量阶段,需定期巡视,劳动强度较大。如果出现记录空白期内引流液大于计量盒内容积,盒内引流液则会通过逸液管路或口进入贮液容器,就会失去精密计量意义。 计量盒容量装满引流液后,如果不及时计量并倒入贮液容器,引流液就会从逸液口流入贮液容器,因为贮液容器通常为软质袋体,就会出现计量不准确情况;不能作为精密计量液体的容器;
按成人一日2000ML尿量、计量瓶500ML计算,最大极限至少需每6小时操作计量一次,一天至少四次劳动强度较大;特别在晚上护理和陪侍人员比较操心。如果每次观察计量引流液不是整数的引流量,则需累加计算,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精密计量引流袋,需要定期巡视,使用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虹吸原理能连续精密计量的自动定量排液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弓I流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包括计量盒本体,位于计量盒本体顶部设有一进液管及其进液口,在所述计量盒本体的上方还设有通气孔,所述计量盒本体底部设有一排液管及通过该排液管连接一贮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量盒本体设置一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优选地,所述的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设置在计量盒本体内部或设置在计量盒本体外部。优选地,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包括至少一开口接近计量盒本体底部的虹吸管和至少一连通排液管的引流管,所述虹吸管和所述引流管在顶部连通。优选地,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为一双排管结构,包括一下端连接计量盒本体底部的排液管的引流管和与其相邻且共用一管壁的虹吸管,其中所述的共用的管壁为一自由端结构,所述虹吸管和所述引流管在自由端结构连通。优选地,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为内外套管结构,包括一内套管的引流管和其外周外套管的虹吸管,所述的内套管的引流管一端连接计量盒本体底部的排液管,所述内套管引流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为一自由端;所述外套管的虹吸管自所述计量盒本体顶部向下延伸到接近计量盒本体底部最低处,所述虹吸管和所述引流管在顶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为一 η型管路,所述的η型管路一端为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引流管,所述的η型管路的另一端为贴近计量盒本体底部最低处的自由端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和所述引流管在顶部连通。优选地,在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的顶部设有一波纹管的负压开关。在自控排液管路上有负压器作用形成负压排放开关,利用负压吸引,排放小于定量容积的引流液。优选地,所述的计量盒本体底部设有一凹陷,所述的虹吸管自由端延伸进入到所述的凹陷结构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排完腔内液体。优选地,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计量盒本体的底部还设有一手动排 液通路及其上的手动开关,可用以排放小于定量容积的引流液。优选地,所述自控排液管路和计量盒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贮液容器的刻度数值为计量盒自控排液容量的倍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I.本发明的一次性精密计量引流袋使用中不存在引流液累加计算的问题;因为本发明的引流袋是自控精密整数排放,贮液容器就可作为精密计量引流液的容器。按成人一日2000ML尿量、计量瓶500ML计算的话,一日记录操作一次即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2.本发明的一次性精密计量引流袋不存在逸液问题;定量自控排液系统可自动排放液体,计量极限为计量盒容量加贮液容器容量。3.本发明的一次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自控排液管路和计量盒可以一体成型,制造简单,配件数量较传统产品数量少,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I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一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2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一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4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5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一优选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6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7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8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示意 图9a、9b、9c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自控定量排液示意 图10a、10b、10c、10d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利用负压排放开关的手控非定量排放示意 图11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其中100为计量盒本体,110为进液管,111为进液口,120为通气孔,130为排液管,140为计量盒本体顶部,150为计量盒本体底部,151为计量盒本体底部的凹陷结构,160为一手动排液通路,161为手动阀;
200为自控排液管路,210为引流管,220为虹吸管,230为引流管和虹吸管的顶部连接通路,240为自控排液通路入口,212为引流管和虹吸管共用的管壁;
300为负压排放开关,310为负压开关连接通路;
400为贮液容器,410为单向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如图I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包括计量盒本体100,位于计量盒本体顶部140设有一进液管110及其进液口 111,在所述计量盒本体100的上方还设有通气孔120,所述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排液管130及通过该排液管连接一贮液容器400,所述的计量盒本体100内设置一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为一双排管结构,包括一下端连接计量盒本体底部的排液管130的引流管210和与其相邻且共用一管壁212的虹吸管220,所述的共用管壁212为一自由端结构,所述虹吸管220和引流管210在自由端结构连通230。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包括计量盒本体100,位于计量盒本体顶部140设有一进液管110及其进液口 111,在所述计量盒本体100的上方还设有通气孔120,所述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排液管130及通过该排液管连接一贮液容器400,所述的计量盒本体100内设置一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为内外套管结构,包括一内套管的引流管210和其外周外套管的虹吸管220,所述的内套管的引流管210 —端连接计量盒本体底部150的排液管130,所述内套管引流管210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为一自由端;所述外套管的虹吸管220自所述计量盒本体顶部140向下延伸到接近计量盒本体底部150最低处,所述虹吸管220和所述引流管210在顶部连通230。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包括计量盒本体100,位于计量盒本体顶部140设有一进液管110及其进液口 111,在所述计量盒本体100的上方还设有通气孔120,所述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排液管130及通过该排液管连接一贮液容器400,所述的计量盒本体100内设置一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为一 η型管路,所述的η型管路一端为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引流管210,所述的η型管路的另一端为贴近计量盒本体底部150最低处的自由端的虹吸管220,所述虹吸管220和所述引流管210在顶部连通230。如图1_3、5所示的本发明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一实施例,在自控排液管路的顶部设有一波纹管的负压开关300。利用负压吸引,排放小于定量容积的引流液。如图1-8所示的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实施例,在计量盒排液管·路或贮液容器设置有单向阀,使得液体排放更加通畅。如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又一实施例,在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凹陷结构151,所述的虹吸管220的自由端延伸进入到所述凹陷结构151内,以便最大限度排完腔内液体。如图4、7所示的本发明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又一实施例,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计量盒本体的底部150还设有一手动排液通路160及其上的手动阀161,起到辅助排尽腔内液体的作用。
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自控排液管路200和计量盒本体100为一体式结构,制造简单,配件数量较传统产品数量少,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所述贮液容器400的刻度数值为计量盒本体100自控排液容量的倍数,因为是定量自动排放,正常情况下贮液容器内液体量为计量盒定量自动排放液量的倍数,贮液容器数值和每次自动定量排放的液体对应,这样的话贮液容器也就可以作为整个精密计量液体的容器,便于观测记录自动排放次数和液体总量。本发明的自控排液管路的引流管和虹吸管的顶部连接通路的高度为自动定量排放液体容积的定量控制排放高度,在形成虹吸效应以前所能容纳的最大体积为本发明自动排放的定量容积或者说计量盒额定自动排放容量、或者说计量盒的额定容量。图9a、9b、9c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自控定量排液示意图,图9a为使用中的状态;图%显示当液面达到自控排液管路的虹吸管220和引流管210顶部连接通路230,液体由引流管进入排液管路130,起到定量排放液体的作用;图9c显示当液体排放完毕,由于引流袋为整数排放,因此贮液容器可作为精密计量引流液的容器。图10a、10b、10c、10d为本发明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利用负压排放开关的手控非定量排放示意图。图IOa表示按压负压开关,图IOb为释放负压开关,产生负压,液体进入管路;图10c、IOd表示液体经由虹吸管吸入引流管继而进入排液管路。如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设置在计量盒本体(100)外部,即说明自控排液管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任意设置在计量盒本体(100)内部或外部。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包括计量盒本体(100),位于计量盒本体顶部(140)设有一进液管(110)及其进液口( 111 ),在所述计量盒本体(100 )的上方还设有通气孔(120 ),所述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排液管(130)及通过该排液管连接一贮液容器(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量盒本体(100)设置一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设置在计量盒本体(100)内部或设置在计量盒本体(100)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排液管路包括至少一开口接近计量盒本体底部(150)的虹吸管(220)和至少一连通排液管(130)的引流管(210),所述虹吸管(220)和所述引流管(210)在顶部连通(2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排液管路为一双排管结构,包括一下端连接计量盒本体底部的排液管的引流管(210)和与其相邻且共用一管壁(212)的虹吸管(220),所述的共用管壁(212)为一自由端结构,所述虹吸管(220)和所述引流管(210)在自由端结构连通(2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排液管路为内外套管结构,包括一内套管的引流管(210)和其外周外套管的虹吸管(220),所述的内套管的引流管(210) —端连接计量盒本体底部(150)的排液管(130),所述内套管引流管(210)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为一自由端;所述外套管的虹吸管(220)自所述计量盒本体顶部(140)向下延伸到接近计量盒本体底部(150)最低处,所述虹吸管(220)和所述引流管(210)在顶部连通(2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排液管路为一 η型管路,所述的η型管路一端为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引流管(210),所述的η型管路的另一端为贴近计量盒本体底部(150)最低处的自由端的虹吸管(220),所述虹吸管(220)和所述引流管(210)在顶部连通(230)。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自控排液管路的顶部设有一波纹管的负压开关(300)。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凹陷结构(151 ),所述虹吸管(220)的自由端延伸进入到所述凹陷结构(1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计量盒本体的底部(150)还设有一手动排液通路(160)及其上的手动阀(161)。
10.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排液管路(200)和计量盒本体(100)为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容器(400)的刻度数值为计量盒本体(100)自控排液容量的倍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自控精密计量引流袋,包括计量盒本体(100),位于计量盒本体顶部(140)设有一进液管(110)及其进液口(111),在计量盒本体(100)的上方还设有通气孔(120),计量盒本体底部(150)设有一排液管(130)及通过该排液管连接一贮液容器(400),所述的计量盒本体(100)设置一利用虹吸原理的自控排液管路。自控排液管路包括至少一开口接近计量盒本体底部(150)的虹吸管(220)和至少一连通排液管(130)的引流管(210),虹吸管(220)和引流管(210)在顶部连通(230)。本发明的一次性精密计量引流袋使用中不存在引流液累加计算的问题,减少劳动强度;可自动排放液体,不会逸液;而且自控排液管路和计量盒一体成型,制造简单。
文档编号A61B5/20GK102921052SQ20111022972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王亮东, 俞云龙 申请人: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