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106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眩晕症主要分为前庭性与非前庭性,前庭性眩晕症可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症主要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及头颅外伤、耳科疾患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乱等,据研究显示前庭周围性眩晕占眩晕患者的71%,前庭中枢性眩晕是由前庭中枢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的病因有脑干或小脑的梗塞、出血、脱髓鞘、炎症、外伤、变性、萎缩、先天性疾病,后颅窝的肿瘤、动静脉畸形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等,非前庭性眩晕症包括眼性眩晕;颈性眩晕;循环系统疾病; 血液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眩晕。眩晕疾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病人工作以及生活质量而日益受到关注。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同时还会造成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进而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危害性。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思维下降、 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中老年患者,多次发作可影响脑血管调节机能及大脑微循环,加重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塞等症。目前治疗眩晕症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治疗、西药治疗输液、口服氟桂利嗪、倍他司汀、舒血宁等,手术治疗痛苦大,费用高,西药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只是暂时缓解了症状,之后患者仍反复发作, 并未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病痛,且副作用大,中药治疗眩晕的虽然也有,但均存在有毒副作用,疗效差,治愈率低,且易反复的问题,故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眩晕症的治疗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天麻9-llg、制半夏9-llg、当归9-llg、川芎 9-llg、木瓜9-llg、白芍9-llg、鸡血藤9-llg、钩藤9_llg、决明子9_llg、茯苓9_llg、甘草 6. 3-7. 7g、杜仲9-llg、桂枝9-llg、枸杞子9_llg、防风9_llg和羌活9_llg组成,该中药可按常规方法煎服或制成粉剂、或丸剂、或胶囊服用。本发明疗程短、见效快,服用方便,无毒副反应,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由天麻log、制半夏10g、当归10g、川芎10g、木瓜10g、白芍10g、鸡血藤 10g、钩藤10g、决明子10g、茯苓10g、甘草7g、杜仲10g、桂枝10g、枸杞子10g、防风IOg和羌活IOg组成。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是由天麻9g、制半夏9g、当归9g、川芎9g、木瓜9g、白芍9g、鸡血藤9g、钩藤 9g、决明子9g、茯苓9g、甘草6. 3g、杜仲9g、桂枝9g、枸杞子9g、防风9g和羌活9g组成。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是由天麻iig、制半夏iig、当归iig、川芎iig、木瓜iig、白芍iig、鸡血藤 llg、钩藤llg、决明子llg、茯苓llg、甘草7. 7g、杜仲llg、桂枝llg、枸杞子llg、防风Ilg和羌活Iig组成。以上所述药物,其中
天麻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制半夏是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炮制成的半夏,即市售的半夏饮片,为公知药物,归脾、 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当归归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川弯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木瓜归肝、脾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消食,生津止渴;
白芍别名白芍药,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鸡血藤归肝、肾经。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血;
钩藤归肝、心包经。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清热透邪,凉肝定惊;
决明子别名草决明,归肝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茯苓归心、脾、肾经。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甘草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杜仲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桂枝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枸杞子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防风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正痉;
羌活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由上述药物可知,经科学合理配伍,彼此间相互支持,共奏活血化瘀、平肝、潜阳、 息风止痉、补益肝肾、和胃止呕之功,有效用于治疗眩晕症,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有关资料如下
一、选择病例的标准
前庭周围性眩晕症主要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及头颅外伤、耳科疾患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乱等,眼球震颤多有固定方向;阵发的、偶发的或严重的眩晕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者提示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
前庭中枢性眩晕症是由前庭中枢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的病因有脑干或小脑的梗塞、出血、脱髓鞘、炎症、外伤、变性、萎缩、先天性疾病,后颅窝的肿瘤、动静脉畸形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等,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伴有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也提示中枢性病变;非前庭性眩晕症有眼性、颈性等。因此,凡具有以上症状者,年龄在20岁上无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均可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二、诊断标准
呈阵发的、周围性眩晕的发作,有正常的间隔时间;一侧耳聋、耳鸣常提示耳蜗神经被累及,病人出现症状是周围神经受损害的可靠标志。有2-lOs潜伏期,病程短,持续性眩晕或者平衡障碍伴不规则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头痛、复视、言语迟讷、肢体运动不协调或单侧轻瘫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三、治疗方案
口服本发明中药,一天2次,每次4-9g,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停药一周,三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四、疗效评定的标准
治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6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有效症状消失间断发作,伴轻微旋转感,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工作受到影响;
无效眩晕反复发作,伴恶心呕吐症状。五、统计处理
本组统计对象300例系眩晕专科门诊及病房病人,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300例患者中,男134例、女166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58. 1岁,病程最长12 年,最短半年,平均病程2. 1年,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150例,治愈100例,有效20例, 无效30例,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100例治愈45例,有效38例,无效17例,非前庭性眩晕患者50例,治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4%,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且治愈后无复发。具体病例如下
李某,男,56岁,湖北十堰市人。于2006年5月就诊。经确诊为梅尼埃病(又称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时,自身感觉景物旋转和摇晃,动则加剧,需闭目静卧休息。每次发作时间不定,尤以劳累或月经期后为甚,常神疲气短,头昏健忘,服用本发明中药3疗程后痊愈,七年来未发生过眩晕现象。徐某,男,31岁,郑州市人,他3年来颈项僵硬,肩臂麻木,伴以眩晕,病情时轻时重,拍片检查发现颈椎增生,经中西药治疗未能根治。经诊断患的是颈性眩晕,服用本发明中药2个疗程以后痊愈,至今未见复发。李某,男,50岁,四川成都人,10余年来反复发作头晕、目眩,近来病情加重,发作频繁,不能起床,起则头晕。经诊断患的是由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内耳迷路动脉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它是椎基底动脉的分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影响迷路的供血而发生的眩晕,服用本发明中药4个疗程以后痊愈,二年未再复发。王某,女,43岁,湖北省宜昌市人,她最近突然眩晕发作,伴恶心呕吐,但没有耳鸣、 耳聋,经诊断患的是前庭神经元炎,它是由于病毒侵犯前庭神经节所致。可使部分或全部前庭神经节萎缩变性,前庭功能丧失,但听神经不受损,所以只有眩晕而听力不受影响。服用本发明中药3个疗程后痊愈,5年未复发。马某,男,40岁,浙江瑞安人,主诉只要躺下向一侧转头或头侧向某一侧马上就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所以只能偏一侧睡眠,但他从来没耳鸣,也无耳聋。经诊断患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是由于前庭器官的耳石脱落后进入后半规管刺激嵴顶所致,服用本发明中药4个疗程后痊愈,4年未复发。王某,女,38岁,江西省湖口县人,患眩晕病3年,反复发作,中西医治均未见效,后服用本发明中药3个月,多年不愈的顽疾终于痊愈了。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将现有药物经科学配伍,构成新的组合物发明,具有活血化瘀、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补益肝肾、和胃止呕之功,有效用于治疗眩晕症,方法简单,效果好,疗程短、无毒副反应,无复发,治愈率高,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为眩晕症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是中药上的一大创造,造益于社会。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天麻9-llg、制半夏9-llg、当归9-llg、川芎 9-llg、木瓜9-llg、白芍9-llg、鸡血藤9-llg、钩藤9_llg、决明子9_llg、茯苓9_llg、甘草 6. 3-7. 7g、杜仲9-llg、桂枝9-llg、枸杞子9_llg、防风9_llg和羌活9_llg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天麻10g、制半夏10g、当归10g、川芎10g、木瓜10g、白芍10g、鸡血藤10g、钩藤10g、决明子10g、茯苓10g、甘草7g、 杜仲10g、桂枝log、枸杞子log、防风IOg和羌活IOg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天麻9g、制半夏9g、当归 9g、川芎9g、木瓜9g、白芍9g、鸡血藤9g、钩藤9g、决明子9g、茯苓9g、甘草6. 3g、杜仲9g、桂枝9g、枸杞子9g、防风9g和羌活9g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天麻Hg、制半夏Hg、当归lig、川芎lig、木瓜lig、白芍iig、鸡血藤iig、钩藤iig、决明子iig、茯苓iig、甘草7.7g、 杜仲llg、桂枝llg、枸杞子llg、防风Iig和羌活Iig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眩晕症的治疗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天麻9-11g、制半夏9-11g、当归9-11g、川芎9-11g、木瓜9-11g、白芍9-11g、鸡血藤9-11g、钩藤9-11g、决明子9-11g、茯苓9-11g、甘草6.3-7.7g、杜仲9-11g、桂枝9-11g、枸杞子9-11g、防风9-11g和羌活9-11g组成,该中药可按常规方法煎服或制成粉剂、或丸剂、或胶囊服用,本发明疗程短、见效快,服用方便,无毒副反应,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P1/08GK102258703SQ20111026674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李海涛 申请人:李海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