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脱疽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52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脱疽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产品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脱疽的中草药。
背景技术
脱疽多发病于男性青壮年,好发于四肢末端,尤其是下肢更为多见。本病系现代医学中所称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祖国医学将本病认为一种筋脉受累,趾节坏死脱落的慢性病,也是中脱骨疽的范围。其病因皆情志内伤、脾气不健、肝肾不足、寒湿侵袭、外伤刺激, 使其脉络痹塞、气血受阻、四肢为诸阳之末寒主收引凝滞,肢端易受痹塞,长时未能防治,气血淤滞则紫睛,肢节不能气血温煦濡养。则发冷麻木、苍白、步履不便,故便指节坏死。中医在辨证中分寒湿型、血瘀型、热毒型、气学两虚型、肾虚型,分型施治。本发明主要是在临床中观察治疗多例寒湿型,特别是高寒地区,久居山村的农民尤为多见,长期在野外劳动不指任保护可能发病的原因。根据发病特点,采用已温阳通脉、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是中草治疗,效果明显,为治疗脱疽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治疗脱疽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脱疽的中草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脱疽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熟地20-35份;当归须25-35份;白芥子25-35份;麻黄5_15份;川芎25-35份;赤勺 25-35份;鸡血藤25-35份;制黄芪35-45份;野木瓜25-35份;制姜黄25-35份;天花粉 25-35份;人字草15-25份;土三七15-20份;三脚虎25-35份;马鞍藤15-25份;乌蛇根 15-25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 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优选的,所述的治疗脱疽的中草药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熟地30份;当归须30份;白芥子30份;麻黄10份;川弯30份;赤勺30份;鸡血藤30
份;制黄芪40份;野木瓜30份;制姜黄30份;天花粉30份;人字草20份;土三七20份; 三脚虎30份;马鞍藤20份;乌蛇根20份;加水1800份,熬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熟地为君;以当归须、白芥子为臣;以麻黄、川芎、赤勺、鸡血藤为佐;以制黄芪、野木瓜、制姜黄、天花粉、人字草、土三七、三脚虎、马鞍藤、乌蛇根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熟地30份、当归须30份、白芥子30份、麻黄10份、川芎30份、赤勺30份、鸡血藤30 份、制黄芪40份、野木瓜30份、制姜黄30份、天花粉30份、人字草20份、土三七20份、三脚虎30份、马鞍藤20份、乌蛇根20份。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性味与归经甘,
3微温。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当归须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经入心、肝、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性味与归经辛,温。功能与主治利气豁痰, 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功能与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功能与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性味与归经酸苦, 凉。功能与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功能与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制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野木瓜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功能与主治①《国药的药理学》“为强心、利尿药。〃②《广西植物名录》〃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三脚虎为豆科绿旺属卧地莳绘蔌。生于田园、山野、路边或草地,多年生草本。性味与归经叶苦微辛,性沮,无毒。功用主治内服有消风散寒散气破积之功,外用则有祛积之效。主治中暑腹痛、色寒腹痛、疝气肿痛等;外用治跌打损伤。马鞍藤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消痈,散结。治风湿痹痛,痈疽,肿毒,疗疮,痔漏。乌蛇根为茜草科植物蛇根草的全草。性味与归经性平,味淡。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治咳嗽,劳伤吐血,跌打,月经不调。土三七为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性味与归经温,淡。功能与主治 活血,消肿。治跌打损伤,瘀积肿痛,痈疮肿疡,乳痈。制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性味与归经甘苦酸,凉。功能与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人字草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性味与归经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脱疽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温阳通脉、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治疗脱疽病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中经过实践证明, 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治疗脱疽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熟地30g ;当归须30g ;白芥子30g ;麻黄IOg ;川芎30g ;赤勺30g ;鸡血藤30g ;制黄芪40g ;野木瓜30g ;制姜黄30g ;天花粉30g ;人字草20g ;土三七20g ;三脚虎30g ;马鞍藤 20g ;乌蛇根20g ;加水1800毫升,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服用时将药液取 200-30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热后服用,每日三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脱疽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熟地20-35份;当归须25-35份;白芥子25-35份;麻黄5_15份;川芎25-35份;赤勺 25-35份;鸡血藤25-35份;制黄芪35-45份;野木瓜25-35份;制姜黄25-35份;天花粉 25-35份;人字草15-25份;土三七15-20份;三脚虎25-35份;马鞍藤15-25份;乌蛇根 15-25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 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脱疽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熟地30份;当归须30份;白芥子30份;麻黄10份;川弯30份;赤勺30份;鸡血藤30 份;制黄芪40份;野木瓜30份;制姜黄30份;天花粉30份;人字草20份;土三七20份; 三脚虎30份;马鞍藤20份;乌蛇根20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脱疽的中草药熟地20-35份;当归须25-35份;白芥子25-35份;麻黄5-15份;川芎25-35份;赤勺25-35份;鸡血藤25-35份;制黄芪35-45份;野木瓜25-35份;制姜黄25-35份;天花粉25-35份;人字草15-25份;土三七15-20份;三脚虎25-35份;马鞍藤15-25份;乌蛇根15-25份;加水1800份,熬煮20-30分钟,熬煮3次,以熟地为君;以当归须、白芥子为臣;以麻黄、川芎、赤勺、鸡血藤为佐;以制黄芪、野木瓜、制姜黄、天花粉、人字草、土三七、三脚虎、马鞍藤、乌蛇根为使。本发明治疗脱疽的中草药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327551SQ20111027524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重庆市南川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