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这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等;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本病多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胃炎。目前, 治疗胃炎的药物有许多种,西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在治疗胃炎的同时,往往会伤及到肝、肾等其他器官,而且疗效不稳定,愈后易再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胃炎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党参6-15份、白术3-15份、山楂3-10份黄芪10-15份、山药15-30份、陈皮3-10份延胡索3-9份、白芍15-30份、川芎3-10份黄芩3-9份、半夏3-9份、独活3-10份茯苓10-15份、大黄3-12份、柴胡3-10份鸡内金3-10份、三七3-9份、防风5-10份。其优选的各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党参10份、白术9份、山楂6份黄芪12份、山药22份、陈皮6份延胡索6份、白芍22份、川弯6份黄芩6份、半夏6份、独活6份茯苓12份、大黄7份、柴胡6份鸡内金6份、三七6份、防风7份。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干燥消毒,混合后共同研为细粉, 过80目筛,包装成药,即成散剂。用法用量温水冲服,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每次服6-10克。本发明所采用的各活性成分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党参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咳喘,气短自汗,气血两亏诸症;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气虚脱之乏力,食少腹胀,泄泻,便秘,水饮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寒湿痹,身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经闭, 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肿痛,高血脂症;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陈皮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主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 哕逆;咳嗽痰多;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主治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通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 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紐,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凝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 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食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鸡内金健脾胃,消食积,化石。主治食积,泄泻,小儿疳积,胆石症,石淋,砂淋,癥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跌扑损伤,胸痹心痛,脘胁久痛,癥瘕积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痈肿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偏正头痛,风湿痹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小J L·惊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配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茯苓,主要用于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加配黄芩、大黄、柴胡、半夏,主要用于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又配独活、三七、防风、川芎、延胡索、白芍,用于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再配山楂、鸡内金、山药、陈皮,用于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理气调中。将上述药物结合后,其药效协同作用,具有较强的和胃制酸、建中调脾、理气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的中药专门用于治疗胃炎,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疗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要求,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服用简单,对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共治疗760例,总有效率达96%。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取党参10克、白术9克、山楂6克、黄芪12克、山药22克、陈皮6克、延胡索6克、 白芍22克、川芎6克、黄芩6克、半夏6克、独活6克、茯苓12克、大黄7克、柴胡6克、鸡内金6克、三七6克、防风7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干燥消毒,混合后共同研为细粉,过80 目筛,包装成药,即成散剂,定量服用。用法用量温水冲服,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每次服6-10克。实施例2 取党参6克、白术3克、山楂3克、黄芪10克、山药15克、陈皮3克、延胡索3克、 白芍15克、川芎3克、黄芩3克、半夏3克、独活3克、茯苓10克、大黄3克、柴胡3克、鸡内金3克、三七3克、防风5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干燥消毒,混合后共同研为细粉,过80 目筛,包装成药,即成散剂,定量服用。用法用量温水冲服,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每次服6-10克。实施例3 取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楂10克、黄芪15克、山药30克、陈皮10克、延胡索9 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黄芩9克、半夏9克、独活10克、茯苓15克、大黄12克、柴胡10 克、鸡内金10克、三七9克、防风10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干燥消毒,混合后共同研为细粉,过80目筛,包装成药,即成散剂,定量服用。用法用量温水冲服,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每次服6-10克。实施例4:临床观察(1)临床资料本发明人于2004年至今,对760例胃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350例, 女410例。(2)治疗方法温水冲服,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每次服6-10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1个月左右,重病患者连服3个月即可痊愈。(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治疗效果临床治愈570例,占75% ;显效84例,占11% ;有效76例,占10% ;无效30例,总有效率96%。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及时减轻病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其特征为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党参6-15份、白术3-15份、山楂3-10份黄芪10-15份、山药15-30份、陈皮3-10份延胡索3-9份、白芍15-30份、川芎3-10份黄芩3-9份、半夏3-9份、独活3-10份茯苓10-15份、大黄3-12份、柴胡3-10份鸡内金3-10份、三七3-9份、防风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炎的中药,其特征为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党参10份、白术9份、山楂6份黄芪12份、山药22份、陈皮6份延胡索6份、白芍22份、川弯6份黄芩6份、半夏6份、独活6份茯苓12份、大黄7份、柴胡6份鸡内金6份、三七6份、防风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散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该中药以党参、白术、山楂、黄芪、山药、陈皮、延胡索、白芍、川芎、黄芩、半夏、独活、茯苓、大黄、柴胡、鸡内金、三七、防风为活性成分,按一定的重量份数组成。本发明的中药专门用于治疗胃炎,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疗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要求,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服用简单,对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共治疗760例,总有效率达96%。
文档编号A61K36/8945GK102319336SQ20111028019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万燕丽 申请人:万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