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3338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妇女带下量多,色、质、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中医归为“带下病”范畴,西医归为“生殖系统炎症”。“带下病”中医多认为主要原因是“湿”,如《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 湿有内外之分,均可导致湿热蕴结,流注下焦。素不注意外阴、阴道卫生,或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湿毒秽浊之邪乘虚内侵,郁而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下焦,伤及冲任,带疾丛生。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恣食膏梁厚味酿生湿热;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横克脾土,湿热蕴结,均能导致湿热下注,损及任带二脉而带下。“生殖系统炎症”西医认为大多由细菌、原虫、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也可由物理、 化学或生化等因素引起,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主要分为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西医针对炎症性带下多采用抗生素、甲硝唑等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大。中医辩证施治,分型治疗,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之功,对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异常疗效显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组成丹参50-300份、土茯苓50-300份、益母草100-600份、茜草50-300份、山楂50-300 份、蒲公英66. 5-399份、桃仁40-240份、续断40-240份、败酱草66. 5-399份、醋香附40-240 份、车前草50-300份、泽泻50-300份。其原料优选的重量配比是丹参80-150份、土茯苓80-150份、益母草160-300份、茜草80-150份、山楂80-150 份、蒲公英106. 4-199. 5份、桃仁64-120份、续断64-120份、败酱草106. 4-199. 5份、醋香附64-120份、车前草80-150份、泽泻80-150份。其原料重量配比是丹参100份、土茯苓100份、益母草200份、茜草100份、山楂100份、蒲公英133 份、桃仁80份、续断80份、败酱草133份、醋香附80份、车前草100份、泽泻100份。其中所述的药物丹参、土茯苓、益母草、茜草、山楂、蒲公英、桃仁、续断、败酱草、醋香附、车前草、泽泻治疗妇科湿热带下。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原料药按重量配比丹参80-150份、土茯苓80-150份、益母草160-300份、茜草80-150份、山楂80-150份、蒲公英106. 4-199. 5份、桃仁64-120份、续断64-120份、败酱草106. 4-199. 5份、醋香附64-120 份、车前草80-150份、泽泻80-150份;1)按上述比例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处方量的一半,混合,超微粉碎,过 150目筛,细粉备用;2)按上述比例取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另一半与按上述比例的益母草、 土茯苓、茜草、桃仁、蒲公英、败酱草、续断、泽泻、车前草9味药材混合,采用热循环低温提取低温浓缩技术进行提取浓缩,加水8-12倍量,起始提取1-3小时,然后低温循环提取浓缩直至提取液浓缩至温度在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稠膏,备用;3)将步骤2)的稠膏与步骤1)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勻,85%的乙醇制粒、 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进行总混,按行业常规制成药物。其中所述药物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本发明的特点湿性粘滞,病程多长,久病不愈者,或脏腑受损,或邪气留恋,均会导致血行障碍, 治应虑及血瘀;另兼有腰骶小腹疼痛难消、固定不移者,当以瘀血论治。本发明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为君药。败酱草、蒲公英、车前草、茜草清热利湿解毒,为臣药。醋香附、泽泻、桃仁协助活血化瘀、利湿止带、止痛;土茯苓协助解毒;续断改善腰骶胀痛;山楂健脾行气;共为佐药。全方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用于瘀毒内结,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此类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西医检查多为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组方中各药味有抑菌、抗炎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明本处方对妇科炎症引起的宫颈炎、盆腔炎有较好疗效。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功效。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能活血化瘀善调妇女经水,为妇科要药。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漏不尽等。苦泻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等病。茜草性味苦,寒。归肝经。具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的功效。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性温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用于产后瘀阻腹痛,恶漏不尽或瘀阻痛经。桃仁性味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 用于多种瘀血证,如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苦,寒可用于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等有较好的效果。败酱草性味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辛散行滞,破血行瘀,通经止痛。续断性味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的功效。可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的胎动欲坠或崩漏经多等证。
醋香附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 可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可以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泽泻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 淋浊带下等。利水作用较茯苓强,且性寒能泄肾与膀胱之热,小焦湿热者尤为适宜。车前草性味甘,寒,归小肠经,大肠经。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用于小便不通,淋浊,带下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原料药按重量配比取丹参80-150份、土茯苓80-150份、益母草160-300份、茜草80-150份、山楂80-150份、蒲公英106. 4-199. 5份、桃仁64-120份、续断64-120份、败酱草106. 4-199. 5份、醋香附64-120 份、车前草80-150份、泽泻80-150份;1)按上述比例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处方量的一半,混合,超微粉碎,过 150目筛,细粉备用;2)按上述比例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另一半与按上述比例的益母草、土茯苓、茜草、桃仁、蒲公英、败酱草、续断、泽泻、车前草9味药材混合,采用热循环低温提取低温浓缩技术进行提取浓缩,加水10倍量,起始提取2小时,然后低温循环提取浓缩直至提取液浓缩至温度在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稠膏,备用;3)将步骤2)的稠膏与步骤1)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勻,85%的乙醇制粒、 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进行总混,按行业常规制成药物。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没有叙述到的制备方法都是按照行业常规制备。实施例1 片剂的制备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丹参50g、益母草100g、土茯苓50g、茜草50g、山楂50g、 桃仁40g、蒲公英66. 5g、败酱草66. 5g、续断40g、醋香附40g、泽泻50g、车前草50g。1、药材净制丹参挑拣除去杂质、冲洗、切制、干燥;益母草、茜草挑拣除去杂质、切段;桃仁挑拣除去杂质、捣碎;山楂挑拣除去杂质、冲洗、切片,干燥;蒲公英、败酱草挑拣除去杂质、切断;续断、泽泻挑拣除去杂质、切片;醋香附挑拣除去杂质、清洗、切制、干燥;车前草挑拣除去杂质;土茯苓挑拣除去杂质、清洗、干燥。2、药材粉碎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处方量的一半混合采用超微粉碎设备粉碎成细粉, 过150目筛,细粉备用。3、提取工艺优选
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另一半与按上述比例的益母草、土茯苓、茜草、桃仁、蒲公英、败酱草、续断、泽泻、车前草9味药材混合,进行热循环低温提取低温浓缩提取。 根据该技术的影响因素,选定起始提取时间、加水量、药材形式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考察其对干膏出膏率的影响,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表1因素水平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组成丹参50-300份、土茯苓50-300份、益母草100-600份、茜草50-300份、山楂50-300份、蒲公英66. 5-399份、桃仁40-240份、续断40-240份、败酱草66. 5-399份、醋香附40-240 份、车前草50-300份、泽泻50-3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优选的重量配比是丹参80-150份、土茯苓80-150份、益母草160-300份、茜草80-150份、山楂80-150份、 蒲公英106. 4-199. 5份、桃仁64-120份、续断64-120份、败酱草106. 4-199. 5份、醋香附 64-120份、车前草80-150份、泽泻80-1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重量配比是丹参100份、土茯苓100份、益母草200份、茜草100份、山楂100份、蒲公英133份、桃仁80份、续断80份、败酱草133份、醋香附80份、车前草100份、泽泻1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药物丹参、土茯苓、益母草、茜草、山楂、蒲公英、桃仁、续断、败酱草、醋香附、车前草、泽泻治疗妇科湿热带下。
5.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原料药按重量配比 丹参80-150份、土茯苓80-150份、益母草160-300份、茜草80-150份、山楂80-150份、蒲公英106. 4-199. 5份、桃仁64-120份、续断64-120份、败酱草106. 4-199. 5份、醋香附64-120 份、车前草80-150份、泽泻80-150份;1)按上述比例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处方量的一半,混合,超微粉碎,过150 目筛,细粉备用;2)按上述比例取取丹参、山楂、醋香附三味药材的另一半与按上述比例的益母草、土茯苓、茜草、桃仁、蒲公英、败酱草、续断、泽泻、车前草9味药材混合,采用热循环低温提取低温浓缩技术进行提取浓缩,加水8-12倍量,起始提取1-3小时,然后低温循环提取浓缩直至提取液浓缩至温度在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稠膏,备用;3)将步骤幻的稠膏与步骤1)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勻,85%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进行总混,按行业常规制成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其中所述药物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药物领域,该制剂主要由丹参50-300份、土茯苓50-300份、益母草100-600份、茜草50-300份、山楂50-300份、蒲公英66.5-399份、桃仁40-240份、续断40-240份、败酱草66.5-399份、醋香附40-240份、车前草50-300份、泽泻50-300份为原料制成。其功效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主要用于妇科湿热带下,具有标本兼顾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15/00GK102357219SQ20111033101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陈仁德 申请人:陈仁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