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格列美脲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格列美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格列美脲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格列美脲化学名1-[4-[2-(3_乙基-4-甲基_2_氧代_3_吡咯啉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3-(反式-4-甲基环己基)-脲,分子式=C24H34N4O5S,具有下式结构格列美脲是一种新的磺酰脲类降糖药,由德国Hoechst Marion Roussel (HM)公司研制开发,1995年9月首次在瑞典以商品名Amaryl上市,1996年经FDA批准进入美国市场,用于治疗节制饮食和从事运动而未能控制的II型糖尿病,它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可与胰岛素同时使用的磺酰脲类药物。本品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5X104的蛋白质)结合,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 通道耦连,促使KATP通道关闭,从而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Ga2+ 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此外,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量,其原因为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由于格列美脲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强度小于格列波脲、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因此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目前国内上市销售的有片剂、胶囊、分散片、口腔崩解片和滴丸等剂型。但由于格列美脲是多晶型化合物,晶体在氯仿中较易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或乙醚中不溶,属于难溶性药物,其溶出度一直是制剂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格列美脲做为分散片、 口腔崩解片虽然能使其在空腔中快速崩解,但并不能代表格列美脲药物能够完全溶出,从而导致吸收不完全。虽然滴丸能大幅度减小药物的粒度,同时增大其扩散面积,有利于药物的溶出,使生物利用度提高,但是由于滴丸剂本身的特点和格列美脲对湿、热、酸、碱的不稳定性,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杂质。专利号ZL200510200565. 5中公开了一种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将格列美脲粉碎过100目筛,辅料过80目筛,与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混合制备软材后,将软材过筛制粒并烘干,将烘干颗粒过筛整粒,加润滑剂混合均勻,取颗粒检测含量,折算片重,压片。 专利号ZL200910023340. 5和ZL200810207446. 6也均是通过过筛方法对格列美脲原料药进行处理,然后用于压片,这种方法所得原料粒径过大,造成压片后溶出度较低,药物吸收不完全,且服药剂量高会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格列美脲溶出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且稳定性能较优的格列美脲分散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格列美脲分散片,其有效成分及辅料的重量如下经微粉化的格列美脲 10_20g;稀释剂120-1500g;崩解剂40_200g;粘合剂15_90g;润滑剂5-10g;其中,上述原辅料的重量为制备10000片所需,且所述的格列美脲的粒径D5tl小于 3 μ m, D90 /J、Τ" 10 μ m。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格列美脲的粒径D5tl为1 μ m 2. 5 μ m,D90小于 5 μ m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格列美脲的粒径D5tl为Iym 1.5 μπι,D9tl小于 3. 6 μ m0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乳糖中的至少一种。常用的稀释剂有淀粉、蔗糖、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和糖醇类等。本发明适宜的稀释剂包括单独或组合的乳糖、微晶纤维素,它们与格列美脲是化学相容的。乳糖可压性好,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性质稳定,可增加格列美脲在储藏期的稳定性,是本发明优选的稀释剂。微晶纤维素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用于直接压片,不仅可以作为填充剂,而且有一定的润滑和崩解作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单独或组合使用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够使组合物快速崩解。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是国内应用较多的一种崩解剂。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能吸收数倍于本身重量的水而膨胀,膨胀体积为原体积的4 8倍,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与羧甲淀粉钠合用时,崩解效果更好。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粘合剂为聚维酮K3tl或K29/32。粘合剂能给压片粉末提供足够的粘度,以容许正常的操作,如调整大小、润滑、压片和包装,并能使所述片剂崩解, 使所述组合物能被吸收。聚维酮是优选的用在格列美脲组合物中的粘合剂。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采用润滑剂,使在压片过程种用于减小设备和制粒混合物之间的摩擦。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按照下列步骤顺序进行步骤一,将格列美脲微粉化,使其D9tl小于10 μ m,且D5tl小于3 μ m ;步骤二,将微粉化的格列美脲与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混合制备软材;步骤三,将软材过筛制粒并烘干;步骤四,将烘干颗粒过筛整粒,加剩余辅料混合均勻;
步骤五,取颗粒检测含量,折算片重,压片。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其中一种形式的限定,上述步骤四中的剩余辅料为润滑剂。该限定使得在步骤二中,将微粉化的格列美脲与全部用量的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进行混合以制备软材。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另一种形式的限定,所述的步骤二中,将微粉化的格列美脲与 95-99. 9%处方量的稀释剂、20-30%处方量的崩解剂和5-15%处方量的粘合剂以等量递加的方式进行混合,(该部分可称作内加辅料),然后加入剩余处方量的粘合剂制备软材;步骤四中,将烘干颗粒过筛整粒,加入剩余处方量的稀释剂和崩解剂及处方量的润滑剂混合均勻(该部分可称作外加辅料)。对于该两步骤的改进,采用“内外加辅料”的方法,制粒时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和稀释剂,制好粒后再加入一些崩解剂和稀释剂,进行压片。崩解剂的 “内外加”使药物经过两次的崩解分散片崩解成粗颗粒、粗颗粒崩解成细颗粒,更有利于提高分散片的崩解速度和分散均勻性,溶出效果更好。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步骤一中格列美脲微粉化粒径D5tl为1 μ m 2. 5 μ m,D90 小于5 μ m0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步骤一中格列美脲微粉化粒径D5tl为Ιμπι 1. 5 μ m, D90 /」、于 3. 6 μ m。本发明对格列美脲组合物中所用赋形剂进行了选择和组合,所选用的赋形剂能在功效、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与主药的相容性、溶出情况、安全性和物理性质等方面显示出有效改进。此外,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率很慢的药物来说,药物的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的粒径降低时其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将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因此降低粒径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经研究表明,药物的溶出度除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外,还与物料的比表面积有关, 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主要与药物粉末的粗细、粒子形态以及表面状态有关,对片剂和胶囊剂来说与崩解后的粒子状态有关。因此药物粒度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本发明通过将格列美脲微粉化,增加了难溶主药的表面积,显著增加了组合物的溶出度,特别是将格列美脲经微粉化,使其粒径分布最大范围D9CI(90%以上的粒径)小于ΙΟμπι,D5tl(平均粒径)小于 3 μ m,iXj^ D90 /JnT 5 μ m,D50 ^ 2. 5 μ m ~ 1 μ mD90 /]、于 3. 6 μ m, ^ D50 ^t 1. 5 μ m 1 μ m之间时,与国内其他格列美脲制剂相比,本发明组合物在使用的溶出测定条件更为严格的前提下,组合物依然有较高溶出度。此外,储藏期间,制剂稳定性有显著改善,将本发明制得的格列美脲组合物进行6 个月的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其外观、质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依然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不同D5tl粒径下格列美脲溶出度曲线图;图2为D5tl为2. 98 μ m下,不同的D9tl粒径下的格列美脲溶出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溶出度測定方法比较1)国家药品标准WS1-(X-044)_2004Z 照溶出度測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附录X C第三法),以0.0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100ml (Img规格)或200ml (2mg规格) 为溶剤,转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格列美脲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IOO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20ml,超声处理 使溶解,放冷加上述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上述溶剂稀释 至刻度,摇勻,作为对照品溶液。HPLC法測定,限度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2)原研产品万安特公司质量标准板浆法,以pH7. 8的磷酸盐缓冲液900ml为溶 齐U,转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经1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高速离心GOOOr/min) 5min,取 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HPLC法測定,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3)本发明使用的YHB06782010标准以pH7. 8的磷酸盐缓冲液900ml为溶剤,转 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经1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 取格列美脲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IOO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处理使溶解,放冷加甲醇 稀释至刻度,摇勻,精密量取2ml,置IOOml量瓶中,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勻,作为对照 品溶液。HPLC法測定,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本发明组合物所使用的标准YHB06782010,溶出介质使用了 PH7. 8的磷酸盐缓冲液,较国家药品标准WSl-(X-044)-2004Z中将0. 02%三羟甲基氨基甲 烷溶液作为溶出介质,条件更为严格。取样时间也由45min改为15min,溶出限度由75%提 高为80%,与原研厂家标准更接近。实施例一格列美服分散片(规格lmg/片;以10000片计)
格列美服10. Og
乳糖321. Og
微晶纤维素270. Og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113. Og
羧甲淀粉钠30. Og
聚维酮K3tl30. Og
硬脂酸镁(外加)6. Og制备方法采用传统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格列美脲微粉化,制得不同粒径范围的原料药,备用;(2)取处方量的聚维酮K3tl置打浆桶中,加40%乙醇制成聚维酮K3tl乙醇溶液, 搅拌使溶解完全,备用;(3)将备用的原料与处方量的乳糖、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以等量递加方式进行混合。混合均勻后,加入粘合剂,制软材。制得的软材湿度、粘度适宜, 以“轻捏成团,触之即散”为宜;(4)将软材12目筛网制粒,40°C烘干;(5)整粒,筛网目数为10目。整粒后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勻;(6)检测颗粒含量,计算片重,压片;(7)全检,包装后即得成品。稳定性数据将不同粒径的格列美脲原料用上述工艺分别试制产品101101、 101102、101103,与未经微粉化格列美脲原料(原料过150目筛)用上述工艺试制的产品 101104,拟上市包装,在温度40 士 2 °C、相对湿度75 士 5 %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权利要求
1.一种格列美脲分散片,其特征在于该分散片的有效成分及辅料的重量如下 经微粉化的格列美脲10-20g;稀释剂120-1500g ;崩解剂40-200g ;粘合剂15_90g ;润滑剂5-10g ;其中,上述原辅料的重量为制备10000片所需,且所述的格列美脲的粒径D5tl小于3 μ m, D90 小于 10 μ 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列美脲的粒径D5tl为 1 μ m 2. 5 μ m, D90 小于 5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列美脲的粒径D5tl为 1 μ m ~ 1. 5 μ m, D90 /]、〒 3. 6 μ 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乳糖中的至少一种;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粘合剂为聚维酮K3tl或K29/32 ;润滑剂为硬脂酸镁。
5.一种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格列美脲微粉化,使其D9tl小于10 μ m,且D5tl小于3 μ m ; 步骤二,将微粉化的格列美脲与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混合制备软材; 步骤三,将软材过筛制粒并烘干;步骤四,将烘干颗粒过筛整粒,加剩余辅料混合均勻; 步骤五,取颗粒检测含量,折算片重,压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的剩余辅料为润滑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将微粉化的格列美脲与95-99. 9%处方量的稀释剂、20-30%处方量的崩解剂和5-15%处方量的粘合剂以等量递加的方式进行混合,加入剩余处方量的粘合剂制备软材;步骤四中,所述的剩余辅料为剩余处方量的稀释剂和崩解剂以及润滑剂。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格列美脲微粉化粒径D5tl为1 μ m 2. 5 μ m,D90小于5 μ 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格列美脲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格列美脲微粉化粒径D5tl为1 μ m 1. 5 μ m,D90小于3. 6 μ 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列美脲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分散片是先将药物格列美脲经过微粉化处理,使其粒径控制在10μm以下,再加入辅料制备而成。所制得的分散片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吸收速率,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及疗效,从而降低了服药剂量,减轻了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解决了现有格列美脲片剂溶出度低等问题。本发明适用于格列美脲分散片,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节制饮食和从事运动而未能控制的II型糖尿病。
文档编号A61P3/10GK102379855SQ20111033234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张晓幸, 朱亚芳, 李冬梅, 杜淑朋, 汪玉梅, 王 忠, 王蓓, 董朝蓬, 马慧丽 申请人: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