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826阅读:1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品的应用及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通过热药气加压注入肌体穴位方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中医学定义的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多在人体气血内虚情况下因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或嗜食厚味、烟酒等因素诱发。许多未经当时治愈的中风患者留有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不语或言语蹇涩、口眼歪斜等。而以往被众所周知的情况是中风后遗症一年以上者,西医治疗的效果甚微;祖国传统医学中利用中成药散剂内服,外用结合针灸治疗偏瘫、疼痛等,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所用药物种类、剂型及病员胃肠道吸收功能的差异, 不能够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集中渗透于肌体内部,造成药物的极大浪费,况且有些药物对人体还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传统的针灸(温针灸)对患者机体穴位刺激度过小,针灸和中药各行其道不能做到二合为一的效应,既分散各自的疗效,更难以有效地发挥针和药的潜在功能。近代临床医师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时采用了水针疗法,使用西医的注射器针头替代了中医的针灸针,抽吸中西药针剂注入患者肌体穴位进行治疗。水针疗法虽然做到了针药二合为一,其治疗效果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其缺点是对患者机体穴位刺激度仍然较小,并不能发挥药物及穴位潜在的特殊的功能效应,因而也未能达到临床医师原先所预想的功能效果。上述情况均导致众多中风后遗症患者只能痛苦地勉力维持,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及患者个人都带来异常沉重的负担,有鉴于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施治,多年来也始终是医学界集中关注与研究的热门话题。本发明设计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利用热药气体(即将药力及热力同时) 直接作用于中风后遗症病人的患部机体穴位进行治疗,可加强患部的血液循环并有利于药效成分的吸收。因为加热后的热药气体乃是药物的精华,它通过对机体穴位经络大强度的刺激及经络的快速传导,进而得以发挥其极大的疗效反应。这种疗法突破了医学界以往对包括中风后遗症在内的许多病症的治疗禁区,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但截至本发明提出日止, 本领域尚无有关采用将药物加热后的热药气通过一次性针头直接注入机体穴位方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剂的报导披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本领域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而提供一种组方科学、疗效高的专用于采用热药气注入机体穴位方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案是设计人根据祖国传统医学对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思想并在现代医药学实验基础上通过悉心总结研制而获得的。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而致血瘀,治则当益气活血。根据对上述病因病机的认识,本发明设计者精选出一些药效集中且易于为人体吸收的中药原料组方成药,方中的有效药物由包括干姜、当归、防风、花椒、苍术、没药、羌活、乳香、细辛、独活、桂枝、泽兰、黄芪在内的计十三味药物组成,全方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除风散寒的作用,在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可使患者的气虚血瘀征候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从而显著降低或消灭该病症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本发明所述治疗中风后遗症中药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药物原料制备而成干姜8 12,当归8--12,
防风8 12,花椒8--12,
苍术8 12,没药8--12,
羌活5 8,乳香8--12,
细辛5 8,独活5 --8,
桂枝8 12,泽兰8--12,
黄芪210 320,O用于制备该中药热药气机体穴位注入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方中除黄芪外各配比的药物原料清洗后烘干或晒干后混合,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20目筛,加入黄芪,混合,之后再加入4900 74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纯粮酿制的48°白酒,溶合即制得到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热药气机体穴位注入剂。本发明处方中各味药的药性、功能主治与药理作用如下所述。1、干姜药性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药理作用(1)、干姜醇提取物对硫酸铜所致蛙呕吐有明显抑制作用,皮下注射能明显抑制小白鼠胃液分泌并降低胃液酸度,灌胃对小白鼠应激性溃疡有抑制倾向,并对小白鼠硫酸钡肠内推进运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O)、干姜有抗炎作用,其甲醇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有抑制作用,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灌胃对角叉菜胶性大鼠中足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3)、干姜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其甲醇提取物皮下注射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对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并能明显延长热刺激痛反应的潜伏期。(4)、干姜水提物有抗凝血作用,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并对ADP 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干姜有效成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使维生素C含量降低。2、当归药性味甘、辛、苦,性温,归脾、心、肝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药理作用(1)、当归发挥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能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功能状态而呈双向调节作用。O)、当归中所含的正丁烯酞内酯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喷雾所致的豚鼠实验性哮喘。(3)、当归有抗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其中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有降血脂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0)、当归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5)、当归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抗辐射损伤以及抑制某些肿瘤株生长和体外抗菌作用。3、防风药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功能祛风发表,胜湿止痛,止痉。药理作用(1)、防风煎剂与醇浸剂有明显的解热与降温作用,煎剂的作用优于醇浸剂。(2)、防风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3)、防风有抗炎及抗菌作用,防风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以及产黄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0)、防风水煎剂可显著提高小鼠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对2,4-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细胞免疫)有明显抵制作用,防风酸性多糖A或C小鼠腹腔注射对碳粒清除试验有加快清除作用。(5)、防风醇提取物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痉挛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6)、防风正丁醇萃取物有明显的抗凝作用。4、花椒药性味辛,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肺、肾经。功能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药理作用(1)、花椒有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对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低浓度时兴奋, 高浓度时抑制,并有抗腹泻作用。O)、花椒水提取物能防止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害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并有保肝作用。(3)、花椒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4)、花椒有抗血小板聚集及实验性脑血栓形成的作用。(5)、花椒挥发油对十一种皮肤癣菌和四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花椒氯仿提取物对疥螨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5、苍术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
药理作用(1)、苍术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饮胃粘膜血虚、循环障碍引起的能量不足、粘膜抵抗力减弱引起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有明显效果,苍术具有对抗组胺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O)、苍术对胃肠有调节作用,苍术丙酮提取物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苍术亦能抑制“肠虚”动物小肠推进运动,对抗泄泻,苍术的醇提取液和水溶液对兔十二指肠活动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苍术有升高血糖的作用。(4)、苍术挥发油少量对蛙有镇静作用,同时使骨髓反射亢进,较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终至呼吸麻痹而死亡。(5)、苍术有抗缺氧及保肝作用。(6)、苍术挥发油茅术醇和桉叶醇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以茅术醇作用最强。(7)、苍术水煎剂给大鼠灌胃无利尿作用,但却能显著增加钠和钾的排泄。6、没药药性味苦,辛,性平,归肝、心、脾经。功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药理作用(1)、没药的水浸剂(1 幻在试管内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没药的抗菌作用与含丁香由酚有关,挥发油对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没药的多种同属植物均被发现有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3)、没药含油树脂部分能防止兔高胆固醇血症,并能防止动脉壁斑块的形成。0)、没药町剂对粘膜有收敛作用,口腔、咽部溃疡时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亦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5)、没药所含呋喃倍半萜醇类、化合物反式或顺式4. 17Q0)-孕甾-3. 16-二酉有甲状腺素样作用,可使甲状腺摄取碘增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蛋白酶活性增加和二头肌耗氧量增加。7、羌活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药理作用(1)、羌活挥发油对发热家兔及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O)、羌活挥发油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减少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其镇痛有效成分为5’ -羟基香柑素。(3)、羌活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0)、羌活油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羌活水煎剂对变形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羌活挥发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羌活水提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6)、羌活水煎剂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7)、羌活浸膏粉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羌活还有抗氧化、抗癫痫等作用。8、乳香药性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功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药理作用乳香有抗胃、十二指肠溃疡作用,另据动物实验表明,乳香有明显镇痛作用。9、细辛药性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功能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窍。药理作用(1)、细辛有解热镇痛、抗炎、抗惊厥作用。O)、细辛有局部麻醉作用,50%细辛煎剂麻醉效价与普鲁卡因接近。(3)、细辛有抗组胺及抗变态反应作用。0)、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用细辛醇浸剂给兔静脉注射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5)、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的作用,从细辛中分离出的硝旋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素能β兴奋剂样的广泛生理作用,因而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 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糖等作用。(6)、细辛挥发油能松弛组胺、乙酰胆碱以及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痉挛,对大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7)、细辛挥醇浸剂挥发油对草兰阳性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10、独活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祛风湿,止痛,解表。药理作用(1)、独活抗炎作用明显且持久,能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肿胀消退,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还能明显增加胸腺、脾脏的重量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O)、独活煎剂能明显延长疼痛反应时间,有明显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和解痉作用。(3)、独活对心血管有明显降压作用,以酊剂作用较强,可对抗乌头碱以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律失常,可延长室速开始时间并提高导致心律失常的乌头碱阈剂量,降低室速发生率,缩短室速持续时间,降低室颤发生率及死亡率。0)、独活醇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作用时间亦较长,脑血管阻力也降低。(5)、体外实验证明,独活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及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6)、独活所含活性物质佛手柑内酯及虎耳草素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异虎耳草素与花椒毒素作用较弱,东莨营碱对化学物质引起的大鼠乳腺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等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杀灭的作用。11、桂枝药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功能发汗解肌,散寒止痛,温经通阳,平冲降逆。药理作用(1)、桂枝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桂枝水煎剂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2)、桂枝有解热、镇痛作用。桂枝还具有抗炎、镇静、抗惊厥及抗过敏作用。(3)、桂枝水煎剂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4)、桂皮醛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凝血酶的作用。12、泽兰药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解毒消痈。药理作用毛叶泽兰全草的水浸膏2g/kg腹腔注射,可使模拟航天飞行中失重引起血瘀的兔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4g/kg灌胃,连续4天,对兔异常的血液流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泽兰煎剂胃伺大鼠做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发现对血栓形成时间、血栓长度、血栓湿重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黄芪药性味甘,性温,归肺、平脾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药理作用(1)、黄芪能显著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诱生干扰素,能降低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的活性,提高增强因子的活性,提高红细胞C36受体清除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黄芪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与丙种胎盘球蛋白相媲美。(2)、黄芪有抗衰老作用,能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肺功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3)、黄芪能增加贫血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恢复正常,并能提高或恢复红细胞的功能,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减轻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状态。0)、黄芪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病毒虽不能直接灭活,但却能抑制其致病作用及病毒的自我复制。(5)、黄芪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动物试验揭示黄芪能降低癌症发生率,延长存活期,口服黄芪多糖能加速人体内肿瘤细胞的死亡。(6)、黄芪有利尿作用,能减少尿蛋白量,减轻肾脏病变,还能提高对缺氧及一些化学有害物质的耐受性,有抗突变作用,能加强学习和记忆功能,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抗溃疡。以上十三味用于治疗的药物原料均符合《中国药典》有关各品种的规定,组方后各药物配合得当,相得益彰,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共奏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除风散寒之功用,从而达到了有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目的。本发明药物用于治疗时,首先将药物和溶剂(即中药的热药气肌体注入剂)放入一个药物有效成分热能反应器(该反应器结构可参见本发明申请人之前已获授权的 CN200920031964. 7专利文本)的产热器内,接通电加热器电源使产热器内的溶剂加热,产生药物有效成分热药气体,热药气体由导气软管等进入加压气球后,再通过注射针头缓缓地进入患者的机体穴位(治疗中风后遗症较佳的刺激穴位如曲池穴、外关穴、环跳穴、足三里穴等),使热药气体直接进入经络,达到治疗作用。在本发明研制过程中,为客观评价该中药剂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人体的安全性,申请人曾在2010年2月 2011年8月间在陕西省、山西省及河南省范围内就该药物进行了使用试验研究,并对105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脑梗后遗症患者男332 例,女164例,计496例,治疗年龄44 67岁,病程3个月 8年;脑溢血后遗症男208例, 女352例,计560例,治疗年龄沈 70岁,病程6个月 11年)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走访统计,结果如下所述。一、用药方式将药物和溶剂放入一个药物有效成分热能反应器,接通电加热器电源使药物有效成分热药气体通过注射针头依顺序分别缓缓地进入患者机体的曲池穴、外关穴、环跳穴、足三里穴等特定穴位,每个穴位注射热药气量为35ml 105ml,每周定时治疗1 次,四周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的患者、对酒精过敏的患者、晕针者禁止接受本项治疗。2.严重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药物不能控制者以及严重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者禁止接受治疗。3.孕妇、血友病人、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精神病类患者禁止接受本项治疗。4感冒及传染病、发烧病人、癌症、病体未愈患者禁止本项治疗。5.阴虚火旺者、胃火所致口舌糜烂生疮咽喉疼痛者禁止接受本项治疗。二、中风后遗症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中风病诊断标准1. 1、病名诊断标准1. 1. 1、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1. 1.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1. 1.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1. 1.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使用说明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看确诊;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1.2、病类诊断标准1.2. 1、神识正常0分,嗜睡3分,
迷蒙5分,神昏7分,昏愦9分。1.2. 2、语言正常0分,构音不清1分语句不全 3分,字词不清 4分,失语6分。1.2. 3、面瘫无0 分,轻瘫1分,全瘫2分。1.2. 4、眼症二目上吊2分,目偏不瞬4分。1.2. 5、上肢瘫无0分,上举力弱1分,上举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 4分最多可略摆动5分,不能动6分。1.2. 6、指瘫无0 分,力弱1分,握拳伸指不全2分,略动4分,全瘫5分。1.2. 7、下肢瘫无0分,抬高45°以上1分,抬高不足45° 2分,摆动平移4分,略动5分,不能动6分。1.2. 8、趾瘫无0 分,力弱1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4分,全瘫5分。1.2. 9、其它病症瞳神异常7分,抽搐7分,呕血便血 8分,二便自遗8分,
目合口开8分,鼻鼾息微9分,脉微欲绝9分,手撒肢冷9分。评分病类诊断是各项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52分。诊断1 13分为轻型,14 沈分为普通型,27 39分为重型,40分以上为极重型。1.3、证类诊断标准1.3. 1、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发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1.3. 2、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昏,颈项强急,呼吸急促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红苔黄腻而干,脉弦数。1. 3.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1. 3. 4、风痰瘀阻,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失,舌苔黄白或白腻,脉弦滑。1. 3. 5、痰湿蒙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昏, 痰鸣,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1.3. 6、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恍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1.3. 7、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1.4、分期标准1.4. 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1. 4. 2、恢复期发病半年以内。1.4. 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2、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2. 1、疗效评定说明病类疗前评分与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药物原料制备而成干姜8 12,当归8 --12,防风8 12,花椒8 --12,苍术8 12,没药8 --12,羌活5 8,乳香8 --12,细辛5 8,独活5 --8,桂枝8 12,泽兰8--12,黄芪210 320。
2. 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的热药气机体穴位注入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工艺步骤将方中除黄芪外各配比的药物原料清洗后烘干或晒干后混合,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20目筛,加入黄芪,混合,之后再加入4900 74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纯粮酿制的48°白酒,溶合后即制得到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热药气机体穴位注入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通过热药气加压注入肌体穴位方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药物有效成分由包括干姜、当归、防风、花椒、苍术、没药、羌活、乳香、细辛、独活、桂枝、泽兰、黄芪在内的计十三味药物组成,全方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除风散寒的作用,在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可使患者的气虚血瘀征候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从而显著降低或消灭该病症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文档编号A61P25/00GK102552841SQ2011103760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李战民 申请人:李战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