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5128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膏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及其制备方法用, 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面瘫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及患病时间长短,临床表现一般分为轻度症状、中度症状和重度症状三类;轻度症状颜面不适、说话不便、面部僵硬,患侧鼻唇沟变平,口角低,额纹消失,眼裂增宽流泪,眼睑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转而露出白色巩膜现象;中度症状 患者自舌前2 / 3味觉减退,或有乳突压痛,耳根感觉不适;重度症状长期治疗恢复不全者,患侧面肌痉挛,蹙额皱眉动作消失,口角向一侧歪斜,一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漏齿动作不能完成。在临床上,西医一般采取四种治疗方法一是药物疗法,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B 族维生素、扩张血管药物等;二是物理疗法,早期可超短波透热及红外线照射,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缓解局部疼痛等;三是手术疗法,对少数病例经治疗或病程超过12个月以上仍未取得效果者,可由神经外科、整形外科作神经吻合术,如面神经术与副神经或面神经与膈神经吻合等;四是运动疗法,即做-些自我按摩和恢复肌力随意运动等。上述疗法,治疗时限较难以掌握;手术疗效不太确切,而且手术治疗需要牺牲其它神经如副神经、 膈神经;服药时间及药量增减难以控制,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又由于激素药物给人们带来的副作用,病人多不愿意接受。中医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根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于面部经络,气血阻滞,经脉失养,以致肌肉弛缓不收。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阳经易受外邪侵袭,风属阳邪,具有向上、向外散发的作用,所以风邪伤人易侵犯人体的高位,如头面和肌表。中医对此病治疗有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等方法,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疗效不理想,没有起到药物快速起效的目的,治疗效果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防风8-10份、生地7-11份、当归13-17份、荆芥7-11份、马钱子2-4份、全虫8-10份、 血余碳观-32份、蜈蚣2-4份、黄丹220-28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00-140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防风9份、生地9份、当归15份、荆芥9份、马钱子3份、全虫9份、血余碳30份、蜈蚣 2份、黄丹25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20份&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500ml香油置铁锅内加热,香油加热到300度以上时,将上述组分的防风、生地、当归、荆芥、马钱子、全虫、血余碳、蜈蚣、去皮后的蓖麻仁加入,搅拌下熬制60士5分钟,然后滤除药渣,剩余的药物在320士5度下氧化、聚合、变稠,然后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至滴水成珠,将所得物置于凉水中浸泡3-5天,然后加工成膏贴。以上成分中
防风,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肺、脾经。功效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项强、头痛、 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等。生地,性味归经味甘;苦;微寒。归心、肝、肺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烦渴、阴虚内热、内热消渴、血虚、吐血、衄血等。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荆芥,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经。功效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主治口面歪邪、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等。马钱子,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经。功效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主治面瘫、跌打肿痛、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肌无力等。全虫,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散结、解毒。主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等。血余碳,性味归经苦、微温。归肝、胃经。功效有止血消痕、溃疡不
敛、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蜈蚣,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肝经。功效通络止痛、息风止痉、解毒散结。主治: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等。蓖麻仁,性味归经甘辛,平,有小毒。归大肠;肺;脾;肝经。功效
消肿拔毒,泻下通滞,通络利窍。主治口眼歪斜;跌打损伤,偏风不遂,失音口噤,头风耳聋,舌胀,喉痹,駒喘,脚气毒肿,丹瘤等。黄丹,也称章丹、铅丹,辛,微寒。有毒。入脾、肝经。功效外用拔毒生肌;内服杀虫,截疟。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制备过程中将药按其性质、分期分批加热煎炸,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析出,去掉药渣的药油继续熬炼后下丹成膏,将药膏置于凉水中是为了拔毒。膏药贴于牵正穴,通过局部给予长期的有效皮下给药, 以达到调整气血,疏通脉络,直达病灶,起到祛风活络、活血通络、益气养血、祛风定惊、扶正止痉的功效,使面神经得以调整恢复。通过外敷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使用方便,功用可靠,无副作用,达到欧临床应用可辩证施治的目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3/4页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防风10份、生地7份、当归17份、荆芥7份、马钱子4份、全虫10份、血余碳32份、蜈蚣2份、去皮后的蓖麻仁140份、黄丹220份和香油500mU实施例2 —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防风8份、生地 11份、当归13份、荆芥11份、马钱子2份、全虫8份、血余碳观份、蜈蚣3份、去皮后的蓖麻仁100份、黄丹280份和香油500ml。实施例3 —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防风9份、生地 9份、当归15份、荆芥9份、马钱子3份、全虫9份、血余碳30份、蜈蚣2份、去皮后的蓖麻仁 120份、黄丹250份和香油500ml。以上实施例的牵正膏药分别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先将500ml香油置铁锅内加热,香油加热到300度以上时,将上述组分的防风、生地、当归、荆芥、马钱子、全虫、血余碳、蜈蚣、去皮后的蓖麻仁加入,搅拌下熬制60士5分钟,然后滤除药渣,剩余的药物在320士5度下氧化、聚合、变稠,然后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至滴水成珠,将所得物置于凉水中浸泡3-5天,然后加工成膏贴。以上实施例制备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本膏药前,先将皮肤患处清洗干净,或用 75%医用酒精消毒,再将所得膏药贴于患者的牵正穴上,用生姜将皮肤擦至发红,可增强疗效。用药期间,皮肤若出现轻微瘙痒,可用手按住膏药轻轻按摩即可消除,若出现皮肤明显过敏者,应停用。用药期间,忌食生冷绿豆、鸭蛋、犬肉等。本膏药外用7天,3贴为一疗程。经对比试验表明,以上实施例制备的药物对治疗面瘫均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其中, 实施例3所得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好。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膏药治疗面瘫患者273例,其中年龄在20-60岁的139例, 大于60岁的127例,小于20岁的7例。病程1-7天的181例,1_3个月的83例,3个月以上的9例。轻度症状患者162例,中度症状患者73例,重度症状患者38例。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痊愈表情自如,面部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显效闭目能合,但是稍欠灵活,聳耳、鼓腮稍差;
有效眼睑尚不能闭合,面部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口角略偏;无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无明显变化。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膏药后,治疗效果统计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防风8-10份、生地7-11份、当归13-17份、荆芥7-11份、马钱子2-4份、全虫8-10份、血余碳观-32份、蜈蚣2-4份、黄丹220-28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00-14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正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防风9份、生地9份、当归15份、荆芥9份、马钱子3份、全虫9份、血余碳30份、蜈蚣 2份、黄丹25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2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500ml香油置铁锅内加热,香油加热到300度以上时,将上述组分的防风、生地、当归、荆芥、马钱子、全虫、血余碳、蜈蚣、去皮后的蓖麻仁加入,搅拌下熬制60士5分钟,然后滤除药渣,剩余的药物在320士5度下氧化、聚合、变稠,然后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至滴水成珠,将所得物置于凉水中浸泡3-5天,然后加工成膏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面瘫的牵正膏药,包括防风8-10份、生地7-11份、当归13-17份、荆芥7-11份、马钱子2-4份、全虫8-10份、血余碳28-32份、蜈蚣2-4份、黄丹220-280份、香油500ml和去皮后的蓖麻仁100-140份,先将500ml香油置铁锅内加热,香油加热到300度以上时,将上述组分的防风、生地、当归、荆芥、马钱子、全虫、血余碳、蜈蚣、去皮后的蓖麻仁加入,搅拌下熬制60±5分钟,然后滤除药渣,剩余的药物在320±5度下氧化、聚合、变稠,然后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至滴水成珠,将所得物置于凉水中浸泡3-5天,然后加工成膏贴,诸药中各成分相互作用,渗透吸收强,直达病灶,起到祛风活络、活血通络、益气养血、祛风定惊、扶正止痉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K9/70GK102423364SQ2011103870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丁荣松, 王玉兰 申请人:丁荣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