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
背景技术:
活组织穿刺检查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将穿刺获得的活组织处理后进行病理检查,对临床医务人员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活组织穿刺检查这一技术的快速应用推广,临床上使用的活检穿刺针经过不断改良,安全性、高效性日趋完善。然而,现有的活检穿刺针在临床应用上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通过对目前常用活检穿刺针的研究,发现临床上常用活检穿刺针存在每次切割活体组织后均须拔出活检针芯方能取下活体组织,不能实现连续切割活体组织的目标,并且穿刺后易导致组织、针道出血以及针道肿瘤种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达到最优使用效果,我们对现有活检穿刺针进行了多项革新,研制出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取样效果好,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连续切割活体组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它包括有活检穿刺针芯、针筒,在活检穿刺针芯上设有取样槽,其特征在于,在针筒端头内设有组织推送块,该推送块正对取样槽的一侧表面设有与针筒长轴垂直的横纹线,且推送块的两边设计成斜面,与活检穿刺针芯圆锥斜面夹角相同;该活检穿刺针芯的针尖部圆锥体与组织推送块相互配合滑动不会受阻;所述活检穿刺针芯的取样槽长度增加为标准长度的2倍,取样槽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活检穿刺针全长彡90mm,针筒内径彡0.64mm,针筒外径彡0. 91mm,针尖部圆锥体长5mm,圆锥斜面夹角15 20度,切割面夹角20 25度,针筒及活检穿刺针芯尖端表面均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针筒、针芯全部构件由不锈钢或纯钛材质制作而成,以适应B超、CT、MR影像学检查引导的要求;针筒表面设有纳米止血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复合涂层。所述的针筒外表面标注有表示长度的刻度线。所述活检穿刺针芯的取样槽长度增加为4. 0 8. Ocm0纳米止血药物与抗肿瘤药物复合涂层成分为纳米级高分子载体,与凝血酶、氟尿嘧啶以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直径范围100 300nm。针筒药物涂层采用沉淀浸涂法制备,即是将不锈钢活检穿刺针筒置于载体聚合物和药物的混合溶液中,药物通过聚合物载体和活检穿刺针筒间的结合力吸附于针筒表面。
3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连续切割活体组织,切割的活检组织条完整;操作时间大大缩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针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活检穿刺针芯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筒,2、针柄,3、组织推送块,4、凝血酶与氟尿嘧啶涂层,5、活检穿刺针芯, 6、取样槽,7、取样槽聚四氟乙烯涂层,8、活检针芯尖端,9、活检针芯尖端聚四氟乙烯涂层, 10、针筒尖端聚四氟乙烯涂层,11、组织推送块横纹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它包括有活检穿刺针芯5、针筒1,在活检穿刺针芯1上设有取样槽6,在针筒1端头内设有组织推送块3,该推送块3正对取样槽6的一侧表面设有与针筒长轴垂直的横纹线11,且推送块3的两边设计成斜面,与活检穿刺针芯圆锥斜面夹角相同;该活检穿刺针芯5的针尖部圆锥体与组织推送块3相互配合滑动不会受阻;所述活检穿刺针芯5的取样槽长度增加为标准长度的2倍,取样槽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7;活检穿刺针全长彡90mm,针筒内径彡0.64mm,针筒外径彡0. 91mm,针尖部圆锥体长5mm,圆锥斜面夹角15 20度,切割面夹角20 25度,针筒1及活检穿刺针芯尖端表面均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9;针筒1表面设有纳米止血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复合涂层。所述的针筒1外表面标注有表示长度的刻度线。所述活检穿刺针芯5的取样槽长度增加为4. 0 8. Ocm0纳米止血药物与抗肿瘤药物复合涂层成分为纳米级高分子载体,与凝血酶、氟尿嘧啶以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直径范围100 300nm。针筒药物涂层采用沉淀浸涂法制备,即是将不锈钢活检穿刺针筒置于载体聚合物和药物的混合溶液中,药物通过聚合物载体和活检穿刺针筒间的结合力吸附于针筒表面。本发明由针筒1、针柄2和活检穿刺针芯5组成,其中,活检穿刺针芯5的取样槽6 长度增加为标准长度的2倍(4. 0 8. Ocm),便于存储切割下来的活体组织;针筒1和活检针芯尖端8表面覆盖有聚四氟乙烯涂层7,可有效降低进活检穿刺针进入人体组织的摩擦阻力;针筒1内表面与活检穿刺针芯5的取样槽7相对的位置上,设计有组织推送块3。聚四氟乙烯具有以下优点1、不粘性几乎所有物质都不与聚四氟乙烯涂膜粘合,很薄的聚四氟乙烯涂层也显示出很好的不粘附性能。活检穿刺针芯的取样槽表面涂以聚四氟乙烯后,切割的活体组织不易粘附在取样槽上。2、滑动性聚四氟乙烯涂层有较低的摩擦系数,负载滑动时摩擦系数产生变化,但数值仅在0. 05 0. 15之间。活检针芯取样槽表面涂以聚四氟乙烯后,取样槽中的活体组织易于被组织推送块推离原位。由于取样槽6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7,可大幅度地减小切割的活体组织与取样槽6表面的摩擦力,使操作者在完成一次活体组织切割后,无需拔出针芯,仅需将活检穿刺针芯5缓慢推出针筒1,组织推送块3即可将取样槽6内已切割的活体组织推送并存储于取样槽6隐藏在针筒1内的部分中,组织推送块3上的横纹线11能够增加组织推送块3表面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将取样槽6内的活体标本快速推离取样槽6 ;活检穿刺针芯5及针筒 1尖端表面设计有聚四氟乙烯涂层7,可有效降低穿刺组织的阻力;针筒1的表面设计有凝血酶和氟尿嘧啶复合涂层4,能够在保证穿刺活检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穿刺针道快速止血与预防肿瘤种植转移的目的。本发明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实施,该活检穿刺针全长> 90mm,根据需要可增加长度; 针筒内径彡0. 3mm,针尖部圆锥体长5. Omm,圆锥斜面夹角15 20度,切割面夹角20 25 度,活检穿刺针全部构件由不锈钢或纯钛材质制作而成,以适应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引导的要求,满足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活组织穿刺时,往往需要获取多条组织以利病理检查。实际使用中,医务人员精确定位、对穿刺器赋能(压缩穿刺器弹簧)后,先将活检穿刺针刺入人体皮肤(活检穿刺针芯5及针筒1前段表面设计有聚四氟乙烯涂层7,可有效降低穿刺组织的阻力),借助B 超、CT、MR等影像学设备的引导,操作者使活检穿刺针到达待活检组织内设定的深度后,将活检穿刺针芯5的取样槽6推入待活检组织中,按动开关切割获取活体组织后,无需按照目前操作流程,将针芯连同切割获取的活体组织一并从针筒1中抽出,然后将获取的组织条剥除后,将活检针芯5插入针筒1进行再次取样,仅需将活检穿刺针芯5缓慢推出,组织推送块3即可将取样槽6内已切割取得的活体组织推送并存储在取样槽6隐藏在针筒1内的部分,从而达到不拔出活检穿刺针芯5即可多次、反复切割和获取活体组织的目的;穿刺活检操作完毕,由于针筒1的表面设计有凝血酶和氟尿嘧啶复合涂层4,因此,无需等待穿刺针道内血栓形成即可快速拔除穿刺针,有效降低穿刺组织、针道出血以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它包括有活检穿刺针芯、针筒,在活检穿刺针芯上设有取样槽,其特征在于,在针筒端头内设有组织推送块,该推送块正对取样槽的一侧表面设有与针筒长轴垂直的横纹线,且推送块的两边设计成斜面,与活检穿刺针芯圆锥斜面夹角相同;该活检穿刺针芯的针尖部圆锥体与组织推送块相互配合滑动不会受阻;所述活检穿刺针芯的取样槽长度增加为标准长度的2倍,取样槽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活检穿刺针全长彡90mm,针筒内径彡0. 64mm,针筒外径彡0. 91mm,针尖部圆锥体长 5mm,圆锥斜面夹角15 20度,切割面夹角20 25度,针筒及活检穿刺针芯尖端表面均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针筒、针芯全部构件由不锈钢或纯钛材质制作而成,以适应B超、CT、MR影像学检查引导的要求;针筒表面设有纳米止血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复合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外表面标注有表示长度的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穿刺针芯的取样槽长度增加至4. 0 8. Oc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纳米止血药物与抗肿瘤药物复合涂层成分为纳米级高分子载体,与凝血酶、氟尿嘧啶以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直径范围100 3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针筒药物涂层采用沉淀浸涂法制备,即是将不锈钢活检穿刺针筒置于载体聚合物和药物的混合溶液中,药物通过聚合物载体和活检穿刺针筒间的结合力吸附于针筒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可多次取样的多涂层活检穿刺针,它包括有活检穿刺针芯、针筒,在活检穿刺针芯上设有取样槽,在针筒端头内设有组织推送块,该推送块正对取样槽的一侧表面设有与针筒长轴垂直的横纹线,且推送块的两边设计成斜面,与活检穿刺针芯圆锥斜面夹角相同;所述活检穿刺针芯的取样槽长度增加为标准长度的2倍,取样槽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活检穿刺针全长≥90mm,针筒内径≥0.64mm,针筒外径≥0.91mm,针尖部圆锥体长5mm,圆锥斜面夹角15~20度,切割面夹角20~25度,针筒及活检穿刺针芯尖端表面均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连续切割活体组织,切割的活检组织条完整;操作时间大大缩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B10/02GK102512211SQ20111043204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侯羿, 周丁华, 李峰生, 李海英, 武涧松, 王争明, 闫涛 申请人: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