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架,具体涉及一种CT穿刺三维角度引导架。
背景技术:
介入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其中CT是重要的影像引导方式之一。相比B超引导,CT可用的部位更为广泛,引导的图像更为直观。但CT引导由于为断层扫描图像,因此引导的穿刺路径均在横断面水平上选取。虽然通过患者调整体位等手段能够在纵向上进行轻微的角度调整,但仍有部分肿瘤穿刺较难获取满意的穿刺路径。为克服这一困难,已有CT机可以做到调整扫描架的角度,既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扫描架的角度,以获取包含满意穿刺路径的引导图像。这种CT机的应用极大方便了CT引导介入技术的使用,但目前仍未有适用于此类CT机的引导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CT穿刺三维角度引导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CT穿刺三维角度引导架,包括穿刺针支架,所述穿刺针支架通过垂直角度锁止与轴连接,所述轴上设有垂直角度读数区,所述轴与云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固定于接地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的表面中间位置且与所述轴在一直线上设有水平角度读数区。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的表面且在所述水平角度读数区上边的平行处设有水平角度锁止。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的表面且在所述水平角度读数区下边的平行处设有云台水平调整参考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CT穿刺引导架的基础上,增加了纵向调节的功能,通过分别调节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更好地引导穿刺针的行进角度。该专利的应用对肿瘤介入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CT穿刺三维角度引导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穿刺针支架,2、垂直角度锁止,3、垂直角度读数区,4、水平角度读数区,5、云台,6、轴,7、水平角度锁止,8、云台水平调整参考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CT穿刺三维角度引导架,包括穿刺针支架1,所述穿刺针支架1通过垂直角度锁止2与轴6连接,所述轴6上设有垂直角度读数区3,所述轴6与云台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5固定于接地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5的表面中间位置且与所述轴6在一直线上设有水平角度读数区4。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5的表面且在所述水平角度读数区4上边的平行处设有水平角度锁止7。
进一步的,所述云台5的表面且在所述水平角度读数区4下边的平行处设有云台水平调整参考处8。
实例一:膈顶部位肝癌的患者,拟行消融治疗,因肿块位置原因,B超难以满意引导,CT图像可见如从水平横截面扫描,肿块与较多肺组织处于同一平面,穿刺过程中势必经过较多正常肺组织,导致肺组织损伤,同时由于消融针穿过膈肌,消融同过程中易导致膈肌损伤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呼吸功能。在可以调整扫描角度CT机上,我们将CT扫描架倾斜,改变扫描平面,从而获得经肝脏穿刺路径。同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扫描架纵向轴调整至与CT扫描架角度一致,再调整横向轴角度,即可引导消融针准确穿刺至目标组织,并避开肺脏及膈肌。
实例二:髂骨转移癌患者,肿块穿透髂骨后向盆腔内生长,拟行盆腔内病灶消融治疗,但因骨质阻挡无法进行B超引导,CT中可见髂骨骨质破坏后出现一个“小窗”,该部位骨组织破坏严重,骨皮质不连续,可经由此部位穿刺抵达盆腔内病灶。但盆腔内病灶最长轴与此穿刺窗并不在同一横截面,因此需要调整CT扫描架,改变扫描平面,从而获得经骨质破坏区穿刺至盆腔病灶的路径。同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扫描架纵向轴调整至与CT扫描架角度一致,再调整横向轴角度,即可引导消融针经由骨质破坏部位准确穿刺至目标组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