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802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脂溢性皮炎,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皮损呈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皮肤有渗出感染。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常用抗菌素、激素软膏或抑脂膏外用,騷痒时用止痒剂对症治疗等。上述方法因未达根治效果,而反复发作,而且副作用大,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凉血润燥,健脾补肾,祛湿止痒,活血化瘀以疏通气机, 使气血津液生化有源,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内服药桅子8 10g、大黄4 6g、玄参8 10g、天门冬6 8g、生地黄6 8g、丹参8 12g、芡实6 9g、五味子6 8g、薏苡仁8 12g、砂仁4 6g、熟地6 8g、五加皮6 8g、苦参6 8g、三七6 8g、白花蛇舌草4 6g、茯苓6 9g、甘草3 6g水煎服;外用药桅子20g、大黄15g、三七10g、白花蛇舌草20g煎液洗敷。
本发明的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中桅子、大黄味苦、性寒,功效主治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桅子有保肝的功效、大黄有生肌的功效,现代医药研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用于温邪入营,温毒发斑,热病伤阴、痈肿疮毒.......天门冬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生地黄甘苦,凉。入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而安神。用于热痹疼痛,疮疡肿痛, 心烦不眠。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功效主治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功效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功效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苡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除斑。砂仁味辛, 性温。归脾胃肾经。功效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熟地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用于血虚诸证。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苦参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湿疹,湿疮, 皮肤瘙痒。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功效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现代医药研究能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保肝脏作用。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和外用水煎液湿敷。本发明经临床验证 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为85%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桅子8 10g、大黄4 6g、玄参8 10g、天门冬6 8g、生地黄6 8g、丹参8 12g、 芡实6 9g、五味子6 8g、薏苡仁8 12g、砂仁4 6g、熟地6 8g、五加皮6 8g、苦参6 8g、三七6 8g、白花蛇舌草4 6g、茯苓6 9g、甘草3 6g水煎服;外用药桅子20g、大黄15g、三七10g、白花蛇舌草20g煎液洗敷。
实施例2 —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桅子8 10g、大黄4 6g、玄参8 10g、天门冬6 8g、生地黄6 8g、丹参8 12g、 芡实6 9g、五味子6 8g、薏苡仁8 12g、砂仁4 6g、熟地6 8g、五加皮6 8g、苦参6 8g、三七6 8g、白花蛇舌草4 6g、茯苓6 9g、甘草3 6g水煎服;外用药同实施例1。
临床疗效总结
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禁忌对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停用大黄。
二、诊断标准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 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三、用药方法内服药将以上诸原料药筛选、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每剂 200ml,每日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ml,10天为1疗程;外用药将上述药物加水300ml,煎成汤剂约150ml,用消毒后纱布对所有患处洗敷30分钟。
四、疗效评定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改善。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上。禁忌对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停用大黄。
六、典型病例
1、邓XX,男,46岁,2009年10月就诊,头部皮肤有散在疖肿,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半年,经在当地卫生院皮炎膏,效果不佳。 患者要求服用本发明中药20剂,患者大便稀,停药大黄,继续服用10剂,并指导小吃油腻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随访未再复发。
2、江X,女,38岁,于2010年4月就诊,患者主诉3个月来,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出现痤疮,经用红霉素酒精洗剂,效果不佳,好转后又反复,继之出现暗黄红斑片或斑丘疹,平时喜吃肥肉和甜食,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再复发。
3、患者王X,男,34岁,未婚,患者于2011年1月就诊,患者头皮、眉部、鼻及两旁、 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胸部、肩胛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 桅子8 10g、大黄4 6g、玄参8 10g、天门冬6 8g、生地黄6 8g、丹参8 12g、芡实6 9g、五味子6 8g、薏苡仁8 12g、砂仁4 6g、熟地6 8g、五加皮6 8g、苦参 6 8g、三七6 8g、白花蛇舌草4 6g、茯苓6 9g、甘草3 6g水煎服;外用药桅子 20g、大黄15g、三七10g、白花蛇舌草20g煎液洗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栀子8~10g、大黄4~6g、玄参8~10g、天门冬6~8g、生地黄6~8g、丹参8~12g、芡实6~9g、五味子6~8g、薏苡仁8~12g、砂仁4~6g、熟地6~8g、五加皮6~8g、苦参6~8g、三七6~8g、白花蛇舌草4~6g、茯苓6~9g、甘草3~6g水煎服;外用药栀子20g、大黄15g、三七10g、白花蛇舌草20g煎液洗敷。本发明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润燥,健脾补肾,祛湿止痒,活血化瘀为原则,疏通气机,使气血津液生化有源,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禁忌对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停用大黄。
文档编号A61P17/08GK102526587SQ20111043544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8日
发明者张树芬, 鞠春燕 申请人:鞠春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