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扎胶圈用扩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1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套扎胶圈用扩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扩锥器外表面上设置有对胶圈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920030932. 5、发明名称为“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的实用新型专利, 以及专利号为200520081522. 5、发明名称为“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上述两个专利均公开了一种吸注套扎器,吸注套扎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治疗内外痔疮用的胶圈套扎到吸盘的外表面上,然后再利用吸注套扎器把胶圈套扎到痔疮上。由于现有医用胶圈的内径十分的小,一般在Imm以上,将胶圈套扎到IOmm以上的吸盘是十分困难, 不借助其它工具是很难实现的,一般借助如图1所示的扩锥器来实现。如图1所示的现有扩锥器,其一端为尖头状,另一端与吸盘相配合,但其表面为光滑表面,这就使得胶圈在扩锥器上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大,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而且胶圈还十分的容易从扩锥器上滑落或落到吸盘与扩锥器相配合的缝隙中,导致上胶圈失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扩锥器外表面上设置有对胶圈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包括尖头部、与尖头部相连接且截面半径逐渐增大的中间部以及用于与吸盘相配合的连接部,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中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主支撑肋,所述主支撑肋在中间部的外表面呈均勻分布状。尖头部与中间部整体呈一箭头形状,以便实现对套扎胶圈由小半径到大半径的扩展; 连接部的外径与吸盘的内径相等,以便实现扩锥器与吸盘的连接。在扩锥器中间部的外表面设置上至少三个主支撑肋之后,胶圈与扩锥器就由面接触变为了线接触形式,有效地减少了胶圈与扩锥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上胶圈时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每个主支撑肋的两侧均设置有进一步对胶圈进行支撑的副支撑肋。由于从尖头部到中间部的末端扩锥器的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单独采用主支撑肋对胶圈进行支撑,在横截面积较小的位置处效果较佳,但是在横截面积较大的位置处容易造成胶圈与扩锥器外表面相接触,设置了副支撑肋之后可有效避免胶圈与扩锥器的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的主支撑肋和副支撑肋均包括延伸到连接部上方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吸盘的厚度。现有扩锥器在上胶圈的过程中,虽然扩锥器与吸盘通过连接部相连接,但是由于上胶圈时扩锥器与吸盘会挤压不紧而发生活动,胶圈很容易落入到扩锥器与吸盘之间的缝隙中,使得上胶圈失败。设置了位于连接部上方的延伸部之后,避免了胶圈滑落到扩锥器与吸盘之间的缝隙中。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副支撑肋的长度小于主支撑肋的长度。由于中间部靠近尖头部处的横截面较小,只设置主支撑肋即可,随着胶圈横截面积的不断增大,可以设置若干副支撑肋,以便实现对胶圈的良好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中间部的内部为空腔。采用空腔形状的中间部,即有效地保护了吸盘内设置的锋利针头,也有利于减小扩锥器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中间部(2)与尖头部(1)和连接部(3)相接触的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平台(21)和第二环形平台(22)。设置了第一环形平台后,可有效避免胶圈的脱落,扩张后套在第一平台处的胶圈可停留在该处,避免了以往单纯圆锥表面所造成的胶圈滑落到地面上被污染情况的发生。设置第二环形平台后,更加有利于把胶圈上到吸盘上。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还包括用于与扩锥器相配合的上圈器,该上圈器包括起支撑作用的上圈器壳体,所述上圈器壳体上开设有通孔和至少三个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弹簧孔、导向槽、设置于弹簧孔内的弹簧以及设置于导向槽内的伸缩杆;所述伸缩单元在上圈器壳体上均勻分布且伸缩杆的伸出端位于通孔内。虽然设置了用于减小胶圈与扩锥器之间摩擦力的主支撑肋和副支撑肋,但对于手带乳胶手套的医疗人员来说, 在上胶圈的过程中较为不便,医疗人员的乳胶手套容易与胶圈发生缠绕;设置了与扩锥器相配合的上圈器就使得上胶圈十分方便。上圈器壳体上的通孔用于贯通扩锥器,三个以上的伸缩杆用于与胶圈相配合,推动着胶圈穿过扩锥器进而套到吸盘外壁上。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伸缩杆位于通孔内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上圈器壳体上与凸起相对一侧设置有对伸缩杆进行支撑的凸台。在伸缩杆上设置了凸起之后,可实现对胶圈的限位和悬浮作用,即防止了胶圈在伸缩杆上的滑落,也保证了胶圈与扩锥器不相接触;在上圈器壳体上设置了对伸缩杆支撑的凸台,可实现对伸缩杆的良好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上圈器壳体的形状为人字形,所述伸缩杆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采用人字形的上圈器壳体可实现与人手的良好配合;采用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伸缩杆,容易实现导向槽对伸缩杆的导向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与弹簧相连接的固定杆。 设置固定杆便于实现弹簧与伸缩杆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扩锥器中间部的外表面设置主支撑肋,有效地减小了胶圈与扩锥器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医疗人员在利用扩锥器向吸盘上上胶圈时更加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与主支撑肋和副支撑肋相连接且位于连接部上方的延伸部,有效地防止了胶圈滑落到扩锥器与吸盘之间的缝隙中。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与扩锥器相配合的上圈器,通过上圈器壳体上的通孔和三个伸缩杆与扩锥器的配合使用,避免用手上圈时胶圈与手套发生缠绕,可方便有效地把胶圈上到吸盘的外表面上。

图1为现有胶圈扩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胶圈扩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胶圈扩锥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胶圈扩锥器的后视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胶圈扩锥器的右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胶圈扩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圈器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上圈器和胶圈扩锥器来向吸盘上上胶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尖头部,2中间部,3连接部,4胶圈,5缝隙,6吸盘,7主支撑肋,8副支撑肋,9延伸部,10上圈器壳体,11通孔,12弹簧,13伸缩杆,14扩锥体,15弹簧孔,16导向槽, 17凸起,18固定杆,19凸台,20空腔,21第一环形平台,22第二环形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给出了现有扩锥器的结构图和使用状态图,其包括扩椎体 14和连接部3,所示的扩椎体14为圆锥体形状,以便实现对胶圈4的扩充。图2中所示的扩锥器与吸盘6之间会形成大小不定的缝隙5,在现有的扩锥器使用的过程中,把胶圈4套在扩椎体14的头部位置后,由于扩椎体14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医疗人员在推动胶圈的过程中,如果医疗人员的手与胶圈相分离,就容易出现胶圈跌落到地面上的现象。随着胶圈4 在扩椎体14上的移动,胶圈4与扩椎体14外表面的摩擦力会越来越大,这对于手带乳胶手套的医疗人员来说,不仅推动胶圈4十分的费力,而且医疗人员的乳胶手套也容易挤压在胶圈4与扩椎体14外表面之间。当胶圈4被推到扩锥器的连接部3与吸盘6之间时,胶圈 4十分容易滑落到缝隙5中。上述的各种情况,均容易造成上圈失败。图3、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本使用新型的扩锥器的主视图、后视图和右视图,其包括尖头部1、中间部2、连接部3、胶圈4、主支撑肋7、副支撑肋8、延伸部9,吸盘6用于与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相配合,实现吸附、注射和套扎功能;由尖头部1、中间部2和连接部3组成的扩锥器与现有的扩锥器结构相同,连接部3的外径与吸盘6的内径相等,以便实现扩锥器与吸盘6的配合。所示中间部2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三个主支撑肋7,这三个主支撑肋7 在中间部2的外表面均勻分布,三个主支撑肋7的两侧均设置有副支撑肋8,副支撑肋8的长度小于主支撑肋7的长度,由于靠近尖头部1处的中间部2横截面积较小,把副支撑肋8 的长度设计为小于主支撑肋7的长度,有利于保证相邻两副支撑肋8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主支撑肋7和副支撑肋8的端部均设置有延伸部9,延伸部9位于连接部3的上方,以便使胶圈4可以顺利的套在吸盘6的外表面,不至滑落到扩锥器与吸盘6形成的缝隙5中。每个延伸部9与连接部3之间的距离均等于或大于吸盘6的厚度,以便吸盘6与扩锥器可进行良好配合。图6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扩锥器的使用状态图,在使用的过程中,胶圈4首先通过尖头部1套在主支撑肋7的外表面上,由于胶圈4与三个主支撑肋7的外表面相接触,变原来的面接触为与三个主支撑肋7的线接触,有效地减小了胶圈4与扩锥器的摩擦力,使得胶圈4在主支撑肋7上移动起来更加方便。随着胶圈4在中间部2上的不断移动,胶圈4就会与六个副支撑肋8相接触,有效降低了胶圈4与支撑肋之间的摩擦力。随着胶圈4的进一步移动,当胶圈进入到延伸部9上时,即使扩锥器与吸盘6之间形成有缝隙5,由于延伸部9的支撑作用,胶圈4也不会落入到缝隙5中,而是由延伸部9的末端直接滑落到吸盘6 上,达到方便上胶圈4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方便医疗人员使用上述的扩锥器来把胶圈4上到吸盘6上,还公开了一种上圈器,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给出了上圈器的结构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其包括上圈器壳体10、通孔11、弹簧12、伸缩杆13、弹簧孔15、导向槽16,所示的上圈器壳体10的形状为人字形,以便实现与人手的良好配合,医疗人员拿持起来更加方便;通孔11设置在上圈器壳体10的中心位置,通孔11的最小半径大于中间部2的最大半径,以便上述扩锥器可通过通孔11进行贯穿。上圈器壳体10上设置有三个伸缩单元,每个伸缩单元均包括弹簧12、伸缩杆13、弹簧孔15、导向槽16,弹簧孔15为与弹簧12相配合的圆柱形空腔,导向槽16为与伸缩杆13相配合的长方体空腔,弹簧孔15的直径大于导向槽16的宽度,以便实现对伸缩杆13的限位作用。弹簧12设置在弹簧孔15中,可自由活动,伸缩杆13设置在导向槽16中,通过导向槽16的导向作用可实现伸缩杆的定向移动。在使用的过程中伸缩杆 13用于与两相邻副支撑肋8之间的扩锥器表面相接触,并随着上圈器壳体10的移动,伸缩杆13可进行自由伸缩。为了实现对伸缩杆13的良好支撑,上圈器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凸台 19。图9给出了伸缩杆13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伸缩杆13为长方体形状,伸缩杆13与弹簧12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18,设置了固定杆18之后就实现了伸缩管13与弹簧12 的良好连接。在伸缩杆13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凸起17,设置凸起17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胶圈4的限位,可有效防止胶圈4从伸缩杆13上滑落。图10给出了上圈器与扩锥器配合来把胶圈4上到吸盘6上的结构示意图;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把胶圈4推到主支撑肋7的左端位置,然后以伸缩杆13上的凸起17朝右的形式使尖头部1穿过通孔11,这时,胶圈4已经位于伸缩杆13上且被凸起17挡住;手持上圈器壳体10不断向右推进,这时三个伸缩杆13分别位于三对相邻的副支撑肋8之间,随着上圈器壳体10的不断移动,三个伸缩杆13之间的空腔也不断增大,直至胶圈4越过延伸部 9、缝隙5滑落到吸盘6上,上圈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包括尖头部(1)、与尖头部相连接且截面半径逐渐增大的中间部(2)以及用于与吸盘(6)相配合的连接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主支撑肋(7),所述主支撑肋(7)在中间部的外表面呈均勻分布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主支撑肋(7)的两侧均设置有进一步对胶圈进行支撑的副支撑肋(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撑肋(7)和副支撑肋(8)均包括延伸到连接部(3)上方的延伸部(9),所述延伸部(9)与连接部(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吸盘(6)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肋(8)的长度小于主支撑肋(7)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2)的内部为空腔(2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2)与尖头部(1)和连接部(3)相接触的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平台(21)和第二环形平台(2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扩锥器相配合的上圈器,该上圈器包括起支撑作用的上圈器壳体(10),所述上圈器壳体(10)上开设有通孔(11)和至少三个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弹簧孔(15)、导向槽(16)、设置于弹簧孔内的弹簧(12)以及设置于导向槽内的伸缩杆(13);所述伸缩单元在上圈器壳体上均勻分布且伸缩杆的伸出端位于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3)位于通孔 (11)内的一端设置有凸起(17),所述上圈器壳体(10)上与凸起(17)相对一侧设置有对伸缩杆进行支撑的凸台(1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圈器壳体(10)的形状为人字形,所述伸缩杆(1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3)上设置有与弹簧(12)相连接的固定杆(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套扎胶圈用扩锥器,包括尖头部、与尖头部相连接且截面半径逐渐增大的中间部以及用于与吸盘相配合的连接部,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中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主支撑肋,所述主支撑肋在中间部的外表面呈均匀分布状。还可在主支撑肋的两侧均设置副支撑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支撑肋,有效地减小了胶圈与扩锥器之间的摩擦力,使医疗人员在利用扩锥器向吸盘上上胶圈的时更加省时省力,避免用手上圈时胶圈与手套发生缠绕;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与主支撑肋和副支撑肋相连接且位于连接部上方的延伸部,有效地防止了胶圈滑落到扩锥器与吸盘之间的缝隙中。
文档编号A61B17/3205GK201930001SQ2011200238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李洪湘, 路春生, 郑华齐 申请人:李洪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