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90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的医疗推车。
背景技术
医疗推车(亦称担架平车、转运平车或医用平车)是一种适合急诊与急救患者的医用平车,它不但可以方便的转运患者,并且将患者搬到检查台或床上以后无需将患者从担架上抬下来,只需将担架杆撤出即可,减少了患者从担架上抬下来时的痛苦。所述医疗推车包括平车车体、车轮和活动软体担架,平车车体上表面为担架托,床单式担架托布放置在担架托上,床单式担架托布纵向两侧插有担架杆,在两个担架杆两端分别插入U型支承杆。 所述医疗推车不但适合医院使用,也适合急救中心使用,配合折叠车身,也可在救护车中使用。由上可知,该医疗推车在医疗急救或者日常的护理中常被用来转运患者,但是,并非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都需要保持躺卧或仰卧的姿态,尤其是针对骨骼受伤的患者而言,可能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坐姿或者其他非躺卧的姿势,因而就需要改变床板的设置角度,但是,传统医疗推车的床板通常固定在车架体上,而车架体则往往相对车身(或车座)固定,换言之,即便可以通过分拆床板(分拆为坐板或背板)而达到改变位于车架体上床板的折叠角度,仍很难确保患者的舒适性。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医疗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疗推车上的床板与车体之间, 车体与担架体之间的自适应度不佳的缺点,已成为本领域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疗推车上的床板与车体之间,车体与担架体之间的自适应度不佳的缺点,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推车,包括具有脚轮的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可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固定有担架体以及床板组,所述床板组包括中空吹塑工艺一体成型制成的背板、坐板以及与所述坐板活动连接的腿板,其中,所述背板、坐板与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以改变背板、坐板与床架相对角度的伸缩装置,所述腿板与床架之间设置有用以改变腿板和坐板相对角度的活动支撑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动、电动或者液压式驱动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亦可为气动、电动或者液压式驱动装置。所连接固定于床架的担架体的四角分别装设有防撞轮。所述担架体还包括轴接在所述担架体两侧的中空式护栏和一体成型在所述担架体的前后两端的手推杆。所述手推杆上装设有塑胶套。所述手推杆呈流线型结构。 所述两个中空式护栏分别轴接在所述担架体左、右两侧的侧杆上。[000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实现了车架体与担架体自适应可调整倾斜角度,同时还采用了可根据患者的舒适性需求能调整倾斜角度的组合式床板结构,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疗推车上的床板与车体之间,车体与担架体之间的自适应度不佳的缺点,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及图2B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
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及图2B,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及图2B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实施方式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推车1,用以在医疗急救或者日常的护理中常被用来转运患者,所述医疗推车1包括底座11,驱动装置12,床架13,担架体14,以及床板组15。所述底座11具有多个脚轮16,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可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12 ; 所述床架13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12为气动、电动或者液压式驱动装置,用以在工作时驱动所述床架13呈理想的倾斜角度。所述床架13上固定有担架体14以及床板组15,所述担架体14包括轴接在所述担架体14两侧的中空式护栏17和一体成型在所述担架体14的前后两端的手推杆1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担架体14的四角分别装设有防撞轮19,具体地,所述防撞轮19装设于所述手推杆18与侧杆的连接处,进而确保推移该医疗床时,当所述担架体14的四角和例如走廊的墙面发生碰撞时,装设在所述担架体14的四角的防撞轮19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该碰撞力,从而保证了医疗推车1的正常推移,同时也保证了床上患者的舒适度。所述手推杆18上装设有塑胶套181,所述手推杆18呈流线型结构,如此设计不但增加了操作者(多为医护人员)使用的舒适度,也使得整体设计线条流畅美观,而具有良好的观感。所述手推杆18呈拱桥状结构,以便为躺在所述床板上患者的头部和脚部提供保护。具体地,所述担架体14前后两端的手推杆18与所述担架体14左、右两侧的侧杆141 的高度差不大于躺卧患者的头部或脚部的高度。所述两个中空式护栏17分别轴接在所述担架体14左、右两侧的侧杆141上,以便使用该护栏17时向上翻起而起到保护作用,不需要该护栏17时向下翻动以便收拢,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空式护栏17为中空吹塑工艺制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床板15组包括中空吹塑工艺一体成型制成的背板151、坐板152以及与所述坐板152活动连接的腿板153,其中,所述背板151、坐板152与床架13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以改变背板151、坐板152与床架13相对角度的伸缩装置20,具体实施方式
中,该伸缩装置 20可为气动、电动或者液压式驱动装置。所述腿板153与床架13之间设置有用以改变腿板 153和坐板152相对角度的活动支撑 结构21,该支撑结构21可为支杆等机械结构,用以在受力时驱动各板之间呈理想角度,以便可以给患者提供坐卧或者平躺等不同姿势的转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151、坐板152及腿板153为中空吹塑工艺制成。所述背板151、 坐板152、以及腿板153依次邻接,更为详细地,各该板之间相互独立设置,活动灵活,为患者提供较佳舒适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推车实现了车架体与担架体自适应可调整倾斜角度,同时还采用了可根据患者的舒适性需求能调整倾斜角度的组合式床板结构,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了中医疗推车上的床板与车体之间,车体与担架体之间的自适应度不佳的缺点,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推车,包括具有脚轮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可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 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连接固定有担架体以及床板组,所述床板组包括中空吹塑工艺一体成型制成的背板、坐板以及与所述坐板活动连接的腿板,其中, 所述背板、坐板与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以改变背板、坐板与床架相对角度的伸缩装置,所述腿板与床架之间设置有用以改变腿板和坐板相对角度的活动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动、电动或者液压式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为气动、电动或者液压式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于床架的担架体四角分别装设有防撞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还包括轴接在所述担架体两侧的中空式护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的前后两端装设有中空吹塑工艺一体成型制成手推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杆呈流线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中空式护栏分别轴接在所述担架体左、右两侧的侧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推车,包括具有脚轮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可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的床架,床架上固定有担架体以及床板组,该床板组包括中空吹塑工艺一体成型制成的背板、坐板以及与坐板活动连接的腿板,其中,背板、坐板与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以改变背板、坐板与床架相对角度的伸缩装置,腿板与床架之间设置有用以改变腿板和坐板相对角度的活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疗推车上的床板与车体之间,车体与担架体之间的自适应度不佳的缺点,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文档编号A61G1/017GK202060990SQ20112011147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钱品兴 申请人:上海品兴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