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40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医学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锁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锁骨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5%,占肩胛带损伤的44%。锁骨不同部位骨折的发病率由显著差别。锁骨中1/3骨折占76%,锁骨外端骨折占21%,锁骨内端骨折仅占3%。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文献已报道的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超过了 200种,总体而言可分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锁骨骨折目前临床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8”字绷带和“8”字石膏外固定。虽然具有无需住院、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且无麻醉风险及手术并发症,但骨折复位常不理想,容易导致畸形愈合,且长期的石膏固定过程中患者因生活不便等原因难以接受。虽然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骨折复位固定满意等优点,但也有手术创伤较大、住院周期长、费用高、骨折固定过程中需要大段剥离骨膜导致骨折端血供破坏而影响骨折愈合的进程以及需二期手术取内固定等缺点,尤其在女性患者中因手术的切口较长而影响美观。髓内针固定由于有手术方便快捷、切口小、骨膜剥离少、切除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一度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其两大缺点(1)单根针固定不能控制锁骨的旋转,难以保证骨折端的牢固固定;(2)功能锻炼过程中骨圆针容易迁徙,这不仅对骨折愈合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导致的重要血管、脏器损伤危及生命更时有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采用体外钢板固定,将生物力学和技术融为一体,以仿生为基础,通过各种器械进行外固定,持续稳定的牵张应力, 协助人体组织顺其自然规律成长,刺激组织再生,而逐渐修复骨组织缺损来重建肢体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包括体外钢板、固定螺母和外固定螺钉,所述体外钢板内部设有连续的通孔,体外钢板左右两端都设有两个与钢板通孔相配套的带基座的外固定螺钉,所述外固定螺钉穿过体外钢板内部的通孔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体外钢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手术创伤小,小切口或无切口,操作方便;具有保护骨愈合的生物学环境;将生物力学和技术融为一体,以仿生为基础,通过各种器械进行外固定,持续稳定的牵张应力,协助人体组织顺其自然规律成长,刺激组织再生。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的体外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的体外钢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体外钢板;2、固定螺母;3、外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广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包括体外钢板1、固定螺母2和外固定螺钉3,所述体外钢板1内部设有连续的通孔,体外钢板1左右两端都设有两个与钢板通孔相配套的带基座的外固定螺栓3,所述外固定螺栓3穿过体外钢板1内部的通孔通过固定螺母2固定在体外钢板1上,所述体外钢板1为临床已广泛应用的重建钢板,根据锁骨的形态预弯呈轻度S形,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骨折线的形态选择不同长度和孔数的钢板,并可自由折弯,外固定螺钉3在骨折的内外侧各置入两枚,必要时可再增加,将体外钢板1塑形后安置于外固定螺钉3的基座上。具体使用时,由于定位定型片相对较薄,在锁骨骨折后,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锁骨骨折情况,用定位定型片确定体外钢板1的固定位置和弯曲度,以便在锁骨上打孔固定,定位定型后,在复位后的锁骨上打孔,打完孔后,在锁骨上安装固定螺栓3,把根据定位定型片矫正好的体外钢板1套在外固定螺钉3上,最后用固定螺母2固定住钢板。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包括体外钢板(1)、固定螺母(2)和外固定螺钉(3),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钢板(1)内部设有连续的通孔,体外钢板(1)左右两端都设有两个与钢板通孔相配套的带基座的外固定螺钉(3),外固定螺钉(3)穿过体外钢板(1)内部的通孔通过固定螺母(2)固定在体外钢板(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骨体外钢板固定装置,包括体外钢板、固定螺母和外固定螺钉,所述体外钢板内部设有连续的通孔,体外钢板左右两端都设有两个与钢板通孔相配套的带基座的外固定螺钉,外固定螺钉穿过体外钢板内部的通孔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体外钢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手术创伤小,小切口或无切口,操作方便;具有保护骨愈合的生物学环境;将生物力学和技术融为一体,以仿生为基础,通过各种器械进行外固定,持续稳定的牵张应力,协助人体组织顺其自然规律成长,刺激组织再生。
文档编号A61B17/64GK202060850SQ20112013749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4日
发明者王诗波, 许斌, 骆宇春 申请人:王诗波, 许斌, 骆宇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