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86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压迫钉,属于骨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CSM)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颈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失稳等原因导致颈部脊髓、血管等组织受压迫、刺激而出现的综合征。目前,慢性脊髓压迫通常应用球囊、金属钉、树脂钉或硬膜外肿瘤制作模型。应用球囊、金属钉、树脂钉作为脊髓致压物,压迫的程度可控,但是金属钉和树脂钉均需二次以上手术才能完成模型制作,而再次施加的压迫极易引起脊髓损伤,甚至引起严重的急性压迫;使用球囊实施压迫,从病理学来看更像是模拟了一种软性组织的压迫,临床上更接近血管瘤等囊性压迫,而非颈椎退变造成的间盘突出、韧带骨化或骨质增生所产生的硬性压迫。目前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诊治方面,X线、CT和MRI检查对于颈椎病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但金属钉因其会引起严重的伪影,不能通过MRI检查对CSM进行详尽的研究, 即不能应用MRI进行检查,这是金属钉最为严重的缺陷。树脂钉和球囊虽适用于MRI检查, 但又不能在X线和CT检查下显影,无法看到压迫钉或球囊与颈椎及椎管的相互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亦是非常不便。金属钉和树脂钉的螺钉虽然容易控制压力大小和深度,但是这种多次手术旋入螺钉的人为制造渐进性压迫的办法实际上仍是一种亚急性损伤,多次手术也会降低实验动物的生存率。综合来看,金属钉或树脂钉更为接近临床上由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但是又各有其缺陷,不能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上关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所有影像学检查。球囊则由于其压迫范围和程度不易控制,不适合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模型制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较好模拟由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对实验动物损伤小、不会引起动物的排异反应、适用于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它由钉帽和钉体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 钉体中有填充孔,填充孔沿钉体的中心轴线,填充孔一端在钉体上部,另一端在钉体尖端开口,填充孔内有填充物显影生物材料。上述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所述填充孔的直径为钉体直径的1/3-1/2。上述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所述钉帽和钉体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骨水泥材料一次成型。上述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所述填充物显影生物材料可以是牙胶尖、牙胶棒或骨水泥。采用这种结构的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有以下优点1.能较好模拟由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2.手术操作简单、安全,避免了多次手术对动物的手术创伤和对脊髓的再次损伤。3.应用这种压迫钉后,可同时在多种影像学(X线、CT与MRI)上对CSM长期慢性压迫后发生的改变进行研究,避免了金属钉不能用于MRI检查和塑料钉不能行X线检查的弊端,对于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4.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骨水泥,组织相容性好,均不会引起动物的排异反应,且制作简便,经济实用。5.本实用新型的压迫钉体中充填显影生物材料,如为天然树胶制作的牙胶尖或牙胶棒,在临床上用于口腔科作根管治疗时的根管充填,具有一定的强度,易于塑形,对神经等组织无毒、无刺激,组织相容性好,且阻射X射线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显影生物材料的上述优点,应用于压迫钉,是压迫钉技术的首创,也大大提高了压迫钉质量和应用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钉帽1、钉体2、充填孔3、填充物显影生物材料4。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由钉帽1和钉体2组成,钉体2中有填充孔3,填充孔3沿钉体2的中心轴线,填充孔3 —端在钉体2上部,另一端在钉体2尖端开口,填充孔3的直径为钉体2直径的1/3-1/2,填充孔3内填充有填充物显影生物材料4。本实用新型的钉帽1 和钉体2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一次成型,填充物显影生物材料4为牙胶尖,由天然树胶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尺寸如下钉体1的长度为4mm,直径为3mm ;钉帽2的直径为5mm,厚度为2mm ;填充孔3的长度约4mm。适用于家兔模型的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尺寸如下钉体1的长度为5-20mm,直径为4_10mm ;钉帽2的直径为6_20mm,厚度为3_5mm ; 填充孔3的长度约5-20mm。适用于羊、犬和小型猪或实验用鼠类模型的制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实验动物常规麻醉、备皮、消毒、铺巾,于气管旁右侧0. 5cm甲状软骨下Icm行纵行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皮下、筋膜、颈阔肌,暴露气管,将气管和其下方的食管拉向一侧,暴露锥体前肌肉组织。纵行钝性分开锥体前肌肉组织,骨膜下剥离,暴露颈椎C3锥体。用血管钳咬除椎前骨皮质,形成一约3X3mm的开口,以小刮匙刮除松质骨,至椎体后侧骨皮质。将备好的压迫钉轻轻置入孔内,造成脊髓腹侧的压迫。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将剥离的锥体前肌肉复位,缝合。再分层缝合颈阔肌及皮肤,碘伏擦拭伤口,手术完毕。 术后行X线、CT与MRI检查均可清晰观察到压迫钉。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它由钉帽[1]和钉体[2]组成,其特征在于,钉体[2]中有填充孔[3],填充孔[3]沿钉体[2]的中心轴线,填充孔[3] —端在钉体 [2]上部,另一端在钉体[2]尖端开口,填充孔[3]内有填充物显影生物材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孔[3]的直径为钉体[2]直径的1/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 [1]和钉体[2]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骨水泥材料一次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手术用压迫钉,属于骨科技术领域,用于在颈椎病实验动物模型中较好地模拟由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其技术方案是由钉帽和钉体组成,钉体中有填充孔,填充孔沿钉体的中心轴线,填充孔一端在钉体上部,另一端在钉体尖端开口,填充孔内填充物为显影生物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压迫钉能够较好地模拟由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对实验动物损伤小、不会引起动物的排异反应、适用于多种影像学检查,压迫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文档编号A61L31/06GK202113186SQ20112016854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姜江, 张迪, 徐佳欣, 曹俊明, 杨大龙, 王林峰, 申勇 申请人:申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