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有钳钩的能收拢组织的施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28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装有钳钩的能收拢组织的施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作品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是一种可应用于腔镜和体外的施夹器或钛夹钳, 它主要应用于人体腔镜和体外手术中。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施夹器或钛夹钳主要应用于各类体外和腔镜手术中,其中以腔镜手术为多。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其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在腔镜手术中,因不方便打结,常用施夹器或钛夹钳将金属钛夹或生物夹夹闭管状组织。现在应用于人体腔镜手术中的施夹器或钛夹钳有的可以拆卸,可以旋转方向,钳头有单动的也有双动的, 有长钳头也有短钳头,使用时比较方便。但是传统钛夹钳在对较粗管状组织的夹闭时,常常出现夹闭不完全的情况,虽然现在有如下方法可以解决1、分次重叠上钛夹法,需使用多个钛夹,既延长了手术时间,浪费钛夹,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手术风险;2、Roeder套扎器结扎后施夹法,此法比较繁琐耗时;3、生物可吸收夹扣合法,需要充分剥离结缔组织,才能使生物夹扣合,比较耗时,也增加了手术难度,充分剥离容易引起管状组织破裂;4、Hem-0-l0k 结扎锁结扎法,Hem-o-lok结扎锁所用的惰性材料夹以其无组织反应、无影像学干扰、较宽的结扎范围以及防滑设计等优势,逐渐得到普及。虽然Hem-o-lok结扎锁结扎宽度最大可以达到16mm,正常胆囊管直径为3mm,但炎症时胆囊管扩张,再加上周边结缔组织不易剥离干净,其直径有可能超过16mm ;且Hem-o-lok夹的钩太小,不足以对远处粗组织的收拢。并且腔镜手术时是单视野,在实施夹闭时,不易看到是否确定已经夹闭。综上所述,如果在各种传统施夹器的钳头安装一个钳钩装置,则其结扎宽度就大大增加,扩大此类手术应用范围;还可以用较小型号的夹子夹闭较粗组织,以节约材料,提高夹闭后的稳定性;避免在单视野下实施夹闭时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本作品为解决以上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钳钩装置、先收拢后夹闭装置、收钳钩装置的施夹器或钛夹钳,并可将这些装置与现有的腔镜/体外/Hem-o-lok等各种传统施夹器结合,生产出具有收拢组织功能的新型施夹器。其技术方案是1、在普通施夹器基础上,在钳头一侧夹体头端安装一个起收拢组织作用的“钳钩装置”,利用杠杆与连杆原理,在扳动施夹器活动手柄时,带动钳钩向近端靠拢,如此便可在夹闭时收拢组织入钳夹之中,使组织完完全全被夹住;2、“先收拢后夹闭装置”,在连杆内设计一个滑槽,使钳钩先收拢组织,再钳夹夹闭;3、“收钳钩装置”,采用棘轮机构原理,把突出钳头外的钳钩收起来,以便与普通施夹器一样上夹,无需另外配备与其配套的上夹器。本作品具有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夹闭宽度大大增加,有效避免因组织过宽而夹闭不全,可以一次性夹闭较宽组织;[0007]2、避免在单视野下夹闭时的不确定性;3、钩紧组织,提高夹闭后的稳定性,术后不易滑脱,提高安全性;4、可与大多数传统施夹器兼容;5、节省钛夹/生物夹/Hem-o-lok夹,节约成本;6、节省手术时间;7、收起钳钩又可和普通施夹器一样上夹;8、扩大施夹器在外科中的应用范围;9、结构简单,容易批量生产;10、操作简便。

图1是在传统施夹器的基础上安装钳钩装置的剖视图。本设计的关键部位为钳钩及其连杆、滑槽、棘轮机构等部件。图示说明1为钳钩;2为下钳夹;3为上钳夹;4为钳钩连杆部件;5为钳芯杆;6为钳管;7为方向转轮、固定套等部件,用于拆卸、清洗和旋转方向; 8为芯杆球;9为手柄轴;10为手柄体;11为弹簧片;12为活动手柄。图2、图3是钳钩装置(连杆)和先收后夹装置(滑槽)示意图。图2为钳头内部结构侧面图,图3为钳头内部结构立体图。U为钛夹/生物夹/Hem-o-lok夹;H为滑槽;1为钳钩;2为下钳夹;3为上钳夹;5为钳芯杆;6为钳管;G1-G6分别为连杆部件中的杆1_杆6, 杆与杆之间的连接点均为游离旋点。G4借助于上下钳夹的旋轴固定;G6呈“T”形,横向固定于下钳夹和钳钩内的棘轮之间,下连G5。以上连杆结构都安装在下钳夹内的空腔中。钳芯杆5内的滑槽容纳Gl和G2的连接轴。图4为钳钩内部的棘轮机构剖视图,图中J为棘轮机构;1为钳钩;2为下钳夹。图5为棘轮机构图。图中1为棘爪;2为棘轮;3为弹簧片;4为钳钩^为固定棘爪的旋轴;02为棘轮的旋轴;03为固定弹簧片的轴,此轴不能旋转。图6为钳钩使用过程图解。图6 (1)收钳钩时钳钩运动过程图,其中1为钳钩,2 为下钳夹;图6 (2)为装夹过程图,其中1是下钳夹,2是已经收起的钳钩,3是钛夹,4是上夹器,5是钳管;图6 (3)启用钳钩过程图,1为钳钩,2为下钳夹;图6 (4)夹闭时钳钩运动过程图;图6 (5)退钳时钳钩运动过程图。图7为整体实施夹闭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活动手柄12通过芯杆球8与钳芯杆5连接,钳芯杆5通过钳钩连杆部件4、棘轮机构与钳钩1相连,上钳夹3和下钳夹2尾端通过连杆连接,其连接轴可以在钳芯杆5内的滑槽中左右滑动。活动手柄12通过手柄轴9与手柄体10连接,其间的弹簧片11可以使活动手柄12弹回复位。手柄体10、钳管6和固定套7连为一体,上钳夹3和下钳夹2通过弦轴与钳管6连接。钳芯杆5和上下钳夹2、3位于钳管6中,可以自由运动。钳钩连杆部件4在上下钳夹2、3内,可以自由活动。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钳钩1内的棘轮通过连杆部件杆6G6、杆5G5、杆4G4、杆3G3 与钳芯杆5相连,其连接点均为游离旋点;杆4 G4借助于上下钳夹2、3的旋轴固定在钳管6内;棘轮与杆6G6的旋轴固定于下钳夹2内。上钳夹3和下钳夹2尾端通过连杆杆1G1、 杆2G2连接,其连接轴可以在钳芯杆5内的滑槽H中左右滑动。上下钳夹2、3的尾端在钳管6内部,其头端伸出钳管6外。钳钩连杆部件杆6G6、杆5G5、杆4G4、杆3G3在上下钳夹 2、3内部的空腔中,棘轮位于钳钩1内,钳钩1在下钳夹2外侧。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钳芯杆5、杆3G3、杆4G4、杆5G5、杆6G6和钳钩1均在同一平面运动。杆6G6呈“T”形,横轴固定于下钳夹2内部两侧,一端伸出与钳钩1内的棘轮相连,竖轴连杆5 G5。杆4 G4中部横向的旋轴即上下钳夹2、3的旋轴,其固定在钳管6内。 滑槽H在钳芯杆5的四面都开槽,以容纳杆1、杆2以及杆1杆2的连接轴。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棘轮J位于钳钩1内部,钳钩1通过棘轮J与下钳夹2连接。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棘爪轴O1和弹簧片支点O3都固定于钳钩4内部的空腔里, 棘爪1通过棘爪轴O1在钳钩4内的空腔中可以绕旋轴运动,弹簧片3可以将棘爪1复位。 棘轮轴A即杆6的横轴,随杆6的旋转而旋转。棘轮机构是一种单向间歇运动机构。当棘轮2顺时钟旋转时,棘爪1抵住棘轮2上的齿槽,可带动钳钩4也顺时钟旋转;当钳钩4顺时钟旋转时,棘爪1滑向棘轮2的上一个齿槽,棘轮2不随钳钩4旋转。如此便可用手扳动钳钩顺时钟旋转,将钳钩收至与下钳夹重叠,以方便施夹器上夹。上夹完成后,继续扳动钳钩至钳头,然后抓紧施夹器手柄,通过连杆装置带动棘轮顺时钟旋转,从而使钳钩也顺时钟旋转,即可将组织收拢至上下钳夹内。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图6(1)为收钳钩,钳钩1借助于棘轮与下钳夹2相连,棘轮位于钳钩1内。用手顺时钟扳动钳钩,使钳钩与下钳夹重叠。在图6 (2)中,下钳夹1和钳钩2的厚度稍小于上夹器4上部放置钛夹3的宽度,钛夹3卡在上夹器4内的卡槽上。用力将钛夹钳钳头垂直压入上夹器4中,直插到底,钛夹3便卡入钛夹钳上下钳夹之间。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活动手柄12、钳芯杆5、钳钩连杆部件4、钳钩1相连,活动手柄12、钳芯杆5、滑槽、杆1杆2与上下钳夹3、2连为一体。当扳动活动手柄12时,便可带动钳钩1收拢、上下钳夹3、2夹闭。图中上为施夹器夹闭前,中为夹闭时,下为退钳时。
权利要求1.一种装有钳钩的能收拢组织的施夹器,在传统施夹器的基础上,在下钳夹的头端安装一个钳钩,在钳钩内设计一个棘轮机构,在钳芯杆头端设计一个滑槽,其特征是钳钩、棘轮机构、连杆部件、钳芯杆和活动手柄连成一体,上钳夹、下钳夹、上下钳夹连杆通过钳芯杆内的滑槽与活动手柄间接连为一体,手柄体、固定套、钳管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有钳钩的能收拢组织的施夹器,其特征是钳钩伸出于下钳夹外侧,棘轮机构在钳钩内部,连杆部件在下钳夹内的空腔中,钳芯杆在钳管内,上下钳夹尾端位于钳管内,头端伸出钳管外,上下钳夹连杆轴在钳芯杆内的滑槽中。
专利摘要一种装有钳钩的能收拢组织的施夹器。它是在传统施夹器的基础上,安装钳钩装置、先收拢后夹闭装置和收钳钩装置。钳钩装置是在施夹器下钳夹头端安装一个钳钩,钳钩通过连杆部件与钳芯杆相连,其功能是收拢组织;先收拢后夹闭装置是在钳芯杆头端内部设计一个滑槽,上下钳钩连杆在滑槽内滑动,它能使钳钩先收拢、上下钳夹后夹闭;收钳钩装置是在钳钩与下钳夹连接的部位安装一个棘轮机构,它能将钳钩单向旋至与下钳夹重叠,以方便上夹。钳钩、棘轮机构、连杆部件、钳芯杆和活动手柄连成一体,上钳夹、下钳夹、上下钳夹连杆通过钳芯杆内地滑槽与活动手柄间接连为一体。其优点是能增加结扎宽度,无需重复上夹,方便单视野下操作,节省手术时间。
文档编号A61B17/128GK202198635SQ20112024061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0日
发明者吴韬, 蔡理, 龙江 申请人:吴韬, 蔡理, 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