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49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窥镜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内镜治疗技术涉及内镜下消化道浅表恶性肿瘤的早期切除以及部分晚期恶性肿瘤的减瘤治疗,以及内镜下活检不能明确诊断的胃肠道病变的组织等等。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大多数内镜标本回收装置很简陋,如用纱布堵在内镜吸引孔上,负压吸引后标本滞留在纱布上再予回收。这种方法和装置不能很好满足隔离要求, 而且可能带来污染,并且还可导致标本容易变形和漏吸等。另外如果患者如有多个标本需要收集,必须反复换接新的标本瓶,增加了标本收集的麻烦,并浪费了资源,也给病人带来痛苦,且在频繁换接过程中,还可能混淆收集之标本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瓶盖与瓶体转动连接,瓶盖上连通胃镜连接导管、吸引器连接导管,吸引器连接导管底端插入到瓶体底部,胃镜连接导管底端与瓶盖持平,连通标本收集室,标本收集室在瓶体上部,标本收集室分为多格。本发明创造的效果和优点在于这种内镜标本采集装置,可以同时收集同一患者多个标本,避免了标本的丢失,或标本的变形等,并准确定位,医患双方均可直观切除标本的外形,同时更利于病理组织的分析,并且标本瓶耐高温消毒,可循环利用,节省了资源。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图I——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标本收集室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各部件如下瓶盖I、胃镜连接导管2、瓶体3、吸引器连接导管4、标本收集室5、收集格6、漏孔
7、通气格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瓶盖I、胃镜连接导管2、瓶体3、吸引器连接导管4、标本收集室5等构成;瓶盖I与瓶体3连接并可以相互之间持续旋转,并且密封好;瓶盖I与胃镜连接导管 2和吸引器连接导管4固定在一起;吸引器连接导管4位于瓶子中间,其底端插入到瓶体3 底部,胃镜连接导管2位于吸引器连接导管4旁边,其底端与瓶盖I持平;瓶体3和标本收集室5固定在一起,标本收集室5在瓶体3的上部,胃镜连接导管2就连通标本收集室5 ; 标本收集室5分为多个区域或格,本例中采用8格,分为收集格6和通气格8,其中收集格6 底部设置有漏孔7,收集格6用于收集标本,通气格8用于通气,漏孔7是为了过滤胃镜切除标本带来的残余液体;本例中的收集格6和通气格8各4个,一隔一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切除患者标本后,胃镜连接导管2连接胃镜取样孔(图中省略,未画出),吸引器连接导管4连接吸引器(图中省略,未画出);当启动吸引器时,通过吸引器连接导管4插入到瓶体3底部,在那儿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通气格8对与瓶盖I连通的胃镜连接导管 2产生吸力,从而也就将胃镜取样孔取到的患者标本吸到标本收集室5中,并将标本放入到一个带有漏孔7的收集格6中;当需要多次切除患者标本或不同部位切除患者标本时,转动瓶盖I,将与瓶盖I连接的胃镜连接导管2对准标本收集室5内另外一个带有漏孔7的收集格6中,依次而行,便可进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标本的切除或者不同患者标本的切除;由于瓶盖I外周刻有锯齿,用手转动瓶盖I时可以一点一点转动,保证胃镜连接导管2能够准确对准标本收集室5内带有漏孔7的收集格6 ;患者标本切除完成后,分别从胃镜和吸引器上取下胃镜连接导管2和吸引器连接导管4,在本内镜标本采集装置上贴上患者的姓名、标本性质、取样位置、采样数量送病理科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瓶盖与瓶体转动连接,瓶盖上连通胃镜连接导管、吸引器连接导管,吸引器连接导管底端插入到瓶体底部,胃镜连接导管底端与瓶盖持平,连通标本收集室,标本收集室在瓶体上部,标本收集室分为多格。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标本收集室内设置有收集格、通气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格底部设置有漏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格与通气格一隔一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瓶盖外周上设置锯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下切除标本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为瓶盖与瓶体转动连接,瓶盖上连通胃镜连接导管、吸引器连接导管,吸引器连接导管底端插入到瓶体底部,胃镜连接导管底端与瓶盖持平,连通标本收集室,标本收集室在瓶体上部,标本收集室分为多格。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过去用纱布堵在内镜吸引孔上,负压吸引后标本滞留在纱布上再予回收所造成的无法完全满足隔离、可能带来污染且导致标本容易变形和漏吸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收集同一患者多个标本,避免了标本的丢失,或标本的变形等,并准确定位,医患双方均可直观切除标本的外形,同时更利于病理组织的分析,并且标本瓶耐高温消毒,可循环利用,节省了资源。
文档编号A61B10/04GK202342092SQ2011204038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丁静, 吕小林, 张国新, 徐顺福, 施瑞华, 汤琪云, 莫静, 蒋建霞, 许迎红, 郝波 申请人:施瑞华, 蒋建霞, 郝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