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93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呼吸照护上并可将药剂气雾化的喷雾器。
背景技术
气雾治疗是通过一喷雾器(nebulizer)将药剂气雾化后供患者吸入,使气雾化的药剂能经由患者的支气管扩散至肺部。现有喷雾器通常是通过气体供应源所提供的压缩气体将药剂气雾化后,借由压缩气体带动气雾经由排气口排出以供患者吸取。然而,只通过气体供应源所提供的压缩气体供患者吸取,易造成气雾量较少,且患者吸入的气雾量不足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喷雾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喷雾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喷雾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喷雾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增加输出的气雾量,并使患者吸入的气雾量充足,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喷雾器,包含一罐体、一盖体,及一气雾产生结构。罐体形成有一开口朝上并与外部相连通的储液空间,盖体包括一盖合于罐体顶端的外壳、一形成于外壳上的输入管,及一形成于外壳上且位于输入管相反侧的输出管,外壳形成有多个与输入管同侧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使储液空间与盖体外部相连通,气雾产生结构安装于输入管内侧端,气雾产生结构能通过输入管所传输的压缩气体将储液空间内的液体转换成气雾,并通过所述进气孔所流入的空气带动气雾经由输出管流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喷雾器,其中所述的输入管包含一形成于外壳内表面的内管部,气雾产生结构插接于内管部并包括一间隔位于内管部下方的限位环,喷雾器还包含一夹于内管部与限位环间的挡板,挡板间隔位于所述进气孔下方。较佳地,前述的喷雾器,其中所述的气雾产生结构还包括一插接于内管部的接合管,限位环形成于接合管外表面,挡板形成一供接合管穿设的穿孔。较佳地,前述的喷雾器,其中所述的挡板呈水平状。较佳地,前述的喷雾器,其中所述的外壳与挡板共同形成一位于挡板上方并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进气空间,及一位于挡板下方并且连通于进气空间与储液空间间的气雾产生空间,气雾产生结构在气雾产生空间内产生气雾。较佳地,前述的喷雾器,其中所述的盖体还包括一凸设于外壳内表面且呈直立状的隔板,隔板用以阻隔所述进气孔与输出管,隔板与外壳及挡板共同形成进气空间与气雾产生空间,挡板面向隔板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一使进气空间与气雾产生空间相连通的连通槽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喷雾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器借由盖体的外壳形成多个进气孔的设计,当患者在吸气时,空气与压缩气体能同时输送气雾,使得气雾能更有效且确实地传递至患者肺部,并且能增加喷雾器输出的气雾量,使患者吸入的气雾量充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喷雾器,包含一罐体、一盖体及一气雾产生结构,罐体形成有一开口朝上并与外部相连通的储液空间,盖体包括一盖合于罐体顶端的外壳、一形成于外壳上的输入管,及一形成于外壳上且位于输入管相反侧的输出管,外壳形成有多个与输入管同侧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使储液空间与盖体外部相连通,气雾产生结构安装于输入管内侧端,气雾产生结构能通过输入管所传递的压缩气体将储液空间内的液体转换成气雾,并通过所述进气孔所流入的空气带动气雾经由输出管流出,借此,能够增加输出的气雾量,使患者吸入的气雾量充足。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患者呼吸照护疗程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说明罐体、盖体以及气雾产生结构间的组装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盖体的仰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I-I剖线所取的说明气雾产生结构产生气雾的方式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挡板组装于盖体内的仰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II-II剖线所取的说明经由进气孔流入进气空间内的空气因隔板的阻挡而改变流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喷雾器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不。如图I及图2所示,图I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患者呼吸照护疗程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喷雾器I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应用于患者2的呼吸照护疗程上,一气体供应源31通过一气体输送管32与喷雾器I相连通,以提供压缩气体至喷雾器I内,在本实施例中,气体供应源31为一用以提供喷雾器I压缩氧气的氧气供应器。喷雾器I通过一 T形管33与一罩覆于患者2脸部的面罩34相连接,T形管33的一第一管部331与喷雾器I相连接,T形管33的一第二管部332与面罩34相连接,喷雾器I可将产生的气雾通过T形管33以及面罩34传递至患者2的肺部。当患者2呼气时,其呼出的气体可经由面罩34及T形管33的第三管部333排出至外部。如图2及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说明罐体、盖体以及气雾产生结构间的组装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喷雾器I包含一罐体11、一盖体12,及一气雾产生结构13。罐体11形成有一开口朝上并与外部相连通的储液空间111,储液空间111用以承装液体41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体41是以药剂为例作说明。如图I、图3、图4及图5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盖体的仰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I-I剖线所取的说明气雾产生结构产生气雾的方式的剖视图。盖体12包括一盖合于罐体11顶端的外壳121,外壳121底端呈开放状,外壳121内表面邻近底端处形成有一段内螺纹122,罐体11外表面邻近顶端处形成有一段外螺纹112,外壳121的内螺纹122可螺接于罐体11的外螺纹112上,借此,使得盖体12可拆卸地螺锁于罐体11上并盖合于罐体11顶端。盖体12还包括一形成于外壳121上的输入管123,及一形成于外壳121上且位于输入管123相反侧的输出管124。盖体12的输入管123用以供气体输送管32套设,气体输送管32通过输入管123将压缩气体输送至喷雾器I内。盖体12的输出管124用以供T形管33的第一管部331套设,通过盖体12的输入管123与输出管124的设计,使得喷雾器I能连接在气体输送管32与T形管33间。需说明的是,输出管124也可直接与面罩34相连接,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输出管124与T形管33连接的设计方式。气雾产生结构13安装于输入管123内侧端,气雾产生结构13能通过输入管123所传输的压缩气体将储液空间111内的液体41转换成气雾42。此外,外壳121形成有多个与输入管123同侧的进气孔125,所述进气孔125使储液空间111与盖体12外部相连通,盖体12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进气孔125流入储液空间111内。当患者2经由面罩34吸气时,其吸气时的吸力会使得盖体12外部的空气经由进气孔125流入储液空间111内,并带动气雾42经由输出管124流出,借此,空气与压缩气体会同时带动气雾42流过T形管33及面罩34以供患者2吸取,通过进气孔125可供外部空气流入的设计方式,能增加喷雾器I输出的气雾量,并使患者2吸入的气雾量充足。以下将针对喷雾器I的结构与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图4及图5所不,输入管123呈倒L形,其包含一形成于外壳121外表面的外管部126,及一形成于外壳121内表面的内管部127,外管部126呈水平状用以供气体输送管32 (如图I所示)套设,内管部127呈直立状用以供气雾产生结构13安装,外管部126与内管部127共同形成有一气体流道128。气雾产生结构13包括一气雾产生件131,气雾产生件131插接于内管部127并包括一间隔位于内管部127下方的限位环132,喷雾器I还包含一挡板14,挡板14夹设于内管部127与限位环132间,挡板14间隔位于所述进气孔125下方,用以防止喷雾器I晃动时储液空间111内的液体41经由进气孔125喷溅而出。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挡板组装于盖体内的仰视图。更具体地,气雾产生件131还包括一用以插接于内管部127的接合管133,限位环132是由接合管133外表面径向朝外凸伸所形成,挡板14形成有一可供接合管133穿设的穿孔141。欲将气雾产生件131及挡板14组装于盖体12时,先将挡板14放置于外壳121内,使挡板14顶端与内管部127抵接,接着,将气雾产生件131的接合管133穿过挡板14的穿孔141并插置于气体流道128内,使限位环132抵接于挡板14底端,通过接合管133与内管部127间以紧配合的方式卡接在一起,借此,使得气雾产生件131的限位环132与内管部127能稳固地夹持住挡板14。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挡板14呈水平状,外壳121与挡板14共同形成一位于挡板14上方并与所述进气孔125相连通的进气空间129,及一位于挡板14下方并且连通于进气空间129与储液空间111间的气雾产生空间130。气雾产生件131的接合管133形成有一使气体流道128与气雾产生空间130相连通的喷嘴134,气体流道128内的压缩气体可经由喷嘴134喷至气雾产生空间130内。限位环132底面朝下延伸形成一支管135,支管135底端用以供一吸管136套接,支管135外表面横向凸设有一侧管137,及一间隔位于侧管137下方的阻挡柱138,支管135与侧管137共同形成有一液体流道139,液体流道139底端与吸管136连通。侧管137末端形成有一使液体流道139与气雾产生空间130相连通的液体流出口 140,液体流出口 140紧邻于喷嘴134,阻挡柱138长度较侧管137长度长且位于喷嘴134下方。当气体流道128内的压缩气体经由喷嘴134喷出时,喷嘴134下方会形成局部的负压状态,使得储液空间111内的液体41被吸管136往上吸,液体41会流入液体流道139内并经由液体流出口 140流出,由于喷嘴134持续将压缩气体朝下喷出,因此,经由液体流出口 140流出的液体41会借由压缩气体的带动而撞击阻挡柱138,使得液体41被撞击粉碎而形成位于气雾产生空间130内的气雾粒子。如图3、图5及图6所不,进一步地,盖体12还包括一凸设于外壳121内表面且呈直立状的隔板120,隔板120用以阻隔所述进气孔125与输出管124,隔板120与外壳121及挡板14共同形成进气空间129与气雾产生空间130,挡板14面向隔板120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一使进气空间129与气雾产生空间130相连通的连通槽孔142。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II-II剖线所取的说明经由进气孔流入进气空间内的空气因隔板的阻挡而改变流向的剖视图。由于进气孔125面向隔板120,因此,经由进气孔125流入进气空间129内的空气会因隔板120的阻挡而改变流向,使得空气向下流动。借由空气以及压缩气体的带动,使得位于气雾产生空间130内的气雾42能通过储液空间111顶端并且流通至一与输出管124相连通的气雾输出空间113内,气雾输出空间113内的气雾42能借由空气以及压缩气体的带动经由输出管124传递至T形管33 (如图I所示)以及面罩34 (如图I所示)上,而顺利地将气雾42传递至患者2 (如图I所示)的肺部。借由空气与压缩气体同时输送气雾42,使得气雾42能更有效且确实地传递至患者2肺部,并且能增加喷雾器I输出的气雾量,使患者2吸入的气雾量充足。再者,借由隔板120区隔出进气空间129、气雾产生空间130以及气雾输出空间113的设计,使得经由进气孔125流入进气空间129内的空气能经由隔板120的阻挡而改变流向,并朝向气雾产生件131所产生的气雾42处流动,由于空气与压缩气体的流向一致,因此当空气有效地与气雾42混合后,能与压缩气体共同将气雾42顺畅地输送至气雾输出空间113并经由输出管124输出,借此,能有效地提升气雾42被输送的效率。归纳以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喷雾器1,借由盖体12的外壳121形成有多个进气孔125的设计,当患者2在吸气时,空气与压缩气体能同时输送气雾42,使得气雾42能更有效且确实地传递至患者2肺部,并且能增加喷雾器I输出的气雾量,使患者2吸入的气雾量充 足。此外,通过挡板14的设置,能防止喷雾器I晃动时储液空间111内的液体41经由进气孔125喷溅而出,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喷雾器,包含一罐体、一盖体,及一气雾产生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罐体形成有一开口朝上并与外部相连通的储液空间,该盖体包括一盖合于该罐体顶端的外壳、一形成于该外壳上的输入管,及一形成于该外壳上且位于该输入管相反侧的输出管,该外壳在该输入管同侧形成有多个使该储液空间与该盖体外部相连通的进气孔,该气雾产生结构安装于该输入管内侧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该输入管包含一形成于该外壳内表面的内管部,该气雾产生结构插接于该内管部并包括一间隔位于该内管部下方的限位环,该喷雾器还包含一夹于该内管部与该限位环间的挡板,该挡板间隔位于所述进气孔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该气雾产生结构还包括一插接于该内管部的接合管,该限位环形成于该接合管外表面,该挡板形成一供该接合管穿设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该挡板呈水平状。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与该挡板共同形成一位于该挡板上方并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进气空间,及一位于该挡板下方并且连通于该进气空间与该储液空间间的气雾产生空间,该气雾产生结构在该气雾产生空间内产生气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外壳内表面且呈直立状的隔板,该隔板阻隔所述进气孔与该输出管,该隔板与该外壳及该挡板共同形成该进气空间与该气雾产生空间,该挡板面向该隔板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一使该进气空间与该气雾产生空间相连通的连通槽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喷雾器,包含一罐体、一盖体及一气雾产生结构,罐体形成有一开口朝上并与外部相连通的储液空间,盖体包括一盖合于罐体顶端的外壳、一形成于外壳上的输入管,及一形成于外壳上且位于输入管相反侧的输出管,外壳形成有多个与输入管同侧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使储液空间与盖体外部相连通,气雾产生结构安装于输入管内侧端,气雾产生结构能通过输入管所传递的压缩气体将储液空间内的液体转换成气雾,并通过所述进气孔所流入的空气带动气雾经由输出管流出,借此,能够增加输出的气雾量,使患者吸入的气雾量充足。
文档编号A61M11/02GK202355661SQ20112042922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张惠荣, 李清昭, 马军 申请人:崇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