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按摩件和足底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40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足底按摩件和足底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底按摩件和足底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足底集中了人体大量的穴位,依据中医理论,按摩足底相关的穴位或反射区可以起到保健甚至治疗疾病的功效。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足底按摩器。这些足底按摩器基本可以分为自动式和电动式两大类。自动式,即依靠人给予的动カ通过足底按摩器的反作用カ对足底进行按摩,这类装置大多结构简单,按摩方式単一,对足底的穴位或反射区的刺激较小,按摩的效果有限。而电动式,即为依靠电カ驱动对足底进行按摩,这种装置的按摩方式多祥化,对足底的穴位或反射区的刺激也较大,按摩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依靠电カ驱动,因此对使用的环境也提出了要求,増加了电路的结构,也使得足底按摩器整 体体积较大,使用不够简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足底的穴位或反射区的刺激较大的足底按摩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底按摩件,包括支撑柱、按摩头和底座,所述按摩头与支撑柱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底座弹性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弾性件和第二弾性件,所述第一弾性件连接所述按摩头与支撑柱,所述第二弾性件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优选地,所述按摩头中部设置有球型凸起。优选地,所述按摩头外表面呈球面设置。优选地,所述按摩头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和/或凹陷。优选地,所述足底按摩件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外包于所述按摩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足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基底和足底按摩件,其中,所述足底按摩件包括支撑柱、按摩头和底座,所述按摩头与支撑柱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底座弹性连接;所述基底包括固定层和限位层,所述固定层和限位层之间有一收容所述足底按摩件的空腔,所述足底按摩件的底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层,所述限位层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足底按摩件的按摩头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限位层,伸出所述基底。优选地,所述通孔侧壁与所述按摩头的外表面适配,呈弧形凹陷设置。优选地,所述足底按摩装置还包括若干用于连接所述足底按摩件的第三弾性件。本实用新型采用按摩头与支撑柱弹性连接,使得按摩头在受力后与支撑柱发生弯折,当力撤去后又可恢复原状,实现对足底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按摩。按摩头的中部球型凸起和侧壁呈弧形凹陷的通孔的设计,可以避免按摩头在受カ过渡后压入基底的空腔内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弾性件和第二弾性件被拉长,而使得按摩头伸出的长度过长的情況。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装置一实施例中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装置一实施例中限位层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參照附图做进ー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足底按摩件10。參照图1,图I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足底按摩件10包括支撑柱12、按摩头11和底座13,按摩头11与支撑柱12通过第一弾性件14弹性连接,支撑柱12与底座13通过第二弾性件15弹性连接,具体地,第一弾性件14的一端与按摩头11底部连接,第一弾性件14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2的一端连接;第二弾性件15的一端与支撑柱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弾性件15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3上。当一外力作用在按摩头11时,第一弾性件14和第二弾性件15便会发生弾性形变,足底按摩件10向ー侧倾倒,当该外力撤去时,第一弾性件14和第二弾性件15恢复自由状态,足底按摩件10恢复直立,如此反复可实现对足底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按摩。按摩头11的中部设置有球型凸起。按摩头11的顶端外表面呈球面设置。球面设置可以增加对足底按摩时的舒适度。按摩头11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凸起和/或凹陷。凸起和/或凹陷的设置增加了按摩头11表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强对足底穴位或反射区的刺激程度,使按摩效果更明显。上述足底按摩件10还包括橡胶套16,橡胶套16外包于按摩头11。橡胶套16增强的按摩头11的触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足底按摩装置20。參照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装置一实施例中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足底按摩装置一实施例中限位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足底按摩装置20包括基底21和若干上述足底按摩件10,其中,基底21包括固定层211和限位层212,固定层211和限位层212之间有ー收容足底按摩件10的空腔,足底按摩件10的底座13与固定层211固定连接。限位层21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121,该通孔2121与上述按摩头11的中部的球型凸起相适配,足底按摩件10的按摩头11通过通孔2121贯穿限位层212,井伸出基底21。通孔2121的侧壁呈弧形凹陷设置。当对按摩头11向下施加一外力,上述第一弾性件14和第二弾性件15发生弹性形变,按摩头11的中部的球型凸起在通孔2121内转动,使得上述支撑柱12与按摩头11呈ー夹角弯折,按摩头11顶端发生位移,当上述外力撤去后,第一弾性件14和第二弾性件15恢复自由状态,支撑柱12与按摩头11恢复直立状态。如此反复可实现对足底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按摩。足底按摩装置20还包括若干用于连接足底按摩件10的第三弾性件22。第三弾性件22将足底按摩件10连接起来,使得若干足底按摩件10在受カ后的倾倒方向一致,而第三弾性件22的弾性形变可以兼容不同足底按摩件10的倾倒角度的不同,使得足底按摩件10更贴合足底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按摩头11与支撑柱12弹性连接,使得按摩头11在受カ后与支撑柱12发生弯折,当力撤去后又可恢复原状,实现对足底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按摩。按摩头11的中部球型凸起和侧壁呈弧形凹陷的通孔2121的设计,可以避免按摩头11在受カ过渡后压入基底21的空腔内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弾性件14和第二弾性件15被拉长,而使得按摩头11伸出的长度过长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足底按摩件,包括支撑柱、按摩头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与支撑柱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底座弹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足底按摩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弾性件和第二弾性件,所述第一弾性件连接所述按摩头与支撑柱,所述第二弾性件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底按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中部设置有球型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底按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外表面呈球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底按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和/或凹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底按摩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外包于所述按摩头。
7.一种足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和若干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足底按摩件,其中,所述基底包括固定层和限位层,所述固定层和限位层之间有一收容所述足底按摩件的空腔,所述足底按摩件的底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层,所述限位层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足底按摩件的按摩头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限位层,伸出所述基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侧壁与所述按摩头的外表面适配,呈弧形凹陷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足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用于连接所述足底按摩件的第三弾性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底按摩件,包括支撑柱、按摩头和底座,所述按摩头与支撑柱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底座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按摩头与支撑柱弹性连接,使得按摩头在受力后与支撑柱发生弯折,当力撤去后又可恢复原状,实现对足底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按摩。按摩头的中部球型凸起和侧壁呈弧形凹陷的通孔的设计,可以避免按摩头在受力过渡后压入基底的空腔内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被拉长,而使得按摩头伸出的长度过长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足底按摩装置。
文档编号A61H39/04GK202409459SQ2011205336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谢光盛 申请人:谢光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