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33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针和穿刺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医生正在推荐患者自行测定血糖,即由患者自己监测日常的血糖值变动情况。在测定上述血糖值时用到血糖测定装置,由该血糖测定装置自动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在进行上述测定之前,需要患者对自己的血液进行采血。作为采血方法,在用穿刺针刺穿指尖的皮肤之后,用手指等压迫该穿刺部周围以挤出血液。 此时,将带有穿刺针的穿刺用具安装在穿刺装置上之后再刺穿该指尖,该穿刺用具能从该穿刺装置上取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具体地讲,将穿刺用具安装在穿刺装置上,通过内置于该穿刺装置中的穿刺机构产生的动作使穿刺针移动并突出出来以刺穿指尖。另外,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穿刺针的针尖形状为圆锥形。但从实际经验可以得知,对于该圆锥形针尖,例如根据个人存在差异而指尖皮肤厚度不同等诸多条件,有时无法很好地把握对指尖的刺穿深度以使血液从该指尖中流出。另外,从实际经验还可以得知,为了确实使血液从指尖流出而用针尖将指尖刺得较深时,刺得越深越增大患者的疼痛程度。专利文献I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34369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针和穿刺用具,采用它们不仅能可靠地刺穿采血部位表面而刚好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中流出,还能防止或减轻刺穿时产生的疼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穿刺针由树脂材料制成,具有主体部,其呈细长形且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刃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与该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设置,沿上述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至少配置3个。相邻的上述刃部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它们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刃部为偶数个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隔开相等角度配置,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隔着上述中心轴而相互位于相反一侧的I组上述刃部与该I组刃部以外的其他I组刃部之间,相对于上述其他I组刃部的各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位置,上述I组刃部的各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位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围绕上述中心轴隔开相等角度配置。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厚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与上述针尖连续形成。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至少其顶端部的两侧面均呈平面状。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Γ45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穿刺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并且由树脂材料制成,至少具有2片呈长条板状的板部件,其两缘部各具有刃部,该板部件的中心轴重合而且围绕上述中心轴错开规定角度而形成一体,上述各板部件的顶端之间相互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由其中之一的上述板部件的上述刃部与另一个上述板部件的上述刃部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各板部件的顶端部的宽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至少由其中之一的板部件的顶端部构成上述针尖。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角度为3(Γ90度。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的弯曲弹性率(由ASTMD790标准所规定)在2000MPa以上。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的弯曲强度(由ASTMD790标准所规定)在50MPa以上。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的硬度(肖氏硬度M型硬度计)为50 150。另外,优选本发明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为热可塑性树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穿刺用具具有本发明的穿刺针和用于收装该穿刺针的套管,该穿刺针能在该套管内部移动。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用具的第I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向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具有的穿刺针(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穿刺针的侧视图。图4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3中的穿刺针时的图(正视图)。图5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B-B剖切时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C-C剖切时的剖面图。图7是说明对图2所示的穿刺针设计时的示意图(图7中(a)为正视图、图7中(b)为侧视图)。图8是表示采用了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的穿刺状态的图(左侧的图为局部纵向剖面图而右侧的图为表示创口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第2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第3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图11是表示对比例I的穿刺针(针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对比例2的穿刺针(针体)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第I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用具的第I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向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所具有的穿刺针(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穿刺针的侧视图。图4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3中的穿刺针时的图(正视图)。图5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B-B剖切时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C-C剖切时的剖面图。图7是说明对图2所示的穿刺针设计时的示意图(图7中(a)为正视图、图7中(b)为侧视图)。图8是表示采用了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的穿刺状态的图(左侧的图为局部纵向剖面图而右侧的图为表示创口状态的俯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图I和图3中的左侧称为“顶端”而将右侧称为“基端”,将图2中的左下侧称为“顶端”而将右上侧称为“基端”,将图7中(图11和图12中也一样)的上侧称为“顶端”而将下侧称为“基端”,将图8中的下侧称为“顶端”而将上侧称为“基端”。 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I安装在穿刺装置(例如泰尔茂公司制成的“FINE TOUCH”(注册商标))上来使用。穿刺用具I具有套管(穿刺针保持件)2和能在该套管2内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收装的穿刺针3。套管2由管状部件制成。穿刺针3可分为针体4,由其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 ;衬套5,由其支承针体4,该衬套5能在套管2内滑动。套管2的顶端是与例如指尖、上臂、腹部、大腿部、耳垂这样的采血部位表面200抵接的部位,形成有开211。如图I所示,穿刺针3的针体4从开口 211突出出来时能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另外,在套管2的基部形成有开口 214。另外,套管2具有内径大小相互不同的小径部24和大径部25。小径部24位于比大径部靠近顶端侧的位置。在大径部25中,其内径在区间251保持不变,但是在大致中央部位的内表面上具有2个凸部215,其用于与衬套5的扩径部54压接。衬套5的基端部56通过与未图示的穿刺装置的穿刺机构卡合而能在套管2内相对于该套管2向顶端侧移动。这样来解除衬套5的扩径部54与各凸部215之间的压接状态(图I所示状态),在套管2的区间251的顶端侧,呈上述穿刺装置的驱动力能传递至此的状态。还有,有上述驱动力作用时,穿刺针3的衬套5的扩径部54的端面52与作为套管2的小径部24和大径部25的分界部的台阶部212抵接,这样来限制穿刺针3 (针尖411)从套管2的开口 211突出出来的最大突出长度(最大突出量)。另外,在套管2的大径部25的内周面形成有一对突起213 (图I中只表示了一侧的突起213),它们能与穿刺针3的衬套5的扩径部54卡止。扩径部54卡止在各突起213上时,能阻止穿刺针3从套管2的基端侧脱出。在上述套管2内,穿刺针3能在轴线方向上在扩径部54的端面52与台阶部212抵接的位置和扩径部54的端面53与突起213抵接的位置之间移动。穿刺针3由针体4和衬套5构成。针体4从衬套5的顶端侧露出。如图2所示,针体4具有主体部41和从主体部41突出设置的4个刃部42a、42b、42c、42d。主体部41呈细长形(柱状)且为构成针体4的芯的部分。另外,主体部41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411。能由该针尖411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如图4 图6所示,刃部42a 42d分别围绕主体部41的中心轴412隔开相等角度(90度间隔)配置。由于刃部42a 42d形成相同的形状,所以下面以刃部42a为例进行说明。刃部42a从主体部41的外周沿与上述中心轴412垂直相交的方向(外周方向)突出。另外,刃部42a沿着中心轴412方向延伸。这样形成的刃部42a其厚度、即其侧面422之间的距离朝向远离中心轴412的方向递减。刃部42a的顶部(顶峰(缘部))形成锐利的刃尖421。如后所述,以采血部位表面200的被针尖411刺穿的部分(创口 201)为起点,能由上述刃尖421切开该采血部位表面200 (参照图8)。还有,对刃尖421的曲率半径(对针尖411也一样)不作特殊限定,但优选为不足O. Imm,更优选为不足O. 05mm。如图2、图3所示,刃部42a的顶端部424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同时其厚度也朝向顶端方向递减。这样,刃部42a与针尖411连续形成。还有,对刃部42a的顶端部424 的高度的递减率、即图3中的角度Θ I不作特殊限定,但优选为5 30度,更优选为1(Γ20度。另外,对刃部42a的顶端部424的厚度的递减率、即图3中的角度Θ 2不作特殊限定,但优选为10 45度,更优选为18 33度。另外,如图5、图6所示,优选刃部42a、尤其是至少其顶端部424的侧面423各呈平面状。对侧面423之间(棱线)形成的角度Θ3 (参照图5、图6)不作特殊限定,但优选为10 45度,更优选为20 30度。还有,如图Γ图6所示,刃部42a的比侧面423各形成平面状的顶端部424靠近基端侧的两侧面都向外方产生些许弯曲。如4所示,在针体4中,刃部42a和刃部42c隔着中心轴412而相互位于相反一侧且成组配置,刃部42b和刃部42d隔着中心轴412而相互位于相反一侧且成组配置。另外,如图3所示,刃部42a和刃部42c的各刃尖421 (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425的位置(针尖411的位置),比刃部42b和刃部42d的各刃尖421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426的位置靠近顶端侧。即交点425的位置和交点426的位置之间相互在中心轴412方向上错开。经这样配置,针体4在图5所示的横截面上的刃部的形成数量(存在数量)为2个(刃部42a、42c),而在图6所示的横截面上的刃部的形成数量为4个(刃部42a 42d)。即,针体4在其针尖411附近的最顶端部45和针尖根基部46上的刃部形成数量不同(参照图3)。这样,在用刃部42a 42d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时,可使刃部42a和刃部42c先于刃部42b和刃部42d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即在用刃部42a 42d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时,首先由刃部42a和刃部42c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之后再由刃部42a、刃部42c以及刃部42b、刃部42d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这样来分阶段地(相隔一定时间)切开(切入)采血部位表面200。还有,对交点425的位置和交点426的位置之间的错位量不作特殊限定,但优选不足O. 2mm,更优选不足O. 05^0. 1mm。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针体4 (穿刺针3)就能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该刺穿过程。如图8中(a)所示,首先由针体4的针尖411抵接采血部位表面200。这样,对于采血部位表面200,先于由刃部42a 42d (刃尖421)所进行的切开动作,可由针尖411来刺穿该采血部位表面200。此时,通过针尖411的刺穿而在采血部位表面200上形成微小的创Π 201。之后,如图8中(b)所示,针体4向顶端方向前进。这样,与图8中(a)所示的状态相比,针体4能更深地刺入采血部位表面200。另外,以创口(201)为起点,由针体4的刃部42a 42d中的一对(I组)刃部42a和刃部42c在图中上下方向上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如图8中(b)所示,这样能形成一字形创口 202。另外,如上所述,因刃部42a和42d与针尖411连续形成,所以从用针尖411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开始,能迅速地进行用刃部42a和42d切开该采血部位表面200的动作。之后,如图8中(C)所示,针体4继续向顶端方向前进。这样,与图8中(b)所示的状态相比,针体4能更深地刺入采血部位表面200。另外,除刃部42a和42c以外,还由针体4的刃部42b和42d在图中左右方向上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如图8中(c)所示,这样能 形成十字形创口 203。之后,针体4向基端方向后退(从采血部位表面200中退避出来)。像这样,采血部位表面200就能被针体4刺穿。如上所述,由于针体4的刃部42a 42d围绕主体部41的中心轴412隔开相等角度,所以能将采血部位表面200切成放射状。还有,如上所述,用针体4将采血部位表面200切成放射状时,由于能分阶段地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所以能够分阶段地增加形成在采血部位表面200上的切口。相对于此,若用圆锥形针体(下面将该针体称为“现有针体”)单单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时,只会在采血部位表面200上形成针孔形状的创口,根据该创口的深度的不同,有时无法从该创口中流出血液。因此,用针体4来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并使其深度同于用现有针体刺穿时的深度时,前者能切开更大的创口,因此,能可靠地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200中流出。另外,对于现有针体,必须将采血部位表面200刺到能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200中流出的程度,这样会顺势加深其刺穿深度。因此会增大刺穿时患者的疼痛。而对于针体4,除了用针尖411进行刺穿以外,还用刃部42a 42d进行切开。所以在能够控制刺穿深度的同时(即使刺穿深度较浅)还能可靠地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200中流出。另外,由于能控制刺穿深度,所以还能防止或减轻刺穿时产生的疼痛。像这样,与现有针体的必须将采血部位表面200刺到能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200中流出的程度和增大刺穿时产生的疼痛相比,针体4能实现与之相反的目的。另外,按以下方法来设计针体4。对此,参照图7来说明。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例如在CAD上组合2片呈长条板状的板部件43、44而设计成针体4。板部件43厚度朝向远离中心轴431的方向递减。这样,两缘部上分别形成刃部42a、42c (刃尖421)。另外,板部件43呈顶端部的宽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的尖头形状。板部件44厚度朝向远离中心轴441的方向递减。这样,两缘部上分别形成刃部42b、42d (刃尖421)。另外,板部件44呈顶端部的宽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的尖头形状。使板部件43和板部件44的中心轴431、441重合。另外,在该状态下,使板部件43和板部件44的其中之一的板部件相对于另一个板部件围绕中心轴转动90度。还有,使板部件43和板部件44的其中之一的板部件(图7中为板部件44)沿着中心轴441相对于另一个板部件(图7中为板部件43)朝向基端侧错开一个错位量L。这样,板部件44的顶端442位于板部件43内(被含在)而只有板部件43的顶端432露出。由该露出的板部件43的顶端432来构成针体4的针尖411。另外,板部件43的顶端432相当于上述交点425,板部件44的顶端442相当于交点426。通过这样组合板部件43和板部件44来获得针体4,其板部件43和板部件44像是形成一体。在穿刺针3中,针体4由像热可塑性树脂这样的树脂材料制成。另外,衬套5由像热可塑性树脂这样的树脂材料或者像不锈钢等各种金属材料制成。针体4和衬套5都由树脂材料制成时,可获得针体4和衬套5形成一体的穿刺针3。另外,此时,可采用注射成型加工等方法来整体成型加工出针体4和衬套5。在针体4由树脂材料制 成而衬套5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将针体4和衬套5分开制成,从而可获得将这两个分体构件连接而成的穿刺针3。对热可塑性树脂不作特殊限定,但可列举以下材料聚乙烯(PE)、聚乳酸(PLA)、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环形聚烯烃(COP)、环形聚烯烃聚合物(C0C)、改性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PS)、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PO、聚4-甲基戊烯-I、离聚物、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醛、聚乙烯醇(PVA)、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0H)、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亚甲基酯(PC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缩醛(Ρ0Μ)、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PPS)、聚芳烃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二氟化树脂、其他含氟树脂、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氯乙烯系、聚氨基甲酸乙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异戊二烯系、氟碳系、高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材料等,或可列举以上述材料为主的共聚物、混合物、聚合物等,可以使用其中的I种或混合2种以上来使用。另外,在上述热可塑性树脂中,尤其优选弯曲弹性率(ASTMD790标准所规定)在2000MPa以上的材料,更优选弯曲弹性率在200(T25000MPa的材料。另外,优选弯曲强度(ASTMD790标准所规定)在50MPa以上的材料,更优选弯曲强度为8(T300MPa的材料。另外,优选硬度(肖氏硬度M型硬度计)为5(Γ150的材料,更优选硬度为7(Γ130的材料。将满足上述条件的热可塑性树脂用作针体4的构成材料时,在用针体4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针体4不经意间产生弯曲或损坏等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在热可塑性树脂中作为能够满足上述数值范围的材料,可以列举聚乳酸、环形聚烯烃。由于聚乳酸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所以即使针体4的碎片残留在创口 203 (采血部位)内,也能防止对采血部位产生影响。另外,由于聚乳酸、环形聚烯烃都没有毒性,所以即使针体4的碎片残留在创口 203 (采血部位)内,也能够防止对采血部位产生影响。〈第2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第2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下面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的第2实施方式,但是,在此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4个刃部的形成位置,其他都一样。在图9所示的针体4A中,刃部42a 42d都围绕中心轴412配置,但相邻的2个刃部所形成的夹角不同。刃部42a和刃部42b所形成的夹角为150度,刃部42b和刃部42c所形成的夹角为30度,刃部42c和刃部42d所形成的夹角为150度,刃部42d和刃部42a所形成的夹角为30度。采用该针体4A能更可靠地使血液流出。〈第3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第2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下面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的第3实施方式,但是,在此以与 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刃部的形成数量,其他都一样。图10所示的针体4B具有6个刃部42a 42f。另外,这些刃部42a 42f都围绕中心轴412隔开相等角度(30度间隔)配置。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针体4相比,由于上述针体4B的刃部的形成数量较多,由此增加用于切开采血部位表面200的部分。这样,用针体4B采血部位表面200时,能可靠地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200中流出。另外,止血也变得容易。上面参照图示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穿刺针和穿刺用具,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可将构成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的各部分替换为所需的结构。另外,还可追加所需的结构。还有,穿刺针的刃部的形成数量并不局限于4个或6个,也可以是3个、5个、7个以上。实施例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I)发明人制作了具有图I等所示结构的穿刺用具。该穿刺用具的规格如下所示。·针体和衬套的构成材料聚乳酸(弯曲强度90MPa,弯曲弹性率7000MPa,硬度120 (肖氏硬度M型硬度计)·角度 Θ I :17 度 角度 Θ 2:27 度 角度 Θ 3:24 度·错位量 L 0. 1mm·套管的构成材料聚丙烯(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I的不同点是针体的构成材料为环形聚烯烃(弯曲强度100MPa,弯曲弹性率2200MPa,硬度80 (肖氏硬度M型硬度计),其他都一样。(对比例I)
与上述实施例I的不同点是针体的形状为圆锥形(参照图11)且构成材料为聚乳酸(弯曲强度90MPa,弯曲弹性率7000MPa,硬度120(肖氏硬度M型硬度计),其他都一样。(对比例2)与上述实施例I的不同点是针体为空心针(参照图12)且构成材料为不锈钢(SUS304),其他都一样。各穿刺用具安装在作为穿刺装置的如泰尔茂公司制成的产品“FINE TOUCH” (注册商标))上,用其刺穿6名测试者左手食指的侧部。之后按照下述4个程度为基准评价了使用穿刺用具时的疼痛程度(痛感)。另外,穿刺装置设定为穿刺针顶端到达皮肤时的速度为3m/秒,刺穿深度为
2.Omm0
(疼痛程度)◎不疼〇只感到穿刺针的顶端有触碰(不是很疼)Λ有些疼X 很疼(出血程度)◎出了足够进行血糖值测定所需的血〇出了一点血(出的血用来进行血糖值测定没有问题(比上述出血程度“◎”少))Δ出血量不足以进行血糖值测定X没出血上述结果表示在表I中。[表 I]表I:评价___实施例I 实施例2 对比例I 对比例2
疼痛程度◎◎XΔ
测试者I
__出血程度__ __ __><__O
,,, 疼痛程度 OOxO测试者2-----
出血程度◎◎XX
,,,疼痛程度◎◎X△ 测试者3-----
出血程度◎◎ΔX
,,, 疼痛程度 O O X Δ测试者4-----
__出血程度__ __O__Δ__O
,,. 疼痛程度 ◎ ◎ X 厶测试者5-----
__出血程度__O__O__x__O
测试者 6——◎---◎—--1--^^
_ 出血程度 I O I O I O__A由表I可知,在实施例I和2中,都能减轻刺穿时产生的疼痛,并且采到足够进行血糖值测定所需的血量。相对于此,在对比例I和2中,根据不同的测试者,有的没能够采到足够进行血糖值测定所需的血液量,而且测试者都感到很疼。另外,对于实施例1,将其构成材料变为其他热可塑性树脂并且进行了评价,结果同于实施例I和2。另外,对于实施例1,在1(Γ20度范围内改变角度Θ I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大致同于实施例I和2。另外,对于实施例1,在If 33度范围内改变角度Θ 2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大致同于实施例I和2。另外,对于实施例1,在2(Γ30度范围内改变角度Θ 3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大致同于实施例I和2。另外,对于实施例1,在0.05、. Imm范围内改变角度错位量L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大致同于实施例I和2。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穿刺针由树脂材料制成,具有主体部,其呈细长形且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刃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与该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设置,沿上述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至少配置3个。相邻的上述刃部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它们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因此,在刺穿采血部位表面时,由针尖完成刺穿而由各刃部完成切开动作。这样能够可靠地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中流出。另外,在刺穿采血部位表面时,由刃部完成的切开而加大形成在该采血部位表面上的创口,所以即使不将刺穿深度设定得较深,也能可靠地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中流出。这样能防止刺穿深度过深,所以能防止或减轻刺穿时产生的疼痛。因此,本发明的穿刺针具有工业 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穿刺针,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其呈细长形且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刃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与该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设置,沿上述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至少配置3个, 相邻的上述刃部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它们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上述刃部为偶数个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隔开相等角度配置,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 隔着上述中心轴而相互位于相反一侧的I组上述刃部与该I组刃部以外的其他I组刃部之间,相对于上述其他I组刃部的各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位置,上述I组刃部的各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位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
4.一种穿刺针,其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并且由树脂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2片呈长条板状的板部件,其两缘部各具有刃部,该板部件的中心轴重合而且围绕上述中心轴错开规定角度而形成一体, 上述各板部件的顶端之间相互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由其中之一的上述板部件的上述刃部与另一个上述板部件的上述刃部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板部件的顶端部的宽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至少由其中之一的板部件的顶端部构成上述针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度为30 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按ASTMD790标准的规定,上述树脂材料的弯曲弹性率在2000MPa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按ASTMD790标准的规定,上述树脂材料的弯曲强度在50MPa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取肖氏硬度且用M型硬度计测量,上述树脂材料的硬度为5(Γ150。
10.一种穿刺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穿刺针以及收装该穿刺针的套管,该穿刺针能在该套管内部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针和穿刺用具,该穿刺针由树脂材料制成并具有主体部,其呈细长形且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刃部,其从主体部向与该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设置,沿着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至少配置3个。另外,相邻的刃部在中心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它们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还有,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
文档编号A61B5/15GK102821689SQ20118001656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大西秀一, 定梶充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