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87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裤型一次性尿片,该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具有兼备合身性、薄度和柔软性的外装片。
背景技术
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具备外装片和内装体,所述外装片具有前身和后身,所述内装体固定在所述外装片的内表面、且包括吸收体,所述外装片的前身与后身在两侧部接合,由此形成腰开口部及左右一对腿开口部。在短裤型一次性尿片中,为了提高对身体的合身性,进行将各种弹性部件以伸长 状态固定在外装片的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7),其中,具备腰部弹性部件、腰围弹性部件以及弯曲弹性部件的尿片(以专利文献6中的记载为代表)对于身体的合身性相对较高。在这里,在腰开口部的缘部,以在纵向隔开间隔且沿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有多条腰部弹性部件。并且,在比腰部弹性部件靠前后方向中央部侧的区域,以在纵向隔开间隔的方式沿宽度方向配置有腰围弹性部件。此外,弯曲弹性部件随着从前身和后身中的至少一方的两侧部朝向宽度方向中央,向相反的身位侧弯曲并延伸。但是,在以往的一般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中,存在与普通内衣不同的兜裆部臃肿的问题。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的研究,该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吸收体在从臀沟到兜裆的部分从身体浮起,即该部分的合身性不足。对于该问题点,作为改善臀沟的合身性的产品,提出有在兜裆横贯部将背侧的弯曲弹性部件配置为向腰开口部侧突出成凸状等各种形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9),但是,存在以下问题虽然尿片内表面形成为与臀沟合身的形状,但难以维持合身的状态,从臀沟到兜裆的合身性容易变得不足,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在制造中安装弹性部件时,需要使弹性部件的方向成大角度变化,难以通过高速生产线来制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7-26535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29909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1-3610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1-258931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1-204762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6-043415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表2007-113978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7-97621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2008-253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其改善了从臀沟到兜裆的合身性,并在穿着时兜裆部难以显得臃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所述。<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其具备外装片和内装体,所述外装片形成前身和后身,所 述内装体固定在所述外装片的内表面,且所述内装体包括吸收体,所述前身的外装片的两侧部与后身的外装片的两侧部分别接合,由此形成腰开口部及左右一对腿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身的臀沟对置部设置有弯曲合身部,该弯曲合身部以进入到穿着者的臀沟的方式折弯,在所述前身的外装片和后身的外装片分别设置有上拉弹性部件,该上拉弹性部件用于以将兜裆部向腰侧提起的方式发挥纵向成分的收缩力,并且前身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比后身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大。(作用效果)单纯通过设置弯曲合身部,对于臀沟的合身性不一定充分,但若以上述方式在前身和后身设置上拉弹性部件,并使前身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的拉伸应力比后身的弹性变形时的拉伸应力大,则在穿着状态下,通过与由后身的上拉弹性部件引起的收缩力相抵抗的、由前身的上拉弹性部件引起的收缩力,尿片的兜裆部向前侧移动并提起,以与胯裆贴合,与此相伴,弯曲合身部的前端部向前侧拉伸,作为其结果,弯曲合身部以维持其弯曲状态的方式与臀沟贴合。由此,根据本发明,在从臀沟到兜裆部良好地实现贴合的同时,其合身性跟随着身体的动作而被弹性地维持,在穿着时兜裆部难以显得臃肿。<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在所述后身,以对所述臀沟对置部以及位于其两旁边部的部分中的臀沟对置部作用宽度方向的收缩力的方式设置有臀沟部弹性部件,通过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的收缩作用来形成所述弯曲合身部。(作用效果)弯曲合身部也可以通过在吸收体设置槽或狭缝等来形成,但如果通过上述那样的臀沟部弹性部件来形成,则能够获得弹性的合身性,因此是优选的。<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是以在宽度方向横穿所述臀沟对置部的方式延伸的细长状的弹性部件,为了对所述臀沟对置部及位于其两旁边部的部分中的臀沟对置部作用收缩力,将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的位于两旁边部的部分细小地切断。(作用效果)这样,通过以在宽度方向横穿臀沟对置部的方式延伸的细长状弹性部件来构成臀沟部弹性部件,由此,不仅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由于在制造时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使臀沟部弹性部件成大角度变化,因此具有能够通过高速生产线稳定地进行制造这样的优点。<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作用部分具有以下形状从臀沟对置部的前端部到前后方向中间,随着朝向后侧而宽度扩大,且在比其更靠后侧的位置,随着朝向后侧而宽度缩小。 (作用效果)通过使臀沟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作用部分成这样的形状,能够形成相对于臀沟恰当地贴合的弯曲合身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在所述吸收体的臀沟对置部形成有沿着臀沟的槽或狭缝,以该槽或狭缝作为折痕形成有所述弯曲合身部。(作用效果)通过形成这样的槽或狭缝,能够以合适的位置作为折痕来形成弯曲合身部,并且其形状维持也较为良好。<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I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作为所述上拉弹性部件,细长状的弯曲弹性部件在沿其延伸方向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状态下分别固定在所述前身的外装片和后身的外装片,所述细长状的弯曲弹性部件随着从两侧部朝向宽度方向中央,向相反的身位侧弯曲并延伸。(作用效果)这样的弯曲弹性部件在前身提高了相对于腹股沟部的合身性,在后身提高了相对于臀部的鼓起的合身性,并作为本发明的上拉弹性部件发挥功能,因此为优选的。<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所述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和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分别以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排列设置有多条,在比所述内装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纵向间隔比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纵向间隔宽。(作用效果)这样,以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排列设置多条弯曲弹性部件,并且在比内装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使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间隔相对变宽,使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间隔相对变窄,由此,通过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发挥了进入腹股沟部那样的合身性,并通过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发挥了包裹臀部的鼓起那样的合身性,不仅如此,当弯曲合身部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作用下以维持其弯曲状态的方式来与臀沟相贴合时,难以发生相对于臀沟紧紧地陷入这样的情况。<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在所述前身的外装片和后身的外装片,多条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腰部弹性部件在纵向隔开间隔,并分别在沿宽度方向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状态下固定在腰开口部的缘部,并且,多条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腰围弹性部件在纵向隔开间隔,并分别在沿宽度方向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状态下固定在比所述腰部弹性部件靠前后方向中央部侧的区域。(作用效果)若构成为通过这样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腰部弹性部件及腰围弹性部件来进行周向的束紧的结构,则能够充分确保周向的束紧力,以它们作为支撑,能够可靠地发挥弯曲弹性部件的收缩作用,并且腰部弹性部件及腰围弹性部件的收缩力难以对弯曲弹性部件的平衡作用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是优选的。<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所述外装片通过至少在具有所述腰部弹性部件、腰围弹性部件以及弯曲弹性部件的部分将多张无纺布利用粘接剂粘在一起而构成,并且在这些无纺布之间夹持固定有所述腰部弹性部件、腰围弹性部件以及弯曲弹性部件,所述外装片的基重为30 75g/m2,所述前身和后身的腰部弹性部件的粗度分别为470 1240dteX,条数分别为5 10条,间隔分别为O 5mm,固定时的伸长率分别为200 350%,所述前身和后身的腰围部弹性部件的粗度分别为470 1240dteX,条数分别为6 26条,间隔分别为10 40mm,固定时的伸长率分别为200 350%,所述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粗度为620 1240dtex,条数为3 10条,间隔为10 35mm,固定时的伸长率为230 380%且为比所述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高的伸长率,并 且所述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粗度为620 1240dtex,条数为3 10条,间隔为10 35mm,固定时的伸长率为200 350%。(作用效果)本发明优选为在这样的结构的外装片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各弹性部件。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等优点改善了从臀沟到兜裆的合身性,且在穿着时兜裆部难以显得臃肿。


图I是展开状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俯视图(内表面侧)。图2是展开状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俯视图(外表面侧)。图3是展开状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4是图I的沿C-C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I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I的沿B-B线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粘接剂涂布图案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弹性部件裁剪图案的俯视图。图9是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穿着状态的后视图。图11是图I的沿D-D线的剖视图。图12是以往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穿着状态的后视图。图13是示出MIU/MMD以及捻度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14是示出捻度及硬挺度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15是示出压缩硬度LC、压缩功WC、压缩回弹性RC以及硬挺度的实验结果的图 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 图11示出了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I。该短裤型一次性尿片I (以下还简称为尿片)具有外装片20,其形成前身F和后身B ;以及内装体10,其固定在该外装片20的内表面而成为一体,内装体10构成为在透液性表面片11和不透液性背面侧片12之间夹设有吸收体13。在制造时,在将内装体10的背面通过热熔粘接剂G等接合手段而相对于外装片20的内表面(上表面)固定后,将内装体10及外装片20在作为前身F和后身B的边界的纵向(前后方向)中央进行折叠,并利用热熔接或热熔粘接剂等来将其两侧部相互接合,来形成侧密封部21、22,由此,成为形成有腰开口部及左右一对腿开口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外装片的结构例)如图4 图6所示,外装片20为分别由上层无纺布20A及下层无纺布20B(g卩,在该形态下,下层无纺布为最外侧无纺布)构成的双层结构的无纺布片,在上层无纺布20A和下层无纺布20B之间、以及将下层无纺布20B在腰开口缘向内表面侧折回而形成的折回部分20C的无纺布之间,以伸长状态夹持固定有各种弹性部件,来赋予外装片20伸缩性。通过为了分别形成腿部开口而在中间两侧部形成的凹状的腿围线29,外装片20的平面形状在整体上成类似沙漏的形状。作为弹性部件,可以使用将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加工成丝状、绳状、网状、片状等任意形态而得到的部件。特别地,在图示形态的外装片20中,如图I 图3所示,分别在前身F和后身B中具备腰部弹性部件24、24……,它们配置在腰开口部附近23 ;多个腰围弹性部件25、25……,它们配置在比腰部弹性部件靠兜裆侧,且在纵向隔开间隔地沿宽度方向配置;以及多条弯曲弹性部件26……、28……,它们相对于腰围弹性部件25、25……分开地,随着从用于接合前身F和后身B的两侧密封部21、22朝向宽度方向中央而向相反的身位侧弯曲并延伸到与内装体10的两侧部重叠的部位(或者延伸到两侧部的附近等,不一定重合),并且多条弯曲弹性部件26……、28……以相互不交叉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在本外装片20中,由于通过弯曲弹性部件26……、28……确保了对于腿围的合身性,因此没有设置沿腿围线29从前身F实质性地延续到后身B的腿围弹性部件,但也可以与弯曲弹性部件26……、28……一起、或代替它们来设置腿围弹性部件。腰部弹性部件24、24......是在具有侧密封部21、22的纵向范围中、在腰开口缘附近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多条橡胶线状弹性部件,其用于通过以束紧身体的腰部周围的方式施加伸缩力,来将尿片的腰开口缘穿着在身体上。该腰部弹性部件24在图示例中使用了橡胶线,但也可以使用例如带状的伸缩部件。此外,图示形态的腰部弹性部件24、24……被夹持在腰部的下层无纺布20B的折回部分20C的无纺布之间,但也可以被夹持在上层无纺布20A和下层无纺布20B之间。腰围弹性部件25、25......是在与侧密封部21、22对应的纵向范围以及比该纵向范
围靠兜裆侧的范围中、在大致从上部到下部的范围内以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沿宽度方向配设的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部件,其用于对前身F和后身B的腰围部分分别施加沿宽度方向的伸缩力,来使尿片紧密贴合在身体上。此外,腰部弹性部件24、24……与腰围弹性部件25、25……之间的边界也可以不必明确。例如,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沿宽度方向配置于前身F和后身B的弹性部件中,即使数量无法确定,但只要上部侧的几条弹性部件作为腰·部弹性部件发挥功能,剩余的弹性部件作为腰围弹性部件发挥功能即可。在后身B中,与腰围弹性部件25、25……分开配设的背侧弯曲弹性部件26、26……沿着预定的曲线配置,所述预定的曲线在其长度方向中间具有最小点,在所述最小点,所述预定的曲线与纵向所成的锐角侧交叉角Θ (以下也称为纵向交叉角)为最小,并且随着从该最小点朝向宽度方向两侧,纵向交叉角Θ在O度 90度的范围内增加,并且在展开尿片的状态下,所述预定的曲线在与内装体10的两侧部重叠的区域内具有纵向交叉角Θ为60。以下的交叉部分70。背侧弯曲弹性部件26为一条即可,但优选为多条,在图示例中为5条橡胶线状弹性部件,这些背侧弯曲弹性部件26、26……以相互不交叉的方式隔开间隔配置。这些背侧弯曲弹性部件群26、26……不是将大约2、3条弹性伸缩部件以使间隔紧密的方式实质上配置成一束,而是以形成预定的伸缩地带的方式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多条以上。在外装片20的前身F中,与腰围弹性部件群25、25……分开配设的腹侧弯曲弹性部件28、28……也沿着预定的曲线配置,所述预定的曲线在其长度方向中间具有最小点,在所述最小点,所述预定的曲线与纵向所成的纵向交叉角Θ为最小,并且随着从该最小点朝向宽度方向两侧,纵向交叉角Θ在O度 90度的范围内增加,并且在展开尿片的状态下,所述预定的曲线在与内装体10的两侧部重叠的区域内具有纵向交叉角Θ为60°以下的交叉部分70。腹侧弯曲弹性部件28,28……为一条即可,但优选为多条,在图示例中为5条线状弹性部件,这些腹侧弯曲弹性部件28、28……以相互不交叉的方式隔开间隔配置。这些腹侧弯曲弹性部件群28、28……也不是将大约2、3条弹性伸缩部件以使间隔紧密的方式实质上配置成一束,而是以形成预定的伸缩地带的方式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多条以上。弯曲弹性部件26……、28……也可以不像图示例那样整体弯曲,也可以部分地具有直线状部分。此外,在将弯曲弹性部件26……、28……设置在前身F和后身B双方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以下形态(未图示)配置在前身F侧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群的一部分或全部、与配置在后身B侧的弯曲弹性部件B的群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兜裆部或者兜裆部的前侧或后侧附近交叉,但是,如图示例所示,优选的形态为配置在前身F侧的弯曲弹性部件28的群、与配置在后身B侧的弯曲弹性部件26的群不是相互交叉,而是在前后方向中间部、特别是在少许偏向前身F的位置沿纵向隔开,优选为该纵向隔开范围90的最小纵向隔开距离为10 20mm左右,并在该部分设置后述的大范围的固定区域。另一方面,在图示例中,配置在前身F和后身B的腰围弹性部件25、25……以及弯曲弹性部件26……、28……不设置在横穿内装体10的部分,该部分为非伸缩区域。这样,在不具有或未设置弹性部件的形态中,除了不存在弹性部件的形态以外,还包括存在弹性部件但将其细小地切断到收缩力不进行作用的程度的形态。图8示出了后者的例子,在将腰围弹性部件25、25……和弯曲弹性部件26……、28……从一侧的侧部接合缘22横穿内装体10地连续设置到另一(相反)侧的侧部接合缘22后,根据预定的切断图案CP来将横穿内装体10的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切断,使其不连续。通过使弹性部件25、26、28在与内装体10重叠的部分不连续,能够防止内装体10 (特别是吸收体13)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当然,也可以将腰围弹性部件25、25……以及弯曲弹性部件26……、28……以横穿内装体10的方式连续配置。上述的外装片20可以利用例如日本特开平4-28363号公报或日本特开平 11-332913号公报记载的技术来制造。此外,为了将弯曲弹性部件26……、28……在内装体10上切断以使其不连续化,可以恰当地采用在日本特开2002-3502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78428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2-273808号公报中记载的切断方法。(弯曲合身部)作为特征,如图11所示,在后身B的臀沟对置部设置有弯曲合身部40,该弯曲合身部40以进入到穿着者的臀沟的方式折弯。图11中的由双点划线示出的部分表示折弯状态的弯曲合身部40。该弯曲合身部40也可以通过在吸收体13的臀沟对置部沿纵方向设置槽41或狭缝等来形成,此时,以恰当的位置作为折痕来形成弯曲合身部40,并且其形状也容易维持,但是若与此同时或代之为,以对后身B的臀沟对置部以及位于其两旁边部的部分中的臀沟对置部作用宽度方向的收缩力的方式设置臀沟部弹性部件42,并通过该臀沟部弹性部件42的收缩作用来形成弯曲合身部40,则能够弹性地维持弯曲形状,因而是优选的。臀沟部弹性部件42除了在后身B的预定部位设置专用的弹性部件以外,还可以与专用的弹性部件一起或代替专用的弹性部件,利用腰围弹性部件25和弯曲弹性部件26中的沿宽度方向横穿臀沟对置部的部分来构成。在设置了专用的弹性部件的情况下,除了使用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部件以外,还可以使用片状的弹性部件。图示例将设置在后身B的弯曲弹性部件26……和腰围弹性部件25的一部分作为臀沟部弹性部件42来使用。更为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在后身B的外装片20中的通过臀沟对置部的部分,沿宽度方向连续设置多条腰围弹性部件25,并将弯曲弹性部件26……连续设置成向兜裆侧弯曲的部分的一部分(全部也可)沿宽度方向横穿臀沟对置部,其后,根据预定的切断图案CP来将这些细长状弹性部件25……、26……中位于臀沟对置部的两旁边部的部分细小地切断,并且不切断位于臀沟对置部的部分而将其作为非切断部分留下,这些未切断而留下的部分作为臀沟部弹性部件42发挥功能,向臀沟对置部作用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从而后身B的臀沟对置部弯曲且内表面隆起成山峰状。臀沟部弹性部件42的收缩力作用部分也可以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随着朝向前侧而宽度变宽的形状(例如,底边位于前侧的等腰三角形、或其两个等边为曲线的喇叭状),但是如果具有以下形状从臀沟对置部的前端部到前后方向中间,随着朝向后侧而宽度扩大,且在比其更靠后侧的位置,随着朝向后侧而宽度缩小,则能够形成特别恰当地贴合臀沟的弯曲合身部40,因而是优选的。
臀沟部弹性部件42的收缩力作用部分(具有臀沟部弹性部件42的区域)的尺寸可以恰当确定,但是优选为宽度比吸收体13窄,例如在40 90mm的范围内,且优选为前后方向长度为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长度的1/5 1/2左右。此外,优选为其前端位于前后方向中央或其附近。所述切断图案中的非切断部分NC为与收缩力作用部分相同的形状,且为与收缩力作用部分相同或比该收缩力作用部分稍大的尺寸。此外,设置在所述吸收体13的槽41或狭缝的前后方向长度及宽度比该收缩力作用部分短、或长、或相同均可,但优选为在宽度上小于收缩力作用部分。(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的平衡)此外,作为特征,在前身F和后身B,作为以将兜裆部向腰侧提起的方式发挥纵向成分的收缩力的上拉弹性部件,设置有弯曲弹性部件26……和28……,并且前身F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的拉伸应力比后身B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大,前后收缩力平衡。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测量在将尿片的两侧密封部21、22剥开以成为展·开状态后,利用拉伸实验机的夹具分别夹住测定对象身位的腰开口缘部与不作为测定对象的相反身位的兜裆部侧端部,并进行拉伸实验。可以恰当确定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的差,但是优选为,前身F的80%伸长时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为后身的80%伸长时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的I. I I. 2倍左右。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在前身F和后身B设置上拉弹性部件26……、28……,并使前身F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的拉伸应力比后身B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的拉伸应力大,则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穿着状态下,通过与由后身B的上拉弹性部件26……引起的收缩力相抵抗的、由前身F的上拉弹性部件28……引起的收缩力,尿片的兜裆部向前侧移动并提起,以与胯裆贴合,与此相伴,弯曲合身部40的前端部向前侧拉伸,作为其结果,弯曲合身部40以维持其弯曲状态的方式与臀沟贴合。由此,在从臀沟到兜裆部良好地实现贴合的同时,其合身性跟随着身体的动作而被弹性地维持,在穿着时兜裆部难以显得臃肿。与此相对,在以往的一般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中,如图12所示,臀沟对置部膨胀出来且与皮肤较远地隔开,其结果是兜裆部臃肿,并产生与普通的内衣有显著差异的不协调感。在图示例中,上拉弹性部件仅由弯曲弹性部件26……、28……构成。弯曲弹性部件26……、28……还具有以下功能提高在前身F相对于腹股沟部的合身性,并提高在后身B相对于臀部的鼓起的合身性。当然,也可以代替弯曲弹性部件26……、28……或与其一起,将细长状、片状等的弹性部件沿纵向以伸长状态固定在宽度方向中间部,来作为上拉弹性部件(未图示)。在将弯曲弹性部件26……、28……与其它种类的上拉弹性部件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图示例不同,将弯曲弹性部件26……、28……仅设置在前身F和后身B中的任意一方,并在另一方设置其它的上拉弹性部件。特别地,在设置像图示例那样的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情况下,如果在比内装体10的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将后身B中的弯曲弹性部件26的纵向间隔配置为比前身F中的弯曲弹性部件28的纵向间隔更宽,则不仅能够通过前身F的弯曲弹性部件28来发挥进入腹股沟部那样的合身性、并通过后身B的弯曲弹性部件26来发挥包裹臀部的鼓起那样的合身性,而且当弯曲合身部40以维持其弯曲状态的方式来与臀沟相贴合时,难以发生相对于臀沟紧紧地陷入这样的情况,因此是优选的。所述的前后收缩力平衡可以通过使影响各身位F、B中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的因素、例如上拉弹性部件26……、28……的粗度、伸长率、条数等中的至少一个在前后不同来实现。在调整上拉弹性部件26……、28……的粗度等时,上拉弹性部件26……、28……的条数优选为根据尿片的尺寸和配置来确定,因此为了以其配置和条数作为基础来获得所述的前后收缩力平衡,优选为将粗度和伸长率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为前身F比后身B粗或闻。具体地说,对于图示例的情况,优选为在以下范围内确定各部分的规格。此外,尽管将弹性部件的粗度的单位统一为dtex (分特),但是不限定于合成橡胶,也可以使用天然橡胶,在使用天然橡胶的情况 下的单位dtex意味着与该dtex的合成橡胶具有同等的SS曲线的天然橡胶的粗度(例如在对腰部弹性部件24使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为O. 5mm
3.Omm)ο 外装片20材料无纺布基重30 75g/m2,特别是 36 60g/m2·前身F和后身B的腰部弹性部件24粗度470 1240dtex,特别是 940 1240dtex条数5 10条,特别是8 10条(各身位)间隔0 5mm,特别是3 5mm固定时的伸长率200 350%,特别是250 300%·前身F的腰围部弹性部件25粗度470 1240dtex,特别是 470 620dtex条数6 26条,特别是8 16条间隔10 40mm,特别是15 35mm固定时的伸长率200 350%,特别是250 300%·后身B的腰围部弹性部件25中未构成臀沟部弹性部件42的部分粗度470 1240dtex,特别是 470 620dtex条数6 24条,特别是9 14条间隔10 40mm,特别是15 35mm固定时的伸长率200 350%,特别是250 300%·后身B的腰围部弹性部件25中构成臀沟部弹性部件42的部分粗度470 1240dtex,特别是 940 1240dtex条数5 20条,特别是9 10条间隔5 20mm,特别是10 16mm固定时的伸长率200 350%,特别是250 330%·前身F的弯曲弹性部件28粗度620 1240dtex,特别是 620 940dtex条数3 10条,特别是5 10条间隔10 35mm,特别是16 32mm固定时的伸长率230 380%,特别是300 380%,且为比后身B的弯曲弹性部件26高的伸长率
·后身B的弯曲弹性部件26 (还包括臀沟部弹性部件42构成部分)粗度620 1240dtex,特别是 620 940dtex条数3 10条,特别是5 10条间隔10 35mm,特别是16 32mm固定时的伸长率200 350%,特别是250 300%(有关外装片的柔软化的结构)优选为具有腰围弹性部件25……的纵向范围和具有弯曲弹性部件26……、 28......的纵向范围31局部(或者也可以为全部)重复,且在该重复范围30内包括多条(例如
5 10条左右)腰围弹性部件25……,并且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dl比其它的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d2宽。此外,优选为即使在重复范围30以外,在具有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纵向范围31与具有腰部弹性部件24的纵向范围之间的中间范围32也设有多条(例如10 16条左右)腰围弹性部件25......。这样,在一定程度允许具有腰围弹性部件25……的纵向范围与具有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纵向范围之间的重复范围30,并且在该范围内设有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较宽的部分,由此,能够在不损害合身性的情况下抑制弹性部件的密集。其结果是在上述重复范围30中褶皱不在外装片20密集,抑制了厚度的不必要的增加、弹性部件自身及其粘接引起的硬化,因而能够获得柔软且舒适的穿着感。通常情况下,优选为上述的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dl为15 50mm左
右,其它的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d2为10 20mm左右。此外,优选为重复范围
30的纵向长度为展开状态下的尿片的全长的15 30%左右,且优选为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较宽的间隔部分35在重复范围30中所占的比例以纵向长度的比(即,间隔dl的总和/重复范围30的纵向长度)计为60 100%左右。若上述重复范围30过窄,则扩大腰围弹性部件25……的间隔的意义不大,若重复范围30过宽,则由于腰围弹性部件25……的间隔较宽的部分35增加,合身性降低。此外,若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较宽的部分35在上述重复范围30内所占的比例过少,则虽然可以预计到柔软性的提高,但难以有显著的提高。具体地说,在图示例的情况下,腰围弹性部件25……的相互间隔dl较宽的部分35在重复范围30中所占的比例在前身F中为40%左右,在后身B中为100%。这样,有关柔软性提高的结构可以在前身F和后身B中不同,也可以仅应用在外装片20的前身F和后身B中的任意一方(以下相同)。另一方面,腰部弹性部件24、腰围弹性部件25……以及弯曲弹性部件26……、28……夹在构成外装片20的一对片层20A、20B之间,并且相对于这些片层20A、20B被粘接剂粘接固定,该粘接剂涂布量会较大地左右外装片20的柔软性。由此,如图7所示,优选为利用该粘接剂进行粘接的粘接部分B1、B2仅为腰部弹性部件24的配置部分及其附近、腰围弹性部件25……的配置部分及其附近、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配置部分及其纵横各预定距离a以内(通常情况为± 25mm以内,更优选为± IOmm以内,特别优选为±5mm以内)的区域,除了这些粘接剂以外,在两个片层之间不涂布粘接剂。这样,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粘接剂涂布部分,能够显著地抑制粘接剂导致的硬化。此外,若将其与上述的腰围弹性部件25……的局部的间隔增大进行组合,则可以获得预想之上的柔软性提高效果。
图7示出了制造工序中热熔粘接剂的涂布部位BI、B2,弯曲弹性部件26……、28……示出了像由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的横穿内装体10的部分被切断前的状态。用于将腰部弹性部件24及腰围弹性部件25……固定在两个片层20A、20B的粘接剂B1、B2实质上仅涂布在各个弹性部件24、25的配置部位及其附近。这样的粘接剂的涂布能够通过利用两个片层20A、20B夹持在外周面涂布有粘接剂的弹性部件24、25来实现,像这样的对弹性部件24,25的外周面进行的粘接剂的涂布可以利用诺信公司(V — F 〃 >社)的完全包裹式喷嘴(V ^ T 7 7° 7文卟)来进行。另一方面,对于用于将弯曲弹性部件26……、28……固定在两个片层20A、20B的粘接剂,通过将矩形的粘接剂涂布部分B2沿着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弯曲方向呈阶梯状地排列设置,来以遍及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长度方向整体的方式仅在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配置部分及其纵横各预定距离a以内的区域涂布粘接剂。在涂布工序中片层20A、20B的横向(尿片的宽度方向)沿着线MD方向(流动方向)的通常形态·下,这样的粘接剂的涂布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沿线⑶方向(与MD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多个狭缝式涂布喷嘴,由各喷嘴独立且间歇性地涂布粘接剂。(内装体的结构例)如图4 图6所示,内装体10具有在由无纺布等构成的透液性表面片11与由聚乙烯等构成的不透液性背面侧片12之间夹设吸收体13而形成的结构,其对从表面片11透过的排泄液进行吸收保持。作为覆盖吸收体13的表面侧(皮肤接触面侧)的透液性表面片11,优选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多孔塑料片等。构成无纺布的材料纤维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的合成纤维以外,也可以为人造纤维或纺绸等再生纤维、以及棉等天然纤维,还可以使用由水刺法、纺粘法、热黏合法、熔喷法、以及针刺法等恰当的加工方法获得的无纺布。在这些加工方法中,水刺法在富有柔软性和悬垂性这一点较为优秀,而热黏合法在膨松且柔软这一点较为优秀。当在透液性表面片11形成有大量网眼时,能够迅速地吸收尿液等,干爽性优秀。透液性表面片11将吸收体13的侧缘部卷入并延伸到吸收体13的背面侧。覆盖吸收体13的背面侧(非皮肤接触面侧)的不透液性背面侧片12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不透液性塑料片,但近年来,出于防止闷湿这一点,优选使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该隔水透湿性片是例如向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树脂中熔融混炼无机填充材料而形成片材后,通过沿单轴拉伸或双轴方向拉伸而得到的微多孔性片。作为吸收体13,可以使用公知的吸收体,例如使用以纸浆纤维的纤维堆积体(積繊体)、乙酸纤维素等细丝的聚集体或者无纺布为基础并根据需要混合、固定高吸收性聚合物而形成的吸收体,在图示例中使用了平面形状成大致方形地成型的吸收体,其宽度尺寸为不会由于与兜裆部接触而带给使用者发硬的感觉的尺寸宽度。为了形状及聚合物保持等,该吸收体13根据需要可以利用皱纹纸等具有透液性和液体保持性的包装片14来包装。吸收体13的形状除了如图示形态那样的长方形状以外,还可以为兜裆部宽度相对于背侧和腹侧较为狭窄的沙漏形状(中间收窄形状)。优选为在内装体10的两侧部形成有与腿围贴合的立体褶皱BS。该立体褶皱BS由褶皱无纺布15形成,作为褶皱无纺布,如图5及图6所示,优选使用通过折回而成为双层片的无纺布,其将被透液性表面片11卷入的吸收体13的侧缘部进一步从吸收体13的上侧卷入并延伸到吸收体13的背面侧来进行粘接。更为具体地说,褶皱无纺布15在尿片I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中留有立体褶皱BS形成部分,从宽度方向中间部到吸收体13的背面侧的范围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来粘接,并且在长度方向前后端部,从宽度方向中间部到一侧端缘的区间在遍及吸收体13的背面侧的范围被粘接,并且将形成立体褶皱BS的部分在吸收体13的上表面部折叠,同时利用热熔粘接剂等来粘接。在由双层片无纺布形成的褶皱无纺布15的内部,在立起末端侧部分配设有多条线状弹性伸缩部件16、16……。在成品状态下,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出的那样,线状弹性伸缩部件16、16……用于利用弹性伸缩力,使比吸收体侧缘部更为突出的无纺布部分立起来形成立体褶皱BS。不透液性背面侧片12进入到双层片状的褶皱无纺布15的内部,如图5所示,其在立体褶皱BS的下端侧构成防漏壁。作为该不透液性背面侧片12,为了不出现粪便或尿液等的褐色,期望使用不透明的部件。作为不透明化部件,优选使用在塑料中添加碳酸钙、氧化钛、氧化锌、白炭黑、粘土、滑石粉、硫酸钡等颜料或填充材料并薄膜化的部件。 作为线状弹性伸缩部件16,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苯乙烯类橡胶、烯烃类橡胶、氨基甲酸酯类橡胶、酯类橡胶、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聚硅氧烷、聚酯等材料。此外,为了难以从外侧看见,配设成粗度为925dtex以下、张紧度为150 350%、间隔为7. Omm以下较好。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一定的宽度的带状弹性伸缩部件来替代线状弹性伸缩部件。构成所述褶皱无纺布15的材料纤维也与透液性表面片11 一样,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酰胺类等的合成纤维以外,也可以为人造纤维或纺绸等再生纤维、以及棉等天然纤维,还可以使用由纺粘法、热黏合法、熔喷法、以及针刺法等恰当的加工方法获得的无纺布,但特别地,为了防止闷湿,优选使用抑制基重且透气性优异的无纺布。此夕卜,对于褶皱无纺布15,为了在防止尿液等透过的同时防止炎症并提高对皮肤的触感(干爽感),期望使用涂布有硅类、链烷烃^ ^ ^ >)金属类、烷基氯化铬(TA々 口 $ 夕,口、F)类防水剂等的防水处理无纺布。(内装体与外装片之间的固定)内装体10与外装片20之间的固定为特征性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将尿片展开的状态下,在弯曲弹性部件26……、28……与纵向所成的锐角侧交叉角Θ为60°以下的交叉部分70 (在图3中由双点划线围出的点状花纹部分)中的80%以上的纵向范围(在图示例中为全部纵向范围)中,外装片20不与内装体10固定,在其余的部分80、81、82中,外装片20与内装体10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接合手段来固定。由此,弯曲弹性部件26……、28……的收缩力几乎或完全不会施加到内装体10的侧部,其结果是,在弯曲弹性部件26……、28……与内装体10的两侧部重叠的区域,尿片的厚度和硬度也与周围成相同程度,在内装体10的内表面也难以产生横皱纹。此外,只要交叉部分70中80%以上的纵向范围为固定部,则不仅可以为像图示例那样在整体范围内连续地固定的形态,也可以使交叉部分中的一部分不固定,或在交叉部分内间歇地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若像上述那样在包括交叉部分70的范围内设置非固定区域71,则在与交叉部分70相同的纵向范围中,不得不减少外装片20与内装体10之间的固定区域。由此,期望为在将尿片展开的状态下,在纵向的位置与交叉部分70相同的范围中,在交叉部分70的宽度方向中央侧,设置不具有弹性部件的非伸缩区域,并且将该部分作为外装片20与内装体10的固定区域80,在纵向的位置为交叉部分70的腰侧的范围中,从比交叉部分70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到交叉部分70的宽度方向中央侧,设置不具有弹性部件的非伸缩区域,并且将该部分作为外装片20与内装体10之间的固定区域81。具体地说,提出像图示例那样,使外装片20与内装体10之间的固定宽度在与交叉部分70相同的纵向范围内为宽度方向两侧的交叉部分70之间的间隔以下,并在交叉部分70的腰侧比交叉部分70之间的间隔宽(可以像图示例那样分阶段地扩大,也可以连续地扩大)。由此,使内装体10的固定更为牢固。此外,还提出有在前身F和后身B分别配置弯曲弹性部件26……、28……,并且使前后的弯曲弹性部件26……、28……以相互不交叉的方式来确保纵向间隔范围90,并且在该纵向间隔范围90中,从比交叉部分70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到交叉部分70的宽度方向中央侧,也设置不具有弹性部件的非伸缩区域,并且将该部分作为外装片20与内装体10之间的固定区域82,并使纵向间隔范围90的固定宽度比与交叉部分·70相同的纵向范围的固定宽度还宽。由此,能够使内装体10的固定进一步牢固。(前后按压片)如图I和图4所示,为了将安装在外装片20的内表面上的内装体10的前后端部覆盖起来、且防止内装体10从前后缘脱漏,设置有前后按压片50、60。对图示形态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前按压片50以遍及整个宽度方向的方式从前身F内表面中的腰侧端部的折回部分20C的内表面延伸到与内装体10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后按压片60以遍及整个宽度方向的方式从后身B内表面中的腰侧端部的折回部分20C的内表面延伸到与内装体10的后端部重叠的位置。若在前后按压片50、60的裆下侧缘部以遍及整个宽度方向的方式(也可以仅在中央部)设置一些非粘接部分,则粘接剂不会溢出,不仅如此,还能使该部分从表面片稍微浮起以作为防漏壁发挥功能。若像图示形态那样将前后按压片50、60作为分体进行安装,则虽然具有材料选择的自由度提闻的优点,但也存在材料和制造工序增加等缺点。因此,还可以使通过将外装片20向尿片I内表面折回而形成的折回部分20C延伸到与吸收衬垫200重叠的部分,以形成与所述按压片50、60同等的部分。(关于构成外装片的无纺布)在构成外装片20的无纺布中,作为至少位于最外侧的无纺布20B,优选为捻度在
3.8gf 以下。在这里,“捻度”例如可以使用KES-YNl (日本加多技术有限公司(力卜一〒'y ” (株))制造)来测定,其值越小则意味着无纺布相对于抢转越柔软。此外,在外装片由一张无纺布构成时,意味着其自身是位于最外侧的无纺布。期望对于构成外装片20的全部无纺布,即对于不位于最外侧的其它的无纺布20A、50、60也采用与最外侧无纺布20B相同的无纺布(以下相同)。这样,若采用捻度非常低的无纺布,则作为尿片整体的柔软度显著增加,其结果是具有以下等优点减轻发硬的穿着感和由于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发痒和炎症等皮肤问题,易于穿脱。若捻度不够低,则柔软度的改善效果不显现。这样的捻度可以通过例如选择原料纤维的种类、使纤细度变细、使纤维长度变短、减少厚度或单位面积重量等来达到。
此外,最外侧无纺布20B的平均表面摩擦系数与平均偏差之比MIU/MMD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为25以上。通过使MIU/MMD比足够大,外装片表面的触感变得良好,由此,能够补偿柔软度,进一步减轻例如由于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发痒和炎症等皮肤问题。这样的MIU/MMD比例如可以通过使纤细度变细、实施表面加工等来达成。此外,为了不损害作为外装片20的基本功能(隐蔽功能、强度等),最外侧无纺布20B优选为单位面积重量在10 30g/m2,且当压力为O. 5g/cm2时的厚度TO为O. I I. 0mm。更优选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3 22g/m2,厚度TO为O. I O. 5mm。此外,为了弥补柔软度,最外侧无纺布20B的基于JIS-L-1096 (45度悬臂法)的硬挺度优选为4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mm以下。由此,特别是发硬感的减轻和穿脱的容易度进一步得到优化。这样的硬挺度可以通过例如选择原料纤维的种类或变更原料纤维的比例、降低压花压力、减少厚度或单位面积重量等来达到。
若提高柔软度则强度容易降低,因此最外侧无纺布20B的由JIS-P-8113规定的拉伸强度在宽度方向优选为40 120kgf/m,特别优选为60 IOOkgf/m,在前后方向优选为10 80kgf/m,特别优选为25 60kgf/m,最外侧无纺布20B的由JIS-P-8116规定的拉断强度在前后方向优选为4 30kgf/m,特别优选为8 25kgf/m。这样的拉伸强度及拉断强度例如可以通过增加纤维之间的缠绕程度等来达到。最外侧无纺布20B的压缩特性也与柔软度紧密地联系。由此,最外侧无纺布20B的压缩特性中的压缩硬度LC优选为O. 3 I. 0,特别优选为O. 5 O. 9,且压缩功WC优选为O. 01 O. 10,特别优选为O. 01 O. 07,压缩回弹性RC优选为20 90%,特别优选为25 70%。这样的压缩硬度LC、压缩功WC、压缩回弹性RC可以通过例如选择原料纤维的种类或变更原料纤维的比例、减少厚度或单位面积重量等来达到。最外侧无纺布20B对于原料纤维的物质、结构、制法、纤细度、纤维长度(短纤维、纤丝)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原料纤维,可以从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或纺绸等再生纤维、以及棉等天然纤维等中恰当选择,并且,作为纤维结构,可以从并列型、皮芯型的双层型复合纤维、多层型复合纤维、非复合纤维、混合纤维、分割纤维等中恰当选择。此外,作为制法,可以从水刺法、纺粘法、热黏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热风法、点粘法等公知的方法中恰当选择来使用。对于纤维的纤细度和纤维长度也可以采用公知的规格,但是纤细度优选为O. 7 3dtex,特别优选为I 2. 5dtex。(实验例)制作各种无纺布样品并进行了各种实验和测量。如同由纤维的制法也可以判明那样,各样品无纺布的结构纤维全部为连续纤维(长纤维),纤维直径在显微镜观察下测量的结果全部为大致相同的粗度(O. 15 O. 25 μ m左右)。起毛实验以由JISK6404-16规定的学振型摩擦实验为基准,使用盖有干燥白棉布的摩擦件,来对无纺布样品进行摩擦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起毛的状态,并以如下评价标准进行了 5级评价1、起毛的纤维的高度为Imm以下;2、起毛的纤维的高度为2mm以下;3、起毛的纤维的高度为3mm以下;4、起毛量不多,但起毛的纤维的高度为3mm以上;5、起毛量较多且全面起毛,并且起毛的纤维的高度为3mm以上。MIU/MMD的比通过(MIU (宽度方向)+MIU (前后方向))/ (MMD (宽度方向)+MMD (前后方向))来计算。此外,没有特别记载的条件(粘接剂使用量等)为全部样品通用的。此外,将各样品无纺布作为与在图I 图11中示出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没有弯曲合身部及臀沟部弹性部件,弯曲弹性部件的间隔在前身和后身大致相同)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的外装片20的结构无纺布20A、20B、51、61使用,制作出与在相同图中示出的尿片相同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并对作为尿片的柔软度进行了功能评价(〇富于柔软度,Λ 普通,X :发硬)。将以上结果归纳并在表I中示出。此外,在图13 图 15示出了几个图表。由这些图表的结果也可以明确,样品I 9作为尿片富于柔软度。其结果为其中MIU/MMD为20以上的尿片的功能评价较高,并且其中硬挺度为35mm以下的尿片的功能评价较高。
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其具备外装片和内装体,所述外装片形成前身和后身,所述内装体固定在所述外装片的内表面,且所述内装体包括吸收体,所述前身的外装片的两侧部与后身的外装片的两侧部分别接合,由此形成腰开口部及左右一对腿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身的臀沟对置部设置有弯曲合身部,该弯曲合身部以进入到穿着者的臀沟的方式折弯, 在所述前身的外装片和后身的外装片分别设置有上拉弹性部件,该上拉弹性部件用于以将兜裆部向腰侧提起的方式发挥纵向成分的收缩力, 并且前身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比后身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在所述后身,以对所述臀沟对置部以及位于其两旁边部的部分中的臀沟对置部作用宽度方向的收缩力的方式设置有臀沟部弹性部件,通过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的收缩作用来形成所述弯曲合身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是以在宽度方向横穿所述臀沟对置部的方式延伸的细长状的弹性部件,为了对所述臀沟对置部及位于其两旁边部的部分中的臀沟对置部作用收缩力,将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的位于两旁边部的部分细小地切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所述臀沟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作用部分具有以下形状从臀沟对置部的前端部到前后方向中间,随着朝向后侧而宽度扩大,且在比其更靠后侧的位置,随着朝向后侧而宽度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在所述吸收体的臀沟对置部形成有沿着臀沟的槽或狭缝,以该槽或狭缝作为折痕形成有所述弯曲合身部。
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作为所述上拉弹性部件,细长状的弯曲弹性部件在沿其延伸方向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状态下分别固定在所述前身的外装片和后身的外装片,所述细长状的弯曲弹性部件随着从两侧部朝向宽度方向中央,向相反的身位侧弯曲并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所述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和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分别以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排列设置有多条, 在比所述内装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纵向间隔比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纵向间隔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在所述前身的外装片和后身的外装片,多条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腰部弹性部件在纵向隔开间隔,并分别在沿宽度方向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状态下固定在腰开口部的缘部,并且,多条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腰围弹性部件在纵向隔开间隔,并分别在沿宽度方向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状态下固定在比所述腰部弹性部件靠前后方向中央部侧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片, 所述外装片通过至少在具有所述腰部弹性部件、腰围弹性部件以及弯曲弹性部件的部分将多张无纺布利用粘接剂粘在一起而构成,并且在这些无纺布之间夹持固定有所述腰部弹性部件、腰围弹性部件以及弯曲弹性部件, 所述外装片的基重为30 75g/m2, 所述前身和后身的腰部弹性部件的粗度分别为470 1240dteX,条数分别为5 10条,间隔分别为O 5mm,固定时的伸长率分别为200 350%, 所述前身和后身的腰围部弹性部件的粗度分别为470 1240dteX,条数分别为6 26条,间隔分别为10 40mm,固定时的伸长率分别为200 350%, 所述前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粗度为620 1240dtex,条数为3 10条,间隔为10 35mm,固定时的伸长率为230 380%且为比所述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高的伸长率,并且所述后身的弯曲弹性部件的粗度为620 1240dtex,条数为3 10条,间隔为10 35mm,固定时的伸长率为200 350%。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其改善了从臀沟到兜裆的合身性,并在穿着时兜裆部难以显得臃肿。通过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片解决了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在后身(B)的臀沟对置部设置有以进入到穿着者的臀沟的方式折弯的弯曲合身部(40),在前身(F)的外装片(20)及后身(B)的外装片(20)分别设置有上拉弹性部件(26……、28……),它们用于以将兜裆部向腰侧提起的方式发挥纵向成分的收缩力,并且前身(F)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比后身(B)的纵向的弹性变形时拉伸应力大。
文档编号A61F13/496GK102958483SQ20118003267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中野祐希, 小堀朝美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