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感冒的颗粒药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治疗感冒的颗粒药物。
背景技术:
感冒是常见、多发且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流行性疾病。流感的发生多因流感病毒所致,而当今世界上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特效药物却极少。现有技术中的西药类药物多为减缓病症的药物,如普遍使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虽可对发病所引起的发热、疼痛、咳嗽等不适症状起到减缓作用,但并不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近年来,中国已批准了几种用于治疗流感、感冒的新药,如双黄连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由于此类药物对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除可减缓症状外,并可缩短治愈时间,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但与西药类药物相比也存在退烧、止痛较慢的不足之处。另外临床使用的制剂多为粗提制剂,缺乏药效显著,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清楚,质量可控,剂型先进的现代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 且处方量小、退烧快、镇痛效果明显的用于治疗感冒的颗粒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疗效显著、 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组成
主料柴胡30-50份,金银花20-40份,荆芥10-15份,紫苏10-20份,大青叶5_8份,陈皮6-10份,川贝母5-8份,川芎5-8份,北沙参10-15份,辛夷10-15份,蒲公英20-30份, 葛根10-20份,薏仁6-15份,黄芪5-10份,甘草11-18份,茯苓6-10份,麦冬10-20份,羌活3-5份,菊花30-40份,浮小麦10-15份;莲子肉20-30份,白芷6-10份,乌梅10-20份, 高良姜8-13份,炒扁豆4-8份,百合3-6份;
增稠剂5-8份,所述增稠剂为淀粉、麦芽糊精、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任意一种;
甜味剂3-5份所述甜味剂为麦芽糖、甘露糖或木糖醇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6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10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或蒸汽加热,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4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I小时;
(7)加入配方比例中的增稠剂和甜味剂,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80%左右;
(8)喷雾干燥成型;
(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用法口服,每次I到2袋,温水冲开后送服,每次2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 1-2个可见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按如下配比称取主料和辅料
主料柴胡30份,金银花20份,荆芥10份,紫苏10份,大青叶5份,陈皮6份,川贝母 5份,川芎5份,北沙参10份,辛夷10份,蒲公英20份,葛根10份,薏仁6份,黄芪5份,甘草11份,茯苓6份,麦冬10份,羌活3份,菊花30份,浮小麦10份,莲子肉20份,白芷6份, 乌梅10份,高良姜8份,炒扁豆4份,百合3份;
增稠剂5份,甜味剂3份。(I)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6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10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或蒸汽加热,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4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I小时;
(7)加入配方比例中的麦芽糊精和蔗糖,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80%左右;
(8)喷雾干燥成型;
(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实施例2
按如下配比称取主料和辅料
主料柴胡50份,金银花40份,荆芥15份,紫苏20份,大青叶8份,陈皮10份,川贝母 8份,川芎8份,北沙参15份,辛夷15份,蒲公英30份,葛根20份,薏仁15份,黄芪10份, 甘草18份,茯苓10份,麦冬20份,羌活5份,菊花40份,浮小麦15份,莲子肉30份,白芷 10份,乌梅20份,高良姜13份,炒扁豆8份,百合6份;
羧甲基纤维素钠8份,麦芽糖5份。(I)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6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10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或蒸汽加热,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4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I小时;
(7)加入配方比例中的麦芽糊精和蔗糖,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80%左右;
(8)喷雾干燥成型;
(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实施例3
按如下配比称取主料和辅料
主料柴胡44份,金银花35份,荆芥12份,紫苏17份,大青叶6份,陈皮8份,川贝母 7份,川芎7份,北沙参13份,辛夷12份,蒲公英24份,葛根16份,薏仁12份,黄芪8份, 甘草14份,茯苓7份,麦冬13份,羌活4份,菊花34份,浮小麦12份,莲子肉22份,白芷8 份,乌梅13份,高良姜10份,炒扁豆5份,百合4份;
淀粉7份,甘露醇4份。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6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10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或蒸汽加热,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4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I小时;
(7)加入配方比例中的麦芽糊精和蔗糖,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80%左右;
(8)喷雾干燥成型;
(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本发明的药品经过药理试验证明对鲜啤酒酵母及2,4_ 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本品均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体温;能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及磷酸组胺引起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体外抑菌实验显示,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A、B及变株、上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萨柯奇,艾可病毒、传染性腮腺炎病毒、 流行型带状疱疹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抗病毒和抑制作用。疗效统计
本发明药剂共尝试治疗病人82例,用药一般在I个疗程内会见到好转效果,2个疗程可基本上达到治愈效果,I个疗程内达到痊愈的人数在58人,2个疗程内有明显好转,需要继续服药以治愈的人数在24人。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感冒的颗粒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主料柴胡30-50份,金银花20-40份,荆芥10-15份,紫苏10-20份,大青叶5_8份,陈皮6-10份,川贝母5-8份,川芎5-8份,北沙参10-15份,辛夷10-15份,蒲公英20-30份, 葛根10-20份,薏仁6-15份,黄芪5-10份,甘草11_18份,茯苓6_10份,麦冬10-20份,羌活3-5份,菊花30-40份,浮小麦10-15份;莲子肉20-30份,白芷6_10份,乌梅10-20份, 高良姜8-13份,炒扁豆4-8份,百合3-6份;增稠剂5-8份,所述增稠剂为淀粉、麦芽糊精、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任意一种;甜味剂3-5份所述甜味剂为麦芽糖、甘露醇或木糖醇中的任意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主料柴胡30份,金银花20份,荆芥10份,紫苏10份,大青叶5份,陈皮6份,川贝母 5份,川弯5份,北沙参10份,辛夷10份,蒲公英20份,葛根10份,薏仁6份,黄芪5份,甘草11份,茯苓6份,麦冬10份,羌活3份,菊花30份,浮小麦10份,莲子肉20份,白芷6份, 乌梅10份,高良姜8份,炒扁豆4份,百合3份;增稠剂5份,甜味剂3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主料柴胡50份,金银花40份,荆芥15份,紫苏20份,大青叶8份,陈皮10份,川贝母 8份,川弯8份,北沙参15份,辛夷15份,蒲公英30份,葛根20份,薏仁15份,黄芪10份, 甘草18份,茯苓10份,麦冬20份,羌活5份,菊花40份,浮小麦15份,莲子肉30份,白芷 10份,乌梅20份,高良姜13份,炒扁豆8份,百合6份;增稠剂8份,甜味剂5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主料柴胡44份,金银花35份,荆芥12份,紫苏17份,大青叶6份,陈皮8份,川贝母 7份,川芎7份,北沙参13份,辛夷12份,蒲公英M份,葛根16份,薏仁12份,黄芪8份, 甘草14份,茯苓7份,麦冬13份,羌活4份,菊花34份,浮小麦12份,莲子肉22份,白芷8 份,乌梅13份,高良姜10份,炒扁豆5份,百合4份;增稠剂7份,甜味剂4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6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10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勻;(4)将步骤C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或蒸汽加热,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4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1小时;(7)加入配方比例中的增稠剂和甜味剂,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80%左右;(8)喷雾干燥成型;(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采用柴胡、金银花、荆芥、紫苏、大青叶、陈皮、川贝母、川芎、北沙参、辛夷、蒲公英、葛根、薏仁、黄芪、甘草、茯苓、麦冬、羌活、菊花、浮小麦、莲子肉、白芷、乌梅、高良姜、炒扁豆、百合为原料,加入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增稠剂、甜味剂,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常用的颗粒制剂,具有成本低、加工简单、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治愈率高等效果。
文档编号A61K9/16GK102526578SQ2012100136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刘木生, 周建华, 宋细忠, 邹添国, 陈卫平, 黄国林, 黄样华 申请人:刘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