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脉冲式灌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96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控脉冲式灌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灌洗管,特别是一种自控脉冲式灌洗管。
背景技术
深部组织感染一向是外科治疗的难点。因为深部软组织丰富,层次多,很难做到彻底清创引流,所以多需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清创灌洗术治疗。目前常用的灌洗术,可分为灌注管和引流管分置的双管式和单管贯通式两大类。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双管式的优缺点双管式即灌注管和引流管为末端开口或者加做侧孔的两根管,一根注入灌洗液到病灶,从另一根管道引流出。如果灌注管和引流管相距较远,则灌洗液能充分流经病灶区,灌洗效率较高。但是可因组织肿胀或粘连,在两管之间形成间隔,闭合成两个互不相通的腔隙而造成堵塞;或者因引流管末端开口与直径等大,容易吸入血栓或细长型脱落组织,而形成血栓栓塞样堵塞。而且双管式管道不能滑动,难以解决阻塞问题。如果灌注管和引流管相距较近(例如套接或者平行放置),则与单贯通管类似,灌洗液易于不经过病灶区直接从引流管流出,在灌注管和引流管之间形成“短路”,灌洗效率低,虽然能够减少阻塞的机会,但是同样缺乏解除阻塞的有效办法。
单管式的优缺点单管式即灌注管和引流管为贯通一体的单根管道,在通过病灶区的部分做侧孔。灌洗液从灌注区(入口区)侧孔流入病灶,从引流区(出口区)侧孔引流出。 因侧孔直径一般小于管道直径,不容易造成吸入性阻塞,一旦出现,可采用转动或者滑动管道的办法,利用周围组织的挤压按摩作用,使堵塞物变形引出或者脱落。但是因管道贯通一体,灌洗液有时会不经过侧孔,而是直接进入引流部,造成“短路”,灌洗效率较低。
现有两类灌洗管共同缺陷无阀门和接口设计,不易控制灌洗速度和方法,以及更换因多次使用造成损坏的输液器、负压引流器,不便于加注药物、取引流液做化验;灌注部分压力小、不可调。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已公告专利CN201631763U,只能控制灌洗速度;对于较大或者结构较为复杂的病灶(如关节内感染),难以达到充分灌注的效果;不能实现大流量的灌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大流量灌冲的自控脉冲式灌洗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两端分别通过可调节阀门装有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和引流端可插拔接口,所述引流管管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排列的侧通孔,所述灌注端可插拔接口上串接有弹性球囊;所述侧通孔的直径自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依次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弹性球囊可以短时间内在灌注管形成较高负压,不但利于冲洗掉病灶内的细菌、毒素和坏死组织,而且可以使灌洗液充分注满整个病灶区,从而克服一般贯通式灌洗管灌洗效率较低的缺陷;同时,加压灌注瞬间在灌洗3管内产生的高压,可以冲走因负压作用吸附阻塞引流管侧孔处的血凝块或脱落组织,起到清洗引流管的作用。
侧通孔直径自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依次减小;在不加压灌洗的时侯,靠近灌注端部分因侧孔较大,灌洗液易于流出至病灶区,而引流端侧通孔较小,更加不易吸入较大血凝块及坏死脱落组织而引起阻塞。
病人根据病灶胀痛程度自控加压的压力和灌洗速度,有利于在充分灌注的前提下避免灌洗液渗漏而造成的痛苦和增加感染机会;弹性球囊灌注和加压交替进行,配合两侧阀门开闭可在病灶内形成“完全引流一充分灌注”的脉冲式灌洗方式,提高灌洗效率。
本发明的生产、使用成本低,不需电力等外力支持,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用于绝大多数外科深部感染的治疗。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灌注端可插拔接口上串接有导向阀,该导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弹性球囊的入口相通。导向阀能够防灌注端的引流液而不发生回流现象。
所述导向阀是单向阀。
所述侧通孔呈双排螺旋线排列。双排螺旋线排列的侧通孔更加进一步增加灌洗液的流量。
所述侧通孔直径为引流管管腔直径的1/3 1/6。
靠近所述弹性球囊一端的侧通孔直径是引流管管腔直径的三分之一,靠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的侧通孔直径是引流管管腔直径的六分之一。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一种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参见附图1,图中引流管1,侧通孔2,第一可调节阀门3,引流端可插拔接口 4,第二可调节阀门5,弹性球囊6,导向阀7,灌注端可插拔接口 8。
本实施例中,引流管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可调节阀门5和第一可调节阀门3装有灌注端可插拔接口 8和引流端可插拔接口 6,引流管1管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排列的侧通孔2,灌注端可插拔接口 8上串接有弹性球囊6 ;侧通孔2的直径自灌注端可插拔接口 8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 4顺次逐渐减小。
灌注端可插拔接口 8上串接有导向阀7,导向阀7的出口与弹性球囊6的入口相通,导向阀7的入口与灌洗端可插拔接口相贯通;导向阀7是单向阀;自导向阀7本身的入口向出口呈导通状态,自出口向入口呈截止状态;导向阀7能够有效防止灌洗液在弹性球囊6加压时回流。
侧通孔2呈双排螺旋线排列;双排螺旋线排列的侧通孔2更加进一步增加灌洗液的流量;侧通孔2直径为引流管1管腔直径的1/3 1/6 ;靠近弹性球囊6 —端的侧通孔2直径是引流管1管腔直径的三分之一,靠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 4的侧通孔2直径是引流管1 管腔直径的六分之一。
弓丨流管1采用医用硅胶管,长50厘米,直径6毫米,管壁厚度1毫米,引流管1的管壁上设有侧通孔2,侧通孔2直径为管腔直径的1/3 1/6,侧通孔2呈螺旋状排列,位于同一条螺旋线上的侧通孔2之间间隔0. 8mm。
外科手术清创之后,将引流端可插拔接口 4和第一可调节阀门3卸下,自感染区易于灌洗位置做皮肤切口,沿皮下至感染区,穿过感染区中央,于健康皮下开口穿出。切口穿入、穿出处丝线缝合固定,穿出端安装第一可调节阀门3、引流端可插拔接口 4后接负压引流器。注意出、入孔均与感染区至少间隔5cm以上的健康组织。注意固定管腔的丝线应保留2 3厘米长度余量,以使整个管可以在病灶内适当滑动。
对于感染面积较大、或者骨科长管骨的髓内、外均存在感染者,同时下两套上述灌洗装置,分别置于病灶两侧或者髓内髓外。
术中缝合手术切口,灌洗区封闭。对于不能一期缝合的切口,可以采用人工皮 (VSD)或者皮瓣闭合创面。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1 2周、伤口换药治疗。灌洗液为生理盐水,用量5000 8000ml/日。对灌洗引流管堵塞,加压抽吸无效时,可在严格消毒两侧外露管壁4 5厘米后,双手分别握住两端,轻轻旋转或者上下滑动,即可解除堵塞。日常维持灌洗速度60滴/分。每隔一小时左右做脉冲式灌洗一次(夜间可间隔6-8小时)。
脉冲式灌洗首先确保引流管1无阻塞,然后关闭第二可调节阀门5,待弹性球囊 6内注满灌洗液、病灶内残余灌洗液基本由引流管1完全引流后,关闭第一可调节阀门3,打开第二可调节阀门5,同时由病人手动握紧弹性球囊6加压,具体压力和速度由病人自己掌握,以加压至感觉到病灶区胀痛而伤口无灌洗液渗出为最佳。如此重复2-3次至引流出的灌洗液基本清澈。
拔管指征在排除管道堵塞的前提下,打开第二可调节阀门5、关闭第一可调节阀门3时,病人2 3秒内即可出现胀痛感,并有灌洗、引流口明显渗液,可以认为病灶已愈合,无积液腔;引流液清亮,经2 3次细菌培养阴性。
拔管方法灌洗2 3周后分次去除灌洗引流管在充分消毒并确证灌洗引流管滑动自如后,先剪断灌注端,变成单纯引流管,再分2 3次自引流端拔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两端分别通过可调节阀门装有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和引流端可插拔接口,所述引流管管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排列的侧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端可插拔接口上串接有弹性球囊;所述侧通孔的直径自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端可插拔接口上串接有导向阀,该导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弹性球囊的入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是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通孔呈双排螺旋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通孔直径为引流管管腔直径的1/3 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弹性球囊一端的侧通孔直径是引流管管腔直径的三分之一,靠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的侧通孔直径是引流管管腔直径的六分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灌洗管,特别是一种自控脉冲式灌洗管。它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两端分别通过可调节阀门装有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和引流端可插拔接口,引流管管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排列的侧通孔,灌注端可插拔接口上串接有弹性球囊;侧通孔的直径自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依次减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弹性球囊短时间内在灌注管形成较高负压冲走因负压作用吸附阻塞引流管侧孔处的血凝块或脱落组织,侧通孔直径自灌注端可插拔接口向引流端可插拔接口依次减小;在不加压灌洗的时侯,靠近灌注端部分因侧孔较大,灌洗液易于流出至病灶区,而引流端侧通孔较小,更加不易吸入较大血凝块及坏死脱落组织而引起阻塞。
文档编号A61M3/02GK102553012SQ2012100279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杨佐明 申请人:杨佐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