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710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手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手汗症的中药。
技术背景
手汗症是相当常见的一种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病症,是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多所致,具体原因不是十分清楚,目前治疗手汗症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率高,但却存在一些后遗症,如代偿层出汗, 即手汗没有了,但从身体其他部位流出,这是手术后患者最不能忍受的后遗症之一。目前中医治疗手汗症效果不是很好,只是起一些辅助作用。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手汗症效率高、无副作用的中药。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手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份及其重量份数是
龙骨15-25、柴胡10-20、黄芩10-20、半夏10-20、牡蛎8_16、麻黄根5-15,白芍 7-15、枇杷 5-15。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是
龙骨20、柴胡15、黄芩15、半夏15、牡蛎12、麻黄根10、白芍11、枇杷10。
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本发明各组份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龙骨性味甘涩、平,入心肝、大肠经,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柴胡性味苦凉,入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牡蛎性味咸涩、凉,入肝、肾经,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麻黄根性味甘、平,敛汗固表,治体虚自汗、盗汗。
白芍性味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枇杷性味甘酸、凉,入脾、肺、肝经,润肺,止渴,下气。
中医认为手汗症的发生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湿热蕴蒸骨,或因素体阴虚内热郁蒸,或因久病大病之后体弱阳虚,调理不固所致。
本发明对症下药,所采用的原料,绝大多数具有滋补肾脾、胃,以及镇惊安神、敛阳收汗的作用,上述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肾脾胃,镇惊安神、燥湿散郁、敛阳收汗的功效。
本发明的效果主要是疗效高,本药要4年对99例手汗症患者进行治疗,69例全愈, 18例好转,总有效率为87. 9%,其次是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取龙骨15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牡蛎10克、麻黄根8克、白芍9 克、枇杷8克。
将上述组份按所列重量合成一剂一剂的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实施例2
取龙骨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牡蛎12克、麻黄根10克、白芍10 克、枇杷5克。
将上述组份按所列重量合成一剂一剂的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手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及其重量份数是 龙骨15-20 柴胡10-20 黄芩10-20半夏10-20 牡蛎8-16 麻黄根5-15 白芍7-15 枇杷5-1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及其重量份数是 龙骨20、柴胡15、黄芩15、半夏15、牡蛎12、麻黄根10、白芍11、枇杷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手汗症的中药,由龙骨、柴胡、黄芩、半夏、牡蛎、麻黄根、白芍、枇杷按一定重量比合成,具有滋补脾、肾、胃以及镇惊安神、燥湿散郁、敛阴收汗等功能,对治疗手汗症疗效高,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可标本兼治手汗症。
文档编号A61P25/20GK102526395SQ20121003955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简福川 申请人:简福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