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侵袭肠道粘膜引起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肠道炎症。本病一般只限于抵抗力被疾病或药物消弱的患者,多见于因肿瘤而行放化疗的病人,以及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治疗、有糖尿病等消耗性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细菌性肠炎多发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小儿,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 5次,少数可达10次,为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有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大便镜检可见真菌抱子和菌丝,粪便培养可有真菌生长。病程多迁延,治疗也比较麻烦。西药治疗该病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中医认为,霉菌性肠炎多在脾胃气阴亏虚的基础上发生,气虚则推动无力,阴亏则胃肠失于濡润下降,最终导致肠道气机运行不畅,浊邪内聚不散,久而蕴成湿热毒邪,久留不去。中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消胀止泻为治则。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椿皮8_12份、生地黄8_12份、砂仁20-30份、苍术10-20份、橘皮10-20份、荔枝核10-15份、莱菔子10-15份、鸡内金5_9份、北沙参8_12份、天冬10-20 份、五味子8-12份。优选的,该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椿皮10 份、生地黄10份、砂仁25份、苍术15份、橘皮15份、荔枝核12份、莱菔子12份、鸡内金7 份、北沙参10份、天冬15份、五味子10份。将上述中药按传统方法制成煎剂,滤渣备用。方中椿皮归大肠、胃、肝经,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砂仁归脾经、胃经、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苍术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荔枝核归肝、肾经,行气散结,祛寒止痛;莱菔子归肺、脾、胃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北沙参入肺、脾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天冬归肺、肾、胃、大肠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五味子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临床资料I、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间明白诊断为霉菌性肠炎的患儿共99 例,其中男60例,女39例,年龄 I个月24例, 3个月21例, 6个月19例, I岁20 例, 2岁11例, 5岁4例。病前用过I种抗生素13例,2种以上抗生素81例,用过激素95例,乳母乳头皴裂感染真菌I例。病程急性32例,拖延性48例,慢性19例;腹泻99 例,腹胀71例,食欲差62例,肛门红82例。绿色泡沫样稀烂便74例,豆腐渣样水样便43例。少数粪便有发酵气息,大批黏液,无脓血,便量少。多数病例在病初伴有低热、呕吐、腹痛,并发鹅口疮43例,尿布皮炎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病程等方面比拟,经统计学处置差别无明显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I]及补充建议[2],并结合临床拟定(I)大便稀黄,泡沫较多,或呈豆腐渣样,或带黏液。病程在I周以内为急性,2周至2月为迁延性,2月以上为慢性。(2)伴低热、面黄、脱水及全身其他部位霉菌感染,或并发营养不良、消化道外感染。(3)有用激素、抗生素史,此次使用激素、抗生素治疗无效,并排除细菌性肠炎。(4)大便镜检见真菌孢子和假丝,大便培养有霉菌生长。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治疗。椿皮10g、生地黄10g、砂仁25g、苍术15g、橘皮15g、荔枝核12g、莱菔子12g、鸡内金7g、北沙参10g、天冬 15g、五味子10g。将上方加水500mL煎至lOOmL,滤渣备用。将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外涂少量液体石蜡后,连接吸入中药煎剂的注射器,自肛门缓慢插入10-15cm,注入药液,拔管后稍稍抬高患儿臀部,尽可能长时间保留药液。每日I次。6月以下者,每次IOmL ;6月以上者,每次20mL。I周为I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思密达和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制霉菌素5-10万U/ (kg ·(!),分2-3次口服。思密达年龄2-6月每次0. 5g,7-12月每次lg,1-2岁每次2g,3-5 岁每次3g,均每日3次。复合乳酸菌胶囊每次0.5-1片,每日3次。I周为I个疗程。两组患儿中若伴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或其他部位念珠菌感染病灶者,均适当给予液体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I],治愈用药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好转用药72h内粪便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用药72h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5、治疗结果(I)两组均治疗I周后统计疗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I。表I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絚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椿皮8-12份、生地黄8-12份、砂仁20-30份、苍术10-20份、橘皮10-20份、荔枝核10-15份、莱菔子10-15份、鸡内金5-9份、北沙参8-12份、天冬10-20份、五味子8_12 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椿皮10份、生地黄10份、砂仁25份、苍术15份、橘皮15 份、蒸枝核12份、莱菔子12份、鸡内金7份、北沙参10份、天冬15份、五味子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中医认为,霉菌性肠炎多在脾胃气阴亏虚的基础上发生。为此,本发明选择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消胀止泻的中药椿皮、生地黄、砂仁、苍术、橘皮、荔枝核、莱菔子、鸡内金、北沙参、天冬、五味子加水煎汁,滤渣灌肠。经我院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6.4%,止泻时间、镜检正常及霉菌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4GK102579954SQ2012100748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0日
发明者王霄霞 申请人:王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