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81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坐到座部上的使用者进行施疗的椅子型按摩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按摩机,提出有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按摩机。该按摩机具有座部,使用者坐到该座位上;和腿放置部(ottoman),用于对坐到该座部上的使用者的腿部进行保持。在该腿放置部上设置有小腿保持部,用于保持使用者的腿部之中的小腿;以及脚保持部,用于保持腿部之中的脚。而且,小腿保持部和脚保持部能够各自独立地转动。并且,在座部上形成有用于收纳腿放置部的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经由设置在座部的前壁上的开口与外部连通。而且,腿放置部在不使用时被收纳在收纳空间内。腿放置部在使用时从收纳空间内向座部前方的使用位置滑动移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99450号公报然而,当腿放置部被收纳到收纳空间内时,在小腿保持部中对使用者的小腿进行保持的保持面朝向下方,与设置按摩机的设置面对置。而且,在腿放置部朝向使用位置滑动 移动的情况下,小腿保持部跟随腿放置部的滑动移动而转动。通过该转动,小腿保持部的保持面朝向前方,出现在座部的前侧。在这样的构成中,为了使小腿保持部转动到适当的位置,需要设置足够的用于使小腿保持部转动的空间。也就是说,腿放置部的使用位置被设定在从座部离开的位置。因此,腿放置部的脚保持部被配置在从座部离开的位置,当使用者的身高低时,该使用者的脚够不着脚保持部,难以利用脚保持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机,即使在身高低的使用者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腿放置部适当地保持该使用者的腿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按摩机,在用于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内形成有向前侧开口的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内收纳用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保持的腿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该按摩机具备转动机构,使所述腿放置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部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以沿着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第I位置是指所述脚保持部能够将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封闭的位置,第2位置是指所述脚保持部被设定在所述座部的前侧的位置;以及移动机构,使所述腿放置部的对就座到所述座部上的使用者的小腿进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部跟随所述脚保持部的转动而移动,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设定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3位置,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被设定在所述座部前方的第4位置。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3位置被设定为在所述收纳空间内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侧的位置,当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小腿进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面与位于所述第I位置上的所述脚保持部对置。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当所述 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小腿进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面与所述座部的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或设置所述按摩机的设置面对置。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所述座部具有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面,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面与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对置,所述转动机构具有转动支承部,该转动支承部将所述脚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I位置时从所述就座面离开的一侧的基端部位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将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座部架连结的第I连结部位和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动的移动,而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增长的移动,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随所述脚保持部的转动而在所述第3位置与该第3位置和所述第4位置之间的第5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小腿保持部以与在所述第3位置和所述第5位置之间的移动不同的方式在所述第5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连结部件由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时松弛、且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的距离时张紧的部件构成。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所述第2连结部位位于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上。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5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小腿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最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位于比所述座部靠前侧的位置上。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移动机构还具有赋势部件,赋势部件对所述小腿保持部施加朝向所述脚保持部的赋势力,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通过在来自所述赋势部件的赋势力使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随所述脚保持部的转动而在所述第3位置与所述第5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与所述第4位置之间以所述脚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小腿保持部越从该脚保持部离开的方式移动。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连结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4位置未被设定在从所述第3位置至所述第5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移动路径的延长线上。优选本发明的按摩机还具备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小腿保持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脚保持部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到该脚保持部上,所述第4位置被设定在比所述第3位置靠近所述就座面 的位置上,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与所述第4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脚保持部进行转动。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在座部架上设置有轴部件,该轴部件被配置在比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所述脚保持部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上,且沿着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轴部件上连结有对所述腿放置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连结在所述轴部件上的所述支承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部件转动。优选本发明的按摩机还具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将所述支承部件以与所述轴部件之间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转动地驱动,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在与对使用者的小腿的靠近膝盖一侧的部位进行保持的部位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凹部,在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凹部内收纳所述驱动装置的一部分。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将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座部架连结的第I连结部位和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动的移动,而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增长的移动,所述连结部件被连结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3位置被设定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侧的位置,所述第I位置被设定成,位于该第I位置上的所述脚保持部的前端位于与所述座部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座部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还具备 第I赋势部件,对所述脚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以及第2赋势部件,对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脚保持部施力。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2赋势部件以其一端与所述脚保持部连结、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赋势部件对所述脚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并且对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脚保持部施力。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2赋势部件这样设置,当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与该第I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越从所述第I位置离开,所述第2赋势部件对该脚保持部施加的赋势力越大,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中途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所述第2赋势部件对该脚保持部施加的赋势力越小。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在所述脚保持部上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在使所述脚保持部从所述第I位置侧朝向所述第2位置转动时被操作。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优选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面位于比该脚保持部的位于该脚保持面相反侧的非脚保持面靠后侧的位置上,所述操作部被设置在所述脚保持部的前端部位的所述脚保持面侧,形成为越靠近前端,所述脚保持部的厚度越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按摩机,具备座部;腿放置部,包括脚保持部和小腿保持部;轴部件,将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够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座部上;转动机构,将所述脚保持部以能够绕与所述轴部件不同的旋转轴线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方式支承;以及移动机构,当所述脚保持部从所述闭合状态转动到所述打开状态时,使所述小腿保持部从后方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动。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脚保持部包括脚支承面,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当所述脚保持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脚支承面将所述小腿保持面遮蔽,当所述脚保持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脚支承面及所述小腿保持面露出。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脚保持部包括位于所述脚支承面相反侧的非脚保持面,在所述脚保持部被维持在所述闭合状态的状态下所述腿放置部转动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非脚保持面朝向上方。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轴部件能够在所述脚保持部被维持在所述闭合状态的状态下将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够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支承。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身高矮的使用者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腿放置部适当地保持该使用者的腿部。


图1(a) (b)是示出本发明的按摩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座部架的立体图。图3(a)是示意性地示出收纳空间中的各个驱动装置的配置方式的俯视图,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第I驱动装置的配置方式的侧视图。图4是位于展开位置的腿放置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说明腿放置部的构成的侧视图。图6(a) (b) (c) (d)是说明腿放置部从收纳状态移动到施疗状态的过程的侧视图。图7(a) (b) (C)是说明腿放置部从收纳状态移动到施疗状态的过程的侧视图。图8(a) (b)是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按摩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按摩机、13...腿放置部、14...就座面、15...座部、18...收纳空间、
18a...开口部(开口)、20...座部架、23...轴部件、24...作为转动支承部、支承部件的连接架、30...作为驱动装置的第I驱动装置、50...小腿保持部、501...小腿保持面、
503...凹部、51...脚保持部、511...脚保持面、512...非脚保持面、513...操作部、
514...作为连结部的突出部、52...转动机构、521...作为第I赋势部件的扭力弹簧、
53...移动机构、531...赋势部件、第2赋势部件作为的扭力弹簧、542...作为连结部件的带部件、543. 第I连结部位、544. 第2连结部位、100.设置面、SI.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依照图I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下面简称为“按摩机”。)。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以坐到按摩机上的使用者为基准的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使用者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指与设置按摩机的设置面垂直的方向。
如图I (a) (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机11具备椅子12和腿放置部13。在按摩机11上设置有被埋设在椅子12内及腿放置部13内的施疗机构(省略图不);对该施疗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由使用者进行操作的控制器面板(省略图示)等。施疗机构是施疗子、气袋、加热器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椅子12上设置有座部15,座部15具有上表面、即就座面14。背靠部16能够相对于座部15转动。在座部15的两侧设置有扶手17。在座部15上形成有用于收纳腿放置部13的收纳空间18。该收纳空间18经由形成在座部15前侧的开口部(开口)18a与外部连通。并且,图1(a)示出腿放置部13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收纳空间18内的收纳状态。图1(b)示出能够将腿放置部13用于施疗的施疗状态。处于收纳状态的腿放置部13的前端比开口部18a靠前侧,且在前后方向上与座部15的前端位于相同位置,或者比座部15的前端靠后侧。
如图2所示,座部15包括座部架20。座部架20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的支承腿架21a、21b、21c、21d。支承腿架21a、21b被配置在座部15的前侧且宽度方向的两端。支承腿架21c、21d被配置在座部15的后侧且宽度方向的两端。另外,支承腿架21a、21c通过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2条)的连结架22a、22b连结。支承腿架21b、21d通过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2条)的连结架22c、22d连结。连结架22a 22d之中的位于下侧的连结架22a、22c被连结在支承腿架21a 21d的下端部位。连结架22a 22d之中的位于上侧的连结架22b、22d被连结在支承腿架21a 2Id的上端部位。连结架22b、22d的前端对轴部件23进行支承。在该轴部件23的两侧上可旋转地连接有作为支承部件的连接架24。这些连接架24被配置在比支承腿架21a、21b靠近宽度方向的内侧。各个连接架24的基端(图2中上端)可旋转地连结在轴部件23上。在各个连接架24的前端(图2中下端)上连结有腿放置部13。在各个连接架24的基端,在比轴部件23靠前侧的位置上连接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动架25。而且,通过使连接架24转动时,腿放置部13转动。在连结架22b、22d的后端设置有背靠架26。背靠架26可旋转地连结在座部架20上。如图3(a) (b)所示,在收纳空间18内配置有第I驱动装置(驱动装置)30和第2驱动装置40。第I及第2驱动装置30、40能够被配置在收纳空间18内的上方区域上。第I驱动装置30能够使连结有腿放置部13的各个连接架24转动。第2驱动装置40使背靠架26转动。第2驱动装置40具备电动机等驱动源41和将由该驱动源41产生的驱动力传送给背靠架26的传递机构42。第I驱动装置30具备电动机等驱动源31和将由该驱动源31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动架25的传递机构32。而且,当传递机构32将来自驱动源31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动架25时,连接架24以与轴部件23之间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进行转动。其结果,如图I及图4所示,被支承在连接架24上的腿放置部13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腿放置部13通过来自驱动源31的驱动力而在被预先设定的可动范围内进行转动。在图示的例子中,“可动范围”是指从收纳位置(参见图I)到展开位置(参见图4)的范围,收纳位置是指在与设置按摩机11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状态下、腿放置部13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到收纳空间18内的位置,展开位置是指在座部15的前侧、腿放置部13被配置成与设置面大致平行的状态的位置。接着,参照图I 图5,说明腿放置部13。如图1(a) (b)所示,腿放置部13具有用于对使用者的腿部之中的小腿进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部50和用于对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部51。“小腿”是指使用者的腿部之中的从膝盖到踝关节的部分。“脚”是指从腿部之中的踝关节到脚趾的部分。如图2及图5所示,使脚保持部51相对于座部15转动的转动机构52被设置在脚保持部51上从就座面14离开的一侧的基端部位(图5中的下端)与构成座部架20的连接架24的前端部位(图5中的下端)之间。该转动机构52具备被设置在脚保持部51上的未予图示的销部件和被设置在上述连接架24上且将该销部件自由旋转地支承的支承部 (例如轴承)。而且,脚保持部51能够通过转动机构52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以旋转轴线SI为中心转动,闭合位置是指能够在收纳空间18上将开口部18a封闭的第I位置(参见图I (a)),打开位置是指位于座部15的前侧且使用者能够使用的第2位置(参见图1(b))。“第I位置”是不将脚保持部51作为脚放置处使用的非使用位置。在脚保持部51被配置于第I位置上的情况下,该脚保持部51的前端位于与座部15的前端相同的位置上,或者位于比座部15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上。而且,收纳空间18的开口部18a被配置于第I位置上的脚保持部51封闭。另一方面,“第2位置”是指将脚保持部51作为脚放置处使用的使用时位置。第2位置是从第I位置转动约9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架24作为将脚保持部51的基端部位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发挥作用。另外,在转动机构52上设置有作为第2赋势部件的扭力弹簧521,扭力弹簧521对脚保持部51向收纳到收纳空间18中的方向A(参见图5)施力。从该扭力弹簧521赋予给脚保持部51的赋势力随着该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离开、即向第2位置靠近而逐渐增大。在脚保持部51上形成有用于对使用者的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面511和位于该脚保持面511相反侧的非脚保持面512。而且,在脚保持部51被配置在第2位置上的情况下,脚保持面511能够对使用者的脚的脚底进行保持。另外,在脚保持部51被配置在第I位置上的情况下,非脚保持面512与坐到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小腿对置。在这样的脚保持部51的前端部位上,在脚保持面511侧设置有操作部513,操作部513在要使位于第I位置的脚保持部51转动到第2位置时由使用者操作。该操作部513形成为随着靠近前端,脚保持部51的厚度逐渐变薄。此外,在脚保持部51的基端部位上设置有朝向小腿保持部50的基端部位(图5中下端部位)突出的作为连结部的突出部514。在该突出部514的前端上可转动地连结有小腿保持部50。如图I (b)及图2所示,小腿保持部50具有对使用者的小腿进行保持的小腿保持面501。而且,在小腿保持面501侧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等间隔配置的3个侧壁502。该侧壁502构成为,与被保持在小腿保持部50上的小腿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的长度Hl比与该小腿的厚度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长度H2长。在位于各个侧壁502之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上的侧壁502内分别形成收纳部515,脚保持部51的突出部514的前端被收纳在收纳部515内。该收纳部515向侧壁502的下侧开口。而且,设置于脚保持部51上的各个突出部514的前端被配置在相应的侧壁502内。
如图3(b)所示,在各个侧壁502的后侧上端形成有凹部503。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收纳空间18内的第3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装置30、40的一部分位于凹部503内。该凹部503形成在侧壁502上,以确保设置在收纳空间18内的驱动装置30、40的设置空间。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的情况下,如图2及图5所示,小腿保持面501与位于第I位置上的脚保持部51 (脚保持面511)对置。而且,位于第3位置上的小腿保持部50通过移动机构53而跟随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的转动而朝向第4位置(参见图1(b))移动,第4位置被设定成座部15的前侧且比第3位置靠向上方。移动机构53具有对小腿保持部50朝向方向B(参见图5)施力的作为第I赋势部件的螺旋弹簧531,方向B是指向脚保持部51的脚保持面511靠近的方向。该螺旋弹簧531将收缩力作为赋势力赋予。螺旋弹簧531被配置在小腿保持部50的收纳部515内。这种螺旋弹簧531的一端与突出部514的第I固定位置Pl连接。第I固定位置Pl比突出部5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靠近前端侧。另外,螺旋弹簧531的另一端与配置在第3位置上的小腿保持部50的第2固定位置P2连接。第2固定位置P2位于小腿保持部50的上下方向的 大致中央且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531向使脚保持部51向第I位置靠近的方向施力。说明第I及第2固定位置P1、P2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当脚保持部51在第I位置与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之间转动的情况下,固定位置PU P2之间的直线距离随着该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离开而增长。当脚保持部51在上述中途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下,固定位置P1、P2之间的直线距离随着该脚保持部51靠近第2位置而变短。因此,螺旋弹簧531的长度在脚保持部51位于上述中途位置时最大。螺旋弹簧531的长度随着脚保持部51从上述中途位置靠近第I位置而逐渐变短。同样地,螺旋弹簧531的长度随着脚保持部51从上述中途位置靠近第2位置而逐渐变短。也就是说,螺旋弹簧531对小腿保持部50及脚保持部51赋予的赋势力在脚保持部51位于上述中途位置的情况下最大。另外,在移动机构53上设置有连结机构54,连结机构54将上述各个连接架24的基端(图5中的上端)和脚保持部51的前端部位(图5中的上端部位)连结。该连结机构54具备被固定安装在连接架24上的加强部件541和一端被固定在该加强部件541的第I连结部位543上的作为连结部件的带部件542。该带部件542的另一端被固定在设置于小腿保持部50的侧壁502前端的第2连结部位544上。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上的情况下,该第2连结部位544位于比第I连结部位543靠后侧的位置上。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上的情况下,带部件542松弛。因此,在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朝向第2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小腿保持部50在由螺旋弹簧531产生的赋势力的作用下以大致保持与脚保持部5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状态跟随该脚保持部51转动。而且,当脚保持部51转动到第5位置(参见图6(d))时,带部件542处于张紧的状态,第5位置是指脚保持部51的前端位于比座部15的前端靠前侧的位置。像这样,带部件542限制脚保持部51进行会使连结部位543、544之间的直线距离增长的移动。其结果,当脚保持部51进一步靠近第2位置时,小腿保持部50向从脚保持部51离开的方向移动而靠近第4位置。该第4位置没有被设定在从第3位置至第5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的移动路径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连结部位543、544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与带部件542的长度对应的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和在各个连结部位543、544之间的直线距离达到规定的距离的情况下,小腿保持部50的移动方式是不同的。接着,参照图6和图7,说明将收纳状态的腿放置部13设为施疗状态时的作用。另夕卜,在图6及图7中省略了螺旋弹簧531及扭力弹簧521的图示。而且,如图6(a)所示,使用者对形成在脚保持部51的前端上的操作部513进行操作时,来自使用者的力量经由操作部513被传递到脚保持部51,从而脚保持部51开始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这样的话,与脚保持部51的突出部514连结的小腿保持部50追随脚保持部51的转动而开始从第3位置朝向第5位置移动。此时,小腿保持部50被螺旋弹簧531施加朝向脚保持部51的脚保持面511的赋势力(参见图5)。因此,如图6(b) (c) 所示,小腿保持部50以保持与脚保持部5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移动。也就是说,小腿保持部50以其上端部位相比下端部位先行的方式朝向前方移动。另外,在从图6(a)的状态变为图6 (d)的状态的期间,由于连结在小腿保持部50和连接架24上的带部件542处于松弛状态,所以小腿保持部50以各个连结部位543、544之间的直线距离增长的方式移动。接着,如图6 (d)所示,当小腿保持部50达到第5位置时,与小腿保持部50和连接架24连结的带部件542从松弛状态变为张紧状态。这样的话,会导致各个连结部位543、544之间的直线距离进一步增长的小腿保持部50的移动被带部件542限制。其结果,如图7 (a) (b) (c)所示,小腿保持部50以随着脚保持部51向第2位置靠近而从脚保持部51离开的方式移动。具体地讲,小腿保持部50从第5位置朝向第4位置移动,其上端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靠近就座面14且其下端部位向座部15的前侧移位。此时,小腿保持部50相对于脚保持部51转动,使小腿保持部50的前端从脚保持部51离开。即,第5位置被设定在第4位置的下方。因此,向座部15的前方突出的小腿保持部50以向座部15的就座面14靠近、即向上方靠近的方式移动。接着,当脚保持部51到达第2位置时,小腿保持部50到达第4位置。也就是说,腿放置部13处于施疗状态。另外,如上所述,在收纳空间18的上方区域上配置有用于调整腿放置部13的位置或使背靠架26转动的驱动装置30,40、以及用于对座部架20进行加固的各种加强部件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小腿保持部50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小腿保持部50以避开上述上方区域的方式移动到小腿保持部50的前端向座部15的前方突出的第5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小腿保持部50与被配置在上方区域上的各种部件接触。另外,脚保持部51被赋予来自扭力弹簧521的赋势力和来自螺旋弹簧531的赋势力。来自扭力弹簧521的赋势力随着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靠近第2位置而逐渐增大。另外,来自螺旋弹簧531的赋势力随着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动而逐渐增大。但是,当通过了该螺旋弹簧531的长度最大的上述中途位置时,来自螺旋弹簧531的赋势力随着脚保持部51靠近第2位置而逐渐减小。在脚保持部51从上述中途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动的期间,来自螺旋弹簧531的赋势力的减少量比来自扭力弹簧521的赋势力的增加量多。因此,来自各个弹簧521、531的赋势力的合计在脚保持部51位于上述中途位置时最大。也就是说,来自各个弹簧521、531的赋势力的合计随着脚保持部51从上述中途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动而逐渐减小。因此,在脚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在使用者的脚从脚保持部51离开了时,也能够通过施加到脚保持部51上的重力等来抑制该脚保持部51立刻返回到第I位置。另一方面,当使用者结束了按摩机11的使用时,使用者要将腿放置部13收纳。此时,通过由使用者对脚保持部51施加较小的力,脚保持部51及小腿保持部50就能够利用各个弹簧521、531的赋势力返回到第I位置及第3位置。其结果,腿放置部13变为收纳状态。另外,此时的脚保持部51和小腿保持部50的移动方式与使腿放置部13从收纳状态移动到施疗状态时的移动方式相反,所以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效果。(I)按摩机20具备移动机构,在脚保持部51位于第I位置(图Ia)的情况下,移动机构使小腿保持部50移动到设定在收纳空间18内的第3位置(图5),在脚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图Ib)的情况下,移动机构使小腿保持部50移动到设置在座部15前方的第4位置(图lb、图2)。当使用被收纳在形成于座部15的收纳空间18内的腿放置部13时,使腿放置部13的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朝向第2位置转动。接着,当脚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时,能够将坐到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脚保持在该脚保持部51的脚保持面511上。也 就是说,无需像以往那样使脚保持部51从收纳空间18内向座部15的前方滑动移动,相应地能够使脚保持部51在前后方向配置在靠近座部15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身高低的使用者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腿放置部13适当地保持该使用者的腿部。(2)另外,与使脚保持部51从收纳空间18内向座部15的前方滑动移动的现有情况相比,能够将脚保持部51配置在前后方向上更靠近座部15的位置上,相应地能够在比较窄的设置场所使用按摩机11。因此,即使在比较窄的设置场所上设置了按摩机11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腿放置部13设为能够施疗的状态。(3)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使腿放置部向座部15的前方滑动移动时,小腿保持部50被配置在能够施疗的位置上。但是,在该状态下,施疗时不能使用脚保持部51。因此,需要将滑动移动了的脚保持部51以脚保持面511朝向上方的方式转动。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分别需要进行将小腿保持部50设为能够使用的步骤;和将脚保持部51设为能够使用的步骤。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位于第I位置的脚保持部51转动到第2位置时,小腿保持部50跟随与该脚保持部51的转动而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也就是说,只通过一个步骤,就能够将脚保持部51及小腿保持部50同时设为可使用的状态。因此,能够简化将脚保持部51及小腿保持部50设为可使用的状态时的工夫。(4)小腿保持部50的侧壁502的长度Hl比侧壁502的长度H2长(参见图2)。这样的小腿保持部50在收纳空间18内以小腿保持面501与位于第I位置的脚保持部51对置的方式配置。因此,与小腿保持面501以与设置面或就座面14对置的方式收纳在小腿保持部5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收纳空间18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对具有收纳空间18的座部15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短缩做出贡献。(5)假设采用小腿保持部50构成为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直线移动的情况下,需要将配置在第3位置上侧的各种部件设置成位于小腿保持部50的移动路径的上方。在这种情况下,会使收纳空间18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增长,所以使得座部15变大型化。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小腿保持部50以保持与脚保持部5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5位置。接着,到达了第5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朝向位于第5位置上方的第4位置移动。也就是说,小腿保持部50以避免与收纳在收纳空间18内的上方区域的各种部件之间的接触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在将第3位置和第4位置直线连结的区间配置各种部件,相应地能够降低就座面14的位置。而且,即使身高矮的使用者也容易坐到座部15上。(6)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由带部件542构成。因此,与用能够自由伸缩的部件构成连结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使用者被夹手。也就是说,能够提高小腿保持部50移动时的安全性。(7)另外,在施疗时,小腿保持部50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靠近就座面14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利用小腿保持部50对就座在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小腿中靠近膝盖的位置适当地保持。因此,在小腿保持部50内设置有施疗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对坐到座部15上的使用者的小腿中的靠近膝盖的位置适当地进行施疗。(8)腿放置部13被连接在连接架24上,连接架24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部架20的构成要素之一的轴部件23连接。因此,通过各个连接架24的转动来调整腿放置部13的位 置。而且,此时,腿放置部13的小腿保持部50与脚保持部5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变化。因此,能够与腿放置部13的位置无关地,对身高不同的各种使用者适当地使用腿放置部13。(9)在小腿保持部50的各个侧壁502上形成有凹部503。于是,在小腿保持部50位于第3位置的情况下,用于调整腿放置部13的位置的第I驱动装置30的一部分位于小腿保持部50的凹部503内。因此,能够将第I驱动装置30配置到与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第3位置上的小腿保持部50靠近的位置上,相应地能够抑制座部15在上下方向上的大型化。另外,能够将就座面14设置到低的位置上,相应地对于身高低的使用者来说,容易坐到座部15上。(10)小腿保持部50被螺旋弹簧531向朝向脚保持部51靠近的方向施力。因此,当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时,无需设置复杂的结构,就能够使位于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跟随脚保持部51而移动到第5位置。(11)另外,在脚保持部51配置于第I位置的情况下,该脚保持部51的前端位于与座部15的前端相同的位置上,或者位于比座部15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提高在不利用腿放置部13的情况下使用者坐到座部15上时的便利性。也就是说,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机11合适地作为单纯的椅子利用。(12)脚保持部51被扭力弹簧521始终赋予向第I位置靠近的方向的赋势力。因此,当使位于第2位置的脚保持部51返回到第I位置时,使用者对脚保持部51赋予较少的力,就能够利用来自扭力弹簧521的赋势力,将脚保持部51返回到第I位置上。因此,在使用后进行整理时,能够容易地将包含脚保持部51的腿放置部13收纳到收纳空间18内。(13)另外,脚保持部51不仅被赋予来自扭力弹簧521的赋势力,还被赋予来自螺旋弹簧531的赋势力。这样的来自各个弹簧521、531的赋势力的合计在脚保持部51位于第I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时最大,随着脚保持部51从该中途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而逐渐变小。因此,与脚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时赋势力的合计最大的情况不同,当在施疗中,使用者的脚从脚保持部51离开时,能够通过来自各个弹簧521、531的赋势力来抑制脚保持部51从第2位置返回到第I位置的事态的发生。(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脚保持部51上形成有操作部513,该操作部513在使该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时由使用者操作。因此,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容易使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15)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513被形成在脚保持部51的脚保持面511侦彳。因此,在使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时,容易用使用者的脚背将脚保持部51踩到第2位置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操作部513只要构成为使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时能够由使用者操作即可,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构成。例如,操作部513可以是一端被固定在脚保持部51的前端上的带状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脚保持部51上设置操作部513。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螺旋弹簧531设置成在脚保持部51位于第2位置时对该脚保持部51施加的赋势力最大。 另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配置在小腿保持部50与脚保持部51之间的第2赋势部件具备固定在小腿保持部50侧的第I磁石和固定在脚保持部51侧的第2磁石。而且,各磁石被设置成相互吸引。此时,可以将各磁石之中的任意一个设为磁性部件。另外,磁石可以是永久磁石,也可以是电磁石。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2赋势部件。即使这样构成,在小腿保持部50上经由突出部514连结有脚保持部51。因此,当脚保持部51从第I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时,能够使将小腿保持部50跟随该脚保持部51的转动而从第3位置朝向第4位置移动。此时,在收纳空间18内设置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对小腿保持部50在第3位置与第5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导向。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小腿保持部50的侧壁502上设置凹部503。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驱动装置30、40等配置在位于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50的上方。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就座面14被设置成更靠上方。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用于使腿放置部13转动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需第I驱动装置30,所以也可以不在小腿保持部50的侧壁502之中的至少一个侧壁502上设置凹部50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座部1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连结机构54。但是,连结机构54也可以只搭载一个。在像这样只设置一个连结机构54的情况下,优选将连结机构54设置在座部1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这种情况下,连结机构54的带部件542与小腿保持部50的侧壁502之中的位于中央的侧壁502连结。像这样构成的话,能够在小腿保持部50的转动过程中降低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例如手指)触摸到带部件542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小腿保持部50移动时的安全性。 在实施方式中,带部件542只要具有足够支承小腿保持部50的强度即可,可以是带状的部件,也可以是绳状的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连结机构54可以是不具备加强部件541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带部件542的一端与连接架24直接连结。 在实施方式中,替代带部件542,可以将能够自由伸缩的联杆部件作为连结部件使用。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I位置设定成,在脚保持部51位于第I位置的情况下,该脚保持部51的前端比座部15的前端靠前侧。 在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53也可以构成为使小腿保持部50在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直线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优选将就座面14设置为更靠近上方,使收纳空间18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增长,在小腿保持部50的移动路径上方的位置上配置加强部件等。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8(a) (b)所示,可以将小腿保持部50以其小腿保持面501与设置面100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就座面14设置到更低的位置上。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小腿保持部50配置成其小腿保持面501与就座面14对置。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就座面14设置到更低的位置上。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腿放置部13构成为能够将整个腿放置部13收纳到收纳空·间18内。 在实施方式中,按摩机11可以采用不具备背靠部16的构成。另外,按摩机11可以构成为不具备扶手17的构成。 在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具备电动机等动力源和用于将该动力源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动机构52的传递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小腿保持部50及脚保持部51根据来自动力源的驱动力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机,具备 腿放置部,包括脚保持部和小腿保持部; 座部,具有收纳空间,收纳空间向前侧开口,用于将所述腿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纳;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脚保持部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以沿着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第I位置是指所述脚保持部能够将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封闭的位置,第2位置是指所述脚保持部被设定在所述座部的前侧的位置;以及 移动机构,使所述腿放置部的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随所述脚保持部的转动而移动,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小腿保持部移动到设定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3位置,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小腿保持部移动到被设定在所述座部前方的第4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位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侧, 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当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小腿保持面与位于所述第I位置上的所述脚保持部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当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小腿保持面与所述座部的就座面或所述按摩机的设置面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面与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小腿保持部对置, 所述转动机构具有转动支承部,该转动支承部将所述脚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I位置时从所述座部的就座面离开的一侧的基端部位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承,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将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连结部件, 所述连结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座部架连结的第I连结部位和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动的移动,而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增长的移动,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随所述脚保持部的转动而在所述第3位置与该第3位置和所述第4位置之间的第5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小腿保持部以与在所述第3位置和所述第5位置之间的移动不同的方式在所述第5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由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时松弛、且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的距离时张紧的部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所述第2连结部位位于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位于所述第5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小腿保持部的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最靠近所述就座面的部位位于比所述座部靠前侧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还具有赋势部件,该赋势部件对所述小腿保持部施加朝向所述脚保持部的赋势力, 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通过在来自所述赋势部件的赋势力使所述小腿保持部跟随所述脚保持部的转动而在所述第3位置与所述第5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与所述第4位置之间以所述脚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小腿保持部越从该脚保持部离开的方式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位置未被设定在从所述第3位置至所述第5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移动路径的延长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小腿保持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脚保持部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到该脚保持部上, 所述第4位置被设定在比所述第3位置靠近所述就座面的位置上, 所述小腿保持部在所述第5位置与所述第4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脚保持部进行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座部架上设置有轴部件,该轴部件被配置在比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所述脚保持部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上,且沿着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轴部件上连结有对所述腿放置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连结在所述轴部件上的所述支承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部件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将所述支承部件以与所述轴部件之间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转动地驱动, 在所述小腿保持部上,在与对使用者的小腿的靠近膝盖一侧的部位进行保持的部位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凹部, 在位于所述第3位置的所述小腿保持部的凹部内收纳所述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将座部架和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连结部件, 所述连结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座部架连结的第I连结部位和所述连结部件的与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动,而在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小腿保持部进行会使所述第I连结部位与所述第2连结部位之间的距离增长的移动, 所述连结部件被连结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位置被设定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比所述第I位置靠后侧的位置, 所述第I位置被设定成,位于该第I位置上的所述脚保持部的前端位于与所述座部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座部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I赋势部件,对所述脚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以及 第2赋势部件,对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脚保持部施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赋势部件以其一端与所述脚保持部连结、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小腿保持部连结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2赋势部件对所述脚保持部朝向所述第I位置施力、并且对所述小腿保持部朝向所述脚保持部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赋势部件这样设置, 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与该第I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越从所述第I位置离开,所述第2赋势部件对该脚保持部施加的赋势力越大, 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中途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越靠近所述第2位置,所述第2赋势部件对该脚保持部施加的赋势力越小。
1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保持部上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在使所述脚保持部从所述第I位置侧朝向所述第2位置转动时被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保持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脚保持部的用于对使用者的脚进行保持的脚保持面位于比该脚保持部的位于该脚保持面相反侧的非脚保持面靠后侧的位置上, 所述操作部被设置在所述脚保持部的前端部位的所述脚保持面侧,形成为越靠近前端,所述脚保持部的厚度越薄。
21.一种按摩机,具备 座部; 腿放置部,包括脚保持部和小腿保持部; 轴部件,将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够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座部上; 转动机构,将所述脚保持部以能够绕与所述轴部件不同的旋转轴线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方式支承;以及移动机构,当所述脚保持部从所述闭合状态转动到所述打开状态时,使所述小腿保持部从后方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保持部包括脚支承面, 所述小腿保持部包括小腿保持面, 当所述脚保持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脚支承面将所述小腿保持面遮蔽, 当所述脚保持部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脚支承面及所述小腿保持面露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保持部包括位于所述脚支承面相反侧的非脚保持面, 在所述脚保持部被维持在所述闭合状态的状态下所述腿放置部转动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非脚保持面朝向上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件能够在所述脚保持部被维持在所述闭合状态的状态下将所述腿放置部以能够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支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机,即使在身高低的使用者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腿放置部适当地保持该使用者的腿部。按摩机(20)具备腿放置部(13),能够被收纳到形成于座部(15)的收纳空间(18)内;转动机构(52),能够使腿放置部的脚保持部(51)在被设定于收纳空间(18)内的第1位置和被设定于座部(15)前侧的第2位置之间以旋转轴线(S1)为中心转动;以及移动机构(53),使腿放置部(13)之中的小腿保持部(50)跟随脚保持部的转动而移动。在脚保持部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移动机构使小腿保持部移动到收纳空间内的第3位置,在脚保持部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移动机构使小腿保持部移动到座部前方的第4位置。
文档编号A61H1/00GK102743269SQ2012101028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中村润二, 南野利明, 渡边知彦, 滨塚太一, 高谷昭广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