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703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是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中医认为感冒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风寒感冒,另一种是风热感冒,由于两种感冒的病因、机理和症状均有区别,因此,治疗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药物也有很大区别。调查表明,患风寒感冒的患者多于风热感冒,并且,风寒感冒的药物选择品种较少,特别是已公开的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中存在祛痰止咳的作用欠佳,治疗时的药物效果显效较慢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它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患者,使其治疗显效快,效果显著。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黄柏9-15、双花9_15、蛇床子6-9、蒲公英6-9、黄芩9-15、板蓝根9-15、桅子9_15、川桂枝6_9、当归9_12、桔梗9_15、远志
9-15、厚朴 15-20、僵蚕 6-9、甘草 6-9。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15、木槿皮9、黄柏9、双花9、蛇床子6、蒲公英6、黄芩9、板蓝根9、桅子9、川桂枝6、当归9、桔梗9、远志9、厚朴15、僵蚕6、甘草6。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30、木槿皮15、黄柏15、双花15、蛇床子9、蒲公英9、黄芩15、板蓝根15、桅子15、川桂枝9、当归12、桔梗15、远志15、厚朴20、僵蚕9、甘草9。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23、木槿皮12、黄柏12、双花12、蛇床子8、蒲公英8、黄芩12、板蓝根12、桅子12、川桂枝8、当归
11、桔梗12、远志12、厚朴18、僵蚕8、甘草8。本发明提供的药剂主要作用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中医认为人体受六邪侵淫后易发病,风寒感冒主要是人体受风、寒、湿侵淫导致身体出现鼻塞、流清涕、咳嗽、头痛、低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肉疼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本发明中药所用原料主要作用为茯苓用于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增强机体免疫力;木槿皮用于清热利湿;黄柏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双花用于宣散风热、清热解毒;蛇床子用于祛风、燥湿、温肾壮阳;蒲公英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苓用于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板蓝根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桅子用于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泻火除烦;川桂枝用于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当归用于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桔梗用于治疗咽肿痛,开胸利雍;远志用于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僵蚕用于化痰散结,咽喉肿痛;厚朴用于湿阻中焦,痰雍气逆;甘草用于调和诸药。上述各药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抗病毒、发汗解表、祛澡湿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多种症状,具有显效快、治愈率高的特点,并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服用其它药物或注射针齐U。本发明药剂为汤剂,按照公知方法水煎二次,将药液合并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临床统计资料表明323例患风寒感冒患者,年龄在16-67岁,服用本发明药剂一日后,症状减轻者为100%,其中出现鼻塞、流清涕、咽喉红肿等风寒感冒症状1-2天的患者,服用2-3次症状全部消失者为295例,重感冒患者服用4-6次,症状全部消失者为28例,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同时服用其它任何药物或注射针剂。典型病例
I、李红,39岁,女,住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冬季受风寒后,次日晨起出现鼻塞、咽喉肿痛,全身肌肉酸痛,体温38. 5°C,医院检查后确认为风寒感冒,服用本发明药剂2次后,鼻塞及咽喉疼痛症状消失,服用3次后,肌肉酸痛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2、刘宏涛,62岁,男,住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鼻塞、流清涕、咳嗽、头痛3天,自服银翘解毒丸中成药,症状未减轻,咳嗽加剧,就诊后,确诊为风寒感冒。服用本发明药剂2次后,鼻塞、流清涕症状消失,咳嗽症状减轻,服用4次后,症状全部消失。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汤剂,每付汤剂均可在给出的下述中药原料范围内组合制成。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黄柏9-15、双花9_15、蛇床子6_9、蒲公英6_9、黄芩9_15、板蓝根9_15、桅子9-15、川桂枝6-9、当归9-12、桔梗9_15、远志9_15、厚朴15-20、僵蚕6_9、甘草6_9。上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可有多种组合
I、茯苓15、木槿皮9、黄柏9、双花9、蛇床子6、蒲公英6、黄芩9、板蓝根9、桅子9、川桂枝6、当归9、桔梗9、远志9、厚朴15、僵蚕6、甘草6。2、茯苓30、木槿皮15、黄柏15、双花15、蛇床子9、蒲公英9、黄芩15、板蓝根15、桅子15、川桂枝9、当归12、桔梗15、远志15、厚朴20、僵蚕9、甘草9。3、茯苓23、木槿皮12、黄柏12、双花12、蛇床子8、蒲公英8、黄芩12、板蓝根12、桅子12、川桂枝8、当归11、桔梗12、远志12、厚朴18、僵蚕8、甘草8。4、茯苓12、木槿皮11、黄柏11、双花11、蛇床子8、蒲公英8、黄芩11、板蓝根11、桅子11、川桂枝8、当归11、桔梗11、远志11、厚朴17、僵蚕8、甘草8。5、茯苓28、木槿皮13、黄柏13、双花13、蛇床子7、蒲公英7、黄芩13、板蓝根13、桅子13、川桂枝7、当归10、桔梗13、远志13、厚朴18、僵蚕7、甘草7。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汤剂采用公知方法水煎两次、合并药液,分早晚两次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黄柏9-15、双花9_15、蛇床子6_9、蒲公英6_9、黄芩9_15、板蓝根9_15、桅子9-15、川桂枝6-9、当归9-12、桔梗9_15、远志9_15、厚朴15-20、僵蚕6_9、甘草6_9。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15、木槿皮9、黄柏9、双花9、蛇床子6、蒲公英6、黄芩9、板蓝根9、桅子9、川桂枝6、当归9、桔梗9、远志9、厚朴15、僵蚕6、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30、木槿皮15、黄柏15、双花15、蛇床子9、蒲公英9、黄芩15、板蓝根·15、桅子15、川桂枝9、当归12、桔梗15、远志15、厚朴20、僵蚕9、甘草9。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23、木槿皮12、黄柏12、双花12、蛇床子8、蒲公英8、黄芩12、板蓝根·12、桅子12、川桂枝8、当归11、桔梗12、远志12、厚朴18、僵蚕8、甘草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黄柏9-15、双花9-15、蛇床子6-9、蒲公英6-9、黄芩9-15、板蓝根9-15、栀子9-15、川桂枝6-9、当归9-12、桔梗9-15、远志9-15、厚朴15-20、僵蚕6-9、甘草6-9。本发明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患者,使其治疗显效快,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2631450SQ20121010296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贾春, 邱加宁, 邱毅 申请人:邱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