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302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痰热型哮证,一般采用抗菌素及磺胺类。I、哌拉西林①对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灰黄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②不良反应可见局部注射部位疼痛、血栓性静脉炎、腹泻、稀便、恶心、呕吐等;假膜性肠炎罕见。个别患者可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头晕和疲倦等。
③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大剂量时,因脑脊液浓度增高,出现青霉素脑病,故此时应按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④本品在少数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可导致出血,发生后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减量。⑤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皆应慎用。⑥用药时宜暂停哺乳,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应慎用。2、采用磺胺甲恶唑患者有时引起胃肠道反应、结晶尿、血尿、皮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3、头孢哌酮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偶见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出血等。4、氨曲南偶有味觉异常、皮疹、轻度胃肠道反应,肌注局部疼痛,静注可出现静脉炎。5、应用卡那霉素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6、采用青霉素用前必须做皮试,阳性者禁用。因为青霉素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少数可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后者称迟发性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7、氨苄西林大量口服常出现胃肠道不适。肌注局部有疼痛。无论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变态反应,以皮疹为多见。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8、羧苄西林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大剂量给药后可引起神经毒反应、肺水肿;用药期间可出现短暂性氨酶升高与粒细胞减少。9、阿莫西林偶见皮疹,口服大量后可有恶心、上腹部不适、腹泻等;伪膜性结肠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制备方法。痰热型哮证是指因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即指哮病发作时的证治。《痰饮咳嗽病》篇从病理角度,将其归属于痰饮病范畴,称为“伏饮”证,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描述了哮证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此后还有“呷嗽”、“哮吼”、“駒”等形象性的病名。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搏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而简名哮证。《证治汇补 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夕卜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医学实在易 哮证》亦说“一发则肺腧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駒有声。”均扼要地指出哮证的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故以呼气困难,自觉呼出为快。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表现为热哮。或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类证治裁 哮证》)。病因病机《证治汇补 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总之,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痰火郁蒸,而致本病。临床表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 滑。它的技术方案为取大叶桉叶6重量份、川贝母6重量份、小叶枇杷9重量份、马
兜铃6重量份、木蝴蝶6重量份、瓦楞子10重量份、文蛤10重量份、白果6重量份、白鲜皮6重量份、白毛夏枯草9重量份、瓜子金9重量份、竹浙30重量份、竹茹6重量份、竹黄6重量份、杏仁9重量份、昆布10重量份、八仙草6重量份、八角莲6重量份、了哥王6重量份、三白草9重量份、三颗针15重量份、大青叶9重量份、大飞扬草6重量份、大金钱草30重量份、山白菊3重量份、山慈姑6重量份、千里光9重量份、千金藤9重量份、小檗6重量份、马尾连6重量份、天荞麦根15重量份、牛西西9重量份、甘蔗30重量份、凤凰衣6重量份、白药子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36味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5分钟,过滤去渣共煎出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该发明的优点是该中药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还能避免应用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大叶桉叶、川贝母、小叶枇杷、马兜铃、木蝴蝶、瓦楞子、文蛤、白果、白鲜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浙、竹茹、竹黄、杏仁、昆布以上16味药具有清热豁痰,清热除痰,清肺止咳,清肺降气,清燥润肺,化痰散结之功效。在治疗痰热型哮证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八仙草、八角莲、了哥王、三白草、三颗针、大青叶、大飞扬草、大金钱草、山白菊、山慈姑、千里光、千金藤、小檗、马尾连、天荞麦根、牛西西、甘蔗以上17味药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消毒散结,利水消肿,解毒消肿,散结化痰之功效。在治疗痰热型哮证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凤凰衣甘、平。入肺、脾、胃三经。益肺化痰,缓急止痛,护疮生肌。白药子辛,凉。入肺、肝、脾三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祛风止痛。以上2味药因其能引领诸药直达病灶发挥治疗作用,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大叶桉叶、川贝母、小叶枇杷、马兜铃、木蝴蝶、瓦楞子、文蛤、白果、白鲜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浙、竹茹、竹黄、杏仁、昆布、八仙草、八角莲、了哥王、三白草、三颗针、大青叶、大飞扬草、大金钱草、山白菊、山慈姑、千里光、千金藤、小檗、马尾连、天荞麦根、牛西西、甘蔗、凤凰衣、白药子、甘草以上36味药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消毒散结,利水消肿,解毒消肿,散结化痰之功效。是治疗痰热型哮证的最佳配方。大叶桉叶辛、苦,平。入心、肺、大肠三经。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祛风止痒。川贝母甘、苦,凉。入肺、肝二经。清燥润肺,散结消肿。小叶枇杷辛、微苦,平。入肺经。宣肺止咳,祛痰平喘。马兜铃苦,寒。入肺经。清肺降气,凉血止血,利水消肿。木蝴蝶苦,寒。入肺、肝二经。润肺生肌,舒肝和胃。瓦楞子咸、辛,平。入肺、肝、脾、胃四经。消痰软坚,化痰散结,制酸止痛。文蛤苦、咸,寒。入肺、肾二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清热生津止渴,利水消肿。白果甘、苦、潘,平,有毒。人肺、胃二经。敛肺平喘,收涩止带,消毒杀虫,排脓生肌。白鲜皮苦、咸,寒。入肺、脾、小肠、膀胱四经。清肺止咳,清热利湿,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定惊。白毛夏枯草苦、甘,寒。入肺经。止咳化痰,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瓜子金辛、苦,寒。入肺、胃、心三经。化痰止咳,活血止血,安神,清热解毒。竹浙甘、淡、苦,寒。入心、肺、胃、肝四经。清热除痰,镇惊开窍。竹茹苦、甘、辛,微寒。入胆、胃、膀胱、脾、肺、心六经。清热凉血,和胃降逆,化痰止咳,清热除烦。竹黄甘、辛,寒。入心、肝、胆三经。清热豁痰,定惊安神。杏仁苦、甘,平。入肺经。止咳平喘,治疗肠燥便秘,下气开痹,治疗湿热淋证、疥疮。昆布咸,寒。人肝、胃、肾三经。消痰散结,利水消肿。A仙草辛、苦,寒。人心、肺二经。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八角莲苦、辛,平。入心、肺、肾三经。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止咳化痰,益肾防劳。了哥王苦、辛,寒,有毒。入心、肺、小肠三经。清热解毒,消毒散结,止咳化痰,泻下通便,祛风除痹。三白草甘、辛,寒,有小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解毒疗疮,消积化痞。三颗针苦,寒,无毒。入肝、胃、大肠三经。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散瘀消肿。大青叶苦,寒。入心、胃二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大飞扬草辛、酸,寒。入肺、肝二经。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通乳。大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四经。清热利湿,和胃降逆,解毒消肿,祛瘀消肿。山白菊苦、辛,凉。入肺、肝二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凉血止血。山慈姑甘、微辛,寒。入肝、脾、肺三经。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千里光苦,寒。入肝、肾二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风燥湿。千金藤苦,寒。入肺、脾、大肠三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活络。小檗苦、寒。入肺、肝、脾三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马尾连苦,寒。入心、肝、胆、大肠四经。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凉肝明目,利湿退黄。天荞麦根酸、苦,寒。入心、肺、脾、肝四经。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活血止痛,健脾消食。牛西西苦、酸,寒。入心、肺、大、小肠四经。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泻火通便。甘蔗甘,寒,无毒。入肺、脾、胃三经。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和中润燥,止咳润肺,解酒提神,治噎止呕。凤凰衣甘、平。入肺、脾、胃三经。益肺化痰,缓急止痛,护疮生肌。白药子辛,凉。入肺、肝、脾三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祛风止痛。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取大叶桉叶6g、川贝母6g、小叶枇杷9g、马览铃6g、木蝴蝶6g、瓦榜子10g、文蛤10g、白果6g、白鲜皮6g、白毛夏枯草9g、瓜子金9g、竹浙30g、竹苑6g、竹黄6g、杏仁9g、昆布10g、八仙草6g、八角莲6g、了哥王6g、三白草9g、三颗针15g、大青叶9g、大飞扬草6g、大金钱草30g、山白菊3g、山慈姑6g、千里光9g、千金藤9g、小檗6g、马尾连6g、天荞麦根15g、牛西西9g、甘蔗30g、凤凰衣6g、白药子9g和甘草9g,将以上36味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5分钟,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共煎出药液390毫升,当痰热型哮证的病人需要治疗时,使药液温度为35°C,每次130毫升,口月艮,一日三次,二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服第二疗程,以至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大叶桉叶6克、川贝母6克、小叶枇杷9克、马兜铃6克、木蝴蝶6克、瓦楞子10克、文蛤10克、白果6克、白鲜皮6克、白毛夏枯草9克、瓜子金9克、竹浙30克、竹茹6克、竹黄6克、杏仁9克、昆布10克、八仙草6克、八角莲6克、了哥王6克、三白草9克、三颗针15克、大青叶9克、大飞扬草6克、大金钱草30克、山白菊3克、山慈姑6克、千里光9克、千金藤9克、小檗6克、马尾连6克、天荞麦根15克、牛西西9克、甘蔗30克、凤凰衣6克、白药子9克和甘草9克,将以上36味药放A 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5分钟,过滤去渣共煎出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痰热型哮证,一般采用抗菌素及磺胺类,其缺点是毒副作用大。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大叶桉叶、川贝母、小叶枇杷、马兜铃、木蝴蝶、瓦楞子、文蛤、白果、白鲜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沥、竹茹、竹黄、杏仁、昆布、八仙草、八角莲、了哥王、三白草、三颗针、大青叶、大飞扬草、大金钱草、山白菊、山慈姑、千里光、千金藤、小檗、马尾连、天荞麦根、牛西西、甘蔗、凤凰衣、白药子和甘草,将以上36味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得药液即为治疗痰热型哮证的中药。它的优点是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631580SQ20121011441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李琳, 黄玉英 申请人:李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