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以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为主要临床特征。疼痛剧烈不解者,常伴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或心悸、气短。喘息 不得卧,甚则猝死。中老年人是冠心病主要发病人群,受寒胞食、情绪过激及剧烈运动等情况,常为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本病是严重的心脏病之一,常危及生命。但若及时诊断治疗,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轻及减少发病,带病延年。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胸痛”、“真心病”、“厥心痛”等范畴。西医治疗冠心病,多采用扩张类药物(例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他汀类降血脂药(例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或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等。但这类药物虽能有效的缓解病情,但不能彻底抑制病情的复发,难达治本之效。若进行手术治疗,费用闻昂且风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其针对冠心病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7-11,桂枝7-11,熟地7-11,山药9-15,山茱萸7_11,茯苓12-18,泽泻12-18,黄芪 28-32,党参 12-18,白术 12-18,丹参 12-18,檀香 5-7。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附片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本草汇言》记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茯苓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t季,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可用于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瘤,止烦 两,M气。檀香辛;性温。归脾;胃;肺经。行气;散寒;止痛。《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针对脾肾阳虚所致的冠心病,中医认为脾肾阳虚,胸阳不振,心血不利,可见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阳虚水气凌心则见心悸肢肿;肾阳衰惫,阳气欲脱,心脉痹涩,故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均为脾肾阳衰或阳气欲脱之象。方中之选者,温补脾肾,活血通脉,附片补火助阳,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熟地补血滋润,山药温补脾肾,山茱萸补益肝肾,茯苓健脾和胃,泽泻黄芪益气固表,党参健脾补肺,白术健脾益气,丹参活血祛瘀,檀香调脾理气。针对脾肾阳虚所致的冠心病疗效确切,效果显者,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60名冠心病患者(年龄50-70)使用本发明的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I个月),其中20例完全治愈,症状消失;35例症状明显缓解;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达91. 7%。实例
患者I :胡某,男性,56岁,I个月前出现胸痛胸闷、神疲腰酸,入夜更甚,发作时胸痛彻背,四肢凉。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半个疗程后,症状缓解,继续使用半个疗程,症状消失,至今无复发。
患者2 :罗某,女性,58岁,近来出现胸部闷痛、气短形寒、头晕、失眠症状,平时爬楼吃力,心慌气喘,舌黯带瘀,气滞血瘀。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2周后症状减轻,服用至I个疗程,症状痊愈,无复发。患者3 :郑某,男性,70岁,胸闷气短,心痛彻背,腰酸乏力,畏寒、心悸,睡眠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I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至今半年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
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7,桂枝7,熟地7,山药9,山茱萸7,茯苓12,泽泻12,黄芪28,党参12,白术12,丹参12,檀香5。 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片7,桂枝7,熟地7,山药9,山茱萸7,茯苓12,泽泻12,黄芪28,党参12,白术12,丹参12,檀香5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可兼用药液涂抹患部。实施例2
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11,桂枝11,熟地11,山药15,山茱萸11,茯苓18,泽泻18,黄芪32,党参18,白术18,丹参18,檀香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片11,桂枝11,熟地11,山药15,山茱萸11,茯苓18,泽泻18,黄芪32,党参18,白术18,丹参18,檀香7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O.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
I.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9,桂枝9,熟地9,山药12,山茱萸9,茯苓15,泽泻15,黄芪30,党参15,白术15,丹参15,檀香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片9,桂枝9,熟地9,山药12,山茱萸9,茯苓15,泽泻15,黄芪30,党参15,白术15,丹参15,檀香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9,桂枝9,熟地9,山药12,山茱萸9,茯苓15,泽泻15,黄芪30,党参15,白术15,丹参15,檀香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附片9,桂枝9,熟地9,山药12,山茱萸9,茯苓15,泽泻15,黄芪30,党参15,白术15,丹参15,檀香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O.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 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O.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7-11,桂枝7-11,熟地7-11,山药9-15,山茱萸7-11,茯苓12-18,泽泻12-18,黄芪28-32,党参 12-18,白术 12-18,丹参 12-18,檀香 5-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附片9,桂枝9,熟地9,山药12,山茱萸9,茯苓15,泽泻15,黄芪30,党参15,白术15,丹参15,檀香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附片7-11,桂枝7-11,熟地7-11,山药9-15,山茱萸7-11,茯苓12-18,泽泻12-18,黄芪28-32,党参12-18,白术12-18,丹参12-18,檀香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冠心病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670918SQ20121014183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刘进生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