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971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一旦患有脑梗塞,说明机体已经具备了形成血栓的三类基础因素,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液质的改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因素,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反复再发。中医的脑中风治疗方法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其中活血化瘀法及通腑泄热法是目前临床实验及科研最常被使用的方法,也是目前效果较好的二个方法,其中又以活血化瘀法最具现代化药理根据。根据“活血化瘀法”理论配制的现有药物中,水蛭、虻虫等在成药中多以生药入药,人体对其活性成分的吸收率低,因而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有效率较低,同时所需的药材量大,造成中药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破血祛瘀、通经透络、活性成分含量高、疗效好、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新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水蛭10-25%,虻虫5-10%,大黄20-30%,桃仁20-30%和药用辅料10-25%。水蛭、虻虫为中国药典上规定的规格(粗粉),本发明以中医理论的“活血化瘀法”为基础,将水蛭、虻虫、大黄和桃仁按一定的重量比组合在一起,水蛭的醇提取液抗凝血、抗血栓作用较强;虻虫活血化瘀、通经透络,有改变血粘度、溶解血栓的作用,桃仁的提取液有抗血凝的功效和较弱的溶血作用,大黄的水煎醇沉法提取物对兔耳缘静脉血栓有溶解作用和逐瘀通经的功效。本发明将上述组分的活血化瘀功效创造性地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经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对中风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等证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从而减少了再发梗塞的机会,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和血瘀症的总有效率达86.7%,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
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药用辅料为淀粉、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者组合,除此之外,药用辅料还可以选用糊精、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二氧化硅减小浸膏的粘度,使之易干燥,起到防潮的作用,加快在真空干燥时的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用浓度为45-80%的甲醇或乙醇对水蛭和虻虫的干品(粗粉)浸润、渗漉24-50小时,渗漉速度为1.5-3.0毫升/分,所得的渗漉液在40-9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4-1.38(40℃),然后加入药物重量的2-8%的药用辅料,混匀后在20-65℃下真空干燥,得干膏;b、在大黄和桃仁中加水煎煮,所得的煎煮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01-1.05(60℃),加入乙醇搅拌,静置8-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4-1.28(60℃),然后加入药物重量的6-13%的药用辅料,混匀后在50-90℃下真空干燥,得干膏;c、将由a步骤制得的干膏和由b步骤制得的干膏合并粉碎,加药物重量的2-4%的药用辅料,过30-120目的筛子,混匀,装入胶囊中。
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在b步骤的加水煎煮为二次,第一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5-10倍,煎煮时间为1-3小时,第二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3-8倍,煎煮时间为1-3小时,合并煎液,煎煮二次可提高出膏量和节约成本。
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a步骤中所用乙醇的浓度为60%,其用量为水蛭和虻虫总重量的6-15倍;b步骤中加入的乙醇使溶夜中的含醇量在60-80%。
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由a、b两步骤制得的干膏的含水率为2-7%,所用的真空度为0.07-0.09Mpa。
目前对中药材进行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采用乙醇渗漉提取且低温回收溶媒和水煎醇沉法提取二种方法,因动物药在水中煎煮会因蛋白质的凝固而造成大量活性成分无法提取,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在a、b步骤中将动物药和植物药分别采用乙醇渗漉低温提取、水煎醇沉法提取各自的活性成分,这样使动物药中的活性成分得到较完全的提取,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经大量实验证明,本发明中的动物药用乙醇渗漉提取比水煎醇沉法提取获得的提取液的抗血凝作用强得多。
本发明以中医的“活血化瘀法”理论为基础,将水蛭、虻虫、大黄和桃仁按一定的重量比组合在一起,根据动物药和植物药的特性,对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较完全的提取,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制成的胶囊有明显的溶栓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和降低脑血管阻力,明显抑制了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了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减少脑梗塞的复发。经急性毒理及长期毒性试验,未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在临床中利用本发明制得的中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称取中药水蛭386.3g,虻虫193.2g,大黄579.5g,桃仁579.2g和药用辅料205.0g。
用2倍药量的浓度为60%的乙醇对水蛭和虻虫的粗粉浸渍12小时后,加10倍药量的乙醇进行渗漉48小时,渗漉速度为2.0毫升/分,所得的渗漉液在50℃以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5(40℃),然后加入78.2g的二氧化硅,混匀后在50℃以下真空干燥,得干膏;在大黄和桃仁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1.5小时,第二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5倍,煎煮时间为1.5小时。所得的煎煮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03(6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0%,搅拌,静置10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7(60℃),然后加入104.3g淀粉,混匀后在70℃以下真空干燥(真空度为0.08Mpa),得干膏;将由上述步骤制得的干膏(含水率为3%)合并粉碎,加22.5g淀粉,过60目的筛子,混匀,得685g,装入胶囊中。
实施例2称取中药水蛭420g,虻虫160g,大黄600g,桃仁560g和药用辅料265g。
用2倍药量的浓度为50%的乙醇对水蛭和虻虫的粗粉浸渍12小时后,加10倍药量的乙醇进行渗漉38小时,渗漉速度为2.5毫升/分,所得的渗漉液在60℃以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7(40℃),然后加入78g的二氧化硅,混匀后在60℃以下真空干燥,得干膏;在大黄和桃仁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6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5倍,煎煮时间为1.5小时。所得的煎煮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04(6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0%,搅拌,静置10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6(60℃),然后加入104g的淀粉,混匀后在70℃以下真空(真空度为0.09Mpa)干燥,得干膏;将由上述步骤制得的干膏(含水率为4%)合并粉碎,加83g的淀粉,过60目的筛子,混匀,得705g,装入胶囊中。
下面通过临床试验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试验病例4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和治疗组300例,作为对照组服用药物的商品名为脑血康胶囊(山东省微山湖制药厂)。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根据症状记分评定标准,记录服用后症状改善的分数并作出统计,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和疗效分析如下疗效比较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比例)

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两组对语言障碍疗效比较见表2表2(例)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u=2.25,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两组对上肢肩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见表3表3 (例)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u=3.39,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两组对上肢指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见表4表4 (例)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u=4.16,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两组对下肢髋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见表5表5 (例)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u=2.61,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6、两组对下肢趾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见表6表6 (例)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u=3.26,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7、两组对患者综合功能疗效比较见表7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u=4.17,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8、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8表 8

注+表示轻度,++表示中度,+++表示重度,-表示正常。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经Ridit分析,均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疗后比较,经Ridit分析,半身不遂u=4.04,P<0.01;口舌歪斜u=2.59,P<0.01;舌强言蹇或不语u=2.13,P<0.05;偏身麻木u=1.65,P>0.05。除偏身麻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证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9、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n=120)见表9表9

由表9可知,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除纤维蛋白外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10、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n=300)见表10表10

由上表,经检验,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制成的中药胶囊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11、治疗组的安全性观测治疗组30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检查,安全性观测数据见表11


由上表可知,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在治疗前后未发现心电图改变患者,表明本发明的中药胶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疗效分析1、本发明的中药胶囊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血瘀症300例,基本痊愈21例(7%),显效74例(24.7%),有效165例(55%),无效40例(13.33%),总有效率达86.7%。说明本品对血瘀症确有良效,与对照组脑血康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的中药胶囊优于脑血康胶囊的疗效。
2、通过对中风病血瘀症证候的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胶囊对中风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等证候有明显改善作用。
3、治疗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综合功能治疗前后积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品对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综合功能有较明显的恢复作用。
4、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可以发现,本品能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从而减少了再发梗塞的机会,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利于病情恢复。
权利要求
1.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水蛭10-25%,虻虫5-10%,大黄20-30%,桃仁20-30%和药用辅料1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用辅料为淀粉、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者组合。
3.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用浓度为45-80%的甲醇或乙醇对水蛭和虻虫的干品浸润、渗漉24-50小时,渗漉速度为1.5-3.0毫升/分,所得的渗漉液在40-9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4-1.28(40℃),然后加入药物重量的2-8%的药用辅料,混匀后在20-65℃下真空干燥,得干膏;b、在大黄和桃仁中加水煎煮,所得的煎煮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01-1.05(60℃),加入乙醇搅拌,静置8-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24-1.28(60℃),然后加入药物重量的6-13%的药用辅料,混匀后在50-90℃下真空干燥,得干膏;c、将由a步骤制得的干膏和由b步骤制得的干膏合并粉碎,加药物重量的2-4%的药用辅料,过30-120目的筛子,混匀,装入胶囊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b步骤的加水煎煮为二次,第一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5-10倍,煎煮时间为1-3小时,第二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大黄和桃仁总重量的3-8倍,煎煮时间为1-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a步骤中所用乙醇的浓度为60%,其用量为水蛭和虻虫总重量的6-15倍;b步骤中加入的乙醇使溶夜中的含醇量在60-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a、b两步骤制得的干膏的含水率为2-7%,所用的真空度为0.07-0.09Mp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中,多以生药入药,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有效率较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制成水蛭10-25%,虻虫5-10%,大黄20-30%,桃仁20-30%和药用辅料10-25%,其制备方法为用醇对水蛭和虻虫浸润、渗漉,浓缩,加入药用辅料,混匀后干燥,得干膏;在大黄和桃仁中加水煎煮,加入乙醇搅拌,静置,过滤,浓缩,加入药用辅料,混匀后干燥,得干膏;干膏合并粉碎,装入胶囊中。本发明根据动物药和植物药的特性,对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和血瘀症的总有效率达86.7%。
文档编号A61P9/10GK1506097SQ02155130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章国林, 金春晖, 胡香红, 时德远, 高红玉 申请人: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